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母嬰期刊
懷孕是女性一生中最為特殊的一段經歷,也是升級為媽媽的必經之路。有人說,完整的女人應該走完這個歷程。事實上,大多數女性是可以順利過關的。因為龐大的人口結構,即使出現意外的比例很低,換算成人口也不在少數。有一些胎兒是無法合體到足月而提前出生。
一般而言,孕28周之後的早產兒,體重超過兩斤,以現在的醫療條件,完全可以存活下來(嚴重的疾病除外);低於孕28周的胎兒,因身體器官未發育完善,外界的生存環境對他們來說非常嚴酷,存活的機率不大,但並不是絕對不能存活。醫學給出的孕周只是一個分界線,並不是絕對不能存活,醫學的禁區也有奇蹟出現。
國外有位寶媽像其他孕媽一樣,對肚子裡的寶寶充滿期待,她可能想過一家人相聚的一切美好。她在孕24周出現宮縮現象,並伴隨少量羊水,有胎膜早破的可能,選擇緊急就醫,醫生告訴她,胎兒可能面臨早產,已經具備早產特徵。由於胎兒太小,心肺發育未完全成熟,出生後存活機率不大,需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很快,一個一斤多重的新生兒出生了,是個小男孩,他身體通紅,皮膚嬌嫩,只有巴掌那麼大。醫生再次強調,寶寶存活不了多久。可就在醫生剛說完話,寶寶一隻手緊緊抓住媽媽的手指,他好像在向媽媽求助,請求不要放棄,他能堅持下來。這個舉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媽媽決定傾盡所有去挽救寶寶,醫生也為之動容。
寶寶很快轉移到重症監護室,醫生為其戴上呼吸機,一根管子從口腔伸入氣管,輔助其未發育成熟的肺泡呼吸。在醫生的輔助治療下,寶寶的氣色好了很多,這一住就是兩個月,等寶寶體重達到五斤左右時,最終走出監護室與父母團圓,真的很感謝醫生的全力救治。
早產兒如何界定?
1、國內界定
在國內,孕37周之前出生的嬰兒定性為早產兒。孕22周,胎兒心臟能發揮基本功能;孕24周胎兒肺部基本完成,4周後才能發揮功能。通常會認定孕22-24周的胎兒存活機率低,孕24周屬於存活極限。
2、國際慣例
國際上認為孕23周之前出生的新生兒為早產,需要特殊的護理。如果父母堅持留下來,且體重大於1斤,醫生進行治療。多半會認定孕23周為早產兒的存活極限妊娠長度。
早產兒存活率是多少?
專家強調,孕23周或低於孕23周的早產兒存活機率僅佔兩成,而高達九成的早產兒會出現併發症,如失去視力、聽力、大腦異常等。他們出生一個月後,有九成嬰兒會生存下來,約有百分之五的嬰兒會深陷併發症。
每個寶寶都是唯一的個體,在遭遇重大挫折面前,選擇不放棄的往往是母愛,孕期和分娩受的罪和經歷的苦不算什麼,只要寶寶能夠健康活下來,是每一個媽媽最大的心願,哪怕在自己與孩子之間二選一時,很多媽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保全孩子,讚美母愛的例子數不勝數,但她作為女性承受太多太多,希望每一個小孩都能體諒母親的不易。
討論話題:你對早產兒了解多少?說說你的看法,下方留言區留下你的心聲。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