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發布 業務規模穩中趨降

2021-01-15 金投網

近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在中國信託業協會網站上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以下簡稱「發展評析」)。

2019年是信託業轉型的重要一年,在經歷了2018年的大幅調整後,信託業堅持回歸本源、提質增效,不斷轉型,效果顯著。

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經濟、金融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我國信託業信託行業營業收入、淨利潤、信託報酬率和實際收益率均穩步增長。雖然信託資產風險率創新高,但總體可控。

業務規模穩中趨降

但資金結構持續優化

從整體規模上看,在經歷了2018年較大幅度的調整後,2019年信託業資產規模下降幅度出現了明顯收窄,波動率遠遠小於2018年,進入了平穩下行階段。

據《發展評析》數據,截止至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小於2018年同期的13.50%。

此外,隨著資管新規下通道業務發展受限,信託公司更加注重主動管理能力的培養,在信託行業整體規模穩中趨降的同時,信託資金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在監管引導下, 2019年我國信託業資金來源結構進一步優化,集合信託佔比上升,單一資金信託佔比下降。

從2019年2季度開始,集合資金信託佔比就已經超過單一資金信託,成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截至2019年4季度末,集合資金信託規模9.9萬億,佔比為45.93%,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約8萬億,佔比為37.1%。

單一資金信託佔比過高一直是信託業的難題。2010年二季度,單一資金信託的佔比甚至曾達到83.27%的高位。目前看來,在2019年,解決該難題獲得了階段性成果。

從信託功能的角度看,服務實體是信託業的重要使命,而通道類業務佔比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信託業回歸主業、支持實體經濟。而2019年,隨著通道類業務的不斷下降,信託業務結構變化較為明顯,信託業服務實體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強化。

整體來看融資類信託佔比有所上升,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顯著下降,投資類信託則基本穩定。

從信託資金投向的角度看,信託業堅持脫虛向實、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方向,轉型效果顯著。

整體來看,工商企業繼續在資金配置中佔據首位,基礎產業和房地產佔比分別上升到第二和第三位。此外,在2018年佔比排名第二的金融機構今年跌倒了第四位,去通道、治亂象效果明顯。

從具體投向來看,在基礎產業這一投向,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六穩」的政策目標,信託業投入基礎行業的資金佔比也穩步上升。截止到2019年4季度末,投向基礎產業領域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82萬億,佔比15.72%,較2018年上升1.14個百分點,一躍成為信託資金第二大配置領域。

在房地產方面,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下,隨著監管約束的不斷強化,2019年,房地產信託規模增長趨於停滯,佔比因為信託資產總規模的下降有小幅上漲。

此外,投向金融機構的信託資金也繼續回落,截至2019年4季度末,投向金融機構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5萬億,環比下降6.45%,同比下降17.34%。

2017年,由於同業業務回流,金融機構一度成為第二大信託資金配置領域。在防風險、去槓桿的背景下,通道類業務受到極大壓縮。自2018年1季度起,投向金融機構的信託資金環比增量即變為負數,佔比持續從2018年末的第二位降到第四位。

資本實力提升

營收、淨利指標持續向好

除資金結構不斷優化外,信託業的各項財務指標也整體向好。

從所有者權益的角度看,資本實力作為金融機構抵禦風險的基礎,是信託長期穩健發展的重要保障。

2019年,信託行業資本實力進一步增強,截止到4季度末,68家信託公司左右者權益規模達到6316.27億元,較2018同比上升9.86%。

從所有者權益的構成來看,截至2019年4季度末,實收資本為2842.4億元,較去年年末增加188.25億元,信託賠償準備291.24億,比去年年末增加30.53億。信託行業的實收資本、信託賠償準備保持增長,意味著信託業應對風險的能力穩步提升。

從固有資產的角度看,截至2019年4季度末,68家信託公司固有資產規模達到7677.12億元,同比增長6.73%。

在固有資產運用方式方面,自2014年3季度以來,投資類在固有資產運用中佔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2019年,投資類資產餘額佔比微升,基本與去年持平,貨幣類資產和貸款類資產的佔比有所下降。

在經營業績方面,面臨諸多挑戰的信託業,在行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等指標穩步提升。

