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對15款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行了檢測,並檢出了氯丙二醇。氯丙二醇因為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影響,而引起了寶爸寶媽們的普遍關注。但是氯丙二醇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其實奶爸奶媽們也不必過度驚慌,筆者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15款奶粉中都被查出了氯丙二醇(3-MCPD)和鉛?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氯丙二醇(3-MCPD)是怎麼出現在奶粉中的。它是人為添加的嗎?當然不是。這一物質可能於原材料處理的過程中產生,並廣泛存在,很難避免。即便在母乳也曾被檢測出來含有微量的氯丙二醇(來源於2012年11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風險評估研究第50號報告書《食物中的氯丙二醇脂肪酸酯》)。
鉛的存在就更廣泛了。作為自然環境存在的元素之一,它幾乎無處不在。
因此無論氯丙二醇(3-MCPD)還是鉛,都不必談之色變。
各國食品安全機構對奶粉的監管都很嚴格,這次檢測的也都是比較知名且有一定歷史的品牌,不會輕易拿自己品牌的聲譽做賭注。17號晚上香港食安中心緊接著發布的澄清文章也指出,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JECFA)的相關參考值,全部奶粉均無超標,市民可放心按奶粉建議食用份量給嬰兒食用。
「有害物質」有沒有害,還得看劑量
近年來,經常能看到各種提及「有害物質」的文章。其中有一些僅片面地提及「有害物質」的存在,仿佛有這些物質就不安全;但他們並不會告訴你,大部分「有害物質」其實是廣泛存在的,並且在相關部門的嚴格管控下,只要含量被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就不必過度恐慌。
作為寶寶的口糧之一,嬰幼兒奶粉的安全,一直是各國食品安全監測機構非常重視的。這次涉及到的15款嬰兒奶粉,大部分都是以JECFA及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制定標準規範為依據。JECFA制定的氯丙二醇(3-MCPD)及氯丙二醇酯(3-MCPDE)每日最高容許攝入量是4微克/公斤體重,而歐洲食物安全局則是2微克/公斤體重;目前我國大陸對於氯丙二醇(3-MCPD)暫時沒有標準,無法做對比。檢測結果顯示,這15款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含量均低於JECFA的建議,且絕大部分也符合更加嚴苛的歐盟標準的上限規定。
至於鉛,國內嬰兒配方奶粉的國標(GB 10765)中,對於鉛的限量是0.15mg/kg,也就是150微克/千克,15款產品裡檢測最高的也只有10微克/千克,是國內標準的1/15,也遠低於歐盟標準的上限0.020mg/kg(即20微克/千克)。
因此對於「有害物質」,不要只看屬性就談之色變,更重要的是看劑量是否符合安全範圍內。從劑量上看,這15款奶粉都是安全的。其中更有5個品牌產品被香港消委會評級為整體安全5星的最高級別。
作為消費者,我們最關心的無疑是安全、健康,嬰幼兒食品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有點捕風捉影也會引起軒然大波,引起很多無謂的恐慌。面對紛雜的信息,還是需要多一些理性看待,更好地認識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