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歲的阿婷(化名)孕25周時早產生下龍鳳胎,出生時兩姐弟僅465克和670克,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麼大。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啟動全生命護航體系,醫護人員連續116天接力救治,助兩姐弟連闖幾道生死關,體重分別達到至2.35公斤和3.34公斤,於8月11日順利出院。
據相關統計,自2006年起,我國成功救治500克以下超低出生體重兒的總數不到10例。在這個案例中,姐姐的體重只有465克,不但是廣醫三院成功救治最低體重早產兒,也是廣州成功救治的最低體重早產兒。
超低胎齡雙胎早產兒,最低體重不到1斤!
這是阿婷對自己孩子最初的印象。孩子剛生出來就被醫生圍著搶救了,她眼睛的餘光看到了他們。」阿婷不由得紅了眼圈,
「都說孩子是呱呱墜地的,我卻沒機會聽到孩子來到人世的第一聲啼哭。」阿婷對自己孩子最初的印象是「小小的、紅紅的」,他們剛生出來就被醫生圍著搶救了。回想起躺在產床上,用雙眼的餘光瞥見的那一幕,阿婷紅了眼圈。
今年31歲的她查出懷上雙胞胎時,一家人都很驚喜。然後,這份驚喜並未持續多久,2月8日她因腹痛到廣醫三院就診,檢查提示有流產先兆,她便一直住院保胎,希望能儘量「撐」到28孕周。然而,到了4月上旬,阿婷還是提前破水了。廣醫三院產科盡最大努力為她繼續保胎,直到4月17日阿婷出現強烈宮縮,胎齡僅25周的小姐弟早早地來到了這個世界。
出生時,兩個小寶寶的體重僅465克和670克,都只有成年女性的巴掌那麼大。尤其是不到一斤、465克「姐姐」,胳膊大小沒有成人手指大,腳丫子還沒有成人拇指大,全身皮膚「吹彈可破」,血管都清晰可見。
姐姐出生時465克,只有成年女性巴掌大。
弟弟出生時僅670克
產房急救快、精、細、柔、穩!
廣醫三院新生兒科在雙胞胎出生之前已經了解清楚阿婷的情況,由新生兒科崔其亮教授擔任組長的「護嬰特別行動小組」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搶救計劃,力求做到「快、精、細、柔、穩」。
「快,是指黃金1分鐘內建立有效呼吸;精,則力求復甦流程精確;細,是要將復甦的細節抓好;柔,是要動作輕柔,避免顱內出血等問題;穩則是穩定新生兒體徵。」崔其亮解釋說。
4月17日,兩姐弟相隔40分鐘娩出,出生時呼吸微弱,全身器官發育極不成熟。按規定新生兒救治要在20秒內完成氣管插管,由於兩姐弟體重過小,國內最小的喉鏡對兩姐弟來說也太過大了,這給搶救帶來很大挑戰。廣醫三院技術嫻熟的黃小霞醫生和曾健飛醫生3-4秒鐘就完成對新生兒的氣管插管,並使用T組合復甦器對新生兒進行正壓通氣。
然而兩姐弟在氣管插管正壓通氣下,仍然呼吸極弱、很費力。
「這是典型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廣醫三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繁說。於是,在寶寶出生後10分鐘內,救治團隊又對他們進行了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並迅速將他們放進溫度、溼度合適的新生兒保溫箱中,轉運到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
「當時著急救治,根本來不及將寶寶給媽媽看,因為新生兒胎齡太小,要儘量避免過多移動,一個不小心就很容易引發顱內出血。」崔其亮補充道。
姐姐出生後第二天
姐姐出生後第三天
「小姐姐」「大弟弟」成功闖關存活
姐姐體重比弟弟輕,醫護人員親切地喊他們作「小姐姐」「大弟弟」。胎齡小、體重如此輕,兩姐弟在第一時間被搶救成功轉入NICU後,還面臨著諸多生死考驗。
姐姐生後第三天頭顱少量出血,醫護人員的心都懸了起來。
「超早產兒在出生後極其容易出現腦出血,嚴重的腦出血會導致腦癱,這也是很多早產兒被放棄治療的重要原因。」吳繁說。於是,一系列護腦救治方案迅速形成,最後終於有效幫「小姐姐」控制住腦出血。
早產導致孩子各臟器發育不良,兩姐弟的呼吸系統、免疫系統都極其脆弱,兩姐弟遇到了回家路上的另外一個「坎」——重度肺炎。由於姐弟倆出生時太小,國內現有的氣管插管、呼吸機鼻塞等對於他們來說都超大號,醫療儀器的精準度也不太適合,這是救治中的大難題。為此,廣醫三院新生兒科派出經驗最豐富的醫護人員接力救治,還改良鼻塞,細心調整呼吸機參數,複查血氣,保證循環,抗感染……一步步「穩紮穩打」,終於幫姐弟倆成功闖關,於出生後22天撤下有創呼吸機。
出生22天後,姐姐撤下有創呼吸機
弟弟2個月時
百餘天不間斷接力救護創造生命奇蹟
在救治過程中,兩姐弟還出現了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餵養不耐受、貧血、電解質紊亂等,在醫護人員的妥善處理下一一化險為夷。100多天裡,經廣醫三院新生兒醫護團隊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細心救護,兩姐弟體重增長較快,到8月11日出院前,分別增長至2.35公斤和3.34公斤。
「這是我們救治成功的最低體重的早產兒。」吳繁欣喜地說。這個「生命奇蹟」發生,與醫護人員的細緻救治、用心守護密不可分。
「孩子剛出生那段時間,我們小組幾個人輪流24小時盯著,嚴密監測各項生命體徵。」吳繁介紹說,在孩子的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儘可能減少藥物和器械的幹預,努力營造接近母體的內環境,減少未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醫護人員精準控制每天的營養、餵奶的速度,儘量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兩名寶寶雖然在媽媽肚子裡呆了不足200天,卻在廣醫三院新生兒科的細緻照看下,平穩健康地度過了早產後的時光。一本厚厚的病歷,記載了搶救、再搶救、復甦、再復甦、直至痊癒的與死神拉鋸、與生命賽跑的116天。
寶寶出生101天時合影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王慧、黃小霞、白恬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梁建鍾、白恬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張小瑞、白恬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