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系統介紹了道家的調形、調氣、調神這「三調」的概念和作用,最關鍵是把「三調」的系統化、思路講了出來,這樣對修學藏密的氣、脈、明點,調身、調息、調神都做了比較和透解,可以說該文不僅對於道家,而且對於佛家、儒家修學者都有不可估量的開示作用,是難得一見的好文章。
例如:元性是宇宙間的元氣「靈凝而靈」的生命本體,第一個「靈」,是靈魂的靈,是靈妙的意思;第二個「靈」,靈性的靈,靈慧的靈,說明元氣的生命性、智慧性、功能性。元性在人體,分化為元神與元精。元神主性,元精主命;元神藏於心,元精藏於腎。
健康與命運相關,生命裡的「元氣」與命理上的「運氣」,是一個氣,修身就能改運,改運在於改變了身心的氣脈的運行,而命運也隨著改變。
以上,簡單地講一下道家養生的源流。下面,探討道家養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術。方術,也叫道術,也就是養生或者修道的方法、技術。光有養生的理念或想法,而沒有具體的養生技術是不行的。就像光懂中醫醫理,但不會應病處方就不能治病一樣。
道家抓住了「形、氣、神」三個層次、三個要點來養生。形即是身,是物質的肉體,包括了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生命的載體;氣是無形的能量系統,沒有氣,身體就不能運行,像偏癱的人,就是偏癱的部位的行氣不暢;神,指的是生命靈性,身體沒了神,就會死亡,或者如成語說的,人就成了「行屍走肉」。道家認為生命包括硬體的肉體和軟體的精神,而氣,就是推動肉體運行、保持精神工作的能量系統。打個比喻,生命好比一輛運行的汽車,肉體就是車本身,而氣就好比汽車的汽油,神,就好比是司機。這三個元素配伍好了,這兩汽車才能發動並奔馳。或者,肉體就好比我的電腦,神好比電腦的軟體,而氣,就好比電源。要使電腦正常工作,就必須具備電腦硬體、軟體、電源這三個要素。
道家講的養生,所謂:「外練筋骨皮,內煉精氣神」。精、氣一般連稱,道家有「煉精化氣、鍊氣化神」之說,氣是精、神之間的中間環節,這三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個道理後面再講。煉精的理法,涵蓋在鍊形的內容裡。
我下面主要從形、氣、神三個層面講道家養生,而道家養生的基本方法,導引術、服食法以鍊形;吐納法、伏氣法以鍊氣;觀想法、存神法以煉神。總結起來,有調形、調息、調神「三調」之說,導引可調形,服氣可調息,存神可調神。「三調」是道家養生的基本法門。
道家的方術非常多,還有「房中術」,是性理養生;內、外丹法,尋求生命的超越,比如長生,乃至羽化成仙等;還有符籙以通靈、持咒以感應,這些法門我也會結合到形、氣、神的養生裡講一講。
道家養生,按照丹道家的說法,分為命功與性功,性命本身不可分,但是,做功夫還需要次第,也就是需要先後的程序。道家功普遍重視肉體生命的修煉,稱為命功;精神的解脫,獲得終極的超越與歸宿,稱為性功。這是簡單的講解。性命雙修,是道家養生的基礎。
性功,包含了「心性的修養」和「靈性的解脫」這兩個層面。「心性的修養」是「世間法」,而「靈性的解脫」是「出世間法」。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性、命是不可分開的,命就好比一座「房屋」;性,就好比房屋的「主人」。房屋壞了,主人會流浪街頭,沒法生活;主人病了,甚至死了,這座屬於他的房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會在風雨中毀壞。當然,這是近似的比喻,並不能說明性命的本質。
