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麼「讀空氣」?

2020-12-16 騰訊網

[摘要]對「空氣」的解讀,就是對周圍環境的把握(what),對交涉對象的認識(who),從而籌措在何時(when)何地(where)以及如何(how)進入交涉的過程。

「空氣」從洋人那裡經過日本來到中國

漢語裡的「空氣」(air)一詞,除了指地球上人類呼吸的「氧氣」(oxygen)之外,和英語一樣,還指「氣氛」(atmosphere)和「氛圍」(mood)。如「放空氣」、「快樂的空氣」和「戰鬥的空氣」等,就是一種像空氣一般瀰漫於一個特定場所、影響在場人物心理和行為過程的無形存在。

這種存在超乎五官的感知,只能被第六感攝取感受。說起來有些讓人氣沮,就像一些常用的現代漢語詞彙一樣,「空氣」一詞,很可能也是由江戶時代的「蘭學」(Dutch Learning)學者們在18世紀中最先創製的,然後出現在19世紀旅華傳教士的如《六合叢談》之類漢譯著述中。

《六合叢談》是英國傳教士亞歷山大·偉列亞力(Alexander Wylie)於1857年創辦於上海的一份中文月刊,也是上海第一家綜合性的新聞期刊。偉列亞力的創刊主旨是「通中外之情,載遠近之事」,將西方的新鮮事物介紹到中國。今天漢語中習用的「拍賣」一詞,最早即出自《六合叢談》。

而將「空氣」從呼吸必需的氧氣轉指周圍環境的「氛圍氣」,則肯定是日本人率先使用的。

學界大牛山本七平發明可以讀的「空氣」

「空氣」能「讀」,當然是日本人的發明。發明者叫山本七平(1921-1991),是日本學界的一位奇人,用當今的時髦話說就是一位頂級的「牛」人。

「牛」到什麼程度?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山本高中沒讀完就肄業,被徵兵去讀了一段時間的士官預備學校,幾乎沒有受過哲學、宗教、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正規訓練,卻在這些方面著作等身,而且還不乏一時「洛陽紙貴」的暢銷書和歷久暢銷書。

除了戰爭期間在呂宋島當了一年多炮兵和戰後近兩年戰俘之外,他沒有留洋的任何學歷,卻在1970年出版了一部非常神奇的論著《日本人與猶太人》,其書暢銷一時。

更為神奇的是,他在該書使用了Isaiah Ben-Dasan的假名,而且此後長時間堅稱作者另有其人,自己只是出版者。

但是眼尖的學者很早就看出破綻,發現該書援引的譯文中有大量誤譯,詬病作者不諳希伯來語和阿拉姆語(古阿拉伯語),而且其英語水準「還不及高中生程度」。

連他生前摯友小室直樹在其《思想的方法》中也毫不諱言地承認:山本是「典型淺學非才之人」,「說他是基督教大家純屬胡扯」,「號稱基督教專家卻誤讀《聖經》」等等,但是小室接著話鋒一轉,最後卻稱讚自己的老友堪與當時另一位學術巨擘丸山真男雙峰並峙,因為他們都具備「以很少的知識一舉看破事物本質」的眼光。

《日本人與猶太人》中的日本人論,開創了這一類型研究的先河,讚譽鵲起,洵非浪得虛名。

山本在1977年出版的《「空氣」的研究》,就專門討論所謂能「讀」的空氣。山本對能讀的「空氣」持批判態度,因為他發現日本的集團和社會常常被非合理(非理性主義)的「空氣」所籠罩,因而導致非合理的決策。

他以二戰末期戰艦「大和號」的衝繩海上特攻為例,這艘當時世界最大、號稱「不沉之艦」的戰列艦,建造花了當年國家預算的百分之四以上。因為缺乏空中護航,當時不少將領私下反對駛往衝繩參戰,但卻受到「為一億國民總特攻之先驅」的「空氣」支配而最終前往,結果在鹿兒島至衝繩的途中遭到300架美機的集中攻擊而沉沒,3000官兵沉入海底。

正遭受美軍攻擊的「大和」號戰列艦。

山本以此說明這種受「空氣」支配的決策,經常會導致失敗。

可以讀的「空氣」源自神道教

山本從日本傳統神道教的教義中尋找「空氣」形成的原因,神道教主張「萬物有靈論」(animism),認為「神靈」寄宿於萬物之中,所以日本人經常會把「絕對歸依」的感情移入對象。

