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思維導圖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抑或是生活,說到加深記憶提高效率等問題,很多人腦海中就想到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原來需要三四個小時的工作報告,半個小時就搞定了;原來怎麼也背不下來的課文,用思維導圖梳理一下,幾分鐘就清晰了;生活中一地雞毛的瑣碎事,也因為有了思維導圖井井有條了等等。毫不誇張的說,懂得運用思維導圖的人,仿佛給自己的人生裝上了一雙翅膀,健步如飛。
很多人慕名而來想見證一下思維導圖的魅力,市場上也應運產生了許多思維導圖的課程和書籍。但是很多人看完書,學完課程,也懂得了畫思維導圖的技法和原則,然而卻體驗不到思維導圖帶來的快感。
有的人一開始就被畫畫給難住了,看著自己塗鴉式的思維導圖,生生的被挫敗感給打回去了;有的人衝著新鮮感和樂趣,勉強維持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費時又麻煩,最後不了了之;有的人畫著畫著,繪畫技術是提高了,然而工作學習效率並不見得提升。
為什麼有的人能從思維導圖中挖掘到無窮的寶藏,而有的人卻像走進了一座寶山又空手而歸呢?我想大概就在於,是否真正學到了思維導圖的精髓。
剛接觸思維導圖時,大家都容易被色彩和圖案所吸引,這是很正常的一個本能反應,這也是為什麼顏色和圖像成為了思維導圖中非常重要的兩個元素。因此,很多人在初學思維導圖時,把關注點放在了畫圖上面,並配以多種色彩,花很長時間精心畫一個思維導圖。看起來是賞心悅目,然而久了就倦了,無法堅持下去,且不說沒有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反而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思維導圖是我們思維的視覺呈現,顏色、圖案,包括線條、文字,這些都是思維導圖的外在表現,繪製得是否漂亮,其實都是次要的。思維導圖學習的是「法」,內在的思維以及是否具有實用價值才是真正重要的,這才是思維導圖的精髓。因此,思維導圖重在思維而非圖。
我們真正應該重視的是導圖思維,而不是思維導圖。這也是王玉印老師在《思維導圖工作法》中指出的認知誤區。
王玉印老師是思維導圖創始人東尼.博贊先生的親傳弟子,2014年取得英國博贊公司思維導圖認證講師資格,為多個政府部門、多家企業、高校做過思維導圖的培訓及講課活動,是文魁大腦首席思維導圖講師。
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她見證了思維導圖帶給許多人的成長,也發現了大眾對於思維導圖存在一些認知誤區,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這個方法的好處,也幫助大家樹立關於思維導圖的正確觀念,使得這個方法更好的為大家所用,用之有道,於是有了《思維導圖工作法》這本書的問世。
《思維導圖工作法》一出版,得到了很多名人的推薦。思維導圖創始人東尼.博贊和華人世界思維導圖首倡者孫易新聯袂作序推薦;《最強大腦》全球腦王教練袁文魁力薦,有近20位《最強大腦》選手跟著王玉印老師學習;亞洲首位思維導圖大賽全球總冠軍劉豔稱讚本書在思維引導方面講述得非常全面。
王玉印老師說,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方法,一個工具,只有能幫助到人們才有了存在的意義。因此,在本書中,她除了講解、分析思維導圖法的各個要點,以及其原理和應用邏輯外,通過大量學員的真實案例,不同領域的應用場景,把教學和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她認為思維導圖的核心,實際上是一個倒三角的模型,如下圖所示:
關鍵詞是一塊基石,發散思考和邏輯思考是兩個靈魂,這個模型在以關鍵詞為最小概念的基礎上,幫忙我們做到發散思考和邏輯思考。只要掌握了這個思考模式,就掌握了思維導圖的精髓,不管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學習工作中,都能從中受益良多。
01 關鍵詞
思維導圖外在表現形式的四個元素中,顏色、圖案和線條都是一個輔助工具,最關鍵的元素是文字,也就是我們提取的關鍵詞,這是思維導圖的基石。
在提取關鍵詞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一個重要原則:一線一詞。主幹或者枝幹的每一條線上只能有一個關鍵詞,且這個關鍵詞不管是一個字還是一個詞,都必須是一個能描述物體、動作或者思想的最小概念。
