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淪為內陸國的波赫,是如何從克羅埃西亞拿到24公里海岸線的?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被包圍的涅姆港
作者|三木七
責編|Thomas

南斯拉夫曾是巴爾幹半島上的強國,後來在民族分裂的內部環境以及他國勢力的幹擾之下走向解體,分裂出了6個國家。

在這6個國家當中,除黑山、斯洛維尼亞分別擁有293公裡及47公里海岸線外,前南斯拉夫將近90%的海岸線,都被克羅埃西亞一個國家佔有,算上島嶼總長約5835公裡,而剩餘國家沒有海岸線和出海口,基本都是內陸國。

波赫也差一點淪為內陸國,但克羅埃西亞將一小段海岸線拱手相讓後(長約24公裡),波赫便擁有了可以通往亞得裡亞海的出海口「涅姆港」。

▲南斯拉夫各國分布(1991年)和涅姆港的位置

這個涅姆港的存在非常特殊,它橫跨在克羅埃西亞領土之間,將其領土劃分成南北兩半。究竟,克羅埃西亞是如何繼承大部分海岸線的?為何願意將這24公里海岸線「讓」給波赫?



一、前南民族的形成與分化過程

前南斯拉夫有小歐洲之稱,具有多民族、多宗教的特點,其主體民族是斯拉夫人的後裔。4-7世紀,歐洲爆發民族大遷徙,當時有一批斯拉夫人南遷至巴爾幹半島腹地定居,與當地居民融合同化成新的民族群體—南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起源于波蘭的維斯瓦河河谷地帶

南斯拉夫人雖有著相同的族源與語言,但他們並沒有往民族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反而逐漸演化出了多民族分支,這與巴爾幹半島的地理環境以及宗教文明脫離不了干係。

巴爾幹半島處在亞非歐三大洲的交匯處,瀕臨地中海、亞得裡亞海、黑海等重要海域,歷年以來都是大國的必爭之地。在這種強鄰環伺的背景下,巴爾幹半島逐漸形成多方勢力割據的政治局面。
 
加上其地表條件崎嶇不平,導致生活在當地的居民都處在不同的地域,基本是相互隔離的狀態,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聚集區,這才給了南斯拉夫民族區域性分散發展的條件。

東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到來,成了南斯拉夫民族分化的催化劑。

▲巴爾幹半島地貌圖

南斯拉夫人遷入巴爾幹半島之後,其宗教信仰受到周邊國家潛移默化的影響。公元11世紀,基督教分裂出東正教與天主教兩派,雙方分裂勢力穿過巴爾幹半島,以波赫作為分界線。

這條分界線也曾經是東西羅馬帝國的分界線,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之後,東羅馬帝國不斷東徵西擴,而西羅馬帝國因抵擋不住蠻族入侵,被蠻族攻陷佔領最終滅亡。

▲東西羅馬分界線

拜佔庭帝國勢力囊括了南斯拉夫民族分布的東部(塞爾維亞、馬其頓及黑山),所居住在這些區域內的南斯拉夫人,全都信仰東正教。

而南斯拉夫人分布的西部地區(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處在日耳曼民族(義大利、奧地利)的勢力範圍內,生活在該區域的南斯拉夫人信仰天主教。

南斯拉夫各民族分支,形成了天主教與東正教兩股宗教勢力對立的局面。不過這種情況延續到14世紀就發生了轉變,因為奧斯曼帝國入侵徵服巴爾幹,強制信仰鮑格米勒教(基督教異端教派)的波赫皈依伊斯蘭教,由此催生出了波赫穆斯林民族,導致南斯拉夫宗教局勢,從兩教對立的關係向三教分野的方向發展。

▲南斯拉夫宗教分布,綠色區域信仰伊斯蘭教,橙色區域信仰天主教,黃色區域信仰東正教

正是在特殊地理條件、複雜民族成分及宗教色彩的衝擊下,南斯拉夫民族的各分支才逐漸形成自己的民族分界,並從部落聯盟向建立國家的方向發展。中世紀時期的巴爾幹地區,誕生出了若干王國,其中就包括克羅埃西亞王國。



