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遠自習室。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銀川12月3日電(記者馬麗娟)一個半封閉的小隔間,一盞檯燈,一摞書,大學剛畢業的韓夢潔正在埋頭刷題,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已是晚上九點半,寧夏銀川市一棟寫字樓裡的這間「共享自習室」仍坐滿了學習的人們。
「我已經自習一天了,總共花了20元。這裡學習氛圍好,座位之間都有隔板擋著,互不幹擾,學習效率更高。」韓夢潔說。
「共享自習室」最近開始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城市出現,通過獨特的座位設計,為人們提供「沉浸式學習」服務。
韓夢潔所在的「修遠自習室」有30多個座位,掃一掃桌面上的二維碼付費,就可以落座學習。據介紹,自習室每天從早上8點半營業到晚上10點,每小時收費4元,一天20元封頂,用戶還可以關注自習室微信公眾號,在手機上預約座位。
記者看到,自習室分為公共閱讀區和由小隔間組成的自習區,房間裡鋪著靜音地毯,桌上擺放著綠植,還免費提供咖啡、茶包和水果等。
小隔間裡配有檯燈、充電口和儲物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共享自習室」走紅的背後,是當下年輕人旺盛的學習需求。在「修遠自習室」牆面的白板上,寫有「研究生入學考試」「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等考試時間的倒計時提示,還寫著「為更好的未來奮鬥」等勵志話語。
自習室老闆程相今年30歲,是一名審計師。他說,來這裡自習的基本都是上班族和大學畢業生,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人格外多。「現在是學習型社會,很多年輕人都在利用業餘時間『充電』,提升自己以謀求更好的工作崗位。」他說。
「市區的免費圖書館常常『一座難求』。」秦瑞綺是銀川市一名鋼琴教師,正在備考藝術類研究生。她告訴記者,圖書館早上8點開門,但座位有限,她要提前兩個小時去排隊佔座,「冬天冷,夏天熱,還浪費時間。」
也曾有過同樣煩惱的程相,看到中國東部沿海一些大城市出現了「共享自習室」後,嗅到了商機。今年7月,他專門到上海、大連等地考察,回來後就在銀川也開起了「共享自習室」。
藉助於網際網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優勢,這些開在城市寫字樓裡的「共享自習室」,成為城市公共資源的有益補充。
「不用排隊,在手機上預約座位很方便,而且可以學到很晚,時間利用更充分了。」秦瑞綺說。
雖然自習室要付費,但多位受訪者都表示花錢買「學習氛圍」值得。韓夢潔說,在咖啡廳、書店自習時也需要先消費,買一杯飲品至少20元,但那些地方人來人往,影響學習效果。「自習室裡更安靜,支付費用也可以接受。」她說。
休息室免費提供咖啡、茶包和水果等。新華社記者馬麗娟攝
如今,「共享經濟」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推動中國服務業結構優化、快速增長和消費方式轉型的新動能。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達到29420億元,同比增長41.6%,已有7500萬服務提供者。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預測,未來三年,中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穩就業和促消費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程相說,自習室剛開張一個月,已經有很多人辦了次卡、周卡或月卡,價格會更優惠。因為自己還有本職工作,他準備安裝智能門控,在線打造「無人看管自習室」。
「如果來的人更多,我還打算再開一家分店,滿足更多人的自習需求。」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