2019年4季度,信託行業經營收入下滑的態勢更是得到了扭轉。該季度,信託業實現經營收入累計1200.12億元,同比增長5.22%,與2018年-4.2%相比,增速大幅提高了9.42個百分點。

淨利潤方面,在2018年信託業利潤大幅下降的基礎上,2019年末,信託業淨利潤增速重回正數。2018年信託業淨利潤有大幅回調,當年信託業淨利潤為731.8億,同比下降11%。2019年4季度,信託行業利潤總額727.05億元,與2018年基本持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信託行業人均利潤仍有待提升。

2019年,信託行業人均利潤為244.23萬元,略低於2018年的275.02萬元。

在自身業績回暖的同時,信託業也為投資者創造和實現了更多價值。從信託報酬率來看,4季度的平均年化綜合信託報酬率為0.37%,較2018年同期上升了0.02%;平均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5.49%,,比2018年同期上升0.58%。

在金融市場整體資產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信託報酬率和實際收益率錄得小幅回升實屬不易。

挑戰:更多風險暴露

但整體可承受

隨著國內經濟進入減速換擋期,信託行業風險也面臨持續上升的壓力。

同時,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信託業風險排查的力度和頻率都有提升,之前被隱匿的風險得到了更充分的暴露。

2019年4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5770.47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548.6億元,增幅159.71%。從風險項目數量看, 2019年4季度末,信託業風險項目個數為1547個,較2018年末增加675個。

分類別來看,三類信託的風險規模均有明顯提升。2019年4季度末,集合信託風險資產規模為3451.8億元,比2018年末的1371.89億增加了2079.91億元,增長較為顯著;單一財產權信託的風險規模2263.09億元,較2018年末的812.4億元大幅上升1450.69億元;財產權信託的風險資產規模為55.58億,較2018年的37.60億增加17.99億。

隨著風險資產規模的增大,信託資產風險率也面臨大幅度上升。2017年之前,信託風險資產率雖有波動,但多數時候維持在0.8%以下,2018年小幅上升至0.98%,2019年末則大幅上升至2.67%。

在風險暴露充分的背景下,存量風險化解將成為信託行業一項重要的任務。

《發展評析》認為,信託業風險項目和風險資產規模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監管力度增強,這並不意味著增量風險的加速上升。

隨著隱匿風險的充分暴露,信託業的風險資產規模和風險項目數量有望逐步趨於平緩。

《發展評析》還指出,從信託行業自身的風險抵禦能力來看,行業風險仍在可承受範圍。

另外,從未來一年信託到期情況看,2019年4季度末,未來一年的信託到期規模為5.40萬億,與2018年末基本持平;從到期項目數量來看,2019年4季度末預計未來一年到期項目為1.48萬個,比2018年末增加800個左右,數量大體相當。從規模和數量上來看,都處於較高水平。《發展評析》預計,未來一年的到期兌付壓力仍然較大,部分信託項目按期正常清算面臨不小挑戰。

展望2020:行業轉型持續深化

在資管新規的框架之下,2020年信託業將面臨監管規則的進一步完善。

此外,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國內外經濟環境將更加複雜。不確定性的加大,也會對信託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面對挑戰,《發展評析》指出,在2020年中,信託業的工作重點應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治工作和民生保障工作的開展,履行行業的社會責任。

信託的制度優勢能在公益慈善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信託公司也踴躍設立慈善信託,匯聚社會慈善力量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根據中國信託登記公司數據,截至2月末,已完成信託公司報送的定向「武漢加油」、「抗擊新冠肺炎」等專項慈善信託36筆,金額累計達12.4億元。

二是:繼續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從宏觀政策引導的方向看,2020年,信託資金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產業和工商企業的投入。

在行業轉型方面,《發展評析》也指出信託重點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從融資類業務向投資類業務轉型。從資本監管的要求來看,未來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佔用資本可能明顯提升。

未來,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發展會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於資本方面的約束。信託公司在增強自身資本實力的同時,也需要努力培養自身的投資能力,逐漸擺脫對融資類業務的過度依賴。

