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圍埔大橋建設親歷記

2020-12-22 騰訊網

清流縣嵩口鎮圍埔村又稱「圍家埔」,是革命老區村和庫區移民村,位於清流縣域中心,317省道貫穿全村。從嵩口至圍埔須經一座大橋--「圍埔大橋」,該橋於1973年建成通車,曾是我縣最長的一座公路橋,也是清流現仍通行中歷史較為悠久的大橋之一。

47年前圍埔大橋的建設是清流交通發展中的一件大事,作為原大靈線的重要節點,它的建成貫通了清流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也從此結束了圍埔村民依靠擺渡過河的歷史。作為圍埔人,當年我也參加了圍埔大橋的建設,回顧往事,有艱辛,有淚水,有感動,有振奮,而今天的圍埔大橋又將以嶄新的姿態矗立在人們面前。

擺渡過河的艱苦回憶

圍埔村是一座近千年的古村,三面環水,一面依山(東、南、西面系九龍溪水,北面依山,地形四周高山,呈鍋狀),有農戶400餘戶,人口1800餘人。山林面積1.4萬畝,耕地面積1301畝,庫區水域面積1207畝。

村民沿九龍溪單邊建房居住,村裡60%的農田(近800畝)和80%的山地都座落在大河對岸,村民生產勞作須靠渡船往返於渡口兩岸。舊時,圍埔村臨水三面設有上、中、下三個渡口,尤以中渡最為繁忙。但老村和渡口在1974年安砂水庫蓄水後都被淹沒了。

過去村民擺渡過河,如遇突降暴雨,或水流變急,或操作不慎,極為危險,也因此發生了多起慘痛的事故。1966年農曆6月6日和1967年農曆4月4日的兩年裡各有一位圍埔村男性強壯勞力獨自一人乘船到對岸參加生產隊勞動,在撐船當中不慎落水身亡。1968年農曆2月12日上午8點左右,發生了一起7人8命的重大交通事故。當時,圍埔村民乘渡船到河對岸參加生產隊勞動,渡船上坐滿30餘人和9頭耕牛,嚴重超載。因下暴雨河水猛漲,水流變急,渡船從村邊渡口橫撐到對岸靠岸時,船頭碰到岸邊巖石後產生振動,站在船頭的幾頭耕牛同時向後傾斜,造成船體左右搖擺,船艙內進水即刻傾翻。全船人員落水,除會遊泳和被救的人員外,共有7位村民不幸遇難,遇難者中有3男4女,其中有一名孕婦已懷身孕8個月。從1966年到1968年的3年間,為了乘渡船去勞動生產,圍埔村共失去9條人命,實為悲慘。當時,圍埔人迫切期盼能建一座大橋,結束擺渡過河的歷史,方便村民安全來往兩岸。

下放幹部的積極支援

當時有一批省直機關幹部下放到圍埔村,其中有原擔任過福建省委書記秘書的顧銘,以及鄭藝、鄭善等6位下放幹部。他們都居住在村裡參加生產隊勞動,並經常深入農家了解村情民情。當了解到村裡60%的農田和80%的山地都在大河對岸,幾百年來農戶到河對岸耕山種田及所有農作物收成都是靠一條渡船往返承載,尤其是了解到九條人命事故的情況後極為震驚。他們深入調查分析在圍埔村建橋的各項有利條件,並由顧銘同志執筆撰寫了強烈要求建設圍埔大橋的報告,逐級向上級反映。1970年秋季,圍埔大橋經福建省交通廳批准建設。

此後多年,每當提及圍埔大橋建橋之事,圍埔村民都說要感謝顧銘等下放幹部,是他們的努力爭取,將大橋建在圍埔村,這批省下放幹部為圍埔村辦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齊力建橋的同心壯舉

圍埔大橋的建設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全力支持。1970年秋,清流縣成立了建橋指揮部,縣交通局派出邱東生擔任建橋總指揮,張群英任副總指揮。工程師陳英負責技術總監,福州下放幹部鄭善任財務,共同負責大橋的建設工作。

圍埔村按每個生產隊抽調青壯勞動力長年投入大橋的施工。參加建橋的民工每日補助人民幣貳角、大米半斤,由縣指揮部支付。據統計,整個大橋工程共投入民工合計1.6萬個工日,投入的工日轉到民工各自生產隊計算工分,待年終結算報酬。