鍊形的法門,就是丹道家所謂「築基功」,也稱為「堅固色身」法門,或者呂洞賓真人在《靈寶畢法》裡講的「安樂延年法門」。一般的養生,就在這個層面上,在這個層面之上的追求就是「修道煉丹」。安者,不病也。安的本意是健康;樂,活得快樂,逍遙;延年,就是尋求長壽,所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養生、修道一定是有高級乃至超級的生命快樂存在的,尋求生命的快樂是人類的本性,奧地利偉大心理學家弗洛依德稱之為生命的「快樂原則」。南宗五祖白玉蟾就寫過一首長詩叫《快活歌》,寫了他養生修道中的快樂、逍遙。這首長詩開頭就說:「快活快活真快活,被我一時都掉脫」。他通過養生修道,把人生的煩惱、疾病都放下了,體驗到了生命裡的大樂。
鍊形的要點,包括調理五臟、保養精氣、保健肢體等。有很多常見的養生術,是用來鍊形的,比如導引術也就是動功,能治病,能養生,能延壽;武術,能練筋骨皮;房中術,能通過調節兩性關係而達到健康長壽。鍊形是調形(身)的法門。我把鍊形的要點概括為:
道家認為,人的生殖之精是生命裡的珍寶,過度地損耗,會傷害到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傷精則傷腎。腎在五臟中,看作先天之本,是非常重要的臟腑,腎氣足則人體健康,腎氣虛則身體虛弱。這個道理是人們都知道的。腎氣起著精氣輸送、保養五臟的功能。
保健腎氣是養生的第一步,而具體的方法,最核心的是「煉精化氣」。煉精化氣的方法非常多,很多方法都能達到這個目的,最關鍵的還在於節慾、養氣、懂得房中術,懂得一定的導引術,比如六字氣訣裡的「吹」字訣能補腎氣;八段錦裡的「兩首攀足固腎腰」的方法可以固精氣,可以治療早洩。腎臟有病,會影響到心臟的健康,所謂「水火不濟」;腎臟不好,是糖尿病的根源。根據五行的生克制化的原理而言,一個臟腑有病,會影響到其他臟腑。如果把五臟生命能比喻為五個水杯連通器,腎臟是最關鍵的一個,是其中裝水最多的、能灌注到其他四個杯子裡的大杯子。
如果不斷給腎臟這個杯子注水,那麼,通過連接器的管道,其他幾個杯子裡的水位會上升。但是,如果腎臟這個水杯的底端有個小閥門在不斷漏水,那麼,不僅腎臟這個杯子裡的水不容易注滿,其他四個代表心臟、肝臟、肺臟、脾臟的杯子裡的水位也會下降,也有可能因為腎臟這個水杯水位太低而不能給其他幾個杯子注水,使其他杯子變成空杯。這就意味著生命能消耗完了。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代表腎臟那個小杯的過度漏水,就是我們過度的情慾。老子養生之道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導引術的作用,主要是是鍊形練氣,所謂「導體令柔,引氣令和」。導引術是鍊形、練氣、通脈的好方法。導引術裡包含著治療疾病的程序或者密碼,如八段錦裡的「調理脾胃須單舉」。單舉一手,可以升清降濁而提到調理脾胃的作用;「搖頭晃腦去心火」,能使人放鬆,清除心火。比如南派內功導引術裡的「白虎嘯林」,可以內固精氣。
道家導引術最豐富,從《黃帝內經》、《莊子》,到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到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孫思邈的《千金方》等等著作裡,有無數導引法門,最常見的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六字氣訣、太極拳等。道家功的築基功、命功就在「動功」裡,老子《道德經》裡講的:「孰能安以久?動之則徐生」。這句話翻譯成養生話來說,就是:誰能夠健康不病而達到生命長久呢?只有在運動之中使生命之氣慢慢地生起來才行。動功正是通過鍊形來練氣的法門。
站樁對於鍊形非常重要,能起到「強其骨」的作用。人老先老腿腳,人老了之後,骨密度會減弱,骨質疏鬆,很多老人經不起輕輕的跌碰,稍微不小心,就會造成骨裂。而站樁是練習骨力、使骨質不會疏鬆的好方法。
大家要練習樁功,站樁要做到「抱元守一」,《內經》裡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在站樁中只要能達到精神內守,就能使骨強而脈和。
