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路地鐵站是劉應傑比較常去的學習地點。半島晨報、海力網
在抖音上發過千餘條視頻,做過8場直播,分享學習心得;只有高中文化,幹著電工的活,卻能說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這一切和50歲的劉應傑有點「不搭」。劉應傑說,自己「沒有顏值」,但「人總是要有點追求和想法」,他的夢想就是成為英語老師,網上教英語是他邁向夢想的一小步。
50歲大叔要做「網紅」
今年50歲的劉應傑有個時髦的愛好,就是在抖音上發視頻,教大家英語。如今,劉應傑已經錄製1000餘條視頻和8場直播,為了積攢人氣,他幾乎每天都會上傳五六條新視頻。劉應傑笑稱,因為「顏值不在線」,大半年來只有6000多名粉絲,所以最近都沒做直播,要等粉絲上萬再直播。
視頻中,劉應傑站在黑板前,拿著一根痒痒撓當教鞭,還挺有教師的風範。有時劉應傑會示範朗讀五六個英語句子,解釋其含義,有時講解短語,圍繞該短語造句。「很多人說英語都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蹦』,純正的英語經常會產生單詞的連讀和略讀現象,遇到這種情況中國人就容易聽不懂,所以視頻裡句子多是連讀。」
實際上,劉應傑的工作和教師不沾邊,他是大連大世界家居廣場的一名電工,不惑之年才開始自學英語。今年春節期間,在瀋陽工作的女兒回家過年,通過女兒的手機,劉應傑第一次接觸小視頻軟體,「我看上面也有教英語的,我在學習的同時也想把我的心得和經驗分享給大家。」
每天都要學兩小時英語
今年夏天,為了躲避炎熱,早上6點半,劉應傑就乘公交車抵達聯合路地鐵站,這會兒距離他上班還有2個小時。他從雙肩包裡拿出一本厚厚的筆記本,朗讀起來,引來過往行人目光。
劉應傑笑著說,1997年從老家黑龍江到大連打工後,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工地當力工,「那時候,我偶爾會拿出口袋書看點英語,還引來工友的嘲笑。」劉應傑說,初中開始,他就很喜歡英語,直到2013年來到現在這個單位,成為一名電工,時間富餘了才養成每天學英語的習慣。
如今,工作日早上5點多,他就從泡崖附近的家出發,坐公交到興工街下車。路上戴著耳機聽英語,下了車找個涼快的地方練習美式英語發音。他說,因為沒有語言環境,中國人往往學了十年二十年英語還是張不開嘴,所以學英語必須要不斷練習,讀出聲來。於是79中門前的臺階上、地鐵站、中山公園以及路燈下都成了他的「英語角」,幾乎每天都要拿出兩個小時邊讀邊背。
劉應傑是如何學英語的?他說,早年曾經報過班,系統地學習過語法,除了自己在網上找學習資料外,他還經常在網上和會講英語的人交流。
希望再次站到講臺前
談吐間不經意蹦出的英文單詞和句子,讓劉應傑成了一位有「國際範」的大叔,但劉應傑並不滿足於此。他坦言,學習英語並不只是因為愛好,更多的是一份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記者了解到,雖然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劉應傑的生活並不如意,妻子因為嚴重的泌尿結核失去了勞動能力,家裡面臨沉重的經濟壓力,學英語不需要學歷和門檻,他希望未來有機會成為一名英語老師,過上更好的生活。如今在網上教英語也是在為此做準備。
其實,劉應傑還真當過老師。1988年,高考落榜後他到村小學當了四年教師,主要教語文和數學,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辭職,又來到大連打工,與教師這一職業漸行漸遠。
劉應傑說,在學英語的過程中,不管受到多少異樣的眼光,他都不在乎,「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別人說『你一沒學歷,二沒英語教學經驗,怎麼當老師?』但我不信,我認為我有實力。」
(via: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