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7 日是 " 世界早產兒日 "。當天,羅湖區婦幼保健院舉辦 2020 羅湖區第四屆早產兒日活動,邀請了數十位早產兒寶寶返回 " 娘家 "。
當天活動上,羅湖區婦幼保健院兒科採用專家線上及現場授課,明星家庭分享育兒經驗,宣傳早產兒相關科普知識,同時專家開展現場諮詢、義診,早產寶寶們還現場舉辦爬行比賽,贏取小禮物。
▲醫院舉行早產兒寶寶爬行比賽
有位被大家親切稱為 " 牛哥 " 的早產寶寶,現今抱在手裡已經沉甸甸的了,他一逗就笑,成為醫護人員和其他早產兒家長 " 追捧的對象 "。她的媽媽鄭女士不停地表達對羅湖區醫務人員的感謝。
▲家屬向醫護人員致謝
" 牛哥 " 出生時僅僅孕周 23+5,體重僅僅 0.6 千克 要闖過 " 十大關 "
的確," 牛哥 " 在羅湖區婦幼保健院的兒科可有名氣了,因為他住院時間長,從今年 3 月 11 日," 牛哥 " 出生,他僅僅孕周 23+5,才 0.6 千克,不過大人的巴掌大小,她的媽媽鄭女士懷孕才五個半月,到 8 月份以 3.88 千克體重出院,他在醫院新生兒科住了 5 個月。
羅湖婦幼保健院的兒科、新生兒科團隊最頂尖的力量組成了特護小組,24 小時輪班,目不轉睛地守護著,把這個渾身插滿管子的危重小寶寶救治成功。到如今,小傢伙白白胖胖,會抬頭、會遊泳,逗起來咪咪笑。
回想 3 月 11 日那天的緊急情況," 牛哥 " 的媽媽鄭女士記憶猶新。當天,懷孕僅僅 23+5 周的鄭女士緊急入院,新生兒科負責搶救的黃上明、宮學雷兩位醫生迅速啟動緊急救治綠色通道,將高級暖箱、轉運暖箱提前預熱,準備好新生兒科呼吸機等一系列設備。體重 600 克的小牛哥急診娩出後,十秒內就迅速氣管插管建立呼吸通路、保鮮膜覆蓋全身保溫,待血氧飽和度及心率穩定後,又迅速轉運至新生兒科重症監護病房。
▲羅湖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姜豔華出席 " 世界早產兒日 " 活動
羅湖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姜豔華在 " 牛哥 " 生後第二天就來到科室查看患兒,她說," 每一個早產兒都是一個折翼的天使,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全力修復每一個天使的翅膀,讓他(她)們重新飛翔,為家庭帶去愛與希望。"
羅湖區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新生兒科主任李月鳳介紹,像 " 牛哥 " 這樣的超早產兒各臟器發育極不成熟,出生後要闖過呼吸關、餵養關、感染關等 " 十大關 ",可能面臨敗血症、肺出血、顱內出血、慢性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餵養不耐受、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多種高危風險。
▲羅湖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龔建華出席 " 世界早產兒日 " 活動
羅湖區婦幼保健院醫護團隊經過多年的臨床的摸索並結合國外的救治驗,科室逐漸形成救治超早產兒的管理體系。針對 " 牛哥 " 的狀況,他們先後組建了 24 小時的特護小組,醫護人員輪班接力,每個班次無縫對接,守護在他的床邊,密切觀察、詳細記錄每一個指標的變化,有任何動向就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羅湖婦幼保健院兒科、新生兒科主任李月鳳查看 " 牛哥 " 是否能抬頭
" 牛哥的臟器發育極不成熟,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差,這對我們都是很大的挑戰,我們每一個針對他的治療方案,都沒有先例,我們要查閱最新的國內外文獻,要一點點琢磨,細心觀察、不斷調整。" 李月鳳說。
" 牛哥 " 床頭貼著海報 醫護人員、病友都給他加油打氣
李月鳳主任笑稱," 牛哥 " 之所以叫這個外號,一方面是巧合,鄭女士說起,小寶貝在老家的爺爺也給他取了 " 牛兒 " 的小名。更重要是另一方面,這個小寶貝救治過程坎坷。
5 月 1 日晚上,評估 " 牛哥 " 各類指標良好,醫務人員撤掉了呼吸機,沒想到 5 月 2 日下午 3 點多 ," 牛哥 " 又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各類參數非常高,存在生命的危險。
" 牛哥 " 又緊急搶救,重新插管,戴上了呼吸機。同時醫務人員評估後,給其多次滴入一種從牛肺中提取的促進肺成熟的特殊藥物。
" 牛哥 " 的外號也就由此而來,羅湖婦幼醫務團隊希望以此來寄望小寶貝生命力頑強,不負醫務人員的拼盡全力。
在 " 牛哥 " 住的床頭有一張特殊的有一隻活潑卡通牛的 " 海報 ",參與救治與會診的醫生護士、羅湖婦幼保健院領導、病友家屬都紛紛寫下加油打氣的詞語:" 牛哥,加油!牛哥,挺住 "" 牛氣沖天,勇往直前!"" 牛哥,等你起來嗨喲!"" 牛哥加油,不負眾望!"