站樁有要點,一是放鬆,二是專注,三是內在的覺察。
這是鍊形養生中很關鍵的方法。持是把持,盈是盈滿、過分的意思。道家認為,男女之事,是很正常的,必須有性生活才符合人性,但不能過度。道家說:陰陽不交,傷人,陰陽過交,傷人。也就是說,沒有性生活會傷害生命,但性生活過度也會傷害生命。所以,這之中要保持一個度,不過度,就是「持盈」的道理,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
道家對性的觀念比較開放、科學、合理,即不同儒家講「存天理,滅人慾」,也不像佛家,把性慾看做生死輪迴的根本,主張戒欲乃至斷欲。道家把性看作生命裡非常神奇精彩的事情,道家在前秦時期就有很多房中養生的作品,漢代的史書如《漢書》裡收錄了很多房中術的著作名錄和流派。在道家看來,性的作用,先是生育,傳宗接代;其次,是娛樂。這是世人所共知的。但這裡本不分先後,所謂先後,只是方便說理而已。但道家的性理養生不限於此,還有更高妙的地方,就是男女通過兩性的交合,不同的姿勢體位而達到治病的作用,這在道家性理養生的名著《素女經》裡有詳細的論述和講解。
《素女經》,應該是一本成年人都應該閱讀學習的著作,可惜,一度看成了禁書。第三,道家發現,能通過兩性的關係而達到養生、練氣的效果,這就是道家性養生,以此求得延年益壽;第五個層次,就是通過兩性的關係而求仙道,達到生命的解脫。這就是道家秘傳的「陰陽丹法」。張伯端真人的《悟真篇》被推許為「陰陽丹法」的正脈。陰陽丹法的高深境地很難達到,不妨退而求其次,通過房中術而得到健康與養生之益。所以,《素女經》、《天下至道談》、《十問》、《玄洞子》這些道家經典房中術名著一定要閱讀。大家先對道家性理養生的各個層次有個認識。(介紹張先生的「三素說」,國人要讀的三本名著是《素問》、《素書》、《素女經》)
這在道家很講究,用過藥物、食物、水果、蔬菜等治病,其要點是:「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後天之精不足的,可以吃一些肉類,或者喝羊奶等補養;形不足者,比如非常瘦的人,是因為氣虛,就需要溫陽補養,這樣的人,首先是脾胃虛寒,脾不運化,所以,很多營養吸收不了。
需要在吃飯中,多加一些調料是桂皮、花椒等,能溫陽。當然,過於肥胖的人,中醫看來,也是脾土失運,只不過,是體內水溼太重,運化不暢,形成痰溼堆積等。
氣,可以看作「生命能量」,但「能量」的概念還不能涵蓋「氣」的概念,「能量」沒有「靈性」,但「氣」有「靈性」和「智慧」,我們形容一個人聰慧時用「靈氣」一詞,而密宗在修鍊氣脈是還有「智慧氣」一詞,說明「氣」裡面還有智慧、能量、信息的存在。張伯端《青華秘文》裡就說「元氣靈凝而靈」,就是元性,元性是生命的主人翁,是靈性。可見,元氣具有生命性、智慧性。《內經》裡說:「真氣者,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我們經脈裡流動的真氣,既有來自先天的生命元氣,也有食物營養所形成的谷氣,有病氣、水溼之氣,所以,經絡之氣很雜亂,也就不能健康長壽。而道家養生修煉,講究「純陽之氣」,陳泥丸所謂:「純陽流溢無生死」,通過修煉,使經脈裡流動的都是「先天之氣」,沒有病氣、水溼之氣、濁氣,即便有,也能被經脈裡的先天之氣很快氣化,化成先天之氣而不會致病。純陽之氣,好比很大的火爐,而偶感風寒的病氣、水溼之氣就像灑向大火爐的一些小水滴,這小水滴不僅不會使爐火熄滅,反而被高溫爐火立馬氣化,將水滴化成氧氣、氫氣而變成燃燒的元素,使火焰更旺盛。道家內丹功裡,正以「爐火」比喻生命之氣的修煉,所謂「安爐立鼎」就是這個意思。
練氣的法門,主要有吐納法,包含了服氣法,服氣是吐納法裡的一種;伏氣法,「降伏」的「伏」,也就是你能自主地調控自己的真氣的運行;辟穀法門。辟穀是練氣的方法,也是練氣的結果,所謂「氣滿不思食」。我簡要地總結一下這三個法門。
吐納法是調息的方法,調息是調心的重要途徑,可以止念。具體說,吐納法的基本方法有深呼吸法、順呼吸法、逆呼吸法、閉息法、間歇呼吸法、吞氣法、咽氣法、閉息鼓腹法等等。
