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社@四川|大渡河畔說奇蹟——感悟紅軍長徵的勝利密鑰

2021-01-08 新華網

  新華社成都8月3日電 題:大渡河畔說奇蹟——感悟紅軍長徵的勝利密鑰

  新華社記者丁玫、謝佼、胡璐

  那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也是一次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徵。

  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徵。

  大渡河系列戰鬥是長徵中尤為耀眼的奇蹟。面對重重天險、敵軍阻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得到人民的支援,攻克了天塹、擊潰了敵人,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次神來之筆,檢驗了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真理成色!

  今天,我們重臨大渡河岸。河水洶湧、急流如箭、思緒閃回——

 

  這是7月26日無人機拍攝的四川石棉縣安順場。 新華社發(王曦 攝)

  突破艱險奇崛,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集體英雄主義

  眼前的大渡河谷,山鷹盤旋,山勢高峻,深峽如刀劈,隔絕兩岸。

  「大渡河裡想行船,一隻腳踩鬼門關!」宋福剛念出昔日船工民謠,「從這裡強攻通過的,除了紅軍,歷史上再沒第二個!」

  1935年5月,紅軍長徵途經安順場,當地老秀才宋大順力勸紅軍快快過河,切莫停留。時年90多歲的宋大順曾親眼見過石達開覆滅於此,明白蔣介石的「如意算盤」用心之險惡。

  宋福剛是宋大順的曾孫,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副館長。「彝漢雜處、一線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險峻、給養困難,蔣介石稱之為『絕地』!」宋福剛說。

  但紅軍毫不退縮。

  5月21日紅軍先遣隊出發,用誠意化解了民族隔閡,「彝海結盟」快速通過彝區;

  24日晚,紅軍先遣隊搶在敵人放火前佔領安順場,奪得渡船一條。天剛亮,紅軍就開始渡河。

  這是7月26日拍攝的四川石棉縣安順場景區段的大渡河。新華社發(唐文豪 攝)

  這是7月26日無人機拍攝的四川石棉縣安順場。新華社發(王曦 攝)

  紀念館裡,一條木船擺在大渡河急流照片前。宋福剛說,這是當年渡船的仿製件。船短而窄,只能容納不到10人。孫繼先率十七勇士分兩船強渡。

  當地船工爭著開船。驚濤駭浪裡,第一船冒死衝向東岸。敵人子彈擊起密集浪花,船速極快,卻突然撞上了礁石!4位船工捨命跳下船,站在河裡用背頂著船靠岸。敵人反撲,紅軍炮彈在敵人中開了花。孫繼先帶著第二船又到了,接著是第三船……守敵和援敵先後被擊潰。強渡大渡河成功了!

  但是,渡船太少難以盡渡。26日,紅軍兵分兩路北上瀘定橋。27日晚敵軍急調一團兵力開往瀘定,另一團攔截東岸紅軍。紅軍迅速反應:提前一天奪橋!

  命令由「十萬火急」變成「萬萬火急」。28日,西岸的紅四團突破了人體極限——一天一夜「狂飆」行軍240裡!29日清晨趕到瀘定橋。

  天亮,東岸紅軍與攔截敵軍交戰,佔領海子山,殘敵退入旅部。下午4點,西岸紅軍以迫擊炮、重機槍壓制守橋敵軍,22名英雄邊沿著劇烈擺蕩的鐵索邊攀爬、邊戰鬥;後面戰士將木板鋪上鐵索橋。東岸紅軍同時強攻敵旅部。當瀘定橋守敵向旅部求援時,旅部已被端掉。西岸紅軍一舉奪下瀘定橋!

  這是7月26日無人機拍攝的四川瀘定縣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新華社發(王曦 攝)

  過河後紅軍仍處大渡河谷深凹險地。他們迅速南下,5月31日攻佔化林坪,6月1日強攻海拔2800米的飛越嶺。

  紅軍攀上海拔3000米的桌子山,從陡坡上滑到敵側翼陣地,敵人反撲,正面仰攻的紅軍衝了上去……戰至深夜,紅軍終於打開了北上通道。

  激流裡勇進、時間中飆行、鐵索間強攻、高峰上飛臨,那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壓倒、徵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徵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永遠在大渡河谷迴響!