二、克羅埃西亞及波赫海岸線的由來

託米斯拉夫帶領克羅埃西亞人,於公元10世紀佔領巴爾幹半島的潘諾尼亞平原,並在統一南部沿海地帶達爾馬提亞城邦之後將二者合併,建立起獨立的克羅埃西亞王國。而達爾馬提亞領土,就是克羅埃西亞佔據前南斯拉夫大部分海岸線的關鍵。

▲達爾馬提亞

達爾馬提亞位於亞得裡亞海東岸,與義大利半島隔海相望,擁有眾多的島嶼及天然良港,一直以來都是強鄰的爭奪之地,被威尼斯,奧斯曼帝國以及奧匈帝國等強國先後佔據。

威尼斯是義大利城邦國家,位於亞得裡亞海頂部位置,是歐洲與地中海貿易通道的必經之地,憑藉自己的地理優勢從海上貿易中崛起。

克羅埃西亞王國統治達爾馬提亞時期,威尼斯在亞德裡亞海的擴張就一直受阻,過路還得向克羅埃西亞支付通道費用。爭奪達爾馬提亞對威尼斯來說很重要,是其建立海洋帝國的重要一步。

▲威尼斯城市共和國位置

克羅埃西亞王國存在了一個多世紀,就因王室血統終結走向衰亡,領土被北部的匈牙利王國吞併。威尼斯為了趁機搶奪達爾馬提亞海岸,與匈牙利王國展開了長達幾個世紀的爭鬥。

13世紀,匈牙利在路易國王的帶領下,佔領了達爾馬提亞的大部分城鎮,威尼斯被迫與其籤訂停戰條約,放棄爭奪達爾馬提亞的統治權。結果匈牙利王國內部陷入王位爭奪戰,無力再控制達爾馬提亞,就把王權野心放在徵服北義大利的身上。

▲匈牙利各大王朝

為了尋求結盟關係,匈牙利把自己在達爾馬提亞的所有權(僅限濱海城市扎達爾),賣給了威尼斯共和國,使威尼斯獲得了徵服達爾馬提亞的合法性。威尼斯趁著匈牙利與奧斯曼帝國的作戰時期,逐步將達爾馬提亞據為己有。
 
奧斯曼帝國是14世紀崛起的,崛起之後向巴爾幹半島擴張,擊敗了匈牙利、拜佔庭、保加利亞以及其他歐洲小國,成為巴爾幹半島的「主人」,隨後逐步向巴爾幹半島推廣伊斯蘭教,不少南斯拉夫人被同化成為穆斯林。

為了爭奪地中海海上霸權,控制商貿商路,奧斯曼帝國又把擴張目標鎖定在威尼斯身上,與威尼斯爆發了七次戰爭,將其統治的達爾馬提亞佔領。

▲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的疆域(1683年維也納戰爭爆發以前)

維也納戰爭是奧斯曼帝國的命運拐點,奧斯曼帝國西徵維也納失敗之後,國力由盛轉衰,在桑塔戰役中輸給了奧地利,最後被迫尋求和談,與多國籤下了《卡洛維茨條約》(1699年),條約中不僅將匈牙利以及克羅埃西亞的大部分領土都劃給奧地利,還把達爾馬提亞重新歸給了威尼斯。

達爾馬提亞南部有一個叫拉古薩的地方,14世紀曾與威尼斯締結過《扎達爾和平條約》,擁有相對獨立的主權,所以達爾馬提亞被威尼斯掌控之後,拉古薩還是保留了大部分的獨立性,只承認威尼斯的宗主權,但不願意被威尼斯直接控制。

▲粉色區域為威尼斯統治領土,褐色區域為拉古薩

威尼斯此次重獲達爾馬提亞後,勢力直逼拉古薩。拉古薩擔心領土會被威尼斯蠶食,索性把自己北端的一小塊土地分給盟友奧斯曼帝國。目的是為了製造威尼斯和奧斯曼的緩衝地帶,保證自己的領土安全。

而這塊在達爾馬提亞和拉古薩之間的土地就是涅姆,涅姆變成奧斯曼帝國領土之後,歸給了波士尼亞省管制,這就是波赫擁有海岸線的歷史依據,之後還成為了波赫的永久組成部分。

▲拉古薩是杜布羅夫尼克的古稱

奧斯曼帝國衰弱之後,歐洲爭霸局勢發生了改變,拿破崙在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下崛起。拿破崙為了角逐義大利,帶領法軍與控制義大利北部的奧地利發生了戰爭,並且中途還向威尼斯共和國提出結盟請求。

