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上海總院 廈門市兒童醫院建立完善的早產兒綜合救治體系

2020-12-12 廈門網
莊德義院長(右一)與新生兒醫學中心第一個早產兒共同切蛋糕。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汪燕妮 通訊員 廈童宣)白衣天使跳起舞蹈《你笑起來真好看》送上祝福,爸爸媽媽回憶孩子健康成長的不易和收穫,小朋友們的T臺秀、歌唱《聽我說謝謝你》讓大家感動……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廈門市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分院)於15日舉辦了一場「世界早產兒日——關愛早到的天使」活動,孩子們回到當初出生的地方,家長們分享陪伴孩子的點點滴滴。

  堅實後盾

  成功救治最小胎齡的寶寶體重僅470克

早到的天使們都健康成長。

  「早產兒就是早到的天使。」市兒童醫院表示,為早產兒舉辦活動,意在呼籲社會關注、關愛早產兒,也是祝福寶貝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傢伙要堅持住,將來要當社會棟梁的。」每次走到NICU(新生兒監護病房),市兒童醫院執行院長莊德義都會這樣鼓勵孩子們。當了36年兒科醫生的莊德義,深知早產兒救治的難度,涉及多方面的團隊力量。至今,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排第一的仍是早產。

  早產兒的救治最能體現一家醫院、一個地區整體的醫學實力,以及社會文明程度和經濟水平、醫療保障等。莊德義說,市兒童醫院搶救過很多早產兒,絕大多數是健康寶寶。目前,該院成功救治最小胎齡的寶寶是23周,體重僅470克。

  「我們是幸運的,不僅擁有這樣一家兒童醫院,配備了這麼好的設備,還有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莊德義說。近日,國內兒科醫院排名揭曉,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連續11年專科排名第一。作為廈門市兒童醫院的堅實後盾,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為廈門分院帶來了黃國英名醫工作室、周文浩名醫工作室和鄭珊名醫工作室,曹雲、黃瑛、董巋然三位特聘主任帶動學科發展,30位學術主任每月從上海來廈坐診、手術、指導。

  廈門分院傳承總院名醫名科血脈,醫護人才也由上海總院規培,遇到疑難病症還有上海總院專家的會診救治。

  優秀團隊

  開展院前急救主動轉運成功率達100%

孩子們用歌唱表達感恩。

  前不久,市兒童醫院搶救了一個嚴重肺動脈高壓患兒,動用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挽救孩子的生命。現在寶寶很健康,活動當天也來到了現場。

  「這裡的醫生太好了!」孩子的媽媽張女士說,特別感謝新生兒醫學中心的執行主任黃英,孩子出院後,她遇到疑難問題就給黃英主任微信留言,黃英主任都會耐心解答。

  黃英說,早在2015年科室成立之初,兒童醫院就建立了早產兒綜合救治體系並不斷完善,包括院前急救轉運、NICU的綜合救治,出院後的家庭照護和隨訪等。市兒童醫院成立六年多來,每年救治新生兒患者約2500例,其中NICU每年救治危重症新生兒千餘例,搶救成功率達99%。目前,該院已成功救治近5000名早產兒。「我們要做精細化管理,不僅提高早產兒存活率,還要保障早產兒生活質量。」她說。

  廈門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系市新生兒質量控制中心、市新生兒疾病重點實驗室、市優勢亞專科建設單位,醫院配備有先進的轉運系統,包括新生兒轉運暖箱、轉運呼吸機、移動式心電血氧監護儀等,擁有專業的新生兒轉運團隊,開展院前急救主動轉運,成功率達100%。

  【家長聲音】

  「我家開心28周就出來了,當時才2.2斤,腳掌都沒我的一個大拇指大,看了真心疼。到廈門市兒童醫院救治後,開心現在長得非常好。真的很幸運,能遇到這群可愛又有愛的醫護人員。」

  ——開心媽媽鄭女士

  「孩子當時才23周多,體重只有470克,市兒童醫院的醫護團隊提前在產房等候,寶寶出生後就放進保溫箱。那時候我每周進去看一次寶寶,看著孩子呼吸都插著管子,特別心疼,後來孩子撤掉呼吸機,我的心情才輕鬆起來。非常感謝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悉心呵護與照料,在醫院五個多月,從470克到3300克,見證了一個生命的奇蹟。」

  ——早產兒媽媽藍女士

  【延伸閱讀】

  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針對兒科醫療資源不足、兒童看病難這一難題,廈門市與復旦大學合作,投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分院(廈門市兒童醫院),委託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管理,實行管理、技術和品牌「三平移」,推動醫教研快速發展,醫聯體建設廣泛鋪開,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兒科)。

  據悉,從2020年到2025年,廈門市兒童醫院將以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兒科)為戰略目標。莊德義說,市兒童醫院將繼續加強臨床醫學中心建設,同時加強科研教學。目前正加快推進科研大樓建設,將來市兒童醫院除了臨床外,科研教學也要同步發展,努力達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兒科)的要求。

