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克!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全國最小體重超早產兒(圖)

2020-12-18 每日甘肅

經過200餘天的精心救治,大米體重已達3640克。(省婦幼保健院供圖)

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7月11日,記者從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獲悉,該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出生體重僅370克、胎齡24周的超早產兒。經過醫院醫護人員和患兒家屬長達近7個月的共同努力,目前患兒體重已達3640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即將出院。此患兒的成功救治刷新了我國可救治存活最小體重危重症早產兒的紀錄。

僅370克,需向醫學極限發起挑戰!

2018年12月10日,懷有雙胞胎的楊女士(蘭州籍)出現早產的徵兆,入住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產科。由於各項指標的異常,楊女士在經過近一周的保胎治療後,不得不提早分娩。此時的楊女士僅懷孕24周,離預產期還差整整110天。

2018年12月16日,楊女士即將分娩。考慮到兩個胎兒體重和胎齡過小,醫院組織產科、新生兒科、超聲影像等多學科專家進行產前會診,成立了專門的救治小組。隨著產房中傳出微弱的嬰兒啼哭聲,一場需要挑戰醫學極限的搶救正式拉開帷幕。

設在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的甘肅省新生兒重症救護中心(NICU)作為全省的新生兒重症監護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承擔著全省危重症新生兒的救治和轉運工作。中心每年救治300多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這裡幾乎每天都上演著驚心動魄的生命故事。當得知楊女士自娩下兩名超早產兒(超早產兒是胎齡小於28周的早產兒),中心立即開啟搶救綠色通道,由中心主任親自擔任主診醫師,組織高年資醫護人員組建診療小組,並做了詳細的救治預案。預熱暖箱、CPAP(持續正壓通氣)就位、肺表面活性物質預熱、準備臍動靜脈置管包……一切就緒。

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所有在場醫務人員都驚呆了。大女體重370克,小女體重480克,兩個孩子全身皮膚呈透明膠凍狀,眼睛無法睜開,呼吸極度微弱。容不得有半刻的遲疑,NICU醫護人員立刻對孩子們進行了有效復甦,藉助轉運暖箱及T復甦組合器持續正壓通氣,將兩名寶寶順利轉入新生兒重症救護中心進行進一步治療。

該中心雖然在2018年7月成功救治過胎齡僅23周加5天、出生體重550克的超早產兒,但是面對如此低體重的雙生胎超早產兒,國內尚無任何報導及經驗可循,救治難度前所未有,醫護人員需要向醫學極限發起挑戰。

險象環生,多學科協作共渡難關

為了便於區分,醫護人員為兩個女孩起了個可愛的名字。老大叫大米(出生體重370克),老二叫小米(出生體重480克)。在大米、小米出生1小時內,NICU的醫護人員相繼完成患兒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滴注,持續呼吸機輔助通氣,臍動靜脈置管建立靜脈通道,維繫內環境穩定等多項操作治療。

醫護人員正在為孩子進行檢查治療。

為了更加高效地搶救患兒,醫療團隊為姐妹倆詳細制定了每日的診療計劃,並依據她們的病情,開展病例討論和大查房,且不斷評估,修正治療方案,實時做出精細調整。護理團隊由科室護理骨幹組成「一對一」特護團隊,對患兒進行24小時專人護理。但現實總是很殘酷,出生僅2天的孩子小米因Ⅳ度腦室內出血,不得不終止治療。這一打擊讓孩子的父母悲痛萬分,幾乎失去繼續救治的信心和勇氣。醫護人員在一邊鼓勵患兒家長的同時,一邊將全部的救治精力集中在體重僅有370克的孩子大米身上。

面對如此脆弱的生命,任何一項操作都需慎之又慎。早期對暖箱溫度及溼度的把控,對皮膚完整性的護理,預防感染,避免反覆有創性操作,發育支持護理,呼吸機的科學管理,肺保護性策略的有效實施,對重度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早期積極幹預,系統的腸內外營養管理,微量元素的平衡攝入,床旁頭顱B超篩查對腦室內出血及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的動態監測……所有這些環節都必須時刻警惕,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危及大米的生命。

