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別名】藤桐、木別子、漏苓子
【來源】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的乾燥成熟種子。冬季採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乾,除去果肉,取出種子,乾燥。
【製法】
木鱉子:去殼取仁,搗碎。
木鱉子霜:取淨木鱉子仁,炒熱,研末,用紙包裹,加壓去油。本品為白色或灰白色的鬆散粉末。
【性狀】本品呈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徑 2~4cm,厚約0. 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一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 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鑑別】
(1) 本品粉末黃灰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緣波狀,直徑51~117μm,壁厚,木化,胞腔明顯,有的狹窄。子葉薄壁細胞多角形,內含脂肪油塊及糊粉粒;脂肪油塊類圓形,直徑27~73μm,表面可見網狀紋理。
(2) 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醚20ml,溫浸30分鐘,濾過。取醚液2ml,置玻璃皿中,揮盡乙醚,殘渣加無水硫酸鈉少量,直接加熱,產生氣泡及具刺激性的濃白色氣體。
(3) 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熱3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置具塞試管中,塞緊,用力振搖1 分鐘,發生大量泡沫,10分鐘內不消失。
【性味歸經】苦、微甘,涼;有毒。歸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散結消腫,攻毒療瘡。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瘰癘,痔漏,乾癬,禿瘡。
【用法用量】0.9~1.2g;外用適量,研末,用油或醋調塗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來源】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以種子,根和葉入藥。根、葉夏季採集,多鮮用。冬初採集果實,漚欄果肉,洗淨種子,曬乾。
【藥理作用】水浸出液或醇浸出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但毒性大。
【性味歸經】苦、微甘,溫。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止痛。用於化膿性炎症,乳腺炎,淋巴結炎,頭癬,痔瘡。
【用法用量】3~5分;外用適量。研末醋調塗患處。
【注意】外用為主,內服宜慎。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