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2020-12-19 金融界

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

作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曾剛

2019年,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經濟、金融不確定性上升,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下,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信託業堅持回歸本源、提質增效,整體經營穩健,服務實體的能動性、依法經營的自覺性和風險防控的主動性不斷增強。從全年運行情況看,信託行業經營狀況良好,風險水平總體可控,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升,實現了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良好開局。

一、信託業務規模穩中趨降,結構不斷優化

(一)信託業務規模

截止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小於2018年同期的13.50%。從4個季度的環比變化看,1季度環比增速為-0.7%,2季度和3季度環比增速分別是-0.02%和-2.39%,4季度則是-1.78%,3季度和4季度的環比下降有小幅上升。在經歷了2018年較大幅度的調整後,2019年信託業資產規模下降幅度明顯收窄,進入了波動相對較小的平穩下行階段。

圖1 2013Q1-2019Q4信託資產規模、同比增速及環比增速(億元)

(二)信託資金結構

2018年以來,隨著資管新規出臺,監管政策影響下以單一信託為主的通道業務受限,信託利用自身制度優勢逐步推進轉型。2019年,信託公司普遍加強財富渠道建設,注重主動管理能力培養,集合資金信託佔比進一步提升,新增信託資產來源結構優化趨勢明顯,發展質量提升;財產權信託尤其是資產證券化等事務管理類信託業務較快發展,行業轉型初見成效。

1.按信託資金來源劃分

在監管引導下,信託業在2019年加快了轉型步伐,信託業務資金來源結構進一步優化:集合信託佔比上升,單一資金信託佔比下降,管理財產信託佔比較為穩定。從2019年2季度開始,集合資金信託佔比開始超過單一資金信託,成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圖2 2015Q1-2019Q4信託資產按資金來源分類的規模及其佔比(億元)

2019年4季度末,集合資金信託規模9.9萬億,佔比為45.93%,較2019年3季度小幅增加了800億左右,佔比上升1.19個百分點,較2018年末增加8000億,佔比上升5.81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4季度末,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約8萬億,佔比為37.1%,較3季度末減少6733億,佔比下降2.4個百分點,較2018年末減少1.82萬億,佔比下降6.23個百分點。單一資金信託規模佔比在2010年2季度曾達到83.27%的歷史高位,之後持續下降,從原有的「一家獨大」到目前顯著低於集合信託,信託業務的資金來源結構得到了顯著優化。

截止2019年4季度末,管理財產信託3.67萬億,佔比16.98%,比2019年3季度增加2005億,佔比上升1.21個百分點。與2018年末相比,規模減少約884億,佔比基本持平。從2017年到2019年,管理財產信託佔比分別為16.53%、16.55%和16.98%,基本保持穩定。

2.按信託功能劃分

從信託功能角度看,2019年信託業務結構變化較為明顯,在日益嚴厲的「去通道」監管環境下,融資類信託佔比有所上升,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顯著下降,投資類信託則基本穩定。隨著通道類業務佔比的不斷下降,信託業回歸主業、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圖3 2015Q1-2019Q4信託資產按功能分類的規模及其佔比(億元)

事務管理類信託在2019年呈逐季下降的趨勢,4季度末餘額為10.65萬億,佔比49.30%,較3季度末減少約1萬億,佔比下降3.45個百分點。與2018年和2017年末相比,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分別減少2.6萬億和5萬億,降幅分別為19.6%和31.95%。佔比較2018年、2017年同期分別下降9.06%和10.32%。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的下降,是過去兩年信託資產整體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融資類信託與投資類信託規模佔比規模相當,差異進一步收窄。其中,融資類信託規模為5.83萬億,較3季度末增加約5600億,增幅10.60%,較2018年末增加1.49萬億,增幅34.17%,佔比26.99%,較2018年末上升7.85個百分點。投資類信託規模為5.12萬億,與3季度大體相當,與2018年末數據基本持平,佔比23.71%,比2018年同期小幅上升1.21個百分點。從歷史數據看,投資類信託規模佔比在2015年二季度曾達到39.33%的歷史高位,之後一直保持穩步下行的趨勢。

(三)信託資金投向

服務支持實體經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核心要求,是信託業轉型的重要方向。2019年,信託業按照「六穩」的要求,採取積極措施,穩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投入,著重引導資金進入工商企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高金融服務效率。與2018年相比,工商企業繼續在資金配置中佔據首位,基礎產業和房地產佔比分別上升到第二和第三位,金融機構佔比則從第二位下滑到第四位,信託資金運用的結構優化趨勢較為明顯。