  7月26日,四川瀘定縣瀘定橋上遊人如織。新華社發(唐文豪 攝)

  周密調研靈活指揮,把偶然性因素轉化為必然性勝利

  表面上,紅軍大渡河系列戰鬥勝利存在偶然因素,如過彝區遇上識大體的小葉丹、安順場正好西岸有船、瀘定橋守敵恰好沒有拆完橋板……但這些偶然的背後,恰恰蘊藏著深刻的必然。

  為什麼紅軍所經之處,必受人民擁戴?因為紅軍是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戰,紅軍與人民的魚水之情牢不可分。就如過彝區,紅軍真心實意地幫助彝族群眾翻身,恪守民族平等政策。除冕寧團結小葉丹外,在越西一縣有上百彝族群眾自發加入紅軍。

  為什麼紅軍大渡河系列戰鬥每戰必勝?因為紅軍用辯證唯物主義武裝頭腦,信仰真理、尊重科學,進而發現規律,掌握勝利。

  原國民黨二十四軍參謀長張伯言等人回憶,當時拾得紅軍行進路線略圖,沿途大小路徑裡程、村落居民,註解非常詳細,好似戰前專人勘察一樣。紅軍情報全面準確,牢牢把握住了戰略主動。

  紅軍戰略部署思慮深遠,戰術執行若雷霆萬鈞。安順場分兵,東岸除紅一師外,還有幹部團,如果奪橋失敗,東岸就由劉伯承、聶榮臻「到川西創造個局面,幹部團有幹部,只要有群眾,搞革命根據地就好辦」。西岸紅軍也作艱苦打算。聽黨指揮,三軍用命!

  反觀敵軍,在安順場敵軍崗哨忙著賭錢;瀘定橋,敵軍士兵忙著抽鴉片;飛越嶺,敵團長謝洪康詐傷臨陣脫逃……

  事實證明,誰站在了真理的一邊,誰就站在了勝利的一邊。

  7月26日,在四川瀘定縣,市民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下練習合唱。新華社發(唐文豪 攝)

  堅定的理想信念 凝聚起敢於勝利的磅礴力量

  穿越時光回望那段血火徵程,眼前,是一張張年輕堅毅的面容——

  安順場,隨時準備犧牲的16位渡河勇士已出列,突然一名戰士又衝出來,哭喊著:「我也要去!我一定要去!」

  行軍中,大雨滂沱,戰士們放棄做飯,吃生米,喝冷水,連開會都是邊行軍、邊召集、邊開會;

  瀘定橋,22名勇士有4人犧牲。東橋頭被敵人點燃,火海裡,火人一樣的奪橋勇士衝了進去……

  戰鬥結束,功臣受到獎勵:列寧服、鋼筆、日記本、搪瓷碗、筷子。不拿工資的紅軍戰士,為了什麼在拼命?

  7月27日,遊客行走在四川瀘定縣瀘定橋上(無人機拍攝)。新華社發(王曦 攝)

  奪橋勇士劉金山說:「一心只想怎麼儘快爬過去,把敵人消滅掉。」之所以想法純粹,是因為心中信念堅定:為窮人打天下!

  紅軍楊田銘忘不了:在除夕之夜,全家人砍兩擔柴換來幾升米和半斤肉,被地主團練搶走。父親、哥哥被反動派殺害,媽媽病死,年幼體弱、孤苦伶仃的小妹妹被豪紳販賣、當牛做馬……

  茫茫黑夜,受苦人的路在哪?就在手中搖擺的鐵索上,在身後人民的武裝裡!

  安順場船工帥士高的孫子帥飛說:「當時爺爺22歲,他覺得人家都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拋頭顱,灑熱血,我為什麼不能做一點犧牲呢?」最多時,77名漢族藏族船工輪番開渡。

  這是7月27日無人機拍攝的四川省瀘定縣瀘定橋。新華社發(王曦 攝)

  7月26日,遊客在四川石棉安順場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參觀(無人機拍攝)。新華社發(王曦 攝)