山本把這一現象稱作「臨在感的把握」,他舉例說一幀天皇的「御身影(御照)」,在日本人看來就遠非一張相紙,而是天皇本人的「臨在」。

這種主體的感情移入和客體的「偶像化」融為一體,就形成一種不可抗拒的權威「空氣」,支配從屬集團或者社會的成員。山本認為正是因為這種「萬物有靈」和「臨在感把握」的心理定勢,日本人容易被情緒化的口號和煽情性的圖片所驅動,這一類的口號和圖片就是集團「空氣」的顯在外化。

「空氣」會改變,卻不會消失

山本還認為一種「空氣」會由於「水を差す」(潑冷水)而改變,但只是被另一種支配性的新「空氣」所代替,改變的只是「空氣」的內容及其外在口號,而由「空氣」支配的集團或者社會構造卻無法改變。

他舉例戰時的第一學期宣講軍國主義「大和魂」的教師,會在戰後的第二學期改以宣講歐美「民主主義」。如果你問起原因的話,他會告訴你因為戰時和戰後的支配「空氣」改變了,宣教內容就會改變,主題性口號就會從「鬼畜美英」改成「感謝美國」了。

山本悲觀地認為「空氣」支配的構造非但不可改變,而且抵抗的嘗試和努力也會被目為「異端」而受到排斥責罰。他因此還發明了另一個術語:「抗空氣罪」,以說明「空氣」的不可抗拒性。

山本七平成為「空氣學」開山鼻祖

山本在其《「空氣」的研究》中提出的問題,近40年來,一直作為重要話語,受到學界和民間的重視;對於「空氣」的特性及其與日本社會關係的探討,也日漸深入,著述卷帙浩繁。

大概出乎山本的預料,其中很多還對「空氣」作出正面評價。「讀空氣」被視為日本人國民性的顯著特點,與其相關的「不能讀空氣」,成為「不識時務」的代名詞。

「不能讀空氣」(空気を読めない)也是日劇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比如《名偵探守則》中的新人刑警藤井,圖中字幕的日文原文為;空気が読んない女だな。直譯即不會讀空氣的女人。

2007年,在「讀空氣」一語問世30年時,其相關語「空気を読めない」(不能讀空氣)的縮寫「KY」還成為當年「新語流行語大賞」的主要候補語,至今仍然流行不衰。

KY即「空気を読めない」中「空気」(kuuki)和「読」(yo)的發音的羅馬字轉寫的首字母的縮寫。

「讀空氣」的功與罪

大多數日本人生活在相對封閉的「世間」裡,維護「世間」的和諧需要釀成一種「共同意識」,這種共同意識就是所謂的「空氣」。

從「村社會」到「世間」的轉型,從共同意識到「空氣」的存在,是日本人集團生活歷史發展的結果。「世間」的存續需要「空氣」,而「空氣」也只能在「世間」社會發揮壓倒性作用。

「世間」和「空氣」,是日本社會運作的基本形式。「空氣」的存在使得日本人以與周圍「他者」的關係為框架建立處世方式,降低日本社會的摩擦係數。

對「空氣」的解讀,就是對周圍環境的把握(what),對交涉對象的認識(who),從而籌措在何時(when)何地(where)以及如何(how)進入交涉的過程。

正確解讀「空氣」,才能保證運作的正常展開;而不能解讀「空氣」,會引起方鑿圓枘的尷尬,雞對鴨講,無法溝通。

日本關西地區傳統的搞笑表演漫才即利用「不會讀空氣」來製造喜劇效果。因此漫才表演中的二人分別負責「發呆」和「吐槽」(類似中國對口相聲中的逗哏和捧哏)。日劇《虎與龍》中的這對表演漫才的夫婦,妻子「發呆」說的蠢話引來了丈夫拍她後腦勺的吐槽。

日本社會的相對安定,日本服務業受到普遍讚譽的「気遣い」(mindful,用心、走心)功夫,大概與日本人善讀「空氣」有關。

但是「空氣」的形成也常常是一個非合理、非理性的過程,過於拘泥「空氣」,正如山本所批判的,會使集團和社會的領導人放棄領導能力(leadership),迎合輿論所凝成的「空氣」而做出錯誤決策,並在事後逃避責任;也使日本人普遍追求「平庸」,人云亦云,黨同伐異,缺乏創新。

解讀現場的「空氣」是適應的開端,而能「因勢利導」,改變和形成新的「空氣」,才是「王道」。

日本的一部分有識之士,似乎也越來越反省讀「空氣」的弊端,並提倡「不讀空氣」。不是「讀不懂空氣」(読めない),而是故意「不讀」(読まない),甚而忽略「空氣」(読もうとしない)。

