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克
各位對這個重量有什麼概念嗎?
大概相當於2個蘋果的重量
一般來說
新生兒正常範圍為
2500~4000克
而深圳有名早產兒卻只有720克
只有成年人的巴掌大
出生時體重只有720克,住院期間經歷了十餘次的搶救,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裡度過了整整119天,早產兒小星星(化名)近日終於出院,回到媽媽的懷抱。
從出生到治療到出院
小星星經歷了什麼
出生:
24周早產兒出生時僅720克
被下達病危通知書
5月15日,31歲的孫梅(化名)因不明原因宮縮早產,在羅湖醫院產科生下了男嬰小星星。只在媽媽的子宮裡呆了24周多的小星星,早早來到了這個世界。
剛出生的小星星完全沒有呼吸,也沒有任何反應,身上的皮膚又薄又透,幾乎能看得清一根根細如髮絲的血管。
孫女士因患有多囊卵巢症候群,較難懷孕,好不容易才盼到了小星星的到來。看著剛出生的小星星,儘管孫女士的家庭條件狀況不佳,她和家人還是堅持要全力救治小星星。
剛出生的小星星只有成年人一個巴掌大
情況緊急
小星星出生後立即
收進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
並下達病危通知書
救治:
還原媽媽子宮內溫暖環境
經診斷,小星星為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並且多個器官發育不全,體重僅有720克,個頭也只有成年人一個手掌大,手臂粗細跟成年人的一根手指差不多。
新生兒科主任劉傑波介紹:「胎齡這麼小的寶寶很少見,他需要度過呼吸、感染、消化等多重難關才能夠正常存活下來。」
經過氣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等緊急治療,小星星的病情總算暫時穩定了一些。新生兒科為小星星安排了專人專護,24小時關注小星的情況。
為了避免感染,小星星使用的都是經過高溫滅菌消毒「專人專用」物品。此外,醫護人員還為小星星配備了先進的高頻呼吸機、溫箱等設備,在溫箱中布置了一個模擬子宮的環境,幫助小星星恢復。
溫箱內的模擬子宮環境
突發:
常常出現呼吸暫停
有天夜裡經歷3次搶救
剛入住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小星星的病情總是起起落落。由於肺部發育不全,小星星常常出現呼吸暫停。
一天夜裡,小星星的病情突然急轉直下,突發心率、呼吸驟停,需要緊急注射腎上腺素進行搶救。
新生兒科護士胡豔豔回憶:「小星星在那天夜裡就經歷了3次搶救。那晚剛好是我們科方小燕護長護理總值,她一直寸步不離,直到孩子轉危為安。」
幫助小星恢復自主進食和消化功能期間,小星星出現了餵養不耐受的情況。新生兒科採取持續泵奶的方式,一步一步幫小星星度過餵養不耐受難關。
新生兒科護士說:「那段時間,我們每隔2小時給小星星餵一次奶。如果觀察到孩子呼吸急促,就停止餵奶,讓孩子休息一下,等呼吸緩解再繼續喂,每餵一頓奶需要將近1個小時,一天基本12個小時都在給小星星餵奶。」
因為疫情,小星星的爸爸身在香港,不能返深陪伴孫女士;病房對探視也有規定。為緩解媽媽的焦慮情緒,管床醫生每天打電話給孫女士,告知小星星的病情,管床護士經常發一些小星星的視頻,告訴她小星星的恢復情況。
護士告知孫女士小星星的情況
隨著小星星的情況一天天好轉,新生兒科安排孫女士來到床旁實施「袋鼠式護理」,通過母嬰接觸,促進母子情感交流以及母乳餵養,為小星星的發育、預後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一個難關,都過來了。在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小星星的情況逐步好轉,不再需要呆在保溫箱裡。
出院:
經歷十餘次搶救
各方面指標達標
住院期間,小星星經歷了41天有創呼吸機、46天無創呼吸機支持,9次中搶救、8次小搶救。
9月11日,在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度過了119天後,終於能出院回到媽媽的懷抱。醫生介紹,出院時,小星星體重3185克,各方面指標達標,沒有併發症,愈後良好。
出院後的小星星
來源:深圳大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