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救治的和睦家路徑

2020-12-19 健康界

門推開了,一對父母抱進了一位寶寶,她虎頭虎腦,甚是可愛,坐在推車裡更是一點兒不怯場,一個勁兒地伸手打招呼……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看上健康可愛的寶寶,其實是一位早產兒。

11月17日,北京和睦家醫院(下稱和睦家醫院)舉辦了兒科醫療團隊見面會暨世界早產兒日紀念活動,上述場景便是活動上發生的一幕。

和睦家醫院兒科團隊合影

會議室擺滿了鮮花和小熊,溫馨且溫暖。屏幕上播放著兒科醫生團隊的照片,平日,這些醫生與白大褂為伍,而這些照片,展現了他們別樣的風姿。

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大約有100萬嬰兒死於早產併發症。如何採取有效行動,最大限度減少早產兒併發症和後遺症?和睦家醫院在這方面進行了諸多實踐。

一體化救治模式

當憶起和睦家醫院兒科發展歷程時,兒科主任楊明頗為感概:"剛開始,兒科只有一名醫生,四名護士。"如同嬰兒成長般,兒科也在發展、壯大,截止到目前,兒科擁有全職醫生32名,護士38名。活動當天,楊明一一介紹了到場的醫生和護士。

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楊明

近年來,和睦家醫院兒科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收入的早產兒增多,從2014年至2016年11月17日,救治早產兒98例,其中超早產兒12例,最小妊娠僅23周+4天,體重僅600g。

和睦家醫院兒科並不滿足於早產兒的高存活率,更利用獨有的護理和醫療資源和理念,在內外科、藥師、營養師等多學科團隊的支持下,力求最大限度減少早產兒併發症和後遺症。

同時,和睦家醫院兒科形成了兒科醫生進駐產房、高危新生兒觀察、新生兒轉運、危重兒急救、以及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綜合管理、高危兒的隨訪幹預、遺傳代謝疾病的隨訪和診治等的一體化服務模式。

兒科醫生進駐產房是和睦家醫院醫療一體化服務模式的特色之一,他們會在所有產婦分娩時為即將出生的寶寶保駕護航。尤其是針對於高危新生兒及早產兒,實現醫護一體化救治模式,有新生兒搶救經驗的兒科醫生以及具有NICU護理資質的護士共同參與協同救治、轉運,完成從產房或手術室到NICU的無縫銜接,達到完善的產兒一體化及醫護一體化的救治模式。

三級救護網絡模式

在新生兒救護方面,和睦家醫院兒科有哪些舉措呢?

"我們實施了三級救護網絡模式。"楊明說道。一級網絡模式是針對正常新生兒,安排母嬰同室,每日有兒科醫生查房,對新生兒進行黃疸監測、聽力篩查等評估;二級網絡模式主要針對高危新生兒,設有專門的高危新生兒觀察病房;三級救護模式針對的是危重新生兒,設有專門的新生兒和NICU病房,配備完備的生命搶救島,隨時可用於新生兒的搶救。

出於感染預防方面的考慮,國內絕大部分的NICU均實行封閉式管理,這樣一來,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如母嬰分離帶來的母親角色形成障礙及母嬰感情建立延遲等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和睦家醫院兒科NICU參照發達國家經驗,重視家庭參與,向患兒家屬開放,鼓勵親子身體和情感交流,提倡母乳餵養。當患兒體重達到1500克以上,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父母進行袋鼠式護理,及新生兒撫觸。醫護人員時刻保持與家屬的溝通。每一例早產兒出院前,都會對家屬及主要看護人進行一對一的新生兒心肺復甦培訓,讓家庭救護真正成為生存鏈上的第一個有效環節。

和睦家醫院兒科首位醫生徐德川在分享

開展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2015年5月,和睦家醫院引入了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據小兒外科主任鄭偉介紹,小兒腎盂輸尿管接口狹窄(腎盂積水)、重複腎、膀胱輸尿管反流等手術都可實施達文西手術。"尤其是對於小兒特別是新生兒外科手術,實施達文西手術可突破體腔空間狹小的限制,在有限空間內實施精細操作,在提高療效的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患兒痛苦。"