這樣的人多了,蕩漾在社會並支配社會的「空氣」,就會失去市場,就會「洩氣」,人們就能憑常識、憑規矩、憑自己的良知而行動,再也不需要先看同伴的臉色和所屬團體的氣氛去做判斷了。

(作者簡介:趙堅,上海人,曾經就讀復旦中文系的碩士博士課程,後留學日本、加拿大,長期在海外執教,留心於比較文化的研究和寫作。)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讀空氣」
    這句話直譯過來的意思是「不會讀空氣」...對!你沒有看錯,就是讀空氣。又有人問了,空氣怎麼讀?不是,空氣還能讀?你是在耍我嗎?它的意思就是「讀空氣」,但是是加引號的讀空氣。在日語中「空気」(ku u ki)除了是我們正常認知中的空氣之外,還有「雰囲気」(fun i ki)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氛圍、氣氛的意思。
  • 日本職場生存,靠「讀空氣」?
    :讀空氣(空気を読む),指的是要懂得察言觀色,不要做出違背群體氣氛的事情。日本職場生存,靠「讀空氣」?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對待工作的態度那是出了名的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深入日本社會各個角落。無論是物品的擺放還是做事的順序,都力求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在他們的眼中沒有「差不多」這樣的概念。在日本的職場中除了切忌說「還行、差不多、還可以」這樣模稜兩可的話之外,還有一件重要的技能,就是要學會「讀空氣」。
  • 向來會「讀空氣」的日本人為什麼還被認為不靠譜?
    02.日本特色:「讀空氣」這裡的「讀空氣」不是字面意義上要去理解日本空氣中成分,而是由日本的一個習慣語「空気を読む」引申而來的。而那些不會讀空氣的人(空気が読めない),則會逐漸會被邊緣化。但是日本人就是樂意以這種方式去解決問題,他們的默契度大多還是來自「讀空氣」。
  • 因為日本人會「讀空氣」
    而將「空氣」從呼吸必需的氧氣轉指周圍環境的「氛圍氣」,則肯定是日本人率先使用的。學界大牛山本七平發明可以讀的「空氣」「空氣」能「讀」,當然是日本人的發明。發明者叫山本七平(1921-1991),是日本學界的一位奇人,用當今的時髦話說就是一位頂級的「牛」人。「牛」到什麼程度?
  • 做什麼會被日本人討厭?日綜總結了不會讀空氣的11種行為!
    日本TBS電視臺的綜藝節目「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近期探討了日本的「讀空氣」文化,所謂「讀空氣」其實就是日文「空気を読む」的直譯,意思的話相當於中文中的「會察顏觀色」,「要看眼色行事」等。
  • 日語學習:為什麼察言觀色的日文叫做「讀空氣」?
    日本人常說「讀空氣」是很重要的能力,但空氣明明是用來唿吸的,到底要怎麼讀呢?日劇裡常有人用「屁股輕」來罵人,指的又是什麼意思?其實這些都是日文的慣用語,光看字面好難猜出意思,其實一點都不難!我們幫讀者們整理了讓人摸不著頭緒,又常用的7個日本慣用句,下次看到就不再黑人問號啦!
  • 已讀不回落伍了《日本女高中生流行不讀不回》每天讀空氣實在太煩了……
    文章來源:宅宅新聞用LINE或其他社交軟體聊天最尷尬的就是碰上人家「已讀不回」的情況,然而日本的女高中生最近卻決定乾脆「不讀不回
  • 察言觀色叫「讀空氣」?日語中令人費解的慣用語盤點!
    日本人常說「讀空氣」是很重要的能力,但空氣明明是用來呼吸的,到底要怎麼讀呢?日劇裡常有人用「屁股輕」來罵人,指的又是什麼意思?其實這些都是日文的慣用語,光看字面好難猜出意思,其實一點都不難!▋日本常見慣用句7選:讀空氣、賣油、屁股輕…意思都跟你想的不一樣!空気くうきを読よむ:日本社會人必備「讀空氣」技巧!空氣要怎麼讀?
  • 託馬仕空品教你怎麼讀空氣!
    「KY」也是近年來網上衝浪常見的一個流行語,從日本的論壇傳入,是日語中「不會讀空氣」的縮寫,意指低情商,不會看氣氛行事,在網絡上常用來形容那些不會視情況說話或做事的人。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處不在,是人類生存必需的一項條件。空氣的質量水平深深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品質。
  • 去日本讀研究生怎麼申請?讀幾年?
    去日本讀修士是越來越多國內大學畢業生的選擇,那去日本讀研究生怎麼申請?讀幾年?下面蔚藍留學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下:去日本讀研究生怎麼申請?優點:蔚藍老師建議基礎比較好的話,日語能力在N2及以上水平,有專業知識基礎,需要英語能力,不用像語言學校那樣非得讀一年半或者兩年,有的人半年就通過教授考試轉為正式的碩士生了。可以提前進入研究室,研究一部分課題,熟悉適應學習生活環境,補足專業知識上的不足。