試想一下,我們用百度搜尋引擎搜索信息的時候,輸入一個關鍵詞搜索出來的相關內容,是不是比輸入一句話搜索出來的相關內容多?輸入一個詞比輸入兩個詞搜索出來的相關內容多?而輸入一個不完整的詞,是不是搜索出來的內容會有很多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的大腦也一樣,信息太多會限制了想像力,信息不足又無法得到正確的聯想。比如:南方姑娘這個詞,很多人看到「南方」,可能不由自主的想到「北方」,腦海中就對事物有了一個定義,就局限了想像空間。
但是對於「姑娘」,除了南方和北方之外,你還會想到什麼呢?外貌美麗還是醜陋、打扮素雅還是時尚、性格溫柔還是潑辣、舉止優雅還是粗魯、做什麼工作、有沒有男朋友、住在哪裡等等,思維就有了無限拓展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只是一個「姑」字或只有一個「娘」字,表達的不是我們想要的完整概念時,我們可能會往叔叔、伯伯、嬸嬸、爹等方向聯想,思維發散出來將是另外一種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關鍵詞要遵循一線一詞且最小概念的原則,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通過核心詞彙構建嚴謹且靈活的思維,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散思考,讓思考變得更加多元化。
明白了關鍵詞這塊基石的原則和作用,接下來看下思維導圖怎麼在這個關鍵詞的基礎上,幫忙我們做到發散思考和邏輯思考。
02 發散思考
發散思考是一種水平發散的思考方式,而邏輯思考則是一種垂直向下的思考方式。王玉印老師在《思維導圖工作法》中用了一個比喻很貼切,她說,發散思考就像一朵花兒開放一樣,從中心向外360度地發散思維,引導我們的思維一直不斷變換角度,開拓思考;邏輯思考就好像流水一般,引導我們的思維從一個點開始一直不斷深入探索,專注思考。 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向,就構成了思維導圖的框架。
舉個例子,如下是世界記憶錦標賽裁判周國麗繪製的關於《如何製作曲奇》的思維導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個主幹的關鍵詞:用料、步驟和小貼士,這就是一個發散思考。圍繞著「如何製作曲奇」這個中心向外發散思維,多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需要考慮的事項。除了以上三個關鍵詞,可能有的人看到用料模具還會想到從哪裡購買、說到購買又想到做一次曲奇的費用預算等,於是又有了購買途徑、費用預算等其他主幹關鍵詞。
在做發散思考時,一開始我們的想法是零散的。如何使我們發散思考出來的信息有條理、更具邏輯性呢?書中提出了一句口訣:上歸大類,中找同類,下分小類。
比如如何製作曲奇,我們最先想到的是麵粉,上歸大類,我們就想到麵粉是屬於用料;中找同類,我們就想到其他用料如雞蛋、黃油等;下分小類,麵粉我們可以再細化到低筋麵粉,無筋麵粉等。這樣一來,我們的思維迸發出的信息就不會雜亂無章,而是有條理的、思路清晰的。如果說思考是一團毛線,這一句口訣就是讓我們找到線頭的方法。
發散思考可以幫我們解決面對問題時腦中一片空白的煩惱,同時讓思考變得更有創意,更加完善。但是思考隨著我們的想像力可以無窮無盡的發散,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擇取再進行深化,這就用到了邏輯思考。
03 邏輯思考
在做邏輯思考前,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目的,也就是說,在思考之前找到一個點。就拿上面說的「如何製作曲奇」的思維導圖來說,我們在發散思考時想到了用料、步驟和小貼士三個點,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用邏輯思考對每個點進行延續和深入,比如步驟,第一步打黃油,第二步加雞蛋,第三步加麵粉......一層層深挖下去,完善思考。
在邏輯思考時,需要遵循兩個重要的原則:同階層同屬性原則和MECE(互斥窮盡)原則。
同階層同屬性原則好理解,比如,我們把用料按主料和配料分類,黃油、雞蛋、麵粉在主料的分類下面,砂糖和糖精就要放到配料的分類下面,而不能把它們與主料放在一個階層,否則整個邏輯結構就亂了。