  被偉大理想組織起來的人民,不可戰勝。

  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裡,陳列著多位外籍人士的親筆留言。布熱津斯基盛讚:「中國是用那些敢於翻越千山萬水人們的犧牲精神和勇氣統一起來的。」歐格森伯格稱:「這個地方的確證明了,一個國家的命運是由人們的意志決定的。」索爾茲伯裡寫道:「在長徵中,沒有一次戰鬥或地方可以和瀘定橋相比擬。我為飛越大渡河以及贏得這一勝利的紅軍男女戰士而歡呼!」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勝利靠人心的集合。長徵不僅是軍事行動,更是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感悟長徵奇蹟,就是感悟真理的必然,感悟中國前進方向的正確。(參與記者:周相吉、高健鈞、康錦謙)(完)

相關焦點

  • 從大渡河到夾金山 追尋紅軍在雅安的足跡
    在蘆山縣建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蘇維埃政府,建立了縣委和縣、區、鄉、村蘇維埃政權,給雅安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今,雅安建立起了「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紅軍長徵百丈關戰役紀念館」「紅軍長徵翻越夾金山紀念館」等紀念館。
  • 【方志四川•資治】紅軍飛奪瀘定橋什月坪「起飛」的思考與探索
    ,取得了長徵中又一次決定性勝利。1935年5月,為搶佔瀘定橋、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渡過天險大渡河創造有利條件,紅四團官兵一晝夜奔襲240裡,創造了人類行軍史上的奇蹟,而石棉什月坪這個「起飛地」也因此載入史冊。
  • 【方志四川 資治】紅軍飛奪瀘定橋什月坪「起飛」的思考與探索
    中共雅安市委黨史研究室 編者按: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徵中的重要歷史事件,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取得了長徵中又一次決定性勝利。1935年5月,為搶佔瀘定橋、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渡過天險大渡河創造有利條件,紅四團官兵一晝夜奔襲240裡,創造了人類行軍史上的奇蹟,而石棉什月坪這個「起飛地」也因此載入史冊。
  • 從1數到10,用數字來說長徵的故事,保管你能記得住這人間奇蹟!
    筆者費時費力整理了一下,歸納了關於紅軍長徵的一串數字,希望換一種形式,用數字來說長徵,也許更能夠記住這個人間奇蹟。,人民軍隊從此開始,一步步走向勝利。-從紅25到達陝北開始,到幾大紅軍主力在會寧、將臺堡會合,紅軍長徵部隊實現了勝利大會師。
  • 長徵中紅軍到底走了有多遠?並不止二萬五千裡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將士,為保存有生力量,實現北上抗日,陸續離開原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徵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陝甘寧地區,實現了紅軍主力大會師。漫漫長徵路,氣吞山河,可歌可泣。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徵,這一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是中華民族的永恆記憶,永遠流淌在人類歷史長河中。
  • 是什麼力量讓紅軍用腳走完兩萬五千裡長徵?
    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先後進行長徵。在長徵途中,紅軍突破烏江天險、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了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縱橫10餘省份,最遠的行程25000裡,最後勝利到達陝甘寧地區,紅軍主力部隊會師。
  • 大渡河畔脫貧忙
    ■吳 丹 馮 炫 本報記者 司李龍大渡河流經四川省瀘定縣、石棉縣等地,全長1062公裡,河道兩岸群山聳立,險灘密布。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順利通過彝區後,面對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中央紅軍佔領安順場後發起強渡大渡河戰鬥,在天險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為中央紅軍北上開闢了通道。85年彈指一揮間,記者來到位於大渡河畔的四川省石棉縣豐樂鄉田灣村,村口居民樓上張貼的「致富手拉手,軍民心連心」的橫幅格外醒目。「沒有石棉縣人武部的大力支持,田灣村的脫貧致富之路會很漫長。」
  • 解放軍開發闖關遊戲:跟著紅軍去長徵
    他們頓悟,不是說把紅色基因教育從課堂搬到網上就萬事大吉了,簡單的形式轉換並不能確保有效的入腦入心,還需要找準與官兵需求相匹配的「驅動程序」。乾脆投其所好,開發一款紅色基因網遊,把丟掉的人氣找回來——大家一拍即合,開發主題網頁的升級版,打出了三張「王牌」:「跟著紅軍去長徵」闖關遊戲。
  • 四川石棉:大渡河上吊橋多,不講排場講便民
    紅軍長徵史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搶渡大渡河大概是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  1935年5月,中央紅軍約兩萬人來到今四川省石棉縣境內的安順場,準備渡過大渡河北上。此時紅軍四面被國民黨軍隊包圍,形勢萬分危急。當時河面寬300多米,水流湍急。
  • 紅軍長徵新聞輿論工作的時代啟示
    關鍵詞:紅軍長徵;新聞宣傳;輿論工作;時代啟示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徵勝利結束。歷經硝煙彈雨的洗禮,長徵途中紅軍報刊探索出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經驗做法,對我們今天的新聞宣傳輿論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 將軍書畫展在渝舉行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