2015年5月25日,和睦家醫院實施了第一臺達文西機器人手術,迄今已完成11例。

和睦家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鄭偉

除了引入達文西機器人外,和睦家醫院兒科還開展了兒童頭型矯正服務,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頭型異常,按照適應症進行矯形頭盔的治療,這項治療服務已經通過了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證。楊明主任介紹,如今和睦家醫院兒科已與Stanford兒童醫院、Cedars-Sinai兒童醫院中心等國際醫院開展交流,並將在未來與更多國內知名三甲醫院開展深度合作,為更多兒童的健康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海爾嬰童母乳冷凍櫃聯合青島和睦家保障早產兒母乳健康
    11月17日,海爾嬰童聯合青島和睦家醫院、早產兒聯盟舉行了以「嬰愛·和未來」為主題的守護早到天使公益行動,並正式啟動青島公益母乳庫戰略升級。現場,海爾嬰童為公益母乳庫提供10臺海爾母乳冷凍櫃,保障早產兒的母乳健康餵養,齊心協力為早產兒打造安全健康的生活體驗。
  • 「早到的天使」不折翼 早產兒也可贏在起跑線
    曾經小小的他們讓人無比糾心,而今已經長到2-5歲的他們是否有著明顯的早產兒後遺症?早產兒與足月兒相比會有很大的差異嗎?成長的表現是否讓人放心?  日前,北京和睦家醫院以一場「有愛•有未來」早產兒親子運動會展示並揭曉答案,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楊明、兒童醫療輔導師程祺、臨床營養師高亞娟擔任「現場觀察員」並進行點評。
  • 北京和睦家醫院針對網上不實的生產價目表作出聲明
    針對這種情況,和睦家在此一併做出澄清,希望讓大眾看到真實的信息。  和睦家澄清第一句:我們在中國境內一直是以人民幣進行計費的。  和睦家澄清第二句:我們提供的是優質的服務,以及與服務匹配的合理價格,並且完全透明可查。  在北京和睦家醫院的官方網站以及微店等線上平臺和電商平臺上,都可以找到和睦家公開透明的孕產服務價格以及最新的折扣信息。
  •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不同國家以及不同醫療機構對於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的治療預後差異很大,10月22日,來自美國、香港、臺灣以及中國大陸的近200名知名新生兒/NICU專家,共聚北京和睦家醫院,針對「早產兒」這個充滿挑戰的特殊人群治療難題,就其治療和管理的最新理念,以及國際上最實用的臨床技術進行探討。
  • 出生時重540克的早產兒活下來了 得益於廣醫三院早產兒救治系統...
    在相關文獻中,這類早產兒成功哺育的報導很少,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降生的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月月(化名),經過醫護人員的救治,月月連闖幾道生死關,在出生後的第88天,各項生命體徵平穩,體重達到2205克,順利出院。據了解,月月不僅刷新了廣州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紀錄,在救治期間未出現任何嚴重併發症更是堪稱「生命奇蹟」。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近日,一名胎齡24周、體重僅720g的超早產兒,在山東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監護病房成功治療後順利出院。這是該院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齡早產兒,刷新了該院新生兒救治胎齡新紀錄。在救治該早產兒的過程中,醫院專門組織醫護骨幹人員組成了救治小組,制定每日詳細的治療監護計劃,多次病例討論及大查房,做到最精細化的管理,24小時全時重症監護,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曲折。
  • 體重500克早產寶寶獲救治,刷新最低體重早產兒救治記錄
    所幸,在河南省兒童醫院早產兒重症監護室,經過90餘天的奮力救治和日夜守護,小早早被養成4.2斤的「大寶寶」。11月4日,小早早就要出院了,至此,再次刷新了全省救治成功最低體重早產兒的記錄!後因「反應差、頻繁呼吸暫停、餵養不耐受、血小板低」等原因經120轉診至河南省兒童醫院早產兒重症監護室。
  • 體重500克早產寶寶獲救治,刷新最低體重早產兒救治記錄
    所幸,在河南省兒童醫院早產兒重症監護室,經過90餘天的奮力救治和日夜守護,小早早被養成4.2斤的「大寶寶」。11月4日,小早早就要出院了,至此,再次刷新了全省救治成功最低體重早產兒的記錄!後因「反應差、頻繁呼吸暫停、餵養不耐受、血小板低」等原因經120轉診至河南省兒童醫院早產兒重症監護室。
  • 濟醫附院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近日,一名胎齡24周、體重僅720g的超早產兒,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監護病房成功治療下順利出院。這是該院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齡早產兒,刷新了該院新生兒救治新記錄。醫院立即給予保暖、氣管插管等搶救,入新生兒監護病房給予保護性隔離,醫護骨幹組成了救治小組,制定每日詳細的治療監護計劃,多次病例討論及大查房,做到最精細化的管理,24小時全時重症監護。救治該早產兒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曲折。因嬰兒僅有24周,肺臟發育不成熟,不能自主呼吸,遂立即給予其肺表面活性物質,呼吸機輔助通氣。
  • 465克早產兒奇蹟存活!廣醫三院成功救治雙胎早產兒
    據悉,該救治案例刷新了廣醫三院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記錄,也是廣州成功救治的早產兒最低體重記錄,創造了生命奇蹟。超低胎齡雙胎早產兒,最低體重不到一斤「剛出生的嬰兒就像透明的果凍一樣,」廣醫三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繁,回憶道。
  • 依託上海總院 廈門市兒童醫院建立完善的早產兒綜合救治體系