MECE分類原則是曾在麥肯錫公司擔任顧問的芭芭拉.明託提出的「金字塔原理」的核心理念,ME是Mutually Exclusive ,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也就是互斥;CE是Collectively Exhaustive,所有部分都完全窮盡,也就是窮盡原則。
比如上面說的「如何製作曲奇」的用料裡面有黃油、雞蛋、麵粉、砂糖、糖精等,如果按調味品、奶製品、糖製品分類,糖精既可以在「調味品」這個分類下面,也可以「糖製品」這個分類下面;黃油也是,既可以在「調味品」分類下面,也可以在「奶製品」分類下面,這就不符合互斥原則。此外,麵粉不知道歸入哪個分類,也不符合窮盡原則。
而如上圖所示,把用料按「主料」和「配料」來分類,每個產品就「有且只有一個歸屬」,這就符合了我們的互斥窮盡原則。
在實際的應用中,發散思考和邏輯思考不是單獨存在的,可以綜合起來運用,用發散思考廣撒網的同時,擇取最貼近實際情況的點,再進行深入思考,這樣橫向縱向都有的立體思考,可以將問題考慮得更全面,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04 思維導圖與閱讀寫作
如王玉印老師在書中說的,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方法,一個工具,只有能幫助到人們才有了存在的意義。了解了思維導圖運作模型的三個核心理念,接下來,我們來看下如何學以致用。
東尼.博贊說,思維導圖就像我們大腦中的知識地圖,垂直和水平兩種思考的方向,就好像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一樣,只要有經緯線的數據,我們就可以定位到任何位置。
我們正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接收的資訊層出不窮,按美國心裡學家約翰.米勒對短時記憶的廣度測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記憶廣度為7±2項內容,我們每天在信息堆中根本應接不暇。
就拿閱讀寫作來說,書籍琳琅滿目,即使掌握了快速閱讀的技巧,一天能讀完兩本書,但是一天、一星期、一個月後回憶起來,存留在腦海裡的知識有多少呢?當我們想要用這些知識時,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又能提取多少為我們所用呢?
如果我們運用了思維導圖這個方法,我們就能像東尼.博贊說的在腦海中找到知識點的定位。我們閱讀時就不是雜亂無章的灌輸,而是從書中的信息提取關鍵詞,然後把它們組合成合理的邏輯結構,有意識地進行分解、重組和內化。
在需要用到這些知識時,也不會像無頭蒼蠅在腦海中的搜索,而是圍繞著問題發散思維,找到關鍵點,持續深入的完善思考。如此一來,我們做事就像有了指路明燈,效率將大大的提高。
閱讀
我們先來看下如何運用思維導圖方法進行閱讀。
我們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閱讀目的,是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比如:了解歷史、對故事好奇、提高寫作能力、培養閱讀興趣等等。
第二步,帶著這個目的有意識的從書中提取相關的關鍵詞。關鍵詞的提取,我們可以從目錄、題記、後記、文章的小標題、關鍵句法(如「因此」、「結論是」等詞語後面的內容)等地方尋找,也可以自己歸納總結。
比如:我在看《思維導圖工作法》這本書時,我的目的是掌握思維導圖的應用,那麼在閱讀時,就會重點關注跟應用相關的信息,從中提取關鍵詞,一些不太需要的章節,我就略翻了一下或直接跳過去了,這是一種斷舍離,也是一種關鍵詞思維。
在閱讀題記時,我記下了「關鍵詞」「發散思考」「邏輯思考」等詞;翻閱目錄時,我又找到了「顏色」「圖像」「線條」「文字」「思考方向」「分類」「筆記」「寫作」等關鍵詞;仔細閱讀書中的內容時,可以在這些關鍵詞上面運用邏輯思考,持續進行深化,找到更多的關鍵詞,如「一線一詞」「自由聯想」「邏輯聯想」「MECE分類」「建立結構」等。
第三步,進行分類整理,歸納類別。關鍵詞提取後,我們需要思考一下這些關鍵詞之間有什麼聯繫,找出其中的規律後進行分類,歸納小類別,接著往上歸納大類別,這是為下一步的構建架構做準備。有些書籍本身的結構就比較清晰,我們也可以先構建架構,再精讀提取關鍵詞,分類整理這一步就可以邊提取邊歸納。
比如,《思維導圖工作法》這本書的結構就很清晰,我在翻閱題記和目錄時,就已經建立了大概的架構,在精讀時提取的關鍵詞,就可以直接歸類到對應的類別下面。
