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躺在醫院暖箱內
□記者李曉敏實習生張丹鳳文記者平偉攝影
核心提示37歲的劉女士(化名)從來沒想到,肚子中的寶寶會如此「迫不及待」,剛剛懷孕24周便來到了人間。不過,更讓她喜出望外的是,經過114天的搶救和治療,這個小寶寶成活了下來,並於昨天順利出院回家。隨著這個小傢伙的出院,我省的超早產兒救治最小胎齡又被刷新。
寶寶出生時,身體還沒一張A4紙大
劉女士來自駐馬店上蔡縣農村,她和愛人常年在蘇州打工。
去年12月,當時懷孕五個多月的劉女士和愛人一起回老家探親。「當時想著才五個多月,身體還不是很笨重,所以就回老家了。」
當時正值冬天,劉女士卻不小心感冒了。
12月22日,劉女士突然肚子疼,緊急去當地縣醫院進行保胎治療,但遺憾的是,在打了兩天的保胎針後,12月24日凌晨,剛剛懷孕24周的寶寶還是來到了人間。剛出生的小傢伙體重只有840克,體長只有29釐米,整個身體還沒有一張A4紙大。
因為孩子太小,當地縣醫院迅速撥打120,將孩子送到了鄭州兒童醫院。
「來的時候,沒有自主呼吸,血壓、血糖不穩定,還伴隨著高鉀血症、嚴重酸中毒,皮膚薄如蟬翼、透明光亮。」鄭州兒童醫院早產兒病房主任孫慧清說,因為孩子情況太危急,入院第一周,他們就對孩子進行了4次緊急搶救。
孩子的病情終於慢慢平穩了,可是在糾正胎齡33周時,小寶寶又遇到了新生兒視網膜問題,這一次,小寶寶又在醫院進行了眼科手術。
昨天出院日,本是小寶寶的預產期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小寶寶一天天康復。
昨天上午,在鄭州兒童醫院早產病房內,記者看到這個小寶寶時,他正睜著眼睛,躺在暖箱內玩耍。暖箱一邊,值班護士正拿著一個小玩具逗他。
「現在孩子的體重已經達到2.9公斤,身長47釐米,一天的飯量達到500毫升。」孫慧清說。
昨天,本來是小寶寶的預產期,如果不是有意外,小傢伙本來應該在這一天降臨這個世界的。
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劉女士特意選擇這天將寶寶接回了家。
鄭州兒童醫院大內科主任兼新生兒科主任熊虹介紹,國際規定胎齡小於37周的為早產兒,24周就出生的寶寶不僅是河南省最小的寶寶,全國範圍內也很罕見,因為孩子全身各個臟器發育極不成熟,建立腸內餵養的難度非常大。
鄭州兒童醫院借鑑國際早產兒管理經驗,從小就採用母乳餵養。令劉女士欣慰的是,雖然孩子是超早產兒,但是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到現在,孩子都是吃的母乳。
為了表示感謝,劉女士的愛人還特意為醫院送了一面錦旗。
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早出生?
「早產兒的病因不明,不過,以這個寶寶來說,推測和宮內感染有關。」熊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