威尼斯當時扮演的是中立國的角色,所以拒絕了法國的結盟請求。結果拿破崙擊敗奧地利後,為了換取奧屬尼德蘭,與奧地利之間做了秘密交易,兩國還為此籤訂了《坎波福爾米奧條約》。條約當中的秘密條款就是瓜分威尼斯,而威尼斯被拿破崙隨便安了個反法罪名,就被法國滅國了。

▲法國軍隊入侵威尼斯

義大利戰場勝利以後,拿破崙佔領了奧地利控制下的克羅埃西亞,和威尼斯的大部分領土(包括達爾馬提亞)。但後來在遠徵俄羅斯的過程當中兵敗莫斯科,其建立的帝國霸權也隨之瓦解,克羅埃西亞、達爾馬提亞等地還沒被法國「捂熱」,就又流轉到奧匈帝國手中。
 
奧匈帝國是一戰戰敗國,一戰結束後被肢解成若干個國家。由於威尼斯共和國曾經控制過達爾馬提亞,因此後來獲得統一的義大利也對這塊土地提出領土訴求。戰爭期間英法為了拉攏義大利王國加入同盟國,曾允諾會在戰後將達爾馬提亞瓜分給義大利,結果義大利還是向協約國倒戈了。

而當時的巴爾幹地區剛好颳起一股「南斯拉夫主義」,南斯拉夫各民族分支為了擺脫長期以來被外族(奧地利、匈牙利、威尼斯、奧斯曼等)侵略的命運,聯合到一起爭取獨立。

▲代表斯拉夫主義的三色旗

在塞爾維亞(戰勝國陣營)的領導下,南斯拉夫王國組建了,這是南斯拉夫人史上的第一次統一,而義大利只拿走了達爾馬提亞的扎達爾。

南斯拉夫王國將達爾馬提亞併入克羅埃西亞省後,基本奠定了克羅埃西亞的現代版圖。克羅埃西亞海岸線是歷史因素形成的,早在克羅埃西亞王國期間達爾馬提亞就已經是他歷史版圖中的一部分,雖然被大國割據分分合合多年,最終還是在南斯拉夫王國時期重新合併到了一起。

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克羅埃西亞順理成章繼承其「歷史遺產」,擁有這五千多公裡的海岸線。

▲1939年南斯拉夫王國將克羅埃西亞與達爾馬提亞合併成「克羅埃西亞省」



三、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波赫戰爭爆發

南斯拉夫王國成立之後,塞爾維亞民族企圖建立霸權,忽視王國內部由於宗教和歷史而造成的差異,不承認南斯拉夫其他民族的存在,硬是把克羅埃西亞等民族說成是自己的民族分支,還流放了很多反對「大塞爾維亞」的克羅埃西亞人,導致塞、克的民族關係非常緊張。

二戰期間,塞爾維亞還領導南斯拉夫發動軍事政變,退出法西斯軸心國,希特勒被激怒,便採取閃電戰襲擊了南斯拉夫,並利用克羅埃西亞對塞爾維亞不滿的民族情緒,煽動克羅埃西亞發起兵變。

▲1941年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成立克羅埃西亞獨立國,並且加入軸心國行列,成為法西斯政權的傀儡國家

納粹集團只用了11天就將整個南斯拉夫王國控制,而克羅埃西亞的烏斯塔沙軍隊在王國滅亡之後,對塞爾維亞等民族展開種族大清洗。據統計,當時有40萬塞族人被屠殺,這也是塞克關係走向惡化的最主要原因。

後來南斯拉夫在狄托的帶領下「復國」,其民族矛盾也在狄托強權下得到壓制,但塞克之間的根本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狄托是克羅埃西亞人,為扶持克羅埃西亞發展,把大屠殺行動惡行全推給納粹,刻意模糊塞克矛盾,為之後的分裂埋下禍根。

狄托去世之後南斯拉夫便成一盤散沙,各民族分支各謀其路。由于波黑的地理位置夾在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領土之間,波赫的民族構成,除了在奧斯曼帝國影響下改信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以外,還有塞克兩大族。南斯拉夫解體之後,三族就在波赫獨立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

