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奇蹟!濟醫附院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2020-12-22 大眾日報

近日,一名胎齡24周、體重僅720g的超早產兒,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監護病房成功治療下順利出院。這是該院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齡早產兒,刷新了該院新生兒救治新記錄。

嬰兒母親患「多囊卵巢症候群、子宮機能不全」,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4周就出生了。孩子出生後沒有自主呼吸,四肢鬆軟,全身皮膚呈膠凍狀,整個人只有成年人的巴掌大小。醫院立即給予保暖、氣管插管等搶救,入新生兒監護病房給予保護性隔離,醫護骨幹組成了救治小組,制定每日詳細的治療監護計劃,多次病例討論及大查房,做到最精細化的管理,24小時全時重症監護。

救治該早產兒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曲折。因嬰兒僅有24周,肺臟發育不成熟,不能自主呼吸,遂立即給予其肺表面活性物質,呼吸機輔助通氣。孩子的前臂還不如成人的小指,血管細如絲線,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團隊一次性成功靜脈置管(PICC),為後續治療打下了最堅固的基礎;嬰兒合併嚴重的宮內感染,必須給予抗感染治療,孩子太小又不能吃奶,只能給予靜脈營養,初乳塗抹口腔,護理人員從開始的0.5ml微量餵養開始,觀察耐受再逐漸增加奶量;避免氣壓傷和肺部感染.....其他輔助治療開足馬力,經歷54天後,成功拔除氣管插管,80天後撤離呼吸機,嬰兒實現自主呼吸。這時嬰兒生命體徵慢慢趨於穩定,體重由剛出生時的720g增長到2250g,經綜合全面評估,無早產兒嚴重併發症,達到出院標準,順利出院。

超早產兒是指胎齡28周以下出生的早產兒,各個臟器不成熟,要經歷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等各種難關,還要面臨各種早產兒併發症。胎齡越小,體重越低,救治難度越大,精細化治療要求高,併發症的發生率越高,成活機率越小。24周患兒的成功救治,充分顯示了該院新生兒監護病房對早產兒救治的能力和水平。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呂光社 通訊員 高爽 王瑜 報導)

