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2斤多 龍鳳胎寶寶成早產兒專項基金首對受助人

2020-12-22 看看新聞Knews

據統計,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高達10%,而隨著開放二胎政策,早產兒人數會繼續增加。早產兒救治往往費用高昂,許多困難的家庭因此不得不面對痛苦的抉擇。

今天,由貝親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與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聯合發起的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正式啟動。該基金將定向援助滬上7家開展早產兒救治的醫院。而目前收治於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一對危重早產龍鳳胎:孫亦然、孫安然兄妹倆幸運地成為首對受助者。

今天是小兄妹倆來到兒科醫院的第12天,病情已逐漸平穩,但體重和出生時差不多,都只有兩斤多。爸爸孫桂林,也終於能進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見見兩個寶寶。看著暖箱中小小的身軀,孫桂林先是緊張得一言不發,也不敢碰孩子的小手。看著看著,這個27歲的年輕父親默默流下了眼淚。他說:「手指像我,指甲是方的。我好像看著(比剛出生時)更小了,看他們受苦,我心裡難受。」

孫桂林上次見孩子,還是在他們出生時。7月23日凌晨,小孫的妻子懷孕僅28周3天,突然出現了腹痛,趕往奉賢區中心醫院時,已經臨產。孫桂林心情亂極了,還在擔心妻子的生命安全,卻見醫生推出了兩個寶寶,不僅是雙胞胎,還是龍鳳胎!但哥哥1.2公斤,而妹妹只有1.13公斤,不僅體重極低,而且呼吸困難。雖然看到了孩子,但是這些天卻完全想不起來孩子長什麼樣,因為當時大腦一片空白,只有每時每刻的擔心延續了十幾天:「醫生說孩子可以存活的,現在醫學發達了,他們立馬給我轉院,讓我趕緊去找錢。我第一反應就是找所有認識的人去借錢。」

小兄妹倆被緊急送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之後,一直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內,經過呼吸機輔助、 抗感染治療和凝血功能糾正等治療,病情穩定了,體重也已慢慢回升,超過了出生體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朱麗是妹妹的主治醫生,她介紹:「她有一些呼吸暫停,還有一些小型動脈導管的未閉,但這些也是正常的早產兒疾病,我們會密切關注。這孩子比較小,住院時間會比較長,一般來說,一個孩子平均是在10到15萬左右,雙胞胎會在20到30萬的樣子,帶給家庭的負擔是比較大的,要住院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小孫和妻子都是甘肅來滬打工的年輕人,小孫是一名汽車修理工,妻子懷孕後就沒有工作,幾十萬的治療費用無疑是一筆巨款。 從孩子出生之日起,孫桂林就開始向親友四處借錢,但仍有很大的資金缺口。不過孫桂林已經打定了主意,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我不會放棄的,只要我身上只有一毛錢,我也會打給他,只要他們活著,只要他們一天比一天長大,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就行了。」

幸運的是,亦然、安然小兄妹倆已經確認成為了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的首對受助者,基金能向他們提供至多6萬元的資助。這對小孫一家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據悉,此基金是由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與貝親中國聯合發起的,將向全市七家醫院定向提供早產兒救治援助,包括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和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這也是本市首個面向全市早產兒的專項基金。符合條件的每個早產患兒能夠從中獲得不高於3萬元的醫療救助金。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了解到,很多早產兒預後良好,但由於幼小的早產兒各器官系統發育未成熟,容易發生各種重要疾病,因此急需進行重症監護及治療,每天的醫療費用往往在一千元以上。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主任曹雲見過太多令人惋惜的家庭,因此更明白這樣的基金和援助是多麼重要:「 以往我們沒有這種救助的基金,因為費用特別貴,我們有些家屬就放棄了。在我們科室裡,每年有四十個早產的孩子,需要這樣的幫助。據我們科室的經驗,孕周在25周以上的孩子 積極救治的話,整體預後還是不錯的,我們也希望各方面的人士來關注這些孩子,令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得到救治。」

而貝親中國區副總裁葉芳瑩則表示,希望這項基金能真正幫到滬上7家兒科醫院的困難早產兒,助這些迷你寶寶度過生命的難關,獲得與正常寶寶同樣健康長大的權利。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蓓兒 攝像:劉水 實習編輯:楊宇昕)

