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訊根據中國信登信託受益權定期報送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末,信託存續規模為20.85萬億元,較8月末21.10萬億元略有下降;同時據其信託登記系統數據顯示,信託業降通道、穩經營趨勢不變,主動管理意識和業務創新發展能力持續增強,全行業發展態勢呈現積極變化,各項信託監管政策的執行顯現較好成效。
具體看信託登記系統數據,一是行業全年開展通道類業務節奏整體放緩。從全年信託功能和受託職責變化趨勢看,非主動管理類和事務管理類信託產品規模佔比均呈下行趨勢。事務管理類產品規模佔比從年初的70%左右下降至年末的40%左右。非主動管理類產品涉及初始募集金額和規模佔比均創年內新低,尤其在第四季度,非主動管理和事務管理類產品規模佔比均穩定在40%左右。去槓桿,降通道等監管要求在信託公司當年經營的實際態勢中得到體現,行業主動管理類業務有明顯加強。
二是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的規模佔比穩中有升。四季度末行業新增規模中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的規模佔比69.88%,較三季度末又上升1.36個百分點,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個行業落實監管部門防風險、治亂象,支持經濟實體發展的要求與導向。
三是資金投向房地行業佔比逐季下滑。從全年來看,行業投向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規模佔比顯著上升,投向房地產的規模佔比已從一季度的15%左右降至四季度的10%以下,反映全行業堅定貫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監管政策導向,及時降控房地產融資規模。
四是積極發揮信託制度本源優勢拓展特色信託業務。信託各項特色業務發展勢頭強勁,信託本源業務規模增長較快。
從2019年新增情況來看,新增特色業務月度平均規模佔比達到38%,其中資產證券化業務規模佔比超過20%,家族信託和小微金融信託規模佔比分別接近1%,反映出行業較以往更加注重挖掘信託制度的本源優勢及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的直接融資優勢,年內信託特色業務增長上了新臺階,說明行業轉型仍有較大空間。
當年,中國信登積極發揮服務監管職能,支持全國各地銀保監局依託信託登記系統,對信託產品事前報告、關聯交易報告、監管部門與信託公司雙向督導反饋等方面進行監管監測;同時積極發揮市場約束等功能,按照《信託登記管理辦法》要求,2019年,共辦理完成初始登記2萬餘筆,新增初始募集金額5.6萬多億元,對信託公司報送11.1萬多筆各類預登記進行嚴格的形式審查,使信託公司產品預登記及全流程登記質量都得以提升。(記者徐天曉)
(編輯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