▲波赫地理位置

在波赫,穆族和克族立場一樣,都主張獨立,不同的是穆族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國家,而克族主張建立聯邦制國家;塞族則不同意獨立,他們主張與塞爾維亞國合併成新南斯拉夫。三族開始為各自的政治主張做鬥爭,爆發了波赫戰爭。

波赫戰爭是南斯拉夫解體的產物,但他不單單只是境內三族的鬥爭,其背後還有西方勢力的幹擾以及塞克兩國的介入。塞族的背後是以俄羅斯為主的東正教國家,穆族的背後是伊斯蘭世界,克族的背後是則是以天主教和新教為主導的北約國家。

在波赫戰爭裡,除了西方勢力的軍事援助以外,塞克兩國也都派出援兵為自己支持的一方作戰,而波赫境內的穆克兩族擔心塞族一家獨大,還聯合到一起對付塞族。

▲波赫2013年的宗教成分,伊斯蘭佔51%,東正教佔31%,天主教佔15%

波赫戰爭成為了二戰以後規模最大的戰場,聯合國為了制止戰爭規模繼續擴大,授權北約介入,波赫戰爭也由此劃上句號,最後塞克穆三族籤訂了和平協約,決定一起共治波赫。



四、克羅埃西亞「統一之橋」爭議

涅姆是威尼斯與奧斯曼帝國邊界的產物,屬于波黑的歷史邊界。波赫獨立以後,自然而然繼承了奧斯曼帝國的遺產「涅姆」。

涅姆的地理位置臨近克羅埃西亞,居住人口也基本都是克羅埃西亞人,但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克羅埃西亞不僅沒有強佔涅姆,反而將其拱手相讓給波赫。其中緣故與涅姆港的出海價值,以及穆克兩族建立的戰爭友誼有關。

▲涅姆港

涅姆港沒有出海空間,被克羅埃西亞的佩列沙茨半島以及其他島嶼阻隔,如果克羅埃西亞不允許波赫船隻進入國際海域,那波赫的這段海岸線就等於「形同虛設」。而穆克兩族在波赫戰爭期間有合作關係,克羅埃西亞也給予過武力支持,所以不願在一段價值不大的海岸線上與波赫起爭執。

雖然出海空間不高,但涅姆港的存在還是嚴重影響了克羅埃西亞的南北交通,因為他將克羅埃西亞北部主體領土,與南部的杜布羅夫尼克隔開,導致克羅埃西亞要途徑波赫才能互通。為了加強南北聯繫,克羅埃西亞決定修建佩列沙茨大橋,將截成兩段的領土連接到一起。

▲大橋搭建的具體位置

波赫反對大橋的修建,因為他們在涅姆邊境設立了邊檢站,長期以來都在對克羅埃西亞南北來往人員收取過路費,一旦大橋建起,克羅埃西亞南北往來就會暢通無阻,波赫將會損失很多利益,因此就以橋梁太低阻擋大型船隻進入涅姆港為由,反對這個項目。

佩列沙茨大橋不只是克羅埃西亞的「統一之橋」,還是歐盟的資助項目,主要資金來源都在歐盟。但波赫一直都想加入歐盟,歐盟為了幫助克羅埃西亞重啟項目,給波赫施加了不少壓力。

▲佩列沙茨大橋

再加上波赫與克羅埃西亞有個跨境大橋的項目—薩瓦河公路大橋,克羅埃西亞以不配合跨境大橋建立為要挾,警告波赫不要再阻攔佩列沙茨的搭建,波赫再三權衡之下妥協了,但提出了大橋必須高於海平面55米的要求,避免影響涅姆港的通航,實際上波赫並沒有高於55米的船隻,這只是故意為難克羅埃西亞而提出的條件。
 
雖然佩列沙茨項目在歐盟的資助下順利重啟,但波赫境內民族黨派對這一項目始終各持己見。因為波赫雖然是統一的國家,但其內部是三族分治的情況,穆族、克族及塞族會輪流執政。為了爭奪執政權,他們便利用佩列沙茨大橋項目作文章,佩列沙茨大橋項目早就從克羅埃西亞與波赫之間的問題,轉變成波赫自己的內部爭議了。