相關焦點

  • 465克早產兒奇蹟存活!廣醫三院成功救治雙胎早產兒
    據悉,該救治案例刷新了廣醫三院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記錄,也是廣州成功救治的早產兒最低體重記錄,創造了生命奇蹟。超低胎齡雙胎早產兒,最低體重不到一斤「剛出生的嬰兒就像透明的果凍一樣,」廣醫三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繁,回憶道。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近日,一名胎齡24周、體重僅720g的超早產兒,在山東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監護病房成功治療後順利出院。這是該院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齡早產兒,刷新了該院新生兒救治胎齡新紀錄。據了解,該嬰兒在媽媽肚子裡待了24周就出生了,出生後沒有自主呼吸,四肢鬆軟,全身皮膚呈膠凍狀,整個人只有成年人的巴掌大小。該穎兒出生後,醫院立即給予保暖、氣管插管等等搶救,入新生兒監護病房給予保護性隔離。
  • 體重僅465克早產兒奇蹟存活!經連續116天救治今天出院
    據悉,該救治案例刷新了廣醫三院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記錄,也是廣州成功救治的早產兒最低體重記錄,創造了生命奇蹟。 超低胎齡雙胎早產兒,最低體重不到一斤「小小的、紅紅的」是阿婷對自己孩子最初的印象。「超早產兒在出生後極其容易出現腦出血,嚴重的腦出血會導致腦癱,這也是很多早產兒被放棄治療的重要原因。」廣醫三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繁介紹。早產導致孩子各臟器發育不良,兩姐弟的呼吸系統、免疫系統都極其脆弱,兩姐弟遇到了回家路上的另外一個「坎」---重度肺炎。
  • 早產寶寶「歷險記」 北京世紀壇醫院成功救治26周超早產兒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裡,北京世紀壇醫院新生兒科迎來了一位特別的小寶寶,胎齡26周、體重只有800g的超早產兒——大磊磊(化名)。 超低出生體重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併發症多,救治過程漫長,對新生兒科的綜合救治能力要求很高。這個寶寶對北京世紀壇醫院年輕的新生兒科團隊來說是巨大挑戰。
  • 廣州465克早產兒奇蹟存活
    在這個案例中,姐姐的體重只有465克,不但是廣醫三院成功救治最低體重早產兒,也是廣州成功救治的最低體重早產兒。 超低胎齡雙胎早產兒,最低體重不到1斤! 這是阿婷對自己孩子最初的印象。孩子剛生出來就被醫生圍著搶救了,她眼睛的餘光看到了他們。」
  • 465克早產兒 奇蹟存活
    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經過連續116天救治,體重分別達到2.35公斤和3.34公斤。8月11日,兩個寶寶健康出院。救治案例刷新廣醫三院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紀錄,也是廣州成功救治的早產兒最低體重紀錄。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王慧 黃小霞撐到28周的想法破滅了懷上雙胞胎後,阿婷期待著寶寶到來。
  • 出生時重540克的早產兒活下來了 得益於廣醫三院早產兒救治系統...
    在相關文獻中,這類早產兒成功哺育的報導很少,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降生的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月月(化名),經過醫護人員的救治,月月連闖幾道生死關,在出生後的第88天,各項生命體徵平穩,體重達到2205克,順利出院。據了解,月月不僅刷新了廣州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紀錄,在救治期間未出現任何嚴重併發症更是堪稱「生命奇蹟」。
  • 成功救治多例超低出生體重兒、超早產兒,婁底市中心醫院創造生命奇蹟
    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6日訊(通訊員 劉紫寒)體重0.58千克,胎齡25+4周,在內行人眼裡,這是兩個小到不可思議的數字,面對如此低體重的超早產兒,救治難度前所未有,醫護人員需要向醫學極限發起挑戰。婁底市中心醫院四病室(新生兒科)專家團隊以高超的醫療技術創造出了多例這樣的生命奇蹟。
  • 濟醫附院兗州院區打造優質、專業護理服務
    傷口造口護士陳秀霞:緩解傷口疼痛,讓生命更有尊嚴讓病人活得有尊嚴,這是濟醫附院兗州院區護士陳秀霞經常講的一句話,作為兗州首位國際造口師,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她以高超的技藝和深沉的愛,撫慰著病人身心的創痛。
  •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全國最小體重超早產兒(圖)
    經過200餘天的精心救治,大米體重已達3640克。(省婦幼保健院供圖)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7月11日,記者從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獲悉,該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出生體重僅370克、胎齡24周的超早產兒。
  • 生命奇蹟!這對27周早產兒被馬尾區醫院成功救治
