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
日前,美國佛羅裡達州衛生官員稱,該州希爾斯伯勒縣的一個人確診感染了俗稱為「食腦蟲」的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
據稱,這種寄生蟲會通過鼻腔進入人體中樞系統,感染大腦。從1962年至2018年期間,美國已出現145例感染病例,其中只有4人倖存下來。
希爾斯伯勒縣衛生當局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該縣有人感染「食腦蟲」,籲民眾注意防護。(圖片截自希爾斯伯勒縣衛生部門社交媒體帳號) 什麼是「食腦蟲」 「食腦蟲」,又名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 生活在溫暖的淡水、泥土或腐敗有機物中,滋養體以細菌為主。
人在江河湖塘中遊泳或用被感染的水洗鼻子時,阿米巴原蟲進入鼻腔,增殖後穿過鼻黏膜和篩狀板。 沿嗅神經上行入腦,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感染大腦,最終導致被感染者腦死亡。 根據以往的案例來看,一旦感染「食腦蟲」後,就可能會出現嚴重頭痛、發熱、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再到後來,感染者還可能會在出現症狀後的1至18天內死亡。
從1962年到2018年,美國共出現過145例「食腦蟲」的感染病例,其中只有4人活下來,「食腦蟲」的死亡率超97%! 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可怕的數字,一旦感染「食腦蟲」,也就意味著離死神不遠了。
2019年,美國就有過一位感染者——10歲的莉莉。
莉莉在家附近的一條河裡遊泳,一周後她開始頭痛並發高燒。 被送往醫院檢查後,醫生診斷莉莉得了細菌性腦膜炎,但她醒來後不說話也沒反應,又被送進了急診室。 最終,醫生發現她得的是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也就是「食腦蟲」。
莉莉被送往醫院後,一直處於昏迷的狀態。
莉莉的家人都希望她能成為逃脫「食腦蟲」的第五個奇蹟。 可是一切都太遲了。 一周後,莉莉沒能搶救過來,不幸身亡......
雖然上面這例感染者都是兒童,但千萬不要以為「食腦蟲」的感染人群是呈現低齡化的趨勢。
要知道在「食腦蟲」面前,人人平等。 2018年年初,西雅圖的一名69歲的女性身受鼻竇炎困擾,所以一直用洗鼻壺灌洗鼻腔來緩解病狀。
這名女性採用這種方式緩解病症已經很久了,之前一直都沒出現任何問題。在這一年裡,她先是鼻梁出現瘡,後來情況惡化入院治療。醫生在進行了手術後才發現一切都是「食腦蟲」在作怪。
最終因為就醫時間太晚,醫生也沒能搶救過來這名女性.....
雖然「食腦蟲」的死亡率接近百分百,但是它的感染率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如何預防感染? 美國疾控中心指出, 人類的鼻腔接觸到受「食腦蟲」汙染的水之後才會有感染的可能性,並不會因為喝了受汙染的水而感染「食腦蟲」 。
據稱,這種寄生蟲通常會存活於美國各地許多溫暖的淡水湖、河流和池塘中,其中,南部各州更為常見。感染這種寄生蟲的月份通常發生在夏季7、8、9月份,因為那時,各處水位較低,水溫較高。
為防止感染這種寄生蟲,佛羅裡達州衛生機構建議民眾避免通過鼻子接觸野外的水。該機構還建議人們避免在溫暖的淡水中或發電廠附近,從事與水有關的活動。當必須從事與水相關的活動時,人們最好使用鼻夾,以及只使用煮沸的或無菌的水來使用洗鼻壺。此外,當在溫水中遊泳後出現相關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黃色部分:人的嗅球在腦中所在的位置
「食腦蟲」進入腦中的唯一機會就是通過鼻腔,在個人防範方面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
最好不要在未經消毒處理的河水、湖水、池塘水和溫泉水中遊泳、洗澡、洗臉,防止疫水進入鼻腔。
2
如必須遊泳或參與其他水上體育活動時,應儘量使用鼻夾等防護物品。鼻夾可以有效堵住鼻腔與水體接觸的通道,杜絕鼻腔與「食腦蟲」接觸。
3
遊泳時,注意避免擾動湖泊或池塘的沉積層。水體底部沉積層,有大量的腐爛物質,裡面可能生存著大量的阿米巴原蟲。擾動沉積層,會導致感染的機率增大。
4
資料顯示,自來水管中的積水也可能存在「食腦蟲」,長期不在家時,要將不流動的水體排放乾淨後,才能繼續使用。
5
加強鍛鍊、注意營養、增強機體免疫力,也是很重要的預防手段之一。
來源:中國新聞網、新華網、健康界、看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