長期作者|三木七

文史愛好者丨北美近現代歷史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網易新聞 ·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你可能錯過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悲催的五個沿海國家,國土面積不小,海岸線卻憋屈得要死
    海港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世界上國土面積不小,海岸線卻憋屈的要死的幾個國家.第一個斯洛維尼亞總面積2.02萬平方公裡,位於中歐南部毗鄰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包圍,西南在亞得裡亞海有一小段海岸線,長約47公裡,有3個港口,分別是科佩爾港、伊佐拉港和皮蘭港。其中科佩爾港為斯洛維尼亞第一大港。
  • 歐洲最憋屈的沿海國家,海岸線僅有25公裡,出海時需要看鄰國臉色
    文|格瓦拉同志 在當今世界,出海口對於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與交往極其重要,眾多內陸國做夢都想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海岸線。然而世界上有一些「憋屈」的沿海國,雖然有海岸線、出海口,但長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且每次出海都要看鄰國「臉色」,實在是有種「幸福的煩惱」。
  • 歐洲巴爾幹半島上的「波赫」雖是沿海國家,但海岸線僅長約25千米
    後來到了1991年,南斯拉夫開始解體,分裂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後又分裂成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國家)、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北馬其頓和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波赫)。我們發現曾經的南斯拉夫是一個沿海國家,西南方向臨地中海的亞得裡亞海,海岸線十分曲折漫長。
  • 內陸國寮國,沒有海岸線,卻為何擁有4大艦隊、110艘艦艇?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一些明明是內陸國的國家,即便沒能擁有海岸線,也沒能看到大海,卻也依然組建了自己的海軍部隊,就比如我們常說的蒙古,他就擁有著一支由7個人、3艘艦艇組成的海軍部隊。除了蒙古,位於東南亞的寮國,他也擁有著一支海軍。
  • 李克強會見波赫、克羅埃西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四國總理
    李克強會見波赫總理貝萬達、克羅埃西亞總理米拉諾維奇、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和愛沙尼亞總理安西普    11月2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布加勒斯特會見克羅埃西亞總理米拉諾維奇。 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25日下午在布加勒斯特分別會見波赫總理貝萬達、克羅埃西亞總理米拉諾維奇、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和愛沙尼亞總理安西普。李克強向他們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指出改革將增強中國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並將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帶來更多機遇。
  • 克羅埃西亞贏在「起跑線」?隱形體育強國的背後是超級身高
    20年前,首次參加世界盃的格子軍團一戰成名,留給無數老球迷美好的回憶,那位金靴蘇克號稱「可以拉小提琴的金左腳」也成為克羅埃西亞足球的象徵。其實,20多年來,克羅埃西亞足球一直很強,湧現出效力豪門的博班、賈爾尼等黃金一代,而近期明星中,也有莫德裡奇、拉基蒂奇和科瓦契奇三大球星,他們也是世界盃32強中身價第八的豪華球隊。
  • 克羅埃西亞的國家概況介紹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克羅埃西亞語:Republika Hrvatska,英語:Republic of Croatia),簡稱克羅埃西亞,是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共和國,處於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潘諾尼亞平原的交界處,首都為薩格勒布。 克羅埃西亞的西南部和南部為亞得裡亞海海岸,島嶼眾多,海岸線曲折;中南部為高原和山地,東北部為平原。
  • 世界上共有四十多個「內陸國」,其中大洋洲和北美洲沒有內陸國
    我們根據這些國家與海洋之間的關係,可以分為島嶼國、沿海國和內陸國三大類。國土位於某一大陸上,而且有部分國土臨海的國家,稱為沿海國,比如我國就是一個沿海國,沿海國擁有一部分海岸線。此外,那些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也就是周圍都被其他國家領土包圍的國家,就稱為內陸國,截止目前為止,世界上總共有44個內陸國家。
  • 克羅埃西亞國家概況