為挽救這個弱小的生命,醫院集合新生兒科、產科、小兒神經內科、兒童保健科、小兒眼科、小兒泌尿外科以及麻醉、超聲、放射等多個學科專家,制定多學科救治方案。由於超早產和宮內感染,使得大米的肺部發育極差,醫護人員嘗試了多種方案,但效果均不明顯,呼吸機參數居高不下,同時出現應激性高血糖、凝血功能不良等症狀。鑑於先前成功救治550克超早產兒的經驗,在大米出生後第11天,經家屬同意,中心在西寧聯勤保障中心940醫院的協助下,對大米進行了相關治療。

披荊斬棘,再創生命奇蹟

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大米的血氧飽和度牽動著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心。頑固的重症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讓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一度束手無策。是放棄還是繼續治療?每每看到大米一天天長大的樣子和家長期盼的眼神,新生兒重症救護中心主任石靜雲真的不忍心放棄,她暗自下定決心:你若不離不棄,我們將拼盡全力。

經過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2019年3月6日,大米成功拔除氣管插管,歷時80天的有創通氣改為無創通氣。又經過3周治療,大米改為鼻導管吸氧。這期間,大米還因早產兒視網膜眼病、腎臟小結石等疾病進行了多次對症治療,生命體徵逐漸趨於平穩,轉危為安。

經過200餘天的精心救治,截至目前,大米體重已達3640克,是出生時體重的近10倍,各項生命體徵平穩,頭顱核磁和神經發育監測正常,達到出院指徵,可於近日帶鼻旁管低流量吸氧出院。據悉,此患兒的成功救治刷新了我國可救治存活最小體重危重症早產兒的紀錄。

超早產兒科學系統救治,難度更高,意義更大

根據全球醫學統計數字顯示:迄今為止,全球出生體重小於400克存活的早產兒共216名,但沒有一例來自中國。目前我國超低出生體重兒(小於1000g)的發生率為0.2%,其中501克—750克的超低出生體重兒的存活率僅為55%左右,而胎齡小於24周,體重低於500g的超早產兒,發育更不成熟,存活率極低。

近年來,隨著新生兒專業的發展及醫護條件的日臻完善,我國對危重新生兒救治水平不斷提升,超低出生體重兒存活率明顯上升。甘肅省婦幼保健院超低體重兒的治癒率達到75%。此患兒的成功救治,刷新了我國可救治存活最小體重危重症早產兒的紀錄,也為該院繼2018年7月刷新西北地區最小超早產兒救治紀錄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這標誌著甘肅省危重症新生兒救治技術已經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相關焦點

