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七朝文物舊江山。水如天,莫憑欄。——張舜民《江神子·癸亥陳和叔會於賞心亭》
文物是人類歷史遺留下來的瑰寶。不同於我們現在的書寫歷史的叢書、典籍,就如張舜民這首詩中所寫,觀文物有如一眼覽盡舊江山,文物的存在可以說就是歷史本身,對研究前朝歷史以及地理有重大意義和價值。但很多時候文物不僅是被專家發現,更多的時候是由普通群眾們無意間發現的。說來無奈,許多文物便毀於群眾手裡。曾經就有一農民撿到金牌,鑑定後被要求上交,他卻熔成手鐲的故事,讓專家氣憤不已。
不識貨,千年文物竟被熔成手鐲
九十年代的小山村中充滿了寧靜,當年的張姓小夥只是內蒙古一個村莊的普通農民,發現這枚金牌實屬意外。上世紀九十年代,小夥勞作後在像往常一樣在河流中摸魚,可這天不知為何魚兒們好像突然變聰明了遊動得飛快,所以收穫寥寥無幾。不甘心的小夥只好往更深去摸查,摸著摸著發覺手低觸感不對,不似河底泥沙,反而更像是金屬一樣的物質,在水草的根部埋藏,一般情況下很難發現,張大爺費盡力氣才將它拿出來,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塊金色的牌令,上面還篆刻有幾個他不認識的字。雖然他不知此物到底是何物,但直覺告訴他這牌子一定價格不菲。
考慮到這牌子可能是黃金鑄成,歸家後他試了許多種民間檢驗的方法來檢測這到底是不是黃金。他 首先用牙咬試其硬度,後來又用火燒試其顏色,經過粗略地驗證,他與妻子都得出了這是塊黃金的結論。但由於心裡拿不了準,夫妻兩人還是找到了當地文物局試圖鑑別考證。
經文物局專家研究,這塊牌子不僅是金牌無疑,還是一件宋朝年間的文物,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據考證,這塊金牌上的文字是宋朝時期的敵對國遼國的文字,而遼國雖然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但其手工技藝與同時期的宋無法媲比,流傳至今的遼國文物更是寥寥無幾,所以這塊金牌有的考古價值非常有分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考慮至此,文物局的專家勸解張大爺將它捐給國家做研究,可小夥才疏學淺,對歷史並不感興趣,他只知道這是塊黃金,價值連城,無論專家如何說他只想把金牌帶回家。且這塊金牌並非價值連城之物,所以對於張大爺的這個決定專家也只能聽之任之。可當專家後來特意走訪張大爺家欲繼續說服其上交文物時,那金牌已經被夫婦兩人找金匠熔成了一對手鐲,千年歷史,毀於一旦。專家卻也無法挽回。
文物保護
像當年那個一般意外拾得文物卻不上交的人其實不在少數,只是許多都將其收藏了起來,好好保管,據為己有當作傳家之寶,而後輩又將其拿來參加鑑寶大會時這些文物才得以再次出世。怕就怕有些文物還來不及出世被人知曉它的存在就毀於發現者之手,就像那塊遼國金牌一樣珍珠錯被當魚目。提高民眾的素養與認知使其擁有大局觀也同樣重要。
從另一角度來看,熔金牌事件發生在上世紀,那時的文物保護意識宣傳不到位也是造成這個後果的重要因素,當時的人們對於文物的歷史意義及價值沒有概念,只知見者有份,覺得東西既然到了自己手裡那便是自己的了。所以當時歷史工作者們才處境尷尬,如果民眾的素質跟不上,那麼只憑專業人士們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文物保護應該眾人參與,大家都重視歷史,理解文物的歷史意義,才能使文物得到最妥善的處理。
結語
說起文物,似乎它們離我們生活很遠,但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歲月流逝,無數個日夜更迭,歷史只在它們身上留下足跡,再過千百年,當我們不在了可能我們的日用品也會變為文物,我們的後人再用它們來研究推測我們的生活,就像我們用發現的文物來盡我們所能地描繪古人的生活。文物是為後人留下的線索。所以我們才要提高文物保護意識,不要讓先人為我們留下的線索蒙塵。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