二是:深入挖掘受託服務功能,發展服務信託。

《發展評析》指出,資產證券化、家族財富管理信託等屬於典型的已經發展起來的服務信託,需要加大拓展力度,持續深耕細作,打造為信託核心業務。與此同時,需要進一步探索信託服務功能,挖掘更多發揮服務功能的領域,如養老、消費權益等。

此前,《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於今年一月出臺,其中明確提出了,信託公司要將服務信託作為支撐信託行業轉型的「三駕馬車」之一。

三是: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在進一步加強銷售渠道建設的同時,通過專業化投顧,有效的發掘投資者需求,重點將家族信託作為信託業財富管理發展的方向。

四是:加強信託文化建設。過去多年信託行業取得快速發展,但並未形成自身文化。監管部門也計劃從2020年開始連續用五年的時間,在全行業開展信託文化建設工程。信託文化是推動信託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信託公司也應加以重視。

溫馨提示:信託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作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曾剛2019年,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經濟、金融不確定性上升,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一、信託業務規模穩中趨降,結構不斷優化(一)信託業務規模截止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小於2018年同期的13.50%。
  • 2020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原標題:2020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2020年3季度,國家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保持積極
  • 2019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作者: 特約研究員袁田 2019年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和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政策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好經濟工作。集合資金信託佔比穩步增長,超過單一資金信託佔比。管理財產信託規模為3.47萬億元,與上季度規模基本持平,佔比15.77%。信託公司主動管理業務增長明顯,傳統銀信合作通道業務持續式微,行業深化轉型效果逐步顯現。圖2 2015年Q1—2019年Q3信託資產按資金來源分類的規模及其佔比3.信託功能角度。
  • 轉型中的信託如何監管與處置並舉 央行首開「信託專題」分析風險與...
    在分析國內信託業現狀與特點後,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信託業發展迅速,但也存在部分信託公司偏離信託本源、合規意識淡薄、 風險管控不足等問題。與以往對比,今年9月,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2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中表示,當前信託業運行平穩,風險整體可控。
  • 中國信登系統:2019年11月末信託存續規模20.85萬億元 降通道、穩...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訊根據中國信登信託受益權定期報送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末,信託存續規模為20.85萬億元,較8月末21.10萬億元略有下降;同時據其信託登記系統數據顯示,信託業降通道、穩經營趨勢不變,主動管理意識和業務創新發展能力持續增強
  • 2017年中國信託業發展展望報告
    握大勢:中國信託業的五大發展趨勢(一)信託資產規模增速放緩趨勢(二)業務模式優化和轉化趨勢。(一)我國信託業仍處於幼稚期   英美信託業發展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日本信託業發展也有一百餘年的歷史了,我國現代信託業自1979年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也只有37年的發展時間,而直到2001年我國信託法才正式頒布實施,這樣標誌著信託展業有法可依,信託制度正式紮根中國。
  • 2020信託業七大關鍵詞
    響應監管部門清晰明確的指引號召,諸多信託公司披荊斬棘,探路此前並不擅長的標品業務,邁入全新的轉型階段……作為行業觀察者,證券時報特此盤點2020年度的信託行業,用七大關鍵詞總結回望,記錄歷史進程中的中國信託業。1 壓降壓降規模的壓力幾乎貫穿2020年全年,並還將持續下去。
  • 迷茫:十字路口的中國信託業
    可以預測,未來信託公司的分化將進一步加劇。退潮過程中可能還會發現「裸泳」的機構,不過信託行業從來不缺驚喜。回顧中國信託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行業始終囿於「發展—整頓—再發展—再整頓」的治理怪圈。2020年11月,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聯合畢馬威中國發布《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中國信託行業發展趨勢和戰略轉型研究報告》,這份歷時九個月的報告旨在探索信託公司如何發展本源業務、如何提升在大資管行業的競爭力、如何推動傳統業務轉型及扶持新業務拓展等行業共同面臨的命題,以期把握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 中信信託榮獲2019金融界「領航中國」三項年度大獎
    來源:中信信託12月5日,由金融界網站主辦的第四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19金融界「領航中國」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揭曉了「2019金融界領航中國年度評選」結果,中信信託榮獲傑出社會責任獎、傑出信託公司獎、傑出家族信託獎三項年度大獎。