第四步,構建架構。根據分類原則,我們將提取的關鍵詞進行重新組合歸納後,梳理一下邏輯,就是一個思維導圖的框架。這些知識點在我們腦海中便不再是散亂的,而是內化成一個知識體系,有枝有節。
最後一步,繪製導圖。如下是我繪製的《思維導圖工作法》的讀書筆記,就是在關鍵詞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思考和邏輯思考構建的知識體系,這就方便我們記憶和提取。
如果你閱讀過這本書,你會發現,這個讀書筆記不是簡單的搬抄,而是進行了一定的重組和整合。每個人的思維邏輯是不一樣的,讀書筆記也會不一樣,只有自己思考了,建立了符合自己的邏輯架構,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
寫作
說完閱讀,再來看下寫作。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主要用到歸納思維,明晰邏輯;寫作是一個輸出的過程,主要用到發散思維,完善思考。
很多人寫作時,最怕提起筆卻腦袋一片空白,沒有思緒不知從何下手。思維導圖的方法就可以有效的解決我們這個問題。
首先,明確我們的寫作主題。這個主題可以是個大範圍的,不需要很精確,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點也就是一個關鍵詞,可以進行接下來的發散思考和邏輯思考。至於確切的文章立意,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步驟中選擇。
第二步,圍繞主題進行發散思考,記錄能聯想到的所有信息。比如,王玉印老師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是她兒子在學校的一個作文比賽,作文的題目是:請以「紙」為主題,自擬題目,創作一篇作品,文體不限。
有了「紙」這個主題,我們就可以圍繞「紙」發散思維,運用思維導圖把腦海中浮現的與「紙」相關的信息都記錄下來。 這是一個思維迸發的過程,由紙想到寫字,由寫字想到這是紙的用途,由紙的用途再發散思考想到畫畫、印刷、起火等其他用途,用邏輯思考在寫字這個用途上持續深化,又想到寫信、寫作業、寫文章等等,一個關於「紙」的思維導圖就出來了:
第三步,關聯信息。小孩子在想到紙的用途時,想起自己在學校經常和小夥伴玩「丟紙團」的遊戲,想到紙可以揉成一團拿來丟人,也可以丟到垃圾桶,不禁就感嘆:有的紙寫成書,被精心保管,而有的紙被當垃圾丟進垃圾桶,同樣是紙,命運卻大相逕庭。紙的「寫」和「揉」兩個用途就被關聯起來了,兩張紙的不同境遇就可以作文文章的一個立意了。我們也可以繼續關聯其他信息,發現其他的立意再擇取一個最滿意的。
第四步,文章構思。有了立意,我們接下來就可以進行文章構思了。這我們可以借鑑前面說的閱讀筆記的方法,我們梳理出來的主幹就是文章的邏輯架構。
比如,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的構思,就是根據我前面用思維導圖做的《思維導圖工作法》的讀書筆記梳理出來的。我的文章立意是思維的運用而非圖,所以「心法」和「應用」兩個主幹就是文章的架構,而關於畫圖的技法,我在這篇文章就省略了。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進行思維導圖解構,了解它們的思路、結構,以後在寫類似文章時就可以參考。
最後一步,書寫文章。文章的立意、構思都有了,就可以進行書寫了。
葉聖陶和夏丏尊合著的《文心》裡面說: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
思維導圖就是一個可以鍛鍊我們觸發功夫的學習方法。不管是往大腦中輸入信息,還從大腦中輸出信息,運用思維導圖的思考模式,我們就不是被動的吸收和搬抄,而是糅合了自己的思考,構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日積月累,我們將受益匪淺。
除了閱讀寫作,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思考模式,讓生活變得井井有條。王玉印老師在書中也列舉很多其他案例,如適用於職場的活動方案思維導圖法、決策分析思維導圖法,也有適用於教學的高效應試思維導圖法等。
有人說,思維導圖法,收就像是一張網,提起中間(中心圖),一切(各支幹)盡握手中;放就像是煙火,由中心燃放,火花四射。總之,收是運籌帷幄,放是決勝千裡。
願我們能真正的學會思維導圖,感受思維的收放自如,在自己的人生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