這些呼吸法根據自己的情況選一個,專一修煉,就可以產生養生的效果。比如閉息法,練好了就可以辟穀不食,也可以生起「真陽之火」而單衣過冬。
伏氣的層次更高,高到什麼地步?六脈俱息,你摸不到脈搏;能高到可以胎息,沒有呼吸;能高到心息合一,達到入靜入定的地步。這是煉丹養生的關鍵。一位友人,能閉息十小時呼吸一次。伏氣,氣被你馴服了,古人說:「服氣不長生,長生須伏氣。」服氣還是呼氣外求法,而伏氣,就是煉內在的胎息了。丹家說:「呼氣外求終未了」,這是服氣法,「元和內運即成真」,這是伏氣法。這兩者是有層次的。
道家的行話是:「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眠」。注意,這裡的「精滿」,是「先天的元精」,也就是「先天之氣」,不是後天的「生理之精」。這裡的「氣滿」,可以是後天吐納之氣,也可以是丹田氣,就是先天混元氣。神,人的靈性,道家名曰元神。辟穀作為一種功夫的境界,練氣練到丹田氣足時一定會自然辟穀。作為一種方法,可以通過吐納練氣而達到辟穀的效應,從而在空腹的狀態下練氣,達到非常好的健身治病、養生修煉的目的。
話說過來,什麼是辟穀?辟穀,就是在某一個時間段不吃飯而活得健康、自在、精神的法門、境界、功態。至少要三天三夜不吃任何東西才能叫辟穀,還要很精神。不飢餓,不想吃,也就不吃。不飢餓,不想吃是狀態;不吃,就是方法;而人還很精神,並且達成了治病健身乃至修道的某些目的,就是效應。
一般,短期辟穀,七天不吃五穀,但要飲水;十天辟穀,為中期辟穀;超過二十天以上的辟穀,是長期辟穀了。辟穀可以淨化血液,可以激發人體的潛能,能治療很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以及某些癌症。
神,即是人的靈性,道家南宗祖師張伯端在《青華秘文》裡講到了元性、元神的概念。元性是宇宙間的元氣「靈凝而靈」的生命本體,第一個「靈」,是靈魂的靈,是靈妙的意思;第二個「靈」,靈性的靈,靈慧的靈,說明元氣的生命性、智慧性、功能性。元性在人體,分化為元神與元精。元神主性,元精主命;元神藏於心,元精藏於腎。
煉神的法門,這裡講的三種,一是「覺察內省」,也叫「觀心」,《青華秘文》裡說「觀心得道」;其次,是「觀想」;再次是「存神」。要點總結如下:
觀心是安心法門,人要能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由此向善去惡;進一步,悔過省己;再進一步;念頭空明。人有很多糾結,就在於不能觀心,這些糾結會成為煩惱,煩惱會成為病因病根,最終,煩惱會成為疾病。即便煩惱不成為身體上的疾病,也會降低幸福指數,因為你活得不快樂。
所以,每一個人都要觀心,「觀心」就是「調心」,人能「三省吾身」,就能在道德上達到高尚的境界,道德高尚,有助於養生,善能生陽,惡能生陰,所以,觀心修善是道家養生與修煉的根基,也是我們解脫生活煩惱的法門。很多人心念很雜,不能專一,妄想很多,這就需要觀心察念,念起即覺,覺之即空,不隨是功,天長日久,自然無念。
觀想是道家非常重要的方法,在養生裡用,在丹道裡也有大用。不經「觀想」,難以「煉神」。
簡單的觀想,可以根據身體陰陽的變化情狀來配合。比如身體陰寒、陽虛畏寒的人可以觀想太陽,就能生陽氣、化陰寒;比如煩躁不安、陰虛火旺之人,可以觀想月光或者甘露來滋陰。肝臟不好的人,可以觀想柏樹,肝屬木;眼睛視物不清的人,可以觀想鏡子、明亮的泉水等;脾胃有毛病的人,可以觀想黃色的光氣進入到脾胃裡,五行中,黃色屬於土,脾胃屬土。這些都是觀想法門。身體有腫塊的,可以觀想有雷聲電光把腫塊炸了,腫塊化成了氣。
觀想的範圍很廣,萬物皆可成為觀想的對象。這樣訓練形象思維,當精義入神之後,觀想就會產生神奇的「念力」,意念的力量,以「念力」溝通先天,溝通法界,產生神妙的作用。密宗煉「幻身」、「意生身」就必須用到觀想。道家「煉陽神」雖然用精氣神作為元素培煉,但觀想就是那個黃婆「真意」,起到調和與促成的作用。這些涉及到丹道修煉裡的方法了,略微一談,不做深論。
存神和觀想的方法相同,觀想是「大」的概念,包含了存神。