  • 胎齡26周僅500克 廣西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超低體重早產兒
    胎齡26周僅500克的超低體重早產兒。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張連英 陳明娟 供圖患兒家屬送來感謝信,感謝醫務人員不離不棄地守護。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張連英 陳明娟 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寧6月15日訊(通訊員 張連英 陳明娟)日前,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醫療中心一病區成功救治一例胎齡26周且出生體重僅500克的超低體重早產兒,刷新了廣西最低體重早產兒成功救治的記錄。歷經長達100多天的精心醫治,該超低體重早產兒順利停氧康復出院,體重增長至2380克,能全量經口餵養。
  • 甘肅最小超早產兒奇蹟存活 出生體重僅550克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18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胎齡僅23周加5天的超早產兒。圖為小壯壯剛出生時,體重只有550克。 田健 攝中新網蘭州7月18日電 (田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18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胎齡僅23周加5天、出生體重只有550克的超早產兒。
  • 西北最小超早產兒出生體重僅550克 演繹生命奇蹟
    原標題:出生體重僅550克胎齡23周加5天西北最小超早產兒演繹生命奇蹟醫護人員與患兒及家屬中國甘肅網7月17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首席記者 田小東 文/圖)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胎齡僅23周加5天、出生體重只有550克的超早產兒。
  • ...湖南「巴掌公主」救治成功創生命奇蹟,刷新超低體重超早產兒...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9日訊(記者 段涵敏 攝影 唐俊 通訊員 王娟)在媽媽肚子裡呆了不足26周、體重僅400克的超早產兒康康,出生時只有成年人巴掌那麼大,全身皮膚薄如膠凍,血管隱約可見。經過湖南省婦幼保健院15個學科80餘名醫護人員169天的奮力救治和日夜守護,康康被養成了5.96斤的「小公主」,可於近日出院了。
  • 寶安區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超小早產兒
    該患兒於2017年1月3日入院,出生時胎齡23+6周、體重僅530克,經過寶安區婦幼保健院約45天的全力救護,病情趨於穩定。 林鴻志教授是中國醫藥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多次獲臺灣醫學品質獎,應邀在韓國、美國、日本、澳洲、德國等國進行專題報告。
  • 出生僅400克!湖南「巴掌公主」救治成功,刷新超低體重超早產兒救治記錄
    近日,經過湖南省婦幼保健院15個學科80餘名醫護人員169天的奮力救治和日夜守護的「巴掌公主」康康(化名)體重達到5.96斤,成功出院。康康是湖南省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最低、也是全國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並列第二低的一個超早產兒。
  • 甘肅最小體重先心病患兒在省婦幼保健院成功實施心臟外科手術
    手術中每日甘肅網蘭州7月5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近日,省婦幼保健院成功為一名胎齡34周、體重僅1630克的低體重早產兒成功實施心臟外科手術,術後13天患兒順利出院。據了解,此例手術是目前甘肅省內患者體重最小的一例心內修補手術,標誌著甘肅省先天性心臟病外科診療技術迎來再次突破。今天上午,記者從省婦幼保健院心血管中心獲悉,來自甘肅省臨夏的強強(化名),胎齡34周,是雙胞胎兄弟中的「老大」,母親因「胎心減慢」於省婦幼保健院產科提前進行剖宮分娩。
  • 出生僅400克!湖南最輕「巴掌寶寶」活下來了
    (健康時報記者 劉玫妍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王娟)400克有多重?一個大蘋果?一瓶沒裝滿的礦泉水?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這是一名新生寶寶的重量。5月24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手術室剖宮產娩出一個胎齡僅25周+5天,體重僅400克的超低出生體重兒。
  • 南京市婦幼成功救治國內最小胎齡超早產兒
    日前,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胎齡22周+2天,出生體重僅550g的超早產兒「點點」。經過醫護人員和患兒親人長達三個多月的共同努力,「點點」於4月26日順利治癒出院,出院時體重已達2150g。小傢伙的出院,刷新了國內報導的最小胎齡超早產兒成功救治的記錄。
  • 江津區婦幼保健院為體重1400克早產兒打通「生命通道」
    PICC置管術是醫學上廣泛應用的醫療護理技術,然而,當這一技術要應用到一名體重不足3斤的新生兒時,卻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日,江津區婦幼保健院成功為一名胎齡34周、出生體重僅1400克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施行PICC置管術,為幼小的生命打通了「生命通道」。