  • 《凪的新生活》:不會讀空氣還能好好的混下去嗎?打工人!
    在這裡再解釋一個新名詞,日語中寫作空気を読む,翻譯過來就是讀空氣,意為察言觀色。不管是日本的社會人還是中國的打工人,讀空氣都是一種工作生活的必備技能,常常會讓人窒息透不過氣,因為讀空氣後要做的相應措施並不一定是從心的舉動,大多是違心之舉,但是又不得不,所以這個片子講了一個普通的故事,溫柔的敘述手法,但是能強烈衝擊每個觀眾的內心,因為誰都曾經是那個讀空氣的人。
  • 日本沒有髒話?!那日本人是怎麼罵人的……
    那日本人平時是怎麼罵人的呢?造句:この世でごみのような人がいっぱい。「空気が読めないヤツ」意思:不會讀空氣的人,即沒有眼力見的人,即KY3.「よく見たらブス」意思:從遠處看是美女,但走近了看是個醜八怪,只是給人一種美女的氛圍。
  • 連日本人都會念錯的日文名字?教你怎么正確讀日本人名
    日本人名的讀法有多難?難到日本人在填寫表格中的姓名時都需要標上讀法。許多小夥伴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也感嘆,即使記住了大量單詞和語法,還是會遇到不會讀的日本人名。本期我們就一起來吐槽一下日語人名為什麼這麼難讀,以及了解怎樣有效記住日本名字的讀法。對日本熟悉的小夥伴們大概都知道日本有「吾妻」「我孫子」這兩個姓,初次聽說的人都覺得獵奇而搞笑,但是好玩之餘,你知道它們分別讀成「あずま」「あびこ」嗎?
  • 人民日報評論,來看看日本學者是怎麼讀的?
    人民日報評論,來看看日本學者是怎麼讀的?2014-06-24 14:41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       24日,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公號發布《黨報評論,該怎麼讀
  • 【日語快進階】假名誕生之前日本人是怎麼讀漢字
    > ‍‍‍‍假名是日語入門學習之初的第一知識點,日語文字的組成部分,是利用漢字的特徵而引申的,用這種簡化的字來代表一個發音,那麼假名誕生之前日本人是怎麼讀漢字
  • 《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領略日本設計的獨到之處
    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與大伙兒紀錄聯合製作的文化旅行紀錄片《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將迎來第六期節目——「無用的設計」。在本期節目中,演員夏雨、音樂人陳粒、詩人西川將繼續他們的日本旅讀之行,探索日本發達的設計製造業的歷史與背後的故事。
  • 豆瓣9.4,這部日劇讓你明白是「讀空氣」還是「讀自己」
    在日本,稱之為「讀空氣」。對我們來說更熟悉的話語,是察言觀色。摸準所處的環境氛圍,讀懂上司的臉色,迎合同事的喜好和偶爾提出的要求。這種技能大家應該都會,但每個人對它的態度並不同。有的人把這當成一種職業要求,必要時會做,但不會太過違背自我。而有的人,已經把這當成是一種生存本能。
  • 怎麼和日本人聊微信?
    這次,和大家聊一聊「怎麼和日本人聊微信」微信現在幾乎是完全替代了簡訊,成為了聊天最主要的工具。
  • 蟋蟀、南足……這些日本姓氏怎麼讀?
    人民網東京11月24日電 據說日本有11萬種姓氏。其中,有一些姓氏十分罕見,例如剛力、貫地谷等,在日本只有幾代人。日本某網站近日對日本那些稀有且難讀的姓氏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第一位:勘解由小路 かでのこうじ 「勘解由小路」這姓氏在日本非常少見,全日本大概只有十人左右。據說這個姓氏是京都的一條小路的名字, 源自於平安時代設置的監察地方行政的職務名「勘解由使」。目前在日本國內確定的只有山口縣一戶人家。
  • 去日本讀語言學校應該怎麼準備?
    近年來去日本留學的學生不斷增加一些想要去日本留學的學生不太清楚出國留學去日本讀語言學校應該怎麼準備?下面貼心的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日本語言學校通常開學時間為1月、4月、7月、10月,普遍為4月最多。所以去日本留學的學生需要在提前一年的6月做好出國前的準備。根據學校地區、教學質量、學費等信息選好目標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