相關焦點

  • 上海設立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關愛早產寶寶
    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經歷了12天生死時速的搶救後,8月5日,危重早產龍鳳胎「然然」兄妹成為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愛心資助的首對寶寶。  兒科醫院醫生介紹,「然然」兄妹出生時,哥哥體重僅1.2kg,妹妹體重僅1.13kg,不僅體重極低,而且出現了呼吸暫停、小型動脈導管未閉等情況。
  • 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啟動,上海7家醫院患者獲益
    而這一類人群一出生大部分聚集於新生兒病房,越小的早產兒越需要進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進行監護,早產兒病情變化多,需要的醫療費用支出高,平均一天醫療費用在1000元以上,早產兒住院天數長,一般在15天至幾個月,困難家庭難以支付這類高昂的醫療費。 8月5日,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啟動儀式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舉行。
  • 馬佳年幼芽夢想:建立首個早產兒救助基金(圖)
    本報記者王磊攝從今年7月4日到8月8日,作為一名早產兒媽媽,馬佳年幾乎沒日沒夜地為「幼芽夢想」——我國首個早產兒救助基金的成立做最後的衝刺,她此前並沒想過這個「幼芽夢想」會成真。而就在8月8日,她感到自己背上羽翼成形,有無盡的勇氣與信心,可以去讓這棵幼芽生根長大。
  • 早產兒僅1斤,醫生稱存活機率低,寶寶的舉動感動眾人
    醫生再次強調,寶寶存活不了多久。可就在醫生剛說完話,寶寶一隻手緊緊抓住媽媽的手指,他好像在向媽媽求助,請求不要放棄,他能堅持下來。這個舉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媽媽決定傾盡所有去挽救寶寶,醫生也為之動容。寶寶很快轉移到重症監護室,醫生為其戴上呼吸機,一根管子從口腔伸入氣管,輔助其未發育成熟的肺泡呼吸。
  • 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在滬啟動
    圖說:貝親聯合滬上7家醫院啟動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 復旦兒科醫院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今天,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啟動儀式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舉行。該基金和公益項目由國際母嬰用品專家貝親與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聯合發起,並定向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和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等滬上7家醫院開展早產患兒醫療救助。據悉,符合條件的早產患兒將獲得最高3萬元的醫療救助金。
  •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母嬰平安基金為早產兒設專項善款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母嬰平安基金為早產兒設專項善款 2017-02-088日電 (記者 陳靜)雞年新春,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母嬰平安基金8日將20萬元(人民幣)善款專項用於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早產兒先天缺陷治療和關懷。
  • 廣州超低胎齡龍鳳胎早產兒今日出院!「小姐姐」出生時體重僅465克...
    今年31歲的阿婷(化名)孕25周時早產生下龍鳳胎,出生時兩姐弟僅465克和670克,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麼大。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啟動全生命護航體系,醫護人員連續116天接力救治,助兩姐弟連闖幾道生死關,體重分別達到至2.35公斤和3.34公斤,於8月11日順利出院。
  • 早產兒救助基金將架百條生命通道
    為全國首個專門救助早產兒的專項基金 本報訊 (記者林阿珍)前日上午
  • 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 早產兒發生率約一成左右
    東方網通訊員羅燕倩、記者劉軼琳8月5日報導:今天,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啟動儀式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舉行。該基金和公益項目將定向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等滬上7家醫院開展早產患兒醫療救助。而這一類人群一出生大部分聚集於新生兒病房,越小的早產兒越需要進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進行監護,早產兒病情變化多,需要的醫療費用支出高,平均一天醫療費用在1000元以上,早產兒住院天數長,一般在15天—幾個月,雖然醫保能報銷50%醫療費,但是,高昂的醫療費導致困難家庭難以支付。
