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在做生意時,都會有一個慣性思維「薄利多銷」,但這在猶太人看來,這其實是下下之選,只有不得已的時候,才會選擇薄利多銷。
因為,市場是有限的,當所有人都蜂擁進同一片市場時,很快就會飽和,這樣的生意是不會長久的。而在猶太人的生意法則中,有2種非常賺錢的營銷思維,它們適合於眾多行業。
變通思維
在納粹集中營中有一對猶太父子,父親對兒子說:你要記住,現在智慧就是你唯一的財富。
多年後,父子倆從集中營出來,開始做起了賣銅的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你知道一磅銅多少錢嗎?兒子很肯定地說:35美分。
父親搖了搖頭說:所有人都知道35美分,但你是猶太人的兒子,應該知道大於35美分的方法。
多年後父親去世,兒子成了一家公司的董事長,經營的正是銅器生意。原來,他把銅做成了瑞士鐘錶和奧運獎牌上的簧片,現在的每磅銅,他可以賣到3500美元!
這就是「變通思維」,你如果只是把銅當成銅,那就只能是35美分,但如果你把銅變成其他的,增加附加價值,那銅的身價將完全不一樣。
生態思維
19世紀的美國加州發現了大量的金礦,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蜂擁而至,17歲的猶太人亞默爾也是其中一員。
到了加州後,亞默爾發現人越來越多,自己真正能夠得到的金子其實非常少。
一天,亞默爾正在喝水,聽到旁邊的人抱怨說,又沒水了。亞默爾靈機一動,心想:既然淘金無法賺到錢,那就賣水,把水賣給他們,應該有很多人買。
於是,亞默爾每天把河裡的水過濾,然後裝進瓶子裡,賣給淘金者。等到淘金風潮結束後,只有亞默爾靠著賣水賺到了1000美元。要知道當時的1000美元,已經是一筆巨款了。
當所有人朝著一個市場湧進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市場很容易飽和,所以是賺不到錢的,想要賺錢,就要學會找到市場的伴生產業。就像亞默爾一樣,當所有人都在淘金的時候,你要知道人是有生存需求的,而賣水就成了淘金的伴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