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例:
身為部門經理的
問題1:部門專業人才匱乏
問題2:款項需一次性付清
2007年,公司開始策劃企業網站,並和國內某提供網站服務的公司籤訂了合同。但問題又出現了:合同約定該外包公司為他們建設一個中英文雙語版網站,開出的條件是要一次性支付5萬元服務費。這麼大筆錢一次性支出,起初張小姐他們並不情願。但後來考慮到這是家專業服務公司,在業內也頗有名氣,秉著「一分錢一分貨」的想法,公司最終答應了這一要求。
問題3:建站期間毫無溝通
但接下來最大的問題來了。對於網站內容、版面策劃等具體方面,公司並沒有太多的想法。而且
觀點1:「外包仍需要項目管理」
鍾聰華 國內知名IT外包網站「任務中國(TaskCN.com)」CEO
網站外包不等同於僱主零工作量,任何項目都要理清合作雙方的工作內容。僱主必須主導項目的進展,每一個階段都不可能離開雙方的配合,啟動階段尤其如此。比如在任務中國,每一個外包項目的執行階段均會按照項目計劃進行,由僱主對工作者實時跟蹤、審查和評價其質量、內容及進度。為避免方向性的錯誤和工期嚴重耽誤,僱主與工作者還通過站內簡訊或IM工具即時交流。我一直認為:外包與一般商業往來的最大區別在於,僱主需要與工作者建立一種親密夥伴關係;工作者對僱主的業務了解得越清楚,就越可能為他們創造額外的價值。而僱主要切記的是,你絕不能把這個過程當成簡單的一錘子買賣來操作。
而且需要強調的是,網站建設是一個典型的需求驅動項目,花大力氣摸清需求是成功實施的根本。技術實現、版面設計等是專業網站建設團隊的強項,但網站的主題、基調、展示思路和內容重點,只能由企業自己說了算。
觀點2:「對外包結果滿意後再付款」
王本銳 國內著名網際網路獨立分析師
本案例所描述的網站外包事項具有良好的出發點、可取的方法和準確的目標,項目實施之所以出現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根本原因在於雙方存在認識上的差距——即缺乏溝通,沒有開展有效的項目管理。項目雖簡單,但並不意味企業可以撒手不管。正相反,它同樣也需要按照一個標準的信息化項目來進行管理。
其實,該案例的癥結已在最後一段描述中大致體現,也就是所謂的「完全外包」問題。個人認為:純粹意義上的「完全外包」並不存在。僱主總要在需求分析、需求實現過程以及成果檢驗3個環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換言之,企業選擇了外包模式之後,仍然需要結合自身的資源和能力來確定工作者的選擇標準、各自承擔的責任和未來合作要求。而該企業將網站建設款項預先一次性支付給外包團隊的做法,就已表明其過於草率的決策過程,並由於「完全外包」的思維邏輯,造成其不得不承受之後的一系列被動。我知道鍾總的任務中國,項目資金是確認了工作者完成後才付出的。單個項目會分1~5期完成,通過類似於支付寶的「任務寶」分期付款,這樣令雙方都能放心。我很遺憾的是,直到最後,
觀點3:「溝通交流十分重要」
賈富 日經BP社特約記者
我很贊同任務中國的鐘總和王分析師的觀點。可肯定地說,
1. 主觀意識錯了。「既然外包了,自己也就不用投入太多的人力了」。這種思想本身就錯了,沒有風險意識。
2. 一開始沒有考察外包團隊的技術實力、服務水平和履約能力,過於相信他們,關鍵的一步錯了。
3. 對合同的執行過程缺乏溝通——這也是導致其網站外包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我很難想像,一個僱主與工作者雙方完全沒有交流的合作項目,會能有怎樣的結果。英文版延遲了半年才推出,這也恰恰反映了張小姐他們因「撒手不管」而陷入被動的窘境。
我表述的其實也是對大家觀點的總結。總而言之:如果要將公司業務外包,一定要科學地對工作者進行評估,同時進行嚴格的項目管理,積極和工作者進行溝通以控制項目的進度。如果企業實在對這一切都沒有把握,那就選定一家外包團隊聚集的網際網路專業平臺(如任務中國之類)來開展你的項目,也會比如無頭蒼蠅一樣胡亂找個團隊來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