  新生兒醫學中心團隊陣容

  學科帶頭人莊德義:執行院長,主任醫師,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福建省醫學會新生兒學組副組長,福建省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副會長,廈門市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會長,廈門市新生兒質控中心主任、新生兒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擅長兒內科疾病診治、新生兒急救及早產兒救治。

  特聘主任曹雲: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感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新生兒危重症救治、新生兒營養管理、新生兒感染控制、新生兒隨訪。

  執行主任黃英: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廈門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執行主任,廈門市醫師協會新生兒醫師分會副會長,擅長危重新生兒呼吸管理及超低體重兒救治等臨床科研工作。

  執行副主任吳小穎:主任醫師,廈門醫學院兼職教授,從事新生兒及兒科臨床和科研工作20餘年,擅長診治新生兒疾病、新生兒隨訪。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廈門市兒童醫院權威專家貼心服務 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
    每周來廈,平民化收費惠及患兒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是國家兒科醫學中心,其綜合實力在我國兒科醫學界排名第一,擁有眾多重點學科和知名專家。此前,廈門市兒童醫院已開設一批上海特約高級專家門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頂級專家每月來廈坐診。
  • 廈門市兒童醫院提升護理水平 守護兒童健康
    【難忘瞬間】廈門市兒童醫院供圖2月15日深夜,出生9小時、體重2.5公斤的嬰兒全心增大,有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並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被轉至廈門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醫學中心。醫護人員全力救治,緊急啟動ECMO,經過驚心動魄的搶救,最終為孩子奪回生機。這是近年來福建省內使用ECMO搶救的最低體重患兒。幾個月前,廈門市兒童醫院還用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8歲的暴發性心肌炎患兒。2名危重患兒ECMO救治取得成功,離不開護理人員的艱苦付出。此前,市兒童醫院已安排5名護士赴總院學習ECMO護理技術。
  • 廈門市兒童醫院心血管中心,首臺心臟病手術患兒康復出院!
    此次培培爸爸媽媽帶著培培來到廈門市兒童醫院就診檢查,心超發現培培患有室間隔缺損(膜周部有兩股缺損分別為3.14mm,1.64mm;假性膜部瘤形成),三尖瓣返流。經廈門市兒童醫院心血管中心執行主任張惠鋒等專家評估後,建議患兒及早進行手術治療。
  • 早產兒救治的和睦家路徑
    如何採取有效行動,最大限度減少早產兒併發症和後遺症?和睦家醫院在這方面進行了諸多實踐。一體化救治模式當憶起和睦家醫院兒科發展歷程時,兒科主任楊明頗為感概:"剛開始,兒科只有一名醫生,四名護士。"如同嬰兒成長般,兒科也在發展、壯大,截止到目前,兒科擁有全職醫生32名,護士38名。
  • 復旦兒科醫院為全國兒童傳染病防治提供「上海方案」
    根據《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工作要求,到2022年,上海計劃構建靈敏高效、科學精準、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健全職責明晰、銜接有序、醫防融合、中西醫並重、保障有力的公共衛生綜合服務機制,完善全人群、全周期、全流程的健康服務和管理模式。
  •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母嬰平安基金為早產兒設專項善款
    2月8日電 (記者 陳靜)雞年新春,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母嬰平安基金8日將20萬元(人民幣)善款專項用於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早產兒先天缺陷治療和關懷。  據了解,每年中國2000多萬新生兒中,有10%的早產兒,他們每個人需要2到6萬的醫療費用,才能得到完善救護幫助。這樣的費用對於諸多務工人員、一些落後偏遠地區的家庭,是極大的困難。因資金和儀器設備缺乏,不少早產的小生命因不得已放棄搶救而離開這個世界。
  • ...人民醫院兒童中心新生兒科:從2.4斤長到6斤,成功救治28+1周早產兒
    【編者按】2020年9月23日,大足區人民醫院產科誕生一個「巴掌天使」——28+1周早產兒航航,出生時僅1200g,且伴隨多種併發症。出生後,航航被送至該院兒童中心新生兒科救治,經79天精心治療和細心護理,體重提升到3公斤,並與12月10日成功出院了……(出生時僅1200g)剛出生的航航僅7個月大,各個器官發育都極不成熟,兒童中心的醫護人員立即給他進行了輻射臺保暖、保鮮膜包裹減少散熱、建立靜脈通道、氣管插管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堅強的航航媽媽毅然決定,立即將航航送入兒童中心新生兒科進行救治
  • ...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聯合解放軍總院兒童醫院成功開展床邊早產兒...
    出生體重僅970g的超早產兒生命垂危急需手術治療,然患兒病情嚴重不能轉院治療,為挽救患兒生命,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積極進行協調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附屬八一兒童醫院兒童心臟外科專家及麻醉師來該院為患兒進行早產兒動脈導管結紮術。
  • 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啟動,上海7家醫院患者獲益
    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到了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今後這個群體的數量會繼續增加。 而這一類人群一出生大部分聚集於新生兒病房,越小的早產兒越需要進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進行監護,早產兒病情變化多,需要的醫療費用支出高,平均一天醫療費用在1000元以上,早產兒住院天數長,一般在15天至幾個月,困難家庭難以支付這類高昂的醫療費。 8月5日,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啟動儀式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舉行。