▲大家給 " 牛哥 " 寫的鼓勵話
鄭女士也很是開心,這段時間,醫務人員教她學習國外的護理模式,在 " 牛哥 " 進行無創輔助通氣時開始進行 " 袋鼠護理 "。她穿上防護服進入無菌區,近距離看孩子的救治情況,後來她每次可以按照要求把孩子抱在懷裡長達四五十分鐘。
李月鳳表示,這樣,既能促進寶寶生長發育,也能調節寶寶的睡眠狀態,還能幫助建立母嬰感情,增強母親信心及減少產後抑鬱發生。
就是這 " 萬眾矚目 " 的關懷下,一個月的細心守護之後," 牛哥 " 再次撤掉呼吸機。住院長達 5 月的 " 牛哥 " 在 8 月 13 日體重達 3.88 千克,各項指標正常,他帶氧出院回家。一周之後就撤掉了氧氣,完全自主呼吸。
羅湖婦幼保健院今年收治早產兒 221 次 全部順利出院
不止是 " 牛哥 " 這樣一個個案救治成功,近兩年來,羅湖區婦幼保健院陸續成功救治出生體重 590 克、600 克、620 克、660 克、720 克超低出生體重兒。
統計表明,今年 1 月到 10 月份,羅湖婦幼保健院收治早產兒 221 人次,救治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75%,全部順利出院。
據悉,羅湖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是羅湖區新生兒危重症救治中心,已經通過 " 羅湖區新生兒重點學科 " 的覆審。
新生兒病區設有 40 張病床,其中設有 20 個新生兒重症監護單位。科室配有德國進口嬰幼兒呼吸機、輻射搶救臺、新生兒培養箱、藍光治療箱、進口兒童肺功能測定儀、壓縮霧化泵等專科常規儀器及搶救設備,醫療設備達國內先進水平。
目前,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有正高職稱 2 名,副高職稱 7 名,碩士 2 名,研究生導師一人。該科室先後獲得 " 深圳市巾幗文明崗 "," 深圳市優秀護理集體 " 等榮譽稱號。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兒科及新生兒科主任李月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暨南大學碩士生導師,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訪問學者,從事兒科臨床工作 20 餘年,在兒科、新生兒危重症、超極低兒的救治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處理兒科、新生兒各種疑難、危重症。
值得點讚的是,今年 10 月,兒科及新生兒科、產科一起組隊參加 " 廣東省新生兒復甦比賽深圳賽區選拔賽 " 獲一等獎,取得代表深圳市參加廣東省的比賽資格,新生兒危重症救治中心收到錦旗和表揚信多次。
就在 11 月 17 日當天,羅湖區婦幼保健院主辦的 " 我與婦幼的故事 " 演講比賽中,兒科及新生兒科節目獲得二等獎及最佳人氣獎。
深圳晚報記者 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