存神也是觀想,只不過,存神是觀想裡的一種法門,專門觀想人體生命的「內在之神」。道家認為「五臟六腑」都有靈性、智性生命,稱為「臟腑之神」,如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而這神、魂、魄、意、志就是人體的髒神,也叫「內五神」,養生修煉要煉內五神。
肝臟傷魂,其人愛做各種怪夢;
心臟傷神,其人容易生精神病、抑鬱症;
肺傷魄,其人容易怕鬼;
脾傷意,其人心意雜亂,意志不堅固,容易昏沉;
腎傷志,其人消沉,記憶力不佳,容易疲倦。
五神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道家經典《黃庭經》傳承了觀想臟腑之神的修煉法,叫存神,每一個神都有名字,如「心神丹元字守靈」。道書裡描繪了心神的形象,穿著紅色的衣服,是一個可愛的人。心的神明,叫丹元,字守靈。丹是紅色,乃心臟之色;元,代表生命的本元、先天,因為人的神來自先天元性;「守靈」講的是心神的功能,要守住人的靈性靈魂,就是心神的修煉。中醫上常用「魂不守舍」一詞,形容一個人的精神錯亂;而平常也用「失魂落魄」形容一個人身心的不健康、命運的不濟。健康與命運相關,生命裡的「元氣」與命理上的「運氣」,是一個氣,修身就能改運,改運在於改變了身心的氣脈的運行,而命運也隨著改變。
「腎神玄冥字育嬰」。腎臟,在五行屬於水,五行為黑色,玄為水,玄為黑。冥,不可見的存在。冥冥,指的是腎中的精氣來自冥冥之中。字育嬰,說明腎神的功能是主管生育的。腎神穿著黑色的衣服,也是個可愛的小人兒。當然,這是道家的一種修煉方法,和密宗觀想各種形象的佛菩薩有異曲同工之妙。存神,存乃「存有、保存、存養」的意思,不能使神離開人體。道家認為:神明在身謂之生,神明離體謂之死。要想健康長壽,就要保養此神,常存於神。這便是存神的道理,《黃庭經》還講究:「泥丸百節皆有神」。乃至「散化五行變萬神」。
人體每一個細胞都有其神。這是道家的一個生命觀,非常值得現代科學研究。現代醫學裡一些移植器官者發現:「供體」具有記憶、習慣,證實了道家五臟皆有神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比如,一個女孩子,從不喝啤酒,接受了一個愛喝啤酒的男孩的心臟移植手術後,女孩突然變得愛喝啤酒,性格也會變得像個男孩子。類似的報導國內外都有。
道家的存神之法,古典的方法太複雜,現在,有些道家師父把存神簡化為觀光。心臟觀紅光,脾臟觀黃光,肺臟觀白光,腎臟觀黑光,肝臟觀綠光,也可以把這五種色光按照「五行相生」的次第觀想出來,如「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依次把五彩色光都觀想到丹田裡,並將這五彩色光混融,變成光明體,如一個光球,所謂「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這是存神的一個方法,丹道家以之為入門法。
道家的養生要點我就這樣簡單地做一概述,也是匆忙之中的概述。本來還想講講《道德經》裡的養生法門,由於時間的關係,不展開講,只做一下提示。比如,老子講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口訣,就是養生要領。觀心內省可以虛其心,吐納服氣可以實其腹,覺察念頭可以弱其志,站樁導引可以強其骨。其他《道德經》裡觀竅、抱一、守靜等,都與養生修煉有關,不再一一講述。
至於辟穀的法門,在於閉息服氣為根本。持咒煉意的法門,在於在專心誦持中達到心咒合一,並且在持咒中存神。持咒法門,我就講道家南宗居家修持的「太乙金光咒」,具體的修法,我博客裡有,我簡單地講一講。
金光爍屋,瑞氣盈庭。太乙道氣,周流古今。甘露灌頂,光明浴身。三業清淨,五臟玄明。內外明徹,顯我元神。連天通地,祥光佑眾。宇宙萬有,皆是吾真。三清聖祖,感誠而應。誦之萬遍,光明臨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