    7月21日,馬尾區醫院的婦產科成功救治了一對27周早產兒,見證了兩名「袖珍寶寶」的生命奇蹟。7月21日,婦產科病房裡來了一名懷孕27周的準媽媽,她早上在家突然感覺肚子疼痛,什麼都沒有準備就由家屬攙扶入院。
  • 荊門二醫成功救治一例罕見「胎母輸血症候群」患兒
    「極重度貧血(血紅蛋白54g/L,僅為正常值的1/3)、新生兒休克、胎母輸血症候群、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出生20分鐘左右的早產兒「集齊」了多項高危致命因素,生命危在旦夕……出生20分鐘秒變「白雪公主」7月24日23時,懷孕36周的「二胎媽媽」肖女士沒有熬過「十月懷胎」
  • ...湖南「巴掌公主」救治成功創生命奇蹟,刷新超低體重超早產兒...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二科主任馮彬彬介紹,這是湖南省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最低、也是全國成功救治的出生體重並列第二低的一個超早產兒。11月9日,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二科,剛吃完奶的小康康在媽媽的懷抱裡睡著了,睡夢中不時露出微笑。這笑容,如天使般撫慰著康康爸媽和醫護人員的心。
  • 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百日救治創造生命奇蹟
    此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曾成功救治了包括出生體重540克、胎齡23周等在內的眾多的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但像這對胎齡僅25周、出生體重均只有600多克的雙胎寶寶尚屬首例,在國內也頗為罕見。姐姐生後第7天就成功拔管撤機改為無創輔助通氣,妹妹也在第17天成功拔管撤機改為無創輔助通氣。「第二關」是顱內出血。胎齡越小的早產兒,顱內出血的風險和機率越大,相當一部分的超早產寶寶就是因為嚴重顱內出血導致救治無效死亡或腦癱。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泗水婦幼緊密型醫聯體暨濟醫附院泗水院區...
    >begin--> 8月17日,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泗水婦幼緊密型醫聯體暨濟醫附院泗水院區揭牌儀式在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舉行。濟醫附院泗水院區正式揭牌運營,必將有力提升泗水縣婦幼保健中心綜合服務能力,並促進我縣加快推進城鄉醫共體建設,推動衛生健康服務朝著更加普惠化方向邁進。趙鑫表示,泗水縣將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服務、最好的環境,推動合作結出豐碩成果。
  • 深圳龍崗24周早產兒體重1斤!經5個多月救治成功出院
    近日,醫生興奮地告訴記者,小傢伙經過172天的救治體重增至3680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已經可以出院了。據了解,此患兒的成功救治刷新了深圳東部救治存活最小出生體重危重症早產兒的紀錄。龍鳳胎早來人世,倖存下來的姐姐生命體徵微弱「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神奇法則,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按照這一法則走。
  • 身體只有成人巴掌大小 寧波一900克早產兒獲得成功救治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最近,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成功救治了一個胎齡只有29周,出生時體重僅900克的超低體重早產兒,刷新了該院救治存活早產兒的紀錄。  2個多月的相處,寧大附院的醫護人員把這個小寶寶當做自己的孩子,因為他是7個月就出生的,醫護人員親暱地叫他「小七」。
  • 濟醫附院大愛文化講堂開講,塑造德醫雙馨職工隊伍
    3月21日,「濟醫附院大愛文化講堂」啟動,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山東省醫師協會會長、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分會會長孫洪軍以《重拾人文精神 重塑人文醫師》為題,從重拾人文精神,重塑人文醫師,人文實踐體會三個方面闡述了什麼是人文?醫學人文缺失的原因,怎樣重拾醫學人文?
  • 司機胸口被鋼管刺穿,濟醫附院多學科聯手搶救挽回生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孔茜通訊員 張勇賈代良23日晚,一名因車禍導致胸部嚴重貫通傷患者被緊急轉入濟醫附院急診科。該患者胸部被一根不鏽鋼方管經左側前胸壁刺入胸部、貫穿後上至左側肩胛骨背部穿出,前胸、胸背部均可見外露金屬方管,情況危急。
  • 濟醫附院兗州院區一站式貼心服務 讓準媽媽孕產期體驗感滿滿
    濟醫附院兗州院區門診部主任鄭婷稱,一站式產科門診設置掛號收費、專家門診、愛心媽媽小屋、化驗室、唐氏篩查室、心電圖室、彩超室、胎兒心臟監護等,囊括了從掛號繳費、檢查就診到健康宣教的全流程服務。濟醫附院兗州院區產科主任劉偉稱,新水育中心除地理位置更便捷外,其內部設備也有新提升。例如,泡泡池內帶音樂,可促進新生兒視覺、觸覺、聽覺的發育,開發嬰兒早期智能。此外,為保障新生兒健康安全,水育中心在採取一人一池一袋原則基礎上,嚴格把控每個消毒環節。「我們是醫療消毒隔離標準,所以不用擔心交叉感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