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到的天使」不折翼 早產兒也可贏在起跑線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3日電 他們是「早到的天使」,胎齡最小的只有25周加4天,因發育不成熟,他們一生下來就住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曾經小小的他們讓人無比糾心,而今已經長到2-5歲的他們是否有著明顯的早產兒後遺症?早產兒與足月兒相比會有很大的差異嗎?成長的表現是否讓人放心?

  日前,北京和睦家醫院以一場「有愛•有未來」早產兒親子運動會展示並揭曉答案,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楊明、兒童醫療輔導師程祺、臨床營養師高亞娟擔任「現場觀察員」並進行點評。

「建築師鮑勃」比賽

  他們曾經「特殊」,但現在很好

  「寶寶,快過來鑽圈拿球……」,「來,使勁踢球去撞瓶子……」,運動會共持續大約兩個小時,40多組2-5歲以和睦家早產兒為主體的家庭參加了比賽,現場一片歡樂。

  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進行了扔沙包、平衡魚、飢餓的毛毛蟲、碰撞保齡球、快步疊疊走等趣味十足的遊戲,展示了自己在感統、大動作、精細動作、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的發育情況,一些撒歡的孩子更是玩到忘了比賽,自己跑到角落玩起來。

  5歲的玲玲(化名)開心地笑了,這次她是本場5歲組的冠軍。和爸爸一樣戴著眼鏡的她,活潑愛笑,已經在上大班了。

  爸爸坦言,玲玲剛出生的時候只有27周,700多克,當時的情況很兇險,自己曾經也非常的擔心,但現在的玲玲很好,戴眼鏡是因為遺傳了自己的眼睛問題有點散光,並非因為早產導致的視網膜病變。

  兒童醫療輔導師程祺評論說,在進行「建築師鮑勃」的比賽時,能看到玲玲在爸爸的幫助下,不急不躁有條不紊地碼著「磚塊」,注意力很集中,和家長有非常好的溝通和交流,這說明寶寶有著很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行為溝通能力。

  當天到場的胎齡最小的寶寶是小潔(化名),她是媽媽42歲時生下的頭胎娃娃,當時只有25周加4天,690克,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得了精心地照料,在醫院住近3個月後,健康長到了2000多克,順利出院。

  「看著媽媽和小潔坐在那裡搭積木,做得很好,人們都不會意識到她是一個超早產兒」,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楊明說。

  小潔的媽媽說,感覺她長得很好,很少生病,我認為她比一些足月嬰兒還要強壯。

  小潔爸爸則動情地說到,感謝和睦家醫護人員的照顧和用心守護,一路走來,寶寶很健康,各項指標都很正常。我們作為早產兒的家長,比其他的家長們有更大的困難,但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發育得非常健康。

  楊明介紹說,當天的早產兒運動會可謂是和睦家早產兒醫療護理成果的一次展示,參加比賽的家庭2/3以上來自於和睦家,並一直在和睦家進行健康體檢和發育監測。

  這些早產兒寶寶目前大部分都實現了高質量的生存,既沒有發生嚴重的早產兒併發症和後遺症,,身體狀況良好,追上甚至超過了同年齡兒童的發育水平。到場的孩子家長們也紛紛對和睦家兒科團隊的努力表示出讚賞和感謝。

  楊明說:「我們舉辦這個活動,就是想讓這些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愉悅地體驗社交的快樂,鼓勵和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態系統。我們想告訴這些家長們,您的孩子是可以贏在起跑線上的。」

  9%的奇蹟,為愛創下新紀錄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的新生兒,由於胎齡小,出生體重低,全身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加之感染、缺氧、孕母健康問題等諸多原因,早產兒普通存在生存能力低下,發育落後的問題。一些早產兒即使有幸生存下來,也有可能出現一些視力、聽力、呼吸、肢體運動甚至智力方面的缺陷。

  在我國每年有200多萬早產兒出生,及時有效的臨床管理能夠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產兒,而在北京和睦家醫院成熟的早產兒救護和治療體系,不僅保障早產兒實現高水平的醫療救治和護理,更力求實現早產兒高質量的生存。