圖4 2015年Q1—2019年Q4信託資金投向配置及其佔比(億元)

1.工商企業

2012年第2季度以來,工商企業一直是信託資金投向的第一大配置領域。2019年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託資金總額為5.49萬億元,比2018年同期減少1768億左右,佔比30.6%,較2018年小幅上升0.7個百分點,較2017年底上升2.76個百分點。規模佔比的上升,充分體現了信託行業脫虛向實、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方向。

2.基礎產業

2019年,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六穩」的政策目標,逆周期調節力度逐步加大。基建項目投融資需求有所上升。從信託資金流向結構上看,投入基礎行業的信託資金佔比穩步上升。截止到2019年4季度末,投向基礎產業領域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82萬億,與2018年末大體相當,佔比15.72%,較2018年上升1.14個百分點,成為信託資金第二大配置領域。從歷史數據看,投向基礎產業領域的信託資金佔比在2010年1季度曾達到40.16%的高位,之後一直處於下降趨勢,2018年、2019年均有小幅上升。

3.房地產業

房地產信託一直以來就是信託公司的重要業務,也是信託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2019年4季度末,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7萬億,與2018年末基本基本持平,佔比15.07%,較2018年小幅上升0.89個百分點。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佔比在2013年之後一直呈現下降趨勢,但在2017年之後出現了明顯的提升,2017年和2018年均維持了較快的增速。在信託資產規模下滑的背景下,房地產信託規模上升,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其收益水平較高,對資金有較強的吸引力。不過,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下,隨著監管約束的不斷強化,2019年,房地產信託規模增長趨於停滯,佔比因為信託資產總規模的下降有小幅上漲。充分表明信託行業積極響應中央政策,「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嚴格落實銀保監會對房地產信託業務監管的明確要求,有效遏制了房地產信託規模的快速增長,防範了風險的過度積累。

4.金融機構

投向金融機構的信託資金繼續回落,去通道、治亂象效果明顯。截至2019年4季度末,投向金融機構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5萬億,繼續保持下行趨勢,較3季度末減少約1725億元,環比下降6.45%,較2018年下降約5254億,同比下降17.34%;規模佔比13.96%,較2018年末下降2.03個百分點,較2017年末下降4.8%。

2017年,由於同業業務回流,金融機構一度成為第二大信託資金配置領域。在防風險、去槓桿的背景下,金融同業合作的監管力度持續強化,通道類業務受到極大壓縮。自2018年1季度起,投向金融機構的信託資金環比增量即進入負值區間,佔比持續從2018年末的第二位降到第四位,主動壓降金融同業通道規模效果顯著。

5.證券市場

2019年4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資金總額為1.96萬億,較3季度末減少850億,環比下降4.16%,較2018年末減少約2369億元,同比下降10.79%,佔比10.92%,較2018年小幅下降0.67個百分點。從2015年以來,隨證券市場的調整和監管部門對跨市場風險的關注,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資金佔比從2015年的20.35%持續下行。2019年,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和資本市場回暖,下行趨勢有所放緩,尤其是2019年3季度,規模和佔比一度有小幅上升。從長遠看,一方面,得益於證券市場改革的不斷推進;另一方面,要轉型為真正意義上的資管機構,信託公司需要主動提升證券投資能力。預計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資金佔比在未來有上升的空間。

二、信託行業經營業績向好,資本實力穩步提升

(一)所有者權益

2019年,信託行業資本實力進一步增強,截止到4季度末,68家信託公司左右者權益規模達到6316.27億元,較2018年增加566.97億元,增速9.86%。從所有者權益的構成來看,截至2019年4季度末,實收資本為2842.4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188.25億元,佔所有者權益比重45%,比2018年末下降1.16個百分點;未分配利潤為1819.13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188億,增速為11.53%,佔所有者權益比重28.8%,較2018年同期上升0.43個百分點;信託賠償準備291.24億,比2018年末增加30.53億,增長11.71%,佔所有者權益比重4.61%。

圖5 2015年Q1—2019年Q4所有者權益與負債變動(億元)