  • 上海著手制定兒童傳染病防控相關標準 預計2021年底完成
    依託上海已建成的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及發熱門診上報網絡系統,按照「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項目目標要求,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組織相關專家承擔制定兒童發熱門診質控標準與兒童傳染病轉診標準工作於2020年12月29日啟動。
  • 國家級創傷救治中心建設單位落戶廈門市第五醫院
    全市首家國家級創傷救治中心建設單位落戶廈門市第五醫院該院胸痛、卒中、創傷三大中心建設卓有成效,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快速提升,成為廈門第一家集三個中心為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 蓉 通訊員 邱麗莎)日前,廈門首個國家級「創傷救治中心建設單位」在廈門市第五醫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翔安院區)籤約並揭牌。
  • 向全國輸送「上海方案」 兒童傳染病轉診標準在滬啟動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2月29日報導:依託上海已建成的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及發熱門診上報網絡系統,按照「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項目目標要求,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組織相關專家承擔制定兒童發熱門診質控標準與兒童傳染病轉診標準工作今天正式啟動。
  • 廈門市兒童醫院開展「點對點」精準幫扶 助推甘肅臨夏兒科發展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廈童宣 圖/廈門市兒童醫院提供)今年是我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廈門市兒童醫院健康扶貧再加碼,繼7月30日與甘肅省臨夏州人民醫院、臨夏州婦幼保健院籤訂結對幫扶協議之後,近日又組織專家團隊赴臨夏州開展「點對點」精準對口幫扶。
  • 守護「早到的天使」,國婦嬰開通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
    寶寶分泌物顏色好像有些不對……」今天,正值「世界早產兒日」,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下簡稱「國婦嬰」)早產兒隨訪和諮詢網上平臺正式開通。作為首位「吃螃蟹的人」,早產兒媽媽高女士迫不及待地通過手機屏幕,詢問餵養困惑。據悉,早產兒家屬僅需關注「國婦嬰掌上醫院」公眾號,進入「網際網路醫院」菜單目錄,即可諮詢。這也是上海首家開展早產兒網上諮詢門診的醫院。
  • 廈門大學附屬醫院完善急救體系 金門及周邊患者將受益
    廈門大學附屬醫院完善急救體系 金門及周邊患者將受益 2017-08-19 20:31: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29周及以上早產兒存活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9月30日電 (陳靜 羅燕倩)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30日披露,其在領銜的「中國NICU住院早產兒預後質量改進項目」中引入加拿大的先進方法。項目結果顯示,經積極治療,中國29周及以上早產兒存活率達98%,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在極小胎齡早產兒及早產兒無併發症存活率仍有較大改進空間。
  • 安徽阜陽800克早產兒成功救治出院
    醫護人員給「小八子」戴上毛線帽 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供圖中新網阜陽6月22日電 (劉浩 陳慧宇)出生時胎齡28周、體重僅800克的寶寶「小八子」在安徽省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72天的精心護理下,近日出院了。
  •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打造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青島模式」
    中國山東網青島6月21日訊 (記者 姜婷 通訊員 畢已賀)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作為婦幼特色專科醫院,科學配置人才資源、融合多學科優勢技術,前瞻性、創新性探索構建獨具特色的出生缺陷防治「三級防控」體系,在全國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方面走在了前列,為青島市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近日,一名胎齡24周、體重僅720g的超早產兒,在山東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監護病房成功治療後順利出院。這是該院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齡早產兒,刷新了該院新生兒救治胎齡新紀錄。該穎兒出生後,醫院立即給予保暖、氣管插管等等搶救,入新生兒監護病房給予保護性隔離。在救治該早產兒的過程中,醫院專門組織醫護骨幹人員組成了救治小組,制定每日詳細的治療監護計劃,多次病例討論及大查房,做到最精細化的管理,24小時全時重症監護,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曲折。
  • 體重500克早產寶寶獲救治,刷新最低體重早產兒救治記錄
    所幸,在河南省兒童醫院早產兒重症監護室,經過90餘天的奮力救治和日夜守護,小早早被養成4.2斤的「大寶寶」。11月4日,小早早就要出院了,至此,再次刷新了全省救治成功最低體重早產兒的記錄!出生後,孩子無哭聲、無肌張力、無自主呼吸、心率60次/分,當地醫院緊急復甦十分鐘後,心率稍有回升。後因「反應差、頻繁呼吸暫停、餵養不耐受、血小板低」等原因經120轉診至河南省兒童醫院早產兒重症監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