1970年秋,建橋工程隊開始進場開採石料,在大橋附近的甲坑壠羅坡窠山場和鑿子樹下河邊,以及大山田尾開採大量的花崗巖石塊運至工地進行加工。由於當時無機械化操作,石料的開採、切割、搬運全憑人力手工,又需避開汛期,因而耗費了大量時間。直至1971年秋,才開始橋墩圍水清基和澆灌橋墩基礎。1972年上半年,砌好四個橋墩和兩岸的碼頭。其中一個村對岸的碼頭清基深挖近8米仍未有牢固的基底石,最後採用幾十根直徑40公分左右,每根長約8米以上的青松木進行加工,把松木一端劈成尖樁套上錐形鐵套,另一端套上鐵圈打入碼頭基礎中,再澆灌水泥混凝土形成碼頭的基礎,該碼頭基礎至今仍堅固如初。建橋清基圍水需做竹篾籠子的毛竹和打碼頭基樁的青松木均由邱寨大隊無償提供,在該村陳細坑山場砍伐,請下禾伐木場的汽車運至圍埔。1972年下半年安裝拱架,開始築砌橋體拱石,所用的拱架大部分從清流南門橋建成後拆卸下來運至圍埔,兩橋共用拱架節約了木材和加工成本。當年底,整座橋拱築砌完成。1973年初開始橋面鋪設和橋體兩面護欄的安裝以及漿砌兩岸碼頭兩側的護坡,當年3月竣工通車。

1973年圍埔大橋建成

圍埔大橋是以民辦公助的形式建設的。國家撥款30萬元,建橋實際支出28萬元,剩餘2萬元上繳國家。在整個建橋過程中除建設工程隊外,主要投工是以圍埔村勞動力為主。需突擊施工時由指揮部抽調部分外村民工支持,三年多共投入1.6萬個工日,為國家節約幾萬元資金。

圍埔大橋全長168米,橋面寬6米,4墩5孔,各跨跨徑25米,淨高5米,最大荷載汽車15噸、掛車80噸,橋墩及河兩岸的兩個碼頭均用花崗巖石砌成,石拱卷上部空腹,下部石抬擋。橋面基層混凝土加泥結碎石路面,為永久式石拱公路橋。1993年,將原泥結碎石橋面改建成貫入式瀝青橋面。從遠處眺望,大橋整體建築造型極為雄偉壯觀,成為圍埔村口河面上一道亮麗之景。大橋的建成通車,解決了圍埔村有史以來交通只靠一條渡船擺渡的落後困境,而且為後來貫通我縣南面的田源、鄧家等六個鄉鎮的公路建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們圍埔人應該感恩黨和政府當年及時批准並撥款支持建設大橋。但同時,我們不能忘記當年為大橋建設出力流汗甚至流血的所有建設者們。如大橋的技術總監陳英,為福州閩侯人,負責大橋的圖紙設計和施工,技術要求非常嚴格,大橋建成後定居圍埔直至2019年去世。當年插隊圍埔的知青劉民國,在參加大橋建設鋸模板時右手食指被電鋸割掉一半,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作為圍埔人,我也有幸參與了圍埔大橋的建設,在大橋建設中流過汗、熬過夜,至今難以忘懷,引以為榮。如今,每當經過圍埔大橋時,看見絡繹不絕的汽車、摩託車馳過橋上,以及村民勞作邁著矯健的步履從橋上歸來,我心中常常湧起一股喜悅和自豪,更有無限的感慨!

加固改造的時代新姿

歲月時光悠悠而去,一晃眼之間,圍埔大橋已經建成使用47年了。經47年風雨,大橋整體質量雖然堅固,但橋面和欄杆等破損嚴重,給行車和行人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對大橋進行加固改造成為重要議題。

為保障廣大村民安全出行,嵩口鎮黨委、政府本著為民辦實事的理念出發,積極向上爭取籌措項目資金,於2019年啟動實施了圍埔大橋加固改造工程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33.8萬元,重點對整體橋面和欄杆進行整體修復,原橋面左右兩側各加設1.5米人行道,並安裝復古式欄杆及路燈。該項目已於2019年12月9日正式開始施工,現已完成行車道路硬化,馬上著手進行護欄、路燈等施工,並將於2020年6月完工。

圍埔大橋修繕

屆時圍埔大橋將以更靚麗的新姿橫跨圍埔九龍溪上,展現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更好地造福於民。