  • 深圳龍崗24周早產兒體重1斤!經5個多月救治成功出院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8月6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譚旭東 張可欣)24周早產,體重只有500克,今年2月15日,家住深圳龍崗的劉女士在龍崗區婦幼保健院產下這個超低體重早產女嬰近日,醫生興奮地告訴記者,小傢伙經過172天的救治體重增至3680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已經可以出院了。據了解,此患兒的成功救治刷新了深圳東部救治存活最小出生體重危重症早產兒的紀錄。龍鳳胎早來人世,倖存下來的姐姐生命體徵微弱「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神奇法則,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按照這一法則走。
  • 早產兒命懸一線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醫生24小時兩次手術成功挽救生命
    早產兒命懸一線 醫生24小時兩次手術成功挽救生命每日甘肅網7月16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重症救護中心、心血管中心、小兒外科、產科、功能檢查科、麻醉手術科等多學科專家聯合,成功救治一名胎齡33周、患有急性腸扭轉且出生後發生巨大肺動脈栓塞的早產兒。
  •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舉辦 2020 年「世界早產兒日」活動
    在「世界早產兒日」來臨之際,11 月 15 日,由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中國優生科學協會早產與早產兒管理分會、深圳市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深圳市新生兒科質控中心、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和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共同主辦的「有愛有未來」的早產兒開放日活動在深圳福田召開。
  • ...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聯合解放軍總院兒童醫院成功開展床邊早產兒...
    出生體重僅970g的超早產兒生命垂危急需手術治療,然患兒病情嚴重不能轉院治療,為挽救患兒生命,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積極進行協調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附屬八一兒童醫院兒童心臟外科專家及麻醉師來該院為患兒進行早產兒動脈導管結紮術。
  • 龍鳳胎姐姐倖存 深圳500克早產兒「小橙子」順利出院!
    回憶起小橙子剛出生時的景象,父親不禁哽咽。172天以前,新生兒小澄子在龍崗區婦幼保健院出生時,當時體重僅500克,身長僅27.5釐米,只有手掌大小。經過半年多的搶救治療,目前她的體重增至3680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身體各方面趨向好轉、情況穩定,生命指數和足月出生的新生兒無異。8月6日,「手掌姑娘」小澄子出院了。
  • 河北省首家 全國僅20家 市婦幼保健院傳來喜訊!
    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正式成為第一批國家新生兒保健特色專科建設單位2020年12月31日,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被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確定為第一批國家新生兒保健特色專科建設單位,全國僅20家,市婦幼保健院是河北省首家。新生兒科是秦皇島市醫學重點學科,作為全市的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在新生兒救治水平上屢創全省記錄。
  • 出生時僅600克!早產兒「回家記」(組圖)
    出生時,安安體重僅880克。重慶婦幼保健院   中新網重慶11月17日電 (記者 韓璐)600克、820克、1300克……這些是在重慶婦幼保健院出生的早產兒的體重。17日「世界早產兒日」當天,21個家庭的26個「早產兒」回到重慶婦幼保健院,「探訪」照顧自己的醫生護士。他們中年紀最大5歲,最小的8個月。
  • 出生僅400克!湖南最輕的「巴掌寶寶」活下來了
    稿源:掌上長沙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400克有多重?一個大蘋果的重量,一瓶沒裝滿的礦泉水的重量,也可能是一名新生寶寶的重量……作日,記者從湖南省婦幼保健院了解到,5月24日該院新生兒二科收入一名出生體重僅400克的超早產兒。
  • 廣西婦幼保健院陪「早到天使」過節 5名貧困早產兒獲贈5萬救助金
    現場活動嘉賓共同為5名貧困早產兒捐贈5萬元合生元母嬰救助金。廣西婦幼保健院供圖精彩的文藝表演。廣西婦幼保健院供圖現場醫護人員和家長們一起慶祝「早到天使」共同的生日。廣西婦幼保健院供圖精彩的文藝表演。廣西婦幼保健院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15日訊(記者 陶媛 通訊員 何芸)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
  • 巴掌大的超早產兒被救活
    ▲在省婦幼保健院「臨時媽媽」們的精心呵護下,141天大的超早產兒亮仔已能自主吮吸進食,體重也由出生時的530克升至3千克。省婦幼保健院供圖巴掌大的「流產兒」被成功救回「臍帶靜脈通道建立,保暖箱準備好……」6月27日15時15分,胎齡僅26周多、出生體重僅530克的超早產兒(指胎齡小於28周的早產兒)亮仔在省婦幼保健院產房出生,醫護人員用手一比劃,亮仔僅他們的巴掌一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