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開發闖關軍事遊戲,在網上收到熱捧。要傳承好紅色血脈,教育形式首先要跟上時代的節拍,學會運用新兵們熟悉的網絡工具。而這款遊戲讓紅色基因得到了很好傳承。
第二炮兵某部戰士小李,當兵沒幾天就挨剋了,原因很簡單:在新兵政治教育課堂上,他竟然打起了瞌睡!
小李知道自己的行為「性質很嚴重」,但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指導員點名批評,還是令他感到一肚子的委屈。課後,他鼓足勇氣找到指導員訴苦:「每天訓練本身就比較累,再加上課上講的那些長徵故事,年代離我們太遠,以前多少也知道個大概,聽著聽著就迷糊著了。沒當兵時,上網打遊戲我可以連續幾個通宵都沒問題,今天的確是控制不住想睡覺……」
指導員田燕旗也一肚子苦水。為了上好這堂「傳承紅色基因,爭當強軍路上追夢人」主題教育課,他搜集了大量歷史資料,以時間為軸線,把一個個紅色故事串聯起來,還特意製作了精美的課件,精心準備了一周時間,這才信心滿滿地登上講臺。沒想到的是,他在臺上講得聲情並茂,臺下卻有人聽得昏昏欲睡。
等情緒平復下來,田燕旗找了幾個新兵聊了聊。有的大學生士兵說,對那些紅色故事早已耳熟能詳,課堂上沒聽到什麼新鮮的情節,自然覺得指導員授課不過如此。有的新兵也直言不諱,入伍前就對面孔嚴肅的紅色歷史感覺乏味,灌輸式的教育讓他們打不起精神。田燕旗又在部隊區域網「劍鋒論壇」上發帖,一交流才知道,很多政治幹部都有類似的遭遇,對政治教育不買帳的戰士大有人在。
網友「礪劍春秋」回覆:紅色基因固然千古流芳,但是每一個英雄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一個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戰士,無法深刻體會「吃一口青稞就一口雪」的艱苦,沒有經歷過戰火和生死考驗的官兵,難以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產生發自肺腑的情感共鳴。
網友「戎馬書生」留言:傳統的授課方式講述歷史故事時過於宏大、嚴肅,缺乏親和力,誰能把紅色歷史講出時代氣息,誰就能抓住年輕官兵的心。政治教育提不起新兵的興趣,是因為沒有找到他們的興奮點。
軍事遊戲網上爆棚,啟發思路——「時代語言」讓紅色基因更好傳承
論壇上的這場「頭腦風暴」,也引起了該部黨委一班人的思考:優良傳統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但是我軍的紅色基因並不會與生俱來地自然遺傳給年輕一代官兵。要傳承好紅色血脈,教育形式首先要跟上時代的節拍,學會運用新兵們熟悉的網絡工具。
他們協調各級網絡骨幹,利用兩周時間將長徵故事、紅色詩詞、紅色書籍、紅色歌曲、紅色電影等上百個G的文件資料搬到網上,整合成「傳承紅色基因,永葆老紅軍政治本色」專題網頁,以懸浮窗形式在部隊區域網呈現。
專題網頁上線後,很快吸引了眾多官兵瀏覽,點擊率直線飆升。可是好景不長,三天之後點擊量不升反降,一周後就變得「人煙稀少」了。網頁先熱後冷,讓各級政治幹部一籌莫展:網絡時代的兵咋就這麼難伺候?
查詢部隊區域網後臺統計系統得知,幾款軍事遊戲拽走了人氣。他們頓悟,不是說把紅色基因教育從課堂搬到網上就萬事大吉了,簡單的形式轉換並不能確保有效的入腦入心,還需要找準與官兵需求相匹配的「驅動程序」。乾脆投其所好,開發一款紅色基因網遊,把丟掉的人氣找回來——大家一拍即合,開發主題網頁的升級版,打出了三張「王牌」:
「跟著紅軍去長徵」闖關遊戲。把長徵的行軍地圖變成遊戲闖關地圖,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重大戰役變身遊戲關卡,在闖關中官兵到其地、知其史、悟其魂。
「長徵中的70個經典瞬間」情景動畫。將紅軍從離開瑞金到勝利會師之間的70個重大歷史事件,通過交互動畫移植到網絡空間,分為經典再現、經典故事、經典人物、經典細節、經典點睛五個子欄目,讓官兵身臨其境學習英雄的故事,重溫感人的細節。
「重走長徵路」知識問答。將有關長徵的歷史知識編寫成通關問答題,官兵選擇不同身份的動漫角色,沿著長徵路線行軍,通過彼此協作,在線闖關,直至勝利會師,大家在輕鬆愉悅的遊戲中了解長徵歷史,接受紅色教育,錘鍊團隊精神。
牆裡開花內外飄香,充分證明——與時俱進才能永葆紅色基因生命力
全面升級的「傳承紅色基因,永葆老紅軍政治本色」專題網頁運行一周,點擊過萬,好評如潮。統計數據顯示,最受官兵歡迎的是「跟著紅軍去長徵」闖關遊戲,始終雄踞點擊量排行榜榜首。
「太棒了!四次闖關,激戰半小時,終於拿下瀘定橋,這下算是真正感受到當年紅軍飛奪瀘定橋的英勇與艱險了。」闖關成功的新戰士鄧月鵬在連隊網絡室興奮地告訴戰友。
下士李偉是一名老紅軍的後代,從小聽著紅軍長徵的故事長大。他坦言,特別喜歡「長徵中的70個經典瞬間」欄目。他不僅在網上發表感言30餘篇,還在連隊結合黨團活動開起了紅色故事會,把自己家代代傳承的長徵故事與戰友們一起分享。
「總算是沿著紅軍腳步走完了長徵路,真是長了見識。有一天扛著槍走向戰場,我一定不會退縮。」網友「劍舞雄風」發表闖關感言後,點讚者不斷。網友「強軍小兵」留言:「數次闖關四渡赤水戰役,紅軍出奇制勝的智慧讓人讚嘆。信息化戰場上,我們也要智勇雙全,演繹自己的經典戰例……」此帖一出,立即被置頂,數百戰友跟帖。大家在交流中不僅感悟到革命先輩的英勇,也在思索自己如何能打仗打勝仗。
據介紹,新專題網頁上線後,不僅在該部區域網十分火爆,還在第二炮兵政工網進行推薦連結,全軍數萬名官兵參加網上互動,發表感悟留言千餘條。牆裡開花內外飄香,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網絡時代背景下,紅色基因的傳承不僅需要官兵提升認識,更需要政治工作者轉變觀念、創新教育形式,始終奔著官兵的活思想去,持續激發紅色基因的魅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