作者 | 黃德機

編輯 | 柯佳偉

審核 | 鄒新根 吳火招

覆審 | 嚴清海

相關焦點

  • 重慶開州區造型最時尚的大橋,正在建設中,催進建設
    重慶開州區造型最時尚的大橋,正在建設中,催進建設,重慶被稱為「山城」,也被稱為「橋城」,構成混亂的橋,黃花園大橋、天門大橋等形狀美麗的大橋,令人目不暇接,在重慶下轄區縣,也遺傳了山和橋的特性。重慶開州區有石龍船大橋、宏源大橋、盛橋、山椒園大橋等橋,各有各的特徵,但是,和村落坪大橋相比,好像有什麼不足,橋上沒有形狀,從賽子坪大橋的效果圖可以看到,色彩鮮豔,呈紅色波浪形,賽子坪大橋充滿時尚感和現代感。
  • 大橋"辣媽"煉成記:夫妻隔海相伴共同建設港珠澳大橋
    大橋"辣媽"煉成記:夫妻隔海相伴共同建設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 港珠澳大橋建設這幾年正是「80後」的生育高峰,一群「織女」在生活中歷練成了「辣媽」。「辣媽」,是同事對她們公認的稱呼,因為她們富有朝氣充滿活力,更重要的是獨立、擔當、樸實。
  • 英國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將推出《東京審判親歷記》英文版
    麥克米倫籤署協議,後者將儘快把前者推出的《東京審判親歷記》一書譯成英文出版。麥克米倫籤署協議,後者將儘快把前者推出的《東京審判親歷記》一書譯成英文出版。《東京審判親歷記》分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東京審判日記」兩部分。前者是梅汝璈作為親歷審判全過程的唯一中國法官關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最為詳實與寶貴的記述。後者則生動展現了梅法官自抵達東京到法庭開庭後數日的所感、所思,家國情懷溢於紙上,令人感慨。
  • 南門大橋開工建設
    寧海新聞網訊(記者胡琦通訊員邵映菡鄭贇)記者從縣住建局獲悉,南門大橋新建工程通過開工審批,經過一系列施工準備,於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  記者在2月13日的工程現場看到,門崗處已設立了測溫點和防護具區,並為施工人員準備好了消毒酒精和防護口罩等物品。防疫工作人員一早已做好了工人的測溫記錄,各作業區域的施工人員都佩戴口罩。
  • 南充:探訪都京港大橋延長線建設(附視頻)
    ▪️▫️▪️▫️▪️         ▪️隨著天氣轉涼,連日的陰雨會不會影響七橋建設施工呢?時隔一個月小編再次來到施工現場,看到路邊放了很多已澆築好的橋柱。▪️據悉,都京港嘉陵江大橋延長線東接都京港大橋,西接山麓大道。延長線長560米,雙向六車道, 兩側規劃了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預計2021年1月完工。
  • 宜都長江大橋建設跑出加速度
    在長江宜昌至枝城河段的宜都長江大橋工地上,湖北交投宜昌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質量管理部部長黃健正在監督工人進行主橋瀝青試驗段的鋪設工作。「等了近五十天,才等到這個晴天。要抓緊時間爭分奪秒進行瀝青鋪裝。」黃健一邊緊盯工地,一邊對記者說。這座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的長江大橋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工,實現全線貫通,正在進行最後的橋面施工中。
  • 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青島灣大橋總工程師,全都畢業於這所211高校!
    這架全長55公裡的大橋,把港、珠、澳三地緊緊連為一體,一如大橋上的中國結,未來它也將親歷粵港澳大灣區崛起的時代盛景。2001年起,呂忠達任杭州灣大橋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總工程師期間,帶領技術團隊自主創新,填補我國跨海大橋建設多項空白,攻克多個世界性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共獲250餘項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成果,已有6項科技項目獲得了省部級科學技術特等獎和一等獎,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累計節約建設成本11億元。
  • 中俄同江鐵路大橋建設正酣
    4月15日,經過48小時不間斷施工,中俄同江鐵路大橋主橋重點控制工程149號、151號兩座承臺完成了混凝土澆築。工程關鍵節點在冰凌汛期前交出了「答卷」,「水陸」項目同步開工為整個工程推進搶出了「黃金時間」,首座橫跨中俄兩國的界河橋已初現恢弘氣勢。  中俄同江鐵路大橋位於同江與下列寧斯闊耶之間,是「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通道。
  • 珠海大橋下隧道正式開工建設
    而珠海大橋基本是每天都會發生堵車,交通事故也是頻發,現在這種狀況即將要被改變了2020 年12月15 日,新建洪鶴大橋,今天將在洪鶴大橋舉辦開通儀式,屆時,住在金灣,青灣的開車上班的車友將能更快回家了,作為東西快速通道這條跨江通道將有力影響西區經濟發展,均衡東西部工業生活水平。
  • 重慶武隆區長途河大橋籌備建設
    重慶市武隆區隆江城市建設公司日前啟動了武隆區長途河大橋項目的施工單位招標工作。長途河大橋項目已由重慶市武隆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武隆發改發﹝2019﹞335號文及武隆交通發﹝2020﹞61號文批准建設。建設地點位於武隆區鳳山街道長峽路。
  • 港珠澳大橋開通,捷報記者澳門親歷推薦,必看旅遊攻略