資本是金融機構抵禦風險,確保自身長期穩健發展的基礎。在信託業務規模穩步下降的情況下,信託行業的實收資本、信託賠償準備和未分配利潤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應對風險的能力穩步提升。從長期看,通過強化淨資本管理,增強資本實力,為信託行業抵禦各種風險、推動各項業務穩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固有資產

截至2019年4季度末,68家信託公司固有資產規模達到7677.12億元,比2018年4季度末的增加483.97億元,增長6.73%,比2018年同期低2.61個百分點。從季度環比增速來看,2019年前3個季度分別是1.07%、1%、0.83%,4季度環比增速為3.7%。

圖6 2015年Q1—2019年Q4 固有資產變動

從結構上看,自2014年3季度以來,投資類在固有資產運用中佔比呈穩步上升趨勢。2019年4季度末,投資類資產餘額6094.32億元,較2018年增加約453億元,佔比78.8%,略高於2018年末的77.79%,總體保持平穩。貨幣類資產在固有資產中的佔比一直處於下行態勢,2019年4季度末,貨幣類資產餘額606億,與2018年的610億大體持平,佔比7.9%,較2018年末下降0.58個百分點。貸款是固有資產運用的重要領域,2016年之前,佔比基本維持在10%以上。2016年之後,貸款在固有資產配置中的佔比大度下降,基本維持在5%左右。2019年4季度末,貸款資產餘額453.1億元,佔比5.9%,較2018年上升約1個百分點,與2017年基本持平。

(三)經營業績

2019年,在面對諸多挑戰的情況下,信託行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營業績穩步提升。2019年4季度,信託業實現經營收入累計1200.12億元,較2018年增加59.49億,同比增長5.22%,與2018年-4.2%相比,增速大幅提高了9.42個百分點,扭轉了信託行經營收入下滑的態勢。

圖7 2011-2019年經營收入、利潤總額及其同比增速

從收入結構看,2019年4季度,信託業務收入累計達833.82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52.06億,佔比69.48%,比2018年末上升0.94個百分點;固有業務收入累計為341.24億元,較2018年增加30.88億元,佔比28.43%,較2018年上升1.22個百分點。2019年第4季度,新增信託業務收入為282.47億元,環比增長51.23%;新增固有業務收入為113.33億元,環比增速達到49.72%,短期波動較為明顯。總體上看,2019年,信託業務收入仍佔經營收入的主導地位且佔比進一步提升,信託公司回歸信託本源,堅守大力發展信託業務的轉型方向日益明確。

圖8 2010-2019年信託業務收入(億元)及佔比

2015年以來,信託業淨利潤整體保持平穩,2017年之後有較大幅度回調,從2017年的824.11億下降到2018年的731.8億。2019年4季度,信託行業利潤總額727.05億元,與2018年基本持平。信託行業人均利潤244.23萬元,略低於2018年的275.02萬元。從信託報酬率來看,4季度的平均年化綜合信託報酬率為0.37%,較第3季度下降0.12%,較2018年同期上升了0.02%。平均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5.49%,較3季度下降0.09%,比2018年同期上升0.58%。在逆周期政策力度加大,金融市場整體資產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信託報酬率和實際收益率較2018年有小幅回升,說明信託公司在提升自身盈利水平同時,為信託投資者創造和實現了更多價值。

圖9 2010-2019年人均利潤(萬元)、信託報酬率與實際收益率變動

三、風險暴露更為真實,整體仍在可承受範圍

近年來,伴隨國內經濟進入減速換擋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深水區,信託行業風險面臨持續上升的壓力,信託業風險項目數量和規模持續上升,風險資產率也有顯著上升。

(一)風險資產規模和項目數量有所增加

從風險資產規模和風險項目數量的變動來看,2019年4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5770.47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548.6億元,增幅159.71%。從風險項目數量看,也有逐步上升的趨勢。2019年4季度末,信託業風險項目個數為1547個,較3季度增加242個,較2018年末增加675個。2019年,信託業風險項目和風險資產規模顯著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監管部門加大了風險排查的力度和頻率,之前被隱匿的風險得到了更充分的暴露,並不意味著增量風險的加速上升。從環比看,2019年4個季度,風險資產規模的環比增速分別為,27.39%、22.74%、32.72%和25.14%,環比增速在4季度有放緩趨勢。隨著風險的充分暴露,預計信託風險資產規模變化將將趨於平穩,行業整體風險也將逐步從發散進入收斂狀態。