  • 全市首例龍鳳胎試管嬰兒誕生!哥哥體重1360g,妹妹體重1440g,屬於早產兒
    由於是早產兒,在醫務人員的精心呵護下,歷經近一個月的救治,兩個寶寶闖過重重「關卡」出院。據悉,這也是全市首例龍鳳胎試管嬰兒。兩度保胎首例龍鳳胎試管嬰兒誕生在懷孕27周多時,遊女士出現腹脹,經檢查其宮頸縮短,產科門診醫生考慮
  • 中國早產兒救助基金成立 大童捐助20萬和專項保險
    8月8日,中國早產兒救助基金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大陸第一家全國性專業保險銷售服務機構——大童保險向早產兒救助基金首批捐贈了20萬元人民幣,並正向保險公司定購「早產兒」專項母嬰保險產品,將向基金會捐贈一定額度的保險。據早產兒救助基金會工作人員介紹,此舉將幫助上萬個新生兒和早產兒家庭。
  • 龍鳳胎「巴掌寶寶」滿月了長胖了 他們出生時體重分別只有8兩多和...
    昨天,龍鳳胎「巴掌寶寶」的爸爸走進病房探望了兩個孩子,他流著熱淚寫下這句飽含深情的寄語。這對龍鳳胎「巴掌寶寶」出生時體重分別為420克、750克,呼吸十分微弱。本報在10月17日以《龍鳳胎「巴掌寶寶」在滄出生》為題,對他們的情況進行了報導。如今,兩個「巴掌寶寶」滿月了。
  • 淮安超早產龍鳳胎乘直升機直飛上海搶救!現場視頻曝光!
    36小時的龍鳳胎早產兒,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因為此次轉運的寶寶都是超早產兒,體重均未達到2斤,且出生的時間也不超過36個小時,所以院方早早便做足了功課。   在現場,隨機而來的保溫箱、呼吸機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 465克早產兒!龍鳳胎與死神拉鋸116天後健康出院
    今年 31 歲的阿婷(化名)孕 25 周時早產生下龍鳳胎,出生時兩姐弟僅 465 克和 670 克,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麼大。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的全生命護航體系保駕護航之下,經過連續 116 天的救治,兩姐弟連闖幾道生死關,體重分別達到至 2.35 公斤和 3.34 公斤,於 8 月 11 日健康出院。
  • 四川不到3斤早產兒出院 出生時臍帶扭轉成「麻花」
    胎兒嚴重缺氧 醫生果斷剖宮產4月14日,孕媽媽王女士到醫院產檢,醫生發現其34周的胎兒卻明顯偏小,B超覆核孕周為30+2周,而且胎心顯示異常,隨即緊急安排入院做進一步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我們發現胎兒的胎心基線變異消失,這也意味著胎兒宮內嚴重缺氧。」
  • 出生時僅600克!早產兒「回家記」(組圖)
    出生時僅600克!出生時,安安體重僅880克。重慶婦幼保健院   中新網重慶11月17日電 (記者 韓璐)600克、820克、1300克……這些是在重慶婦幼保健院出生的早產兒的體重。17日「世界早產兒日」當天,21個家庭的26個「早產兒」回到重慶婦幼保健院,「探訪」照顧自己的醫生護士。他們中年紀最大5歲,最小的8個月。
  • 醫生溫箱旁「補心」成功救助早產龍鳳胎 專家提醒:早產兒出院後需...
    日前武漢一對早產龍鳳胎經過兩個多月的搶救和精心呵護終於脫離生命危險。近年來高齡產婦的增多,出現早產兒、高危兒的風險增大,專家提醒家長在早產兒出院後需堅持定期隨訪,減少患病機率。 龍鳳胎姐弟早產 手術室上演生死救援今年46歲的秦女士(化名),2019年底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成功懷上了龍鳳胎。
  • 貧困家庭早產兒可申請救助金 不超1500元的補助
    前沿新聞訊:9日,由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聯合「成功媽咪」專項基金髮起的「關愛母嬰·生養無憂」項目在本市第二兒童醫院啟動。據介紹,從今年3月到8月,本市貧困家庭的早產兒、低出生體重新生兒及消化道結構畸形術後需營養支持的0-1歲患兒,均可申請項目救助金。今年1月2日,女孩小雨(化名)出生,因為早產,她的體重只有1300克,呼吸微弱,情況十分危險,要想生存下去,需要度過呼吸、感染和營養三大關,小雨被送進暖箱裡,得到市第二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與呵護。
  • 曦之教育基金、歐陽啟教育基金負責人來校看望受助學生
    本網訊  10月28日,香港曦之教育基金負責人歐陽瑩之、歐陽彥之來到我校,看望受助學生,與同學們談心談理想。黨委書記姜沛民、副書記秦世成,學校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瞿振元親切會見了歐陽瑩之和歐陽彥之。  姜沛民代表學校對香港曦之教育基金有限公司長期以來給予學校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
  • 龍鳳胎姐姐倖存 深圳500克早產兒「小橙子」順利出院!
    172天以前,新生兒小澄子在龍崗區婦幼保健院出生時,當時體重僅500克,身長僅27.5釐米,只有手掌大小。經過半年多的搶救治療,目前她的體重增至3680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身體各方面趨向好轉、情況穩定,生命指數和足月出生的新生兒無異。8月6日,「手掌姑娘」小澄子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