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個黨支部發出倡議:在紅軍長徵路上建紅軍小學

2020-12-20 央視網

上海兩個黨支部發出倡議:在紅軍長徵路上建紅軍小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9日 13:40 來源:青年報

    全市共產黨員、共青團員: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在採取各種形式,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在享受著和平的美好時光時,千萬不能忘記了他們。為了銘記歷史,一批老紅軍的後代,不久前在北京發起了捐建希望工程紅軍小學的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在黨的十七大即將召開前夕,為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主動服務全國」的指示,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黨支部和新民晚報第十一黨支部向全市黨團員發出倡議,配合北京的活動,開展一次特殊捐款活動,以籌措資金,在當年紅軍戰鬥過的地方和兩萬五千裡長徵經過的地區,捐建一批希望工程紅軍小學,讓老少邊窮地區的孩子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面貌。希望工程正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發展砌築著最初的基石,我們要讓教育的希望之光,點燃強國富民的振興之炬。

    捐建希望工程紅軍小學以自願為原則,歡迎社會各界群眾積極參與,也歡迎全市各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參加。不論數額多少,表達的是自己或集體的一份心意。

    這次募集的資金全部用於援建希望工程紅軍小學。所得資金將規範管理,接受社會和捐款人的監督。所有捐款請寄送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地址為:進賢路219號(陝西南路口),郵政編碼:200020,聯繫電話:62583800,62710487。

    【連結】

    已收到捐款27萬餘元

    本報訊截至昨天,市希望辦已收到捐款27萬餘元。其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團幹部捐款25萬元,希望工程辦公室黨支部捐款1萬元,警備區第六幹休所黨支部和兩位市民也紛紛解囊。