  • 2020中國優秀信託公司評選揭曉,東莞信託榮膺「2020年度優秀財富...
    2020中國優秀信託公司評選揭曉,東莞信託榮膺「2020年度優秀財富管理品牌」 來源:財訊網 • 2020-08-19 17:10:49
  • 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總結表彰大會圓滿召開
    會上長安信託常務副總裁方灝對2019年度經營工作做了詳細的報告,肯定了長安信託2019年經營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同時提出了2020年的工作思路,在強監管、宏觀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要不斷提升主動管理業務規模、深耕服務信託業務、拓展財富管理業務。
  • 長安信託蟬聯2020領航中國年度評選「傑出信託公司獎」,榮獲「年度...
    來源:金融界信託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辦的"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領航中國年度盛典"在京舉行,活動發布了「2020領航中國年度評選」的評選結果,憑藉優秀而穩健的業績表現,以及不斷提升的綜合競爭力,長安信託蟬聯「傑出信託公司獎」,摘得
  • 頻遭「點名」後 中國信託業回歸本色
    面對近年來中國信託業,尤其房地產信託、通道業務過快增長帶來的隱患,金融管理部門聯手為其「剎車」。央行會同相關方面不斷完善資管業務標準規制,全力以赴防範化解影子銀行風險;銀保監會亦對部分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託公司開展約談警示。在此背景下,信託業資產規模持續「瘦身」,結構調整亦穩步推進。
  • 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十大新聞出爐 三大行業新媒體...
    12月30日,《中國銀行保險報》評選的2019年中國銀行業十大新聞、2019年中國保險業十大新聞、2019年中國信託業十大新聞正式出爐。這是今年10月11日《中國銀行保險報》創刊後首次評選銀行、保險和信託三大行業年度十大新聞。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新媒體影響力榜單(TOP10)同時發布。
  • 在時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長安信託榮獲「2020年度卓越...
    在時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長安信託榮獲「2020年度卓越品牌建設信託公司」獎 2020-12-07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信託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信託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過去幾年信託爆發式增長所依賴 的制度紅利正在逐步減弱,同時由於資管行業的放鬆,外部競爭者的加入對信託的傳統 業務形成較大衝擊。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北京...
    從2019年信託公司收入排名來看,2019年中國信託公司收入TOP10包括中信信託、中融信託、光大信託等,其中,中信信託信託收入即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位居首位。註:信託收入指年報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從信託資產規模來看,2019年信託公司信託資產規模TOP10中,中信信託、建信信託、華潤信託為前三甲,信託資產規模分別為1.57萬億元、1.39萬億元、0.95萬億元。從盈利能力來看,重慶信託、江蘇信託、華能信託、中信信託和平安信託位居前五位。從抗風險能力來看,重慶信託、中信信託、平安信託、華信信託和江蘇信託和位居前五位。
  • 光大信託閆桂軍:嚴監管使傳統信託業務增長受限 加快轉型發展
    來源:金融界信託編者按: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信託行業積極伸手馳援,中國信託業協會第一時間發起「中國信託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託」,61 家信託公司參與其中。同時,多家信託公司推出了相應的慈善信託產品。信託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受到了社會各方認可。
  • 銀保監會發信託新規: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門檻」
    11月24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中國銀保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信託行業的不斷發展、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進一步擴大開放政策的持續推進,為適應當前監管要求和行業新發展階段需要,銀保監會結合前期市場準入工作實踐,對《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出臺了該《辦法》,著力於進一步強化監管引領,提升準入監管工作有效性,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2019中國信託業年會:大力弘揚信託文化適逢其時
    每經記者:陳玉靜 每經編輯:易啟江中國信託業自1979年恢復以來,至今已有40年的發展歷程。在此過程中,信託業蓬勃發展,目前已成為金融第二大子行業,但信託本身蘊含的受託文化體現並不明顯。2019年12月25至26日,2019年中國信託業年會在廣東省東莞市召開,此次年會將主題定為「弘揚信託文化、強化合規建設」。會議認為,當下信託行業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力弘揚信託文化切中實際、適逢其時、很有必要。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在會上表示,信託文化是推動行業穩健發展的最堅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