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那邊棲息的是中華秋沙鴨,一共有5對。我每天撐船時都能看見。不過現在離太遠了,這些珍貴的鳥兒很驚醒,船還沒到跟前就飛走了,你們很難拍到。但在這裡還有數百隻大雁,你們運氣好,是可以拍到的……」12月7日上午,記者與市攝影家協會的幾位攝影師來到宜黃縣東陂鎮觀音山水庫,拍攝越冬候鳥。輪渡行至水庫中央時,東陂鎮幹溪村人戴發明用手指著前方一處告訴記者。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群大雁在輪渡的右前方水面掠起,剎那間,便俯衝上雲天,降落在遠遠的島上。
觀音山水庫素有撫州「十大森林湖泊」之首之稱,庫區內碧波蕩漾,水域蜿蜒曲折,兩岸峰巒疊嶂,四季常青;奇峰異木,怪石險灣,舟移景換。水域峽谷綿長多灣,島嶼和半島羅列其中,極具浪漫氣息。湖區還有黃金嶺瀑布、黃柏嶺瀑布,一年四季流水飛奔而下。湖區林木生機盎然,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大型常綠闊葉林,針葉型喬木,各種可供觀賞型花草。原生樹種有毛竹、銀杏、馬尾松、杉木、山柏、南方紅豆杉、樺樹、樟樹等數百種,其中銀杏、紅豆杉為我國優良珍貴樹種。
「這些年,我常見縣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前來水庫觀察。他們教我如何識別中華秋沙鴨,目前我已能夠識別,那是一種很漂亮的野鴨子,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這邊村民都稱其為『花鴨』。」10餘年前,戴發明與人合夥承包了觀音山水庫的輪渡。近些年來,他發現水庫裡多了很多候鳥在這裡棲息越冬。據宜黃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觀音山水庫庫區河流縱橫,水質潔淨,魚蝦和水生昆蟲豐富,加上人為活動幹擾較少,這裡優良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秋沙鴨的青睞,紛紛在此搭建「愛巢」。戴發明說,為了保證秋沙鴨的安全,縣裡和鎮裡的同志經常會來庫區做宣傳教育工作,要求村民了解秋沙鴨的珍貴之處,增強保護意識,讓秋沙鴨在觀音山水庫庫區能有安全自在的越冬環境,能夠將這裡作為長期的越冬地。
據宜黃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從2009年起,省林業廳有關專家多次深入宜黃縣開展對中華秋沙鴨越冬種群專項調查,並在宜黃縣桃陂、黃陂、東陂一帶水面上發現了中華秋沙鴨,連續數年調查發現每年數量都在30隻以上。為保護中華秋沙鴨這一珍稀、瀕危物種種群在宜黃越冬,宜黃縣已建立總面積1873公頃的中華秋沙鴨縣級自然保護區。其中觀音山水庫是中華秋沙鴨重點保護區之一。記者在進觀音山水庫的公路上,政府有關部門已經豎立起一塊巨大的宣傳廣告牌。
戴發明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讓中華秋沙鴨在觀音山水庫越冬,近年來,縣政府已經作出決定,讓水庫庫區尚存的幹溪村100多戶村民全部遷移出庫區。目前,該村已經有70多戶居民遷移至東陂鎮和縣城,剩下的30餘戶居民將在今年內全部遷走。
鄒露本報記者黃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