    西北和北部分別與斯洛維尼亞和匈牙利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黑山為鄰,南瀕亞得裡亞海,島嶼眾多,海岸線曲折,長1880公裡。6世紀末和7世紀初,斯拉夫人移居到巴爾幹半島定居。8世紀末和9 世紀初,克羅埃西亞人曾建立早期封建國家。10世紀,克羅埃西亞王國建立。1102~1527年,克羅埃西亞處於匈牙利王國統治之下。
  • 波赫、黑山、塞爾維亞使用什麼語言?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位於巴爾幹半島中西部,波赫憲法中並沒有明確規定國語和官方語言,目前,波赫人使用的主要語言為波士尼亞語(也稱波什尼亞克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埃西亞語。其中53%的波赫人將波士尼亞語作為母語,31%的波赫人將塞爾維亞語作為母語,15%的波赫人將克羅埃西亞語作為母語。
  • 內陸國、沿海國和島國,不同的海陸位置關係形成不同的國家性格
    由於陸地和海洋的存在,全球198個國家根據各個國家與海洋的關係,可以分為內陸國、沿海國和島國三大類。內陸國、沿海國和島國內陸國是指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也就是被周圍領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內陸國由於沒有海岸線,所以就沒有出海口,對外交通相對不便。
  • 世界上共有四十多個「內陸國」,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歐洲和非洲
    世界上那些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也就是周圍都被其他國家領土包圍的國家,就稱為「內陸國」,截止目前為止,世界上總共有44個內陸國家。不過,內陸國並不是世界各大洲都有分布,南極洲沒有主權國家分布,而大洋洲和北美洲也沒有內陸國分布,南美洲只有兩個內陸國分布,我們中國所在的亞洲總共有12個內陸國分布。
  • 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和列支敦斯登
    內陸國家是區別於沿海國家而言的,是指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亦即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比如,在東亞五國之中,日本屬於島嶼國家,中國、朝鮮和韓國屬於沿海國家,蒙古就是內陸國家。東亞五國政區圖雙重內陸國家是指被其他內陸國家所包圍的內陸國家,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和列支敦斯登。
  • 2020歐洲杯解籤:葡法德造死亡組 英格蘭復仇克羅埃西亞?
    其中2014、2018年兩屆世界盃冠軍德國隊、法國隊與2016年歐洲杯冠軍葡萄牙組成死亡之組,英格蘭遭遇去年世界盃半決賽對手克羅埃西亞,而義大利、比利時、西班牙等強隊則喜獲上上籤。目前,已經產生20支正賽參賽隊伍,剩餘四支將由明年進行的附加賽產生。24支球隊被分到六個小組,每組的前兩名以及四個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三將晉級16強。
  • 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和最小的內陸國,你知道是哪兩個嗎?
    所謂內陸國,指的是那些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亦即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它又被稱為陸鎖國和無海岸國家,比如說中國的鄰國蒙古即是一個標準的內陸國家。內陸國與臨海國、島國相比,地理條件比較閉塞,交通與對外聯繫多有不便,同時社會經濟發展上有許多困難和特殊之處。內陸國一般國土面積不大,多數只有幾十萬平方千米,但國與國之間差別很大。
  • 高加索內陸國亞美尼亞,為何與亞塞拜然勢如水火?
    你會說亞美尼亞的死敵亞塞拜然也是內陸國,誠然如此,但亞塞拜然至少還有個裡海。裏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38萬平方公裡,而且擁有巨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亞塞拜然瀕臨裏海,也算有了「海岸線」,在國際上的出入相對自由一些。其次,8.66萬平方公裡的亞塞拜然,中南部是面積廣大的平原地區,這還沒包括裏海沿岸的低地。而亞美尼亞卻是一個高山內陸國,全國面積九成以上的海拔在1千米以上。
  • 波赫免籤月底生效,又一個歐洲國家說走就走
    編者按:據中國駐波赫使館消息,5月4日,中國駐波赫大使陳波向波赫外長茨爾納達克遞交關於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波赫部長會議關於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籤證的協定》生效日期的照會。雙方確認,協定將於2018年5月29日正式生效。這也意味著繼塞爾維亞之後,又一歐洲國家對中國免籤。
  • 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城堡海景,叫做克羅埃西亞!
    杜布羅夫尼克,這座克羅埃西亞最熱鬧的旅遊城市,物價堪比西歐和北歐。Valamar Dubrovnik President Hotel ★★★★★杜布羅夫尼克,就是「克羅埃西亞的三亞」,四季如夏,度假feel滿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