責編:楊磊莎

相關焦點

  • 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表彰雲南23所紅軍小學優秀校長副校長、優秀學生
    張瑪睿 攝雲南網訊(記者 夏方海 實習記者 張瑪睿)8月1日上午,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表彰雲南23所紅軍小學優秀校長、副校長和優秀學生大會暨雲南省第一屆紅軍小學校長交流座談會,雲南紅軍小學志願者教育幫扶服務隊成立大會,在祿勸民族小學舉行。祿勸縣副縣長李興翠、元江教育局局長白繼光、祿勸教育局王開富、紅二六軍團後代代表朱凱利、上海千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慕富強出席大會。
  • 踏著紅軍的足跡 我們在路上
    爺爺和劉伯承喝下滴了大公雞雞血的『血酒』,發出誓言結盟。」沈建國告訴記者,結盟儀式後已是晚上,劉伯承邀請小葉丹叔侄一同到紅軍駐紮的大橋鎮,並邀請鎮上知名人士,把鎮上的酒全部買完舉行聯歡會。在大橋鎮與小葉丹聯歡後,劉伯承代表紅軍宣布:將小葉丹的武裝編為「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支隊」,任命小葉丹為隊長,並將一面寫有「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支隊」的隊旗授予小葉丹。
  • 腳山鋪阻擊戰的紅軍小學,是一所什麼性質的紅軍學校?
    《 湘江戰役之紅軍血戰腳山鋪的紅軍小學舊址終於掛牌了》,但這篇文章所寫的內容,原全州縣黨史縣誌辦副主任劉紹新認為是有些地方沒有說清楚的。全州縣才灣鎮大塘尾村的紅軍小學一事,我第一次知道,就是通過劉紹新同志的講述了解的。
  • 長徵中紅軍如何解決「食」的問題
    長徵路上的吃飯問題關係到紅軍能否翻過雪山、越過草地,勝利到達戰略後方,關係到紅軍的生存和發展,更關係到中國革命的前途與命運,其承載的政治意義、軍事意義更加突出。那麼,紅軍長徵中是如何解決吃的難題呢?嚴酷的現實使紅軍各級領導認識到,只有改變原有供給制,成立精幹高效的給養保障機構,才能適應長徵需要。一是設立沒收徵發委員會。鑑於紅軍長徵的特殊環境,1934年11月10日,總政治部發布《關於頒布沒收徵發委員會暫行組織條例的命令》。
  • 鄉城紅軍長徵紀念館開館
    中國軍網據解放軍報四川鄉城11月8日電 記者丁增義報導:為弘揚紅軍長徵精神,讓「藏漢一家親」的民族團結情誼永遠傳承發揚,鄉城紅軍長徵紀念館近日在四川省鄉城縣建成鄉城紅軍長徵紀念館是國務院扶貧辦、四川省政府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共同發起的「保護紅軍長徵遺址暨推動甘孜旅遊業發展工程」首批項目之一。紀念館布展期間,蕭克將軍之子肖星華捐贈了蕭克將軍使用多年的一批珍貴文物;建川博物館向紀念館捐贈了467件紅軍文物。
  •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毛主席在武山的故事
    隴西、武山守敵聞訊追來,從東西方向夾擊紅軍。頓時,司令部發出集合號令,氣氛緊張起來。毛主席看了看遠方,又仔細聽著遠處傳來的槍聲。在急驟的槍炮聲中,可以聽出哪是步槍、機槍聲,哪是手榴彈、迫擊炮彈的爆炸聲。毛主席十分鎮靜,仿佛登臨一個風景點,正在欣賞周圍的山山水水。過了一會兒,彭德懷同志走了過去,問道:「主席,你看怎麼樣?」
  • 浙江南潯:小學生參觀紅軍長徵追蹤館
    6月14日,小朋友在南潯文園紅軍長徵追蹤館參觀。 當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實驗小學舉行雛鷹假日小隊活動,組織小朋友參觀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潯文園紅軍長徵追蹤館。紅軍長徵追蹤館以曾經重走長徵路的南潯籍記者羅開富「走長徵 寫長徵」為主題,通過大量實物檔案和多媒體等方式再現紅軍長徵史實。
  • 漫漫長徵路,紅軍吃什麼?
    尋常人家感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米,連頓飯都做不來,而刀口上舔血,刀尖上跳舞的紅軍戰士們,卻沒有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兵家法則放在心裡。他們以動制敵,以天為蓋地為廬,有什麼吃什麼,少了許多後顧之憂。1934年秋,紅軍開始長徵。
  • 紅軍長徵新聞輿論工作的時代啟示
    關鍵詞:紅軍長徵;新聞宣傳;輿論工作;時代啟示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徵勝利結束。歷經硝煙彈雨的洗禮,長徵途中紅軍報刊探索出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經驗做法,對我們今天的新聞宣傳輿論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 揭秘長徵路上的女紅軍:生下孩子就要拋棄
    當歷史的目光聚焦在幾萬名參加長徵的男紅軍身上時,不足3000名女紅軍的長徵歷程卻少有人提起。  有的女紅軍在長徵途中生下孩子,生下的同時又要被迫扔掉孩子;有的女紅軍身背大刀、手握步槍,與男戰士一樣浴血殺敵,枕著死人的頭骨入睡……長徵結束後,紅四方面軍當初參加長徵的2000多名女紅軍只剩下1000多人。有的女紅軍,犧牲時連名字也沒有留下。
  • 甘肅會寧:紅軍長徵的匯合點
    在這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為了緬懷革命先烈,最近筆者也踏上了這塊紅色的土地。 參觀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紅軍長徵匯合之城—會寧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聚首,三隻鐵拳緊緊握在了一起,實現了勝利會師。
  • 我的長徵 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編者按】 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在中共黨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長徵途中的女紅軍,是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她們理想信念堅定,英勇頑強。
  • 是什麼力量讓紅軍用腳走完兩萬五千裡長徵?
    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先後進行長徵。在長徵途中,紅軍突破烏江天險、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了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縱橫10餘省份,最遠的行程25000裡,最後勝利到達陝甘寧地區,紅軍主力部隊會師。
  • 紅軍後人自發組建合唱團 《長徵組歌》是拿手好戲
    紅軍的歌曲很多人唱,卻很少有人能唱得這樣打動人心。歌聲出自江西於都長徵源合唱團,一張於都的亮麗名片。在「雄關漫道——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融媒體報導」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這支由一群紅軍後人自發成立的業餘合唱團隊作為主力助演,深情開嗓,一種緣於內心的熾熱和震撼靈魂的純粹驚豔全場。
  • ——中央紅軍長徵過粵北啟示
    ——中央紅軍長徵過粵北啟示  新華社記者  這是一種力量,20多天晝夜急行軍,一往無前。  1934年10月25日起,中央紅軍長徵主力部隊先後經過粵北的南雄、仁化、樂昌、連縣(今連州)、乳源梅花鄉(今樂昌梅花鎮),成功突破國民黨設置的封鎖線,順利通過廣東,向湖南方向挺進。
  • 紅軍長徵路上的最後險關臘子口,懸崖絕壁小戰士犧牲自己立下奇功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我們的旅程離開人間仙境扎尕那一路向東,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紅軍長徵路上的最後一道關口——天險臘子口。先要經過俄界,一個甘肅南部的小村莊,山環水抱一幅安靜的田園風光,如果不是1935年那次重要的會議,這裡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 紅軍長徵用了哪些宣傳方式?
    紅軍長徵橫跨14個省份,沿途走走停停,不僅要與敵交戰,還要在路過的村莊做好宣傳工作,讓民眾了解紅軍、接納紅軍。如果說戰火為紅軍的勝利增添了一絲英雄色彩,那麼如今留下的那些標語,廣為傳唱的革命歌曲,倒是把紅軍溫情脈脈,體恤百姓的核心表現的淋漓盡致。
  • 藍山:《紅軍長徵在藍山》舉行首發式
    紅網時刻11月24日訊(通訊員 楊雄春)「這本書寫的是紅軍在藍山組織老百姓鬧革命的故事,我要仔細讀一讀,向大夥講一講紅軍的故事。」拿到剛印刷出版的《紅軍長徵在藍山》,湖南省藍山縣土市鎮幹部雷淵進激動地說。11月23日,《紅軍長徵在藍山》首發式在藍山縣舉行,近200名黨員幹部參加首發式。
  • 再走長徵路|這座橋見證紅軍長徵到綦江 也見證了紅軍嚴明軍紀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謝鵬飛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6日6時訊(記者 伊永軍)紅軍長徵有二萬五千裡,這座橋的跨度只有19米,整個長度在紅軍長徵途中可謂微不足道。但是,正是這一段距離,見證了紅軍長徵到綦江的這段歷史,也見證了紅軍秋毫無犯的嚴明軍紀。因此,它才被命名為「紅軍橋」。
  • 哪些外國人參加了紅軍長徵?
    在中國工農紅軍進行長徵的偉大徵途中,有一批特殊的紅軍戰士。他們儘管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對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熱愛讓他們聚集在一起,最終完成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第五次反圍剿期間,中央臨時負責人博古將紅軍的指揮權交給李德。可是李德不顧中國的具體實際,主張硬拼硬打,結果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致使紅軍被迫踏上戰略轉移的道路。長徵初期,李德在戰爭中採取了消極避戰的逃跑戰術,完全不顧其他指揮員的反對。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後,新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立,從而結束了李德對紅軍的軍事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