    將軍書畫展在渝舉行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 2016-04-09 15:35:17唐楓 攝   中新網重慶4月9日電 (記者 唐楓)9日,為紀念中國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徵精神」為題的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將軍名家書畫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來自新中國開國將領、原軍委副主席張震等人的300餘幅書畫作品對外展出,旨在宣揚紅軍長徵艱苦卓絕的精神。
  • 我的長徵 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編者按】 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在中共黨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長徵途中的女紅軍,是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她們理想信念堅定,英勇頑強。
  • 草鞋走出的長徵——「畫說長徵」之一
    陳羅壽一輩子生活在江西省于都縣,這裡正是82年前中央紅軍主力長徵集結出發地。從他記事起,母親反覆講述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畫面始終印記在他的腦海裡:1934年重陽節前後,於都迎來了集結的大部隊。母親趕製了20多雙草鞋,一一送給即將長徵的紅軍戰士。那之前,陳羅壽當紅軍的父親曾捎信回來,囑咐母親多打些草鞋。 「母親就是用這套草鞋耙給紅軍打草鞋的。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今天,我想通過賞析毛澤東在長徵時期創作的詩詞作品,來領略毛澤東的偉岸人格與非凡氣度,感悟長徵的波瀾壯闊與精神價值。 今年是長徵勝利80周年。紅軍長徵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人和英勇紅軍的偉大創舉,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光輝奇蹟,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是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我從四個方面來談。
  • 銘記長徵史詩 傳承長徵精神
    紀念館始建於1985年,館內陳列著紅軍1935年11月進入名山後,特別是百丈關戰役的實物和史料。現在,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是我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也是名山區重要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2、雨城區上裡古鎮  上裡古鎮是「川西歷史紅色文化名鎮」,被評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五家文化」「紅色文化」「橋塔文化」「石坊文化」等文化在上裡匯集。
  • 內江職院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
    銘記光輝歷程 弘揚長徵精神內江職院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舞蹈《洗衣歌》11月22日,內江迎來了大風降溫天氣,但這依然阻擋不了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重溫紅軍長徵那段革命歲月的熱情。當晚,該院「銘光輝歷程 揚長徵精神——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精彩上演,學生活動中心座無虛席。據悉,這場文藝晚會僅是內江職院「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長徵精神」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在此之前,內江職院已先後開展了長徵故事徵文比賽、長徵故事詩詞書畫比賽及長徵精神入耳入腦入心團隊活動等。本學期寒假,還將組織學生開展「重走長徵路」實踐活動。
  • 院系深入學習近平總書記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講話精神
    【農學院】堅定理想信念 推動二次創業  10月21日,農學院組織學院師生近50人集中觀看了「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紀念大會」視頻。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當年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和今天新的長徵有了新的感悟。  農學院黨委書記惠安堂: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湘鄉市舉行紀念紅軍長徵勝利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
    演員們飽滿的熱情,優美的身姿,嫻熟的技藝,熱情謳歌了長徵勝利80周年的輝煌歷程。   紅網湘鄉市分站11月7日訊(分站記者 李文瓊)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5日,由湖南省湘鄉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揚長徵精神 韻紅色文化 遊魅力湘鄉」大型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在人民廣場舉行。55支代表隊千餘名群眾演員同臺競賽,用舞蹈藝術紀念長徵勝利、弘揚長徵精神、緬懷先輩業績,同時充分展示湘鄉風貌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發展成果,吹響湘鄉踏上新長徵、努力開創新局面的號角。
  • 紀念長徵勝利展覽開幕 展出紅軍「吃剩」半條皮帶
    紀念長徵勝利展覽開幕 展出紅軍「吃剩」半條皮帶 2016-09-23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型館藏文物展開幕   紅軍「吃剩」的半條皮帶國博展出
  • 兵員損失約四分之三,為什麼說長徵是勝利的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題:為什麼說長徵是勝利的潘宏、蔡琳琳、李悅眾所周知,長徵中紅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