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胎齡24周、體重僅720g的超早產兒,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監護病房成功治療下順利出院。這是該院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齡早產兒,刷新了該院新生兒救治新記錄。
嬰兒母親患「多囊卵巢症候群、子宮機能不全」,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4周就出生了。孩子出生後沒有自主呼吸,四肢鬆軟,全身皮膚呈膠凍狀,整個人只有成年人的巴掌大小。醫院立即給予保暖、氣管插管等搶救,入新生兒監護病房給予保護性隔離,醫護骨幹組成了救治小組,制定每日詳細的治療監護計劃,多次病例討論及大查房,做到最精細化的管理,24小時全時重症監護。
救治該早產兒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曲折。因嬰兒僅有24周,肺臟發育不成熟,不能自主呼吸,遂立即給予其肺表面活性物質,呼吸機輔助通氣。孩子的前臂還不如成人的小指,血管細如絲線,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團隊一次性成功靜脈置管(PICC),為後續治療打下了最堅固的基礎;嬰兒合併嚴重的宮內感染,必須給予抗感染治療,孩子太小又不能吃奶,只能給予靜脈營養,初乳塗抹口腔,護理人員從開始的0.5ml微量餵養開始,觀察耐受再逐漸增加奶量;避免氣壓傷和肺部感染.....其他輔助治療開足馬力,經歷54天後,成功拔除氣管插管,80天後撤離呼吸機,嬰兒實現自主呼吸。這時嬰兒生命體徵慢慢趨於穩定,體重由剛出生時的720g增長到2250g,經綜合全面評估,無早產兒嚴重併發症,達到出院標準,順利出院。
超早產兒是指胎齡28周以下出生的早產兒,各個臟器不成熟,要經歷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等各種難關,還要面臨各種早產兒併發症。胎齡越小,體重越低,救治難度越大,精細化治療要求高,併發症的發生率越高,成活機率越小。24周患兒的成功救治,充分顯示了該院新生兒監護病房對早產兒救治的能力和水平。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呂光社 通訊員 高爽 王瑜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