  小潔就是和睦家救治的眾多早產兒的一位,去年孕周23周+4天、出生體重僅600克的早產兒Alex寶寶的出院,更成功刷新了和睦家早產兒救治的記錄。

  這位名叫Alex的寶寶,出生時只有成人手掌般大小,皮膚像膠凍一樣半透明,腹壁血管、臟器位置、腸蠕動的形狀都清晰可見,大腿僅有成人的小手指般粗細,甚至因為極度早產,眼裂和部分手指都還沒分開。對於這樣的案例,即使是在整體醫療水平相對發達的歐洲,存活率也僅有9%左右。

  Alex在NICU期間有過多次驚心動魄的搶救過程,歷經呼吸衰竭、肺出血、新生兒持續高血糖、感染、腎功能不全、餵養不耐受、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多個關口,但最終都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成功轉危為安。

  經過精心護理,Alex出生200多天後成功出院,出院時體重已達到5公斤,這不僅創造了和睦家兒科超早產兒的新紀錄,更刷新了全國非公醫療機構的同類記錄,目前Alex矯正年齡已經十二個月,生長發育良好,臨床無明顯後遺症表現,實現了高質量的存活。

  多學科聯手,為早產兒保駕護航

  楊明介紹,作為有著國際醫療理念的醫療團隊,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團隊並不僅僅滿足於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更利用先進的護理和醫療資源及理念,在兒內兒外科、眼科、臨床藥師、營養師等多學科團隊以及放射、超聲、實驗室等輔助科室的支持下,力求最大限度減少早產兒併發症和後遺症。

  同時,和睦家兒科形成了兒科醫生進駐產房、高危新生兒觀察、新生兒轉運、危重兒急救、以及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綜合管理、高危兒的隨訪幹預、遺傳代謝疾病的隨訪和診治等的一體化服務模式。

  兒科醫生進駐產房作為和睦家醫療一體化服務模式的特色之一,兒科醫生會在所有產婦分娩時為即將出生的寶寶保駕護航。有新生兒搶救經驗的兒科醫生以及具有NICU護理資質的護士共同參與協同救治、轉運,完成從產房或手術室再到NICU無縫銜接,達到完善的產兒一體化及醫護一體化的救治模式。

  針對新生兒救護,和睦家兒科目前已實施三級救護網絡模式,一級網絡模式是針對正常新生兒,安排母嬰同室,每日有兒科醫生查房,對新生兒進行黃疸監測、餵養指導、母嬰交流以及聽力篩查評估;二級網絡模式主要針對高危新生兒,設有專門的高危新生兒觀察病房;三級救護模式針對的是危重新生兒,設有專門的新生兒和NICU病房,配備完備的生命搶救島,隨時可用於新生兒的搶救。

  醫路相隨,給早產兒更多的「愛」

  「我們在早產兒出院前,也會對家長進行心臟復甦培訓等,以保證孩子回家後的安全。」楊明說。即使在早產兒出院後,北京和睦家醫院的服務也並未止步,醫務人員的隨訪和溝通仍在繼續。

  臨床營養師高亞娟在此特別提示說,早產兒在出院後仍然有較高的營養風險和生長發育不良的現象,應在出院後密切監測生長情況。一些家長急於增加餵養量,導致早產兒體重增長太快但身高增長不足,會容易「小胖子」現象的發生。

  因此強烈建議家長在每次給孩子定期體檢的時候都要求測量身高,體重和頭圍,並做好相應記錄,以明確孩子的指標是否在適合的生長曲線上穩定增長。如有連續性體重下降,或體重停滯不前,或身高體重變化趨勢相差太大,應及時諮詢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和幹預。

  和睦家最新推出的ASQ行為情緒發育評估門診,由專業的兒童醫療輔導師程祺將現場對早產兒寶寶的語言溝通、大運動、精細、社交、解決問題能力和情緒力及家長的教養方式進行多維度的評估。

  ASQ門診的目的是從專業角度,根據對孩子的發育情況進行的全面評估,然後跟據評估結果制定有計劃、有目的的能區促進方案並實施,最終使早產兒實現追趕性成長。

  早產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和父母陪伴與支持,活動的最後,楊明主任更強調了要注意早產兒系統康復的重要性,他說:「家庭、醫院、康復機構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可以幫助早產兒早日融入社會生態系統,享受他們在這個年齡段所應享有的樂趣。和睦家會一直在您身邊,守護早產兒寶寶們的健康。」

