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6年11月出生的早產兒「安安」。出生時,安安體重僅880克。重慶婦幼保健院
中新網重慶11月17日電 (記者 韓璐)600克、820克、1300克……這些是在重慶婦幼保健院出生的早產兒的體重。17日「世界早產兒日」當天,21個家庭的26個「早產兒」回到重慶婦幼保健院,「探訪」照顧自己的醫生護士。他們中年紀最大5歲,最小的8個月。
大多數新生兒的體重一般在6000克左右,但新生由於孕周不足,體重一般只有1000克左右,有些只有幾百克。
圖為現在的安安。重慶婦幼保健院
「我特別不敢想像,我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長。特別謝謝我們的醫生護士。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份工作,但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早產兒的家庭,這是『大恩大德』。」作為一對早產兒雙胞胎的母親,陳霞回憶起孩子出生的經過,仍忍不住哽咽。
陳霞在2015年產下一對「龍鳳胎」,哥哥出生時1900,妹妹出生時只有1300克。
圖為現在龔月紅一家。重慶婦幼保健院
「出生後他們在保溫箱裡住了兩個月,每天我只有半小時進去做『袋鼠療法』,其他時候都是靠醫護人員三班倒的照顧他們。」經過兩個月的救護,兩個孩子健康出院。「出院時他們的體重已經達到4斤。」陳霞說。
2013年,懷孕僅30周的龔月紅在重慶婦幼保健院產下一對雙胞胎。孩子出生時小兒子體重僅660克,是當時重慶「最低體重新生兒」。而「長得比較好」的哥哥體重也僅1330克。
圖為龔月紅2013年產下的早產兒雙胞胎。孩子出生時小兒子體重僅660克,是當時重慶「最低體重新生兒」。「長得比較好」的哥哥體重也僅1330克。重慶婦幼保健院
「出生後,弟弟在新生兒科住了84天,哥哥住了39天。一出生孩子就上了呼吸機,因為胃容量很小,孩子每次進食的奶都只有幾毫升。全靠護士用針管推喂。」龔月紅感慨,早產的兒子們能闖過一關又一關,實屬不易。
「對於醫生來說,接診的每個早產兒最開始都是在『救命』。早產兒在成長過程中,要過呼吸關、營養關、感染關……如果某一個環節出問題,對他們來說都可能是致命的。」重慶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鍾曉雲告訴中新網記者,新生兒救治的難點在於不僅僅是「治標」,「我們所做的都是保護孩子的大腦,這也是他們未來健康成長的關鍵。」
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當天,21個家庭的26個「早產兒」回到重慶婦幼保健院,「探訪」照顧自己的醫生護士。他們中年紀最大5歲,最小的8個月。重慶婦幼保健院
「這些早產兒在醫院最長的住了90天,最短也有60天。」重慶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副護士長李仁鳳看著健康回院的孩子,偷偷摸了好幾次眼淚。「每一個孩子都是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三班倒照顧過來的,都是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