    「早產兒就是早到的天使。」市兒童醫院表示,為早產兒舉辦活動,意在呼籲社會關注、關愛早產兒,也是祝福寶貝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傢伙要堅持住,將來要當社會棟梁的。」每次走到NICU(新生兒監護病房),市兒童醫院執行院長莊德義都會這樣鼓勵孩子們。當了36年兒科醫生的莊德義,深知早產兒救治的難度,涉及多方面的團隊力量。至今,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排第一的仍是早產。
  •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全國最小體重超早產兒(圖)
    中心每年救治300多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這裡幾乎每天都上演著驚心動魄的生命故事。當得知楊女士自娩下兩名超早產兒(超早產兒是胎齡小於28周的早產兒),中心立即開啟搶救綠色通道,由中心主任親自擔任主診醫師,組織高年資醫護人員組建診療小組,並做了詳細的救治預案。預熱暖箱、CPAP(持續正壓通氣)就位、肺表面活性物質預熱、準備臍動靜脈置管包……一切就緒。
  • 商丘嬰兒「死而復生」背後的超早產兒救治難題
    超早產兒救治難題與一些報導所述的「懷孕7個多月」不同,這個胎兒當時懷孕25周+5據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專科聯盟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一項納入10823例早產兒的統計分析顯示,隨著中國新生兒醫學的進展,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8%,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
  • 泰州婦產醫院成功救治一例極早早產兒 胎齡僅28周
    醫學界將胎齡小於37周、體重小於2.5千克的新生兒定義為早產兒,其中小於28周出生的是極早早產兒。「孩子母親此前已經經歷了三次流產,儘管此次全力保胎,還是因為本身宮頸機能不全,保胎失敗導致早產」,金曉穎介紹,極早早產兒存活率較低,要平安存活就必須攻克呼吸、營養、治療等數道關卡,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 ...湖南「巴掌公主」救治成功創生命奇蹟,刷新超低體重超早產兒...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二科主任馮彬彬介紹,這是湖南省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最低、也是全國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並列第二低的一個超早產兒。11月9日,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二科,剛吃完奶的小康康在媽媽的懷抱裡睡著了,睡夢中不時露出微笑。這笑容,如天使般撫慰著康康爸媽和醫護人員的心。
  • 南京市婦幼成功救治國內最小胎齡超早產兒
    日前,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胎齡22周+2天,出生體重僅550g的超早產兒「點點」。經過醫護人員和患兒親人長達三個多月的共同努力,「點點」於4月26日順利治癒出院,出院時體重已達2150g。小傢伙的出院,刷新了國內報導的最小胎齡超早產兒成功救治的記錄。
  • 深圳龍崗24周早產兒體重1斤!經5個多月救治成功出院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8月6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譚旭東 張可欣)24周早產,體重只有500克,今年2月15日,家住深圳龍崗的劉女士在龍崗區婦幼保健院產下這個超低體重早產女嬰近日,醫生興奮地告訴記者,小傢伙經過172天的救治體重增至3680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已經可以出院了。據了解,此患兒的成功救治刷新了深圳東部救治存活最小出生體重危重症早產兒的紀錄。龍鳳胎早來人世,倖存下來的姐姐生命體徵微弱「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神奇法則,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按照這一法則走。
  • 湖南「巴掌公主」救治成功,刷新超低體重超早產兒救治記錄
    近日,經過湖南省婦幼保健院15個學科80餘名醫護人員169天的奮力救治和日夜守護的「巴掌公主」康康(化名)體重達到5.96斤,成功出院。、也是全國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並列第二低的一個超早產兒。寶寶救治「闖關」回顧康康的餵養進行得十分艱難,同時也影響患兒的呼吸功能,為救治帶來巨大挑戰,專家組討論決定從微量餵養開始。如何微量餵養?用注射器抽取奶液後使用注射泵,泵進寶寶胃內。開始時每次僅泵入0.5ml的奶量,然後逐漸加量1ml、1.5ml、2ml......就這樣一點點的持續泵入,慢慢的寶寶開始耐受了。
  • 商丘嬰兒「死而復生」事件,背後是超早產兒救治難題
    超早產兒救治難題與一些報導所述的「懷孕7個多月」不同,這個胎兒當時懷孕25周+5天,也就是6個多月。時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新生兒來說,周數與生命體徵、存活率、之後的相關併發症等息息相關。據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專科聯盟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一項納入10823例早產兒的統計分析顯示,隨著中國新生兒醫學的進展,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8%,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6%。經過積極治療,出生體重為1000g~1500g的早產兒存活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 這對27周早產兒被馬尾區醫院成功救治
    7月21日,馬尾區醫院的婦產科成功救治了一對27周早產兒,見證了兩名「袖珍寶寶」的生命奇蹟。7月21日,婦產科病房裡來了一名懷孕27周的準媽媽,她早上在家突然感覺肚子疼痛,什麼都沒有準備就由家屬攙扶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