相關焦點

  • 世界早產兒日|用愛呵護早到的天使
    他們是提前墜入人間的小天使,雖然提前數月「報到」,但幸運地在家人及醫護的努力和呵護下慢慢長大……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副主任黃莉副主任醫師介紹說,胎齡不足37周的新生兒為早產兒。近年來,早產兒的出生比例呈現明顯增高的趨勢,在我國,每年出生的早產兒約為180萬人左右。
  • 世界早產兒日|加油,早到的天使
    請不要因為我小,丟下我,我想堅持下來……」如果早產兒會說話,這大概便是他們的心聲。寶寶的出生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件很愉快的事情,然而對於早產兒的家庭來說卻讓人揪心。早產不是簡單的出生「早一點」,要面對的,可能是想像不到的難題和挑戰。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兒科副主任、新生兒科主任王彩霞,給準爸媽們講講如何預防早產和護理早產寶寶。
  • 【守護「早到的天使」】我院開通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
    【守護「早到的天使」】我院開通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 2020-11-1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早到天使」 首屆《中國早產兒健康管理高峰論壇》深圳舉行
    愛「早到天使」 首屆《中國早產兒健康管理高峰論壇》深圳舉行    11 月 17 日,《首屆中國早產兒健康管理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 廣西婦幼保健院陪「早到天使」過節 5名貧困早產兒獲贈5萬救助金
    現場活動嘉賓共同為5名貧困早產兒捐贈5萬元合生元母嬰救助金。廣西婦幼保健院供圖精彩的文藝表演。廣西婦幼保健院供圖現場醫護人員和家長們一起慶祝「早到天使」共同的生日。為了改善早產兒健康狀況,提高早產兒生命質量,讓更多家長正確認識早產兒早期幹預的重要性,11月15日,廣西婦幼保健院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合生元母嬰救助基金舉辦主題為「有愛,有未來」的2020年廣西婦幼保健院「世界早產兒日」公益活動,60多個早產兒家庭開心互動,現場醫護人員和家長們一起慶祝「早到天使」共同的生日,氣氛溫馨熱鬧。
  • 守護「早到的天使」,國婦嬰開通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
    寶寶分泌物顏色好像有些不對……」今天,正值「世界早產兒日」,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下簡稱「國婦嬰」)早產兒隨訪和諮詢網上平臺正式開通。作為首位「吃螃蟹的人」,早產兒媽媽高女士迫不及待地通過手機屏幕,詢問餵養困惑。據悉,早產兒家屬僅需關注「國婦嬰掌上醫院」公眾號,進入「網際網路醫院」菜單目錄,即可諮詢。這也是上海首家開展早產兒網上諮詢門診的醫院。
  •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她(他)是語訓班老師她(他)是啟智班老師她(他)是啟音班老師他們教孩子們生活、學習他們教孩子們唱遊律動他們撫慰孩子們心理健康他們教孩子們融入社會……他們是特教人他們是一群在特校工作的普通人
  • 開啟同樣美好的未來,貝親擁抱早到的天使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早產兒是對世界充滿好奇而提早到來的天使,值得整個世界用愛來擁抱。近日, 國際母嬰用品專家貝親在北京麗晶酒店舉行「擁抱早到的天使」公益活動。  首份醫療公益保險,助力早產兒家庭  世衛組織發布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110萬早產兒童離開人世,但僅需要一些及時而並不昂貴的治療,75%的孩子都可以活下來。  貝親關注到,為了讓早產兒寶寶得到更好的救治,早產兒家庭不得不承受突如其來的經濟壓力。
  • 守護「早到的天使」:早產兒常見併發症與治療
    早產兒出生時常見併發症 早產兒出生時多器官系統發育及功能尚不成熟,胎齡越小併發症愈多。(4) 早產兒黃疸:由於早產兒膽紅素代謝能力差、血腦屏障不成熟、白蛋白低,常有缺氧、酸中毒等,早產兒黃疸應早期幹預以避免發生膽紅素腦病
  • 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守護早來的天使,您的寶寶早產了嗎?
    2017年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關注早產兒群體,守護早來的天使,傳遞健康,助力早產兒!早產兒:是指在妊娠滿28周不足37周體重小魚2500g出生的嬰兒,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中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10%。
  • 全球每年有1500萬早產兒 「臨時媽媽」在這用愛呵護「早到天使」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葉竹 實習生 陳力 圖/顧榮 視頻/王珏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這天,三湘都市報記者來到了湖南省兒童醫院。在新生兒三科的病房裡,40位提前來世界「報到」的「小天使」躺在柔軟舒適的保溫箱裡。