圖10 2015Q1-2019Q4信託風險資產規模(億元)與風險率

(二)集合信託風險資產規模佔比仍居主導

從信託行業風險資產分類來看,三類信託的風險提升都較為明顯。2019年4季度末,集合信託風險資產規模為3451.8億元,比2018年末的1371.89億增加了2079.91億元,增長較為顯著;集合信託風險資產規模佔全部風險資產規模的比重為59.82%,比2018年末的61.74%略有下降。

2019年4季度末,單一信託的風險規模2263.09億元,較2018年末的812.4億元大幅上升1450.69億元,佔全部風險資產規模比重39.22%。財產權信託的風險資產規模為55.58億,較2018年的37.60億增加17.99億,整體規模和佔風險資產的比重都較低。

圖11 2015Q1-2019Q4信託風險資產結構

(三)信託資產風險率顯著上升

伴隨風險資產規模的增大,信託資產風險率也有較大幅度的上升。2017年之前,信託風險資產率雖有波動,但多數時候維持在0.8%以下,2018年小幅上升至0.98%,2019年末則大幅上升至2.67%。在風險暴露充分的背景下,存量風險化解將成為信託行業一項重要的任務,從信託行業自身的風險抵禦能力來看,行業風險仍在可承受範圍。

(四)未來一年到期兌付壓力維持高位

從未來一年信託到期情況看,預2019年4季度末,未來一年的信託到期規模為5.40萬億,與2018年末基本持平,其中,未來一年到期的集合信託規模為2.7萬億,比2018年末減少2662億。從到期項目數量來看,2019年4季度末預計未來一年到期項目為1.48萬個,比2018年末增加800個左右,數量大體相當。上述三個指標充分表明,與2018年末相比,預計未來一年的到期兌付壓力仍然較大,部分信託項目按期正常清算面臨不小挑戰。

圖12 未來一年到期信託項目及規模(億)變化

四、2020年展望

展望2020年,中國將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更加複雜。在經濟下行壓力顯著加大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全球傳播,不僅給中國經濟造成了短期衝擊,也給全球經濟增長前景蒙上了一定的陰影。不確定性的加大,會給信託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在2020年中,信託業的工作重點應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治工作和民生保障工作的開展,履行行業的社會責任。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信託公司充分發揮信託的制度優勢,踴躍設立慈善信託,匯聚社會慈善力量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根據中國信託登記公司統計,截止到2月末已完成信託公司報送的定向「武漢加油」、「抗擊新冠肺炎」等專項慈善信託36筆,金額累計達12.4億元。二是繼續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為全面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目標,貢獻行業力量。從宏觀政策引導的方向看,2020年,信託資金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產業和工商企業的投入。

從監管環境看,在資管新規的框架之下,2020年信託行業的監管規則將進一步完善。面對監管政策和監管環境的根本性變化,信託行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行業轉型有望加速,重點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從融資類業務向投資類業務轉型。從資本監管的要求來看,未來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佔用資本可能明顯提升,融資類業務發展會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於資本方面的約束。這一方面對信託公司的資本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信託公司努力培養自身的投資能力,逐漸擺脫對融資類業務的過度依賴,從規模優先轉變為質量優先的增長模式。未來,信託公司要培養標準化產品投資團隊和投資能力;努力提升資產判斷和把控能力,加大股權投資業務拓展力度,逐步提升主動投資管理能力。

二是深入挖掘受託服務功能,發展服務信託。服務信託被認為與資金信託、慈善信託並列的信託業務類型。2020年1月3日,《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其中在培育非銀行金融機構特色優勢中要求,信託公司要積極發展服務信託、財富管理信託和慈善信託的本源業務,將服務信託作為支撐信託行業轉型的「三駕馬車」之一。雖然對於服務信託的內涵和外延尚未達成共識,但是服務信託緊扣受託人定位,以收取管理費為主要收入來源,對信託業的長期穩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從未來看,資產證券化、家族財富管理信託等屬於典型的已經發展起來的服務信託,需要加大拓展力度,持續深耕細作,打造為信託核心業務。與此同時,需要進一步探索信託服務功能,挖掘更多發揮服務功能的領域,如養老、消費權益等。