    十四載匠心建設,千百年大橋夢想萬眾期待的港珠澳大橋,終於通車了!先來感受一下震撼航拍!!!推薦澳門特色廣式茶餐廳:德仔記茶餐廳,華峰食府,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蛋撻啦!除了官也街的安德魯,別忘了到路環,在大海邊趁熱咬上一口,口味最佳哦~二、澳門本島:以葡京酒店為中心,澳門島必玩的地方依次為大三巴、新八佰伴、金蓮花廣場、漁人碼頭、旅遊塔等。
  • 「橫跨南北十周年」建邦黃河大橋通車十周年紀念活動隆重舉行
    十年前的今天,建邦黃河大橋飛虹天降,橫跨南北,為黃河兩岸打通了城市脈絡,更為社會發展挺起了一道暢通連動價值的脊梁。十年後的今天,參與建邦黃河大橋建設的親歷者們再次聚首,重溫那段人與橋、橋與心的流金歲月。12月20日上午,以「橫跨南北十周年」為主題的紀念碑揭彩活動,在建邦黃河大橋隆重舉行。
  • ...工程建設情況並主持召開現場會時強調 大橋工程建設要「四保...
    朱小丹赴珠海考察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情況並主持召開現場會時強調大橋工程建設要「四保」「三強」「兩控」   12日上午,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率有關部門負責人赴珠海就港珠澳大橋建設情況進行考察並召開現場會
  • [分享]建設中的臺灣淡江大橋資料下載
    建設中的臺灣淡江大橋專題為您提供建設中的臺灣淡江大橋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建設中的臺灣淡江大橋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01臺灣海峽通道暨金馬通橋專題研討會 在福州舉行 1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臺灣海峽地質及水文情況,新的橋梁創新技術和設計理念在臺海通道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臺海通道工程建設模式和經濟效益以及福州至馬祖(榕馬)、廈門至金門(廈金)通橋方案等議題展開討論。  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榕馬大橋、廈金大橋相關設計單位結合地形地質、海洋水文條件、通航要求、主要構造物技術合理性、路網銜接等,介紹項目相關情況。
  • 港珠澳大橋建設蘊含「南京力量」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記者採訪獲悉,從橋梁吊裝到隧道施工,從電力配套到質量檢測……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我市一批企業貢獻了自己的「南京力量」。南化:吊裝纜繩僅髮絲1/10粗,卻比鋼還強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離不開橋面吊裝。
  • 福汽集團蘇州金龍海格客車親歷見證港珠澳大橋通車
    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包括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而且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擁有多項「世界之最」,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蘇州金龍海格高端巴士服務港珠澳大橋。
  • 重慶綦江大橋,綦江人民的幸福橋
    1972 年 8 月 1日,綦江大橋建成通車。綦江大橋是重慶綦江城區的首座大橋,也是最繁忙的一座大橋,更是綦江河上一道靚麗風景。綦江大橋建於何年?由何人設計、何人建設的呢?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幾名綦江大橋的建設者和親歷者,為讀者講述綦江大橋建設的光榮歷程。建設:11個民兵連上千人耗時一年「建設綦江大橋的主力是民兵團。當年綦江縣武裝部成立了由城郊、三角、隆盛、郭扶、城關、東溪、趕水、石角、永新等地的民兵組成的11個民兵連。這11個民兵連組合了一千多人的民兵團建設綦江大橋。」
  • 綦江轉關口大橋工程建設開工了
    綦江這座跨河大橋本月中旬動工… 綦江在線網友「笨Y頭」發帖: 說幹就幹,轉關口橋開工了 視頻:
  • 訪江界河大橋建設總指揮伍家新:讓貴州橋梁問鼎「世界級」
    (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訪江界河大橋建設總指揮伍家新:讓貴州橋梁問鼎「世界級」  【解說】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作為中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貴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兩萬餘座橋梁,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能夠在溝壑縱橫的崇山峻岭之間修建起一座座世界級大橋,就不得不提及貴州橋梁建設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江界河大橋的建設。
  • 瞰海南:航拍建設中的萬寧港北大橋
    日前,記者在萬寧港北大橋建設現場看到,各項施工穩步推進。項目建成後港北港與鹽墩之間的擺渡船將成為歷史。據了解,港北大橋起點與在建疏港路相交,跨越420縣道和小海後,至南岸終點與432縣道相交,全長2472.1米,其中橋梁全長18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