  • 麻雙「折翼天使」鍾華強在南康中學北校區開啟新徵程……
    麻雙「折翼天使」中考714分被南康中學錄取!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夏天,「折翼天使」華強破繭成蝶,以714的高分被南康中學錄取。為確保「折翼天使」無障礙入學,8月30日上午,南康區志願者(義工)聯合會的志願者們一大早開車從南康來到麻雙,接鍾華強同學前往南康中學北校區報名,幫助華強一家做好華強入學工作準備,及時解決華強同學上學的後顧之憂。
  • 用愛喚醒折翼天使「沉睡的心靈」
    他們由於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無法正常到學校上課。為了保障這些特殊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市特教中心繼續開展「送教上門」活動。    家住埇橋區的大慶,本該到了上學的年紀,可是由於他有精神殘疾,情緒不穩定,又不願與人交流,無法正常到學校上課。第十二送教組的老師們第一次來到大慶家的時候,他有些羞怯和害怕,對於老師們的到來,有一種抗拒心理。
  • 項城市:送教上門情暖「折翼天使」
    中明患有先天性身體殘缺,到了入學年齡卻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入校就讀 在項城市,還有100多名像中明一樣的「折翼天使」,為全面落實好教育扶貧政策,切實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建立殘疾兒童教育保障制度,完善適齡殘疾兒童「一生一案」,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定期為特殊孩子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用愛去溫暖這些折翼天使。
  • 幫「早到天使」闖過生命「第一關」
    幫「早到天使」闖過生命「第一關」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10.22 星期二 她率領新生兒團隊開展高級呼吸支持、生命支持、早產兒腸內外營養支持、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期診斷及治療、早產兒院內智護訓練、微量餵養等,開展中心靜脈置管、臍靜脈置管、新生兒換血治療、腦電功能監測等新技術。王彩霞擅長早產兒救治、新生兒窒息復甦、新生兒肺病、缺氧缺血性腦病、高膽紅素血症、重症感染等新生兒危重症疾病救治。救治成功的極早早產兒最小胎齡為25周,體重最低的600克。
  • 鹿寨婦幼:「關愛早到天使,愛成就未來」主題活動圓滿完成
    他們脆弱卻又頑強,他們就是今天我們的主角——早產兒。2020年11月17日是第十個「世界早產兒日」,今年的主題是「母乳餵養為早產寶寶賦愛·賦能」,為了讓家長及社會更多了解早產兒,給予早產寶寶更多關愛,共同努力為早產兒保駕護航,鹿寨縣婦幼保健院於11月21日舉行「關愛早到天使,愛成就未來」主題活動,活動吸引了40多個曾在我院救治過的早產寶寶家庭齊聚一堂,共同參與。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吃完飯後,他有些抱歉地對我說到,快要開學了,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我有些好奇地問道,現在小學班級就開始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嗎?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有愛有未來,讓我們一起關注早到的天使
    當天,經過一個多月治療的29周雙胞胎早產兒李寶寶,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順利出院了。父母接過寶寶後開心不已。因為早產兒在餵養、環境、預防疾病上需得到科學合理的護理,所以,在寶寶出院前,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的責任護士會反覆確認寶爸寶媽已經掌握了早產兒的護理知識以及出院後的注意事項。那麼出院後的早產兒寶寶應該如何護理呢?讓我們來看看新生兒科專家是怎麼說的。首先要耐心餵養。母乳是早產兒首選,可以帶給早產寶寶最好的營養、更多的免疫保護。
  • 「折翼天使」的新年期盼
    這群特殊的孩子多數患有腦癱,腦癱兒童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行動、說話,被稱為「折翼天使」。安琪之家副院長樊莉花說,安琪之家為腦癱兒童提供康復和教育等服務,目前有40多個腦癱孩子在這裡接受康復訓練。「他現在基本能走了,也能聽懂別人講話,但自己還說不出來。」小志恆的媽媽梁惠菊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 讓「折翼的天使」重新飛翔
    林雪妃說:「剛來的時候,有的孩子還會躲在背後,不敢出來,隨著交往的深入,孩子們開始跟志願者們互動,有時候放學了還不願意回家。」福樂家園副園長黃愛紅告訴記者:「福樂家園的教師、志願者、孩子們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我們不拋棄,不放棄」,就是想讓「折翼的天使」們重新飛翔。」(黃杰敏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