三是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財富管理應當是未來信託公司的主要方向,這也是現階段多數信託公司努力轉型的重點。做好財富管理業務既需要大量的客戶積累,也需要資產管理和資產配置能力,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進一步加強銷售渠道建設,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財富管理平臺,逐步降低對商業銀行渠道的依賴程度;其二,加快專業財富管理團隊建設,通過專業化投顧,有效的發掘投資者需求;其三,在業務特色方面,重點將家族信託作為信託業財富管理發展的方向。

四是加強信託文化建設。2019年信託業年會上,銀保監會黃洪副主席強調,信託文化是推動信託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過去多年信託行業取得快速發展,但並未形成自身文化,信託文化建設迫在眉睫。監管部門計劃從2020年開始連續用五年的時間,開展信託文化教育年、信託文化普及年、信託文化確立年、信託文化深化年、信託文化提升年的主題活動,在全行業開展信託文化建設工程,推動信託文化建設有步驟、有計劃地向縱深開展,最終建成有中國特色的信託文化。信託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滿足人民需要的宗旨、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依法合規的底線和員工的職業操守。通過構建信託文化推動行業發展,對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信託行業實現轉型的基礎所在。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發布 業務規模穩中趨降
    近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在中國信託業協會網站上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以下簡稱「發展評析」)。2019年是信託業轉型的重要一年,在經歷了2018年的大幅調整後,信託業堅持回歸本源、提質增效,不斷轉型,效果顯著。
  • 2019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作者: 特約研究員袁田 2019年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和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政策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好經濟工作。但從當季數據分析,第3季度行業新增經營收入為272.69億元,環比減少6.73%;第3季度新增利潤184.39億元,環比減少2.95%,年度經營業績指標壓力有所上升。
  • 2020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原標題:2020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2020年3季度,國家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保持積極
  • 2019年中國信託業年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胡萍報導12月25日至26日,2019年中國信託業年會在廣東省東莞市召開。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弘揚信託文化、強化合規建設」。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出席會議並講話。黃洪表示,良好的信託文化一般具備忠誠守信、持續穩定、財產獨立、靈活創新四方面的核心特徵,同時還具有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質,包括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文化、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宗旨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文化、依法合規經營的底線文化和堅持職業操守的品質文化。黃洪強調,信託文化是推動行業穩健發展的最堅定力量。
  • 2019中國信託業年會:大力弘揚信託文化適逢其時
    每經記者:陳玉靜 每經編輯:易啟江中國信託業自1979年恢復以來,至今已有40年的發展歷程。在此過程中,信託業蓬勃發展,目前已成為金融第二大子行業,但信託本身蘊含的受託文化體現並不明顯。2019年12月25至26日,2019年中國信託業年會在廣東省東莞市召開,此次年會將主題定為「弘揚信託文化、強化合規建設」。會議認為,當下信託行業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力弘揚信託文化切中實際、適逢其時、很有必要。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在會上表示,信託文化是推動行業穩健發展的最堅定力量。
  • 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十大新聞出爐 三大行業新媒體...
    12月30日,《中國銀行保險報》評選的2019年中國銀行業十大新聞、2019年中國保險業十大新聞、2019年中國信託業十大新聞正式出爐。這是今年10月11日《中國銀行保險報》創刊後首次評選銀行、保險和信託三大行業年度十大新聞。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新媒體影響力榜單(TOP10)同時發布。
  • 2017年中國信託業發展展望報告
    握大勢:中國信託業的五大發展趨勢(一)信託資產規模增速放緩趨勢(二)業務模式優化和轉化趨勢。(一)信託公司價值及資本運作(二)國外優秀的上市信託公司(三)塑造信託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一、看格局:認清中國信託業的發展階段   信託行業發展萬千變化,卻離不開它應有的基本發展規律,因此,從大處著手,從高處把握,從深處推進,看清大格局,認清中國信託業的幾個重要判斷很有必要。
  • 2020信託業七大關鍵詞
    響應監管部門清晰明確的指引號召,諸多信託公司披荊斬棘,探路此前並不擅長的標品業務,邁入全新的轉型階段……作為行業觀察者,證券時報特此盤點2020年度的信託行業,用七大關鍵詞總結回望,記錄歷史進程中的中國信託業。1 壓降壓降規模的壓力幾乎貫穿2020年全年,並還將持續下去。
