只有25千米海岸線的沿海國
從交通運輸角度來看,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和管道運輸是五種重要的交通運輸形式,其中水運,特別是海運運輸是當今世界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運輸方式,特別是在貨運方面,海運具有運量大、價格低的巨大優勢,通過貨櫃船來運輸商品,極大的推動了國際貿易。所以,沿海國家和島嶼國家在海洋運輸方面就具有天然優勢,而內陸國家只能借道通過陸地運輸到其他國家的港口,然後在通過海運運輸,在運輸方面會受制於人。
克羅埃西亞和波赫地圖
當然,並不是沿海就肯定有優良的港口條件,但是一個國家海岸線的長短還是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國家的海運,一般來說海岸線長一些,擁有優良港口的可能性就大。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發現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雖然是沿海國家,但是實際上其海岸線卻非常的短,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國家,那就是歐洲巴爾幹半島上的「波赫」,波赫目前雖然是一個沿海國家,但是其海岸線總長度僅為25千米。當然,有人說25千米的海岸線也不短了,你看歐洲的另一個國家「摩納哥」,摩納哥南臨地中海,海岸線總長度僅為3.83千米,摩納哥的海岸線比波赫短得多了。
波赫首都塞拉耶佛
這個問題,我們不能這樣來看,摩納哥的海岸線確實很短,但是我們知道摩納哥的國土面積僅為1.98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二小的國家,對於這麼一個袖珍國家來說,擁有3.83千米海岸線其實比例很高了。但是波赫就不同,波赫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簡稱,波赫的國土面積約為5.11萬平方千米,對於這麼大一個國家來說,海岸線僅有約25千米,確實是短了一些。更為「可氣」的是如果距離海洋很遠就算了,不過波赫有很多地區距離海洋都很近,但是就是沒有海岸線。
波赫風光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把時光退回到南斯拉夫時期,南斯拉夫曾經是一個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上的重要國家,國土面積約為26.7萬平方千米,是蘇聯重要的加盟共和國。後來到了1991年,南斯拉夫開始解體,分裂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後又分裂成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國家)、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北馬其頓和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波赫)。我們發現曾經的南斯拉夫是一個沿海國家,西南方向臨地中海的亞得裡亞海,海岸線十分曲折漫長。
波赫海岸線和涅姆港
在南斯拉夫解體的時候,各個獨立國家都在爭奪南斯拉夫的海岸線,其中克羅埃西亞得到了南斯拉夫海岸線的絕大部分,海岸線長度超過1770千米,南部的南斯拉夫聯盟也擁有293千米的海岸線,北部的斯洛維尼亞獲得了約40千米的海岸線,而波赫得到的海岸線最短,海岸線僅有約25千米。除此之外,克羅埃西亞的領土就像一隻由西北往東南伸進來的手,把波赫和海洋隔開了。在波赫如此短的海岸線上有一個港口城市「涅姆港」,由於這一小段波赫海岸線的存在,使得克羅埃西亞被北部和南部一小塊領土分割開來了,使得克羅埃西亞的南北交通十分不方便。
波赫涅姆港
不過,居住在克羅埃西亞邊界附近的波赫人都是屬於克羅埃西亞族,相當於是克羅埃西亞人的兄弟,所以也不好意思把波赫唯一的出海口給奪過來。而且,在波赫戰爭中,克羅埃西亞軍隊和波赫境內的穆斯林族、克羅埃西亞族武裝一起戰勝了塞爾維亞族武裝,結下了深厚的戰爭友誼。不過,從波赫涅姆港出發的船隻,想要出海也並不容易,需要十分曲折的通過克羅埃西亞的許多半島和島嶼,才能進入亞得裡亞海。而對於克羅埃西亞來說,南北兩片領土長期分割也是十分痛苦,所以在2018年終於下決心修建橫跨亞得裡亞海小斯通灣的「佩列沙茨大橋」,從而連接南北兩部分國土。
佩列沙茨大橋(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