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江戰役之紅軍血戰腳山鋪的紅軍小學舊址終於掛牌了》,但這篇文章所寫的內容,原全州縣黨史縣誌辦副主任劉紹新認為是有些地方沒有說清楚的。
全州縣才灣鎮大塘尾村的紅軍小學一事,我第一次知道,就是通過劉紹新同志的講述了解的。後來到大塘尾村一了解,感到很驚訝,沒想到老黨史工作所採訪到的大塘尾村百姓與紅軍的史料,就發生在腳山鋪阻擊戰正面山嶺的山後背。
了解到腳山鋪阻擊戰有紅軍小學後,過去我暗自認為這是一所教育紅一軍團領導子女的學校,但劉紹新老領導的一段給我的文字,讓我原來想法發生了動搖。
我所說的大塘尾紅軍小學,劉紹新同志認為要對大塘尾紅軍學校要有具體介紹。他說得比較具體,這裡就用他的原話:「比如是在該村祠堂,上三間,下三間,小紅軍上課是在下間,其餘間是紅軍通信機構,無線電總機也在這裡。上課時,老師教一句,小紅軍們跟著念一句。有黨史工作者分析,這可能是隨紅一軍團機關行軍的紅軍通訊學校。還有當時上課的情景描繪。等。」他認為對長徵中的紅軍學校有必要簡要介紹,周、朱均說過相關的話。
那麼這會不會是紅一軍團所屬的紅軍通訊學校呢?這些小紅軍學生集中在13-15歲,如果是軍團領導的子女,年齡應該不會這麼集中。那麼,這有可能是周、朱所說的紅軍學校嗎?
查紅軍長徵中確實有紅軍通訊學校。記者 張可於2018年10月15日在《揚子晚報》有文《紅軍後代撰文記述長徵中的「紅軍通訊學校」》,文中對紅軍長徵的通訊學校有詳細介紹:2016年,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原總參)向居於南京的沈曉渝致信,紀念其父沈毅力誕辰110周年。這位老革命當年幫助紅軍完成第一次無線電通訊,並培養了革命隊伍中第一代通訊兵。
沈毅力證件照。
沈曉渝展示父親長徵時穿過的軍裝。
沈曉渝《徵程中的紅軍通信學校》對此作了詳細的講述,全文較長,摘錄如下:第二次反圍剿,是沈毅力等數名報務員從國民黨第28師公秉藩部「送來」的100瓦特大功率指揮電臺,使蘇區中央局,紅軍總司令部溝通了上海黨中央的聯繫。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相互通報。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受損後,曾被命名「中央軍委無線電通信學校」的紅軍師生們,以「紅星三大隊」的代號踏上了史無前例的偉大徵程。「通校」師生們身著單衣,用背和肩抬挑著機器運上了山,他們勇敢地踏上了險惡之路,挑著沉重的收發報機,奮勇行進……
1934年隆冬「通校」隨長徵的隊伍,從瑞金坪山崗出發西行,徵途中翻山越嶺,對敵數戰後挺進五嶺。到老山界宿營時,通校學員們的一陣歌聲引來了劉光甫校長和曾三政委,他們見教務主任沈毅力與學員們融洽無間地在練習通報用語和互測英文,非常感動!校長劉光甫激動地說,行軍路上辦學,不顧行軍作戰的辛勞疲憊,抓緊宿營休息時間為學員們補上行軍路上耽誤的課程,同時還見到沈毅力告訴學員們說:「我雖然是你們的老師,但從你們身上看到和學到不少的優秀品格,你們又是我的老師。在學習上,你們的勁頭非常感人;如課間讀,吃飯畫,課外念,黑夜默,真了不起呀!特別讓我感觸深刻的是學英文課,真是不易學啊!你們又沒紙練習,結果細沙地成了你們的練習本,從字母到拼音;記單詞,英譯中,中譯英,再有,你們在紙筆上也十分艱難,當手中的筆寫的都夾不住時,是破開『小竹筒』夾進去再用。當紙張緊缺時,看到你們是一張紙兩面用,密密麻麻寫了擦,擦了寫,反覆多次用這張小紙。看到這一切,我非常感動!是你們這些紅軍戰士的頑強意志深深地感染了我。」
正當學員們深入緊張又愉快的學習時,周副主席和朱總司令來了。周副主席手指著地上的阿拉伯數字和蜂鳴器問道:「這是幹什麼?」戰士們的回答:「我們是在想法子學習無線電技術」。周副主席起身面對朱總司令說:「這些戰士在這樣艱苦困難的條件下還學習電臺技術真不簡單!他們不僅經歷了徵途上無數的艱難和險惡;而且還創造了艱巨條件下學習電臺技術的奇蹟!」這時,朱總司令和悅地看著戰士們說道:「好哇!艱苦創業有這股子勁就好辦,什麼技術也能攻下來。」緊接著,周副主席又深有感觸地說道:「戰士們利用行軍休息時間學習電臺技術真不簡單啊!在行軍路上辦學校,這是一件新鮮事,將來革命勝利了,你們要告訴後代,說紅軍戰士在幾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下,在敵機不斷轟炸的間隙,在極其艱險的條件下,學習電臺技術,這可是相當寶貴的傳統教材啊!」
腳山鋪紅軍學校遺址
看來,中央紅軍長徵途中確實有紅軍通信學校,但周、朱所說的紅軍通訊學校,應該是「軍委通信學校」,與紅一軍團的小紅軍學校關係不大。但小紅軍與紅一軍團的通信部隊在一起,這是不是紅一軍團的通信學校呢?筆者覺得可能性還是有的,但找不到充足證據之前,這也只是一種可能。不知你怎麼看湘江戰役腳山鋪阻擊戰的紅軍學校?
蔣廷松原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