  • 中信信託榮獲2019金融界「領航中國」三項年度大獎
    來源:中信信託12月5日,由金融界網站主辦的第四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19金融界「領航中國」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揭曉了「2019金融界領航中國年度評選」結果,中信信託榮獲傑出社會責任獎、傑出信託公司獎、傑出家族信託獎三項年度大獎。
  • 長安信託蟬聯2020領航中國年度評選「傑出信託公司獎」,榮獲「年度...
    來源:金融界信託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辦的"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領航中國年度盛典"在京舉行,活動發布了「2020領航中國年度評選」的評選結果,憑藉優秀而穩健的業績表現,以及不斷提升的綜合競爭力,長安信託蟬聯「傑出信託公司獎」,摘得
  • 迷茫:十字路口的中國信託業
    迷茫:十字路口的中國信託業伴隨國內經濟減速換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深水區,在金融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回歸本源的背景下,信託牌照優勢逐步減弱,各類金融機構不斷與信託爭奪資管市場份額可以預測,未來信託公司的分化將進一步加劇。退潮過程中可能還會發現「裸泳」的機構,不過信託行業從來不缺驚喜。回顧中國信託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行業始終囿於「發展—整頓—再發展—再整頓」的治理怪圈。
  • 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總結表彰大會圓滿召開
    2020年1月10日-11日,長安信託在西安召開了主題為「凝心·聚力·奮進」的2019年度總結表彰大會,副總裁張勝主持會議,董事長高成程、監事會主席周文革等公司領導,各部門中層及以上人員,西安本地員工及受表彰員工等600餘人參加會議
  • 轉型中的信託如何監管與處置並舉 央行首開「信託專題」分析風險與...
    在分析國內信託業現狀與特點後,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信託業發展迅速,但也存在部分信託公司偏離信託本源、合規意識淡薄、 風險管控不足等問題。與以往對比,今年9月,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2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中表示,當前信託業運行平穩,風險整體可控。
  • 以信為基,服務美好生活——中國信託業2019投資者教育活動(西安...
    來源:投資者網2019年11月9日,由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和消保局指導、中國信託業協會主辦、長安信託承辦的「以信為基,服務美好生活——中國信託業2019投資者教育活動(西安專場)」成功舉行。中國信託業協會黨委委員、專職副會長閆建東,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二級調研員劉錦,中國信託業協會副秘書長鄭方,陝西銀保監局非銀處處長劉代學、科長溫巧莉,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消保處嶽金祿,長安信託董事長高成程、監事會主席周文革、常務副總裁方灝等領導出席了此次活動。應邀的專家、媒體和投資者代表共約120人。
  • 中國信託業:待立的金融支柱
    解決社會資金供求失衡的矛盾亟需一種平臺或工具合理引導社會閒散資本投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地方。中國信託業自2001年完成第五次清理整頓和重新核准登記以來,已經建立起《信託法》、《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等以「一法三規」為主的監管體系。中國信託業緊緊抓住市場機遇,開拓進取,取得健康的發展。
  • 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在北京召開
    本報訊2020年12月8日至9日,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等嘉賓到會致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 頻遭「點名」後 中國信託業回歸本色
    (經濟觀察)頻遭「點名」後 中國信託業回歸本色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王恩博)曾被監管層頻繁「點名」的中國信託行業正逐漸回歸其應有面貌。面對近年來中國信託業,尤其房地產信託、通道業務過快增長帶來的隱患,金融管理部門聯手為其「剎車」。央行會同相關方面不斷完善資管業務標準規制,全力以赴防範化解影子銀行風險;銀保監會亦對部分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託公司開展約談警示。在此背景下,信託業資產規模持續「瘦身」,結構調整亦穩步推進。
  • 中國信託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信託法》所稱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中國信託業的真正發展開始於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年**月中國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經國務院批准同意誕生了,它的誕生標誌著中國現代信託制度進入了新的紀元,也極大促進了中國信託行業的發展。
  • 中國信託業脫胎換骨成金融四大支柱之一
    中國信託業脫胎換骨成金融四大支柱之一 2008年11月14日 21: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1月14日電 《證券時報》今天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的信託業雖然僅僅誕生了三十年
  • 2020中國優秀信託公司評選揭曉,東莞信託榮膺「2020年度優秀財富...
    2020中國優秀信託公司評選揭曉,東莞信託榮膺「2020年度優秀財富管理品牌」 來源:財訊網 • 2020-08-19 17: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