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集合信託違約超1600億,未來3年還有9.2萬億信託到期

2021-01-13 星昱財富中心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20年全年,集合信託產品共發生310多起違約事件,涉及違約項目金額超過1600億元。

業內預計,2021年信託行業日子依然不好過,信託產品2021年到期規模將有3.8萬億元。

1月11日,中國信登數據顯示,2020全年新增辦理完成初始登記的信託募集金額為6.82萬億元,新增產品筆數為2.79萬筆,辦理完成終止登記的募集金額為6.73萬億元,清算產品筆數為1.74萬筆。

同時,未來3年信託產品到期規模分別為3.8萬億元、3.37萬億元和2.01萬億元。

一位中型信託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信託什麼業務都可以做,因為制度優勢,牌照比較有價值,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而當前,在強監管下,信託的牌照優勢減弱,信託行業開始分化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在經濟下行中,信託行業累積的風險隱患加速暴露。

例如,華信信託官網顯示,2020年9月24日至11月3日期間,有27款信託計劃延期兌付本金及收益。延期原因為,由於融資企業未按期償還融資本息,導致信託產品按信託合同約定進入延期期間。「在各方的支持下,正在加快推進底層信託資產處置變現;積極推進增資擴股,引入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推動自有資產的處置變現。上述資金均用於信託計劃的兌付。」華信信託表示。

截至2020年上半年,安信信託需計提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27.34億元,其中主要包括,貸款類資產減值準備約3.5億元,債權投資類資產減值準備約20.8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約0.41億元,應收及其他應收款資產減值準備約-0.22億元及預期信用減值損失約3.67億元。安信信託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總資產203.3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8.15億元。

清收兌付工作是安信信託在2020年的重中之重。數據顯示,2020年1~9月,安信信託信託業務兌付本益275.82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兌付本益88.85億元,包含主動管理類兌付投資者本益71.56億元,通道類業務兌付本益17.29億元。

「在梳理存續項目資產基礎上,注重實效,採取多種手段如資產轉讓、資產重組、交易對手再融資、司法保全、訴訟等方式對到期項目進行清收,對底層資產進行變現。特別是在訴訟保全方面,公司著力加強了相關人力資源配置,強化對已逾期信託計劃融資人的訴訟保全工作,多起相關訴訟已經收到法院一審勝訴判決。

另外,通過訴前、訴中保全,追加抵押物等方式,提高涉訴標的資產的安全邊際。」安信信託相關人士對記者回應。

據第三方平臺不完全統計,2020年12月共發生信託產品違約事件13起,涉及金額82.42億元。從投向領域來看,房地產、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等領域均是違約事件高發的領域。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20年全年違約金額超過1600億元。

「在過去規模導向的『一俊遮百醜』的市場評價體系下,粗放的發展模式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信託公司業務發展質量的問題,從過去5年的行業收入結構排名變動也可以看出,行業結構非常不穩定。

我們預測,部分業務基礎較好、業務結構合理、風險管理水平優異的機構將在行業調整周期中脫穎而出部分『虛胖』的機構將在未來幾年內承受信託規模和收入調整或下滑的壓力;退潮過程中可能還會發現『裸泳』的機構。」畢馬威金融行業戰略諮詢合伙人支寶才表示。

支寶才還稱,傳統信託公司風險管理體系以項目審批為核心,第一要義是「嚴控風險」和「損失最小化」。但隨著股權、標品投資類業務佔比上升,風險管理的複雜程度大大提高,信託公司風險管理能力亟待全面升級,由「被動控制風險」向「主動經營風險」轉型。

「自2017年以來,信託業按照監管引導的方向,持續去通道、去嵌套,大力發展轉型業務,探索服務信託業務,行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但我們仍面臨一些發展的矛盾,或者說是轉型期的陣痛,主要是剛兌預期尚未完全打破、投資者偏好與權益類產品不匹配、投資者教育不充分等。如何從根本上轉變投資者的觀念,培育良性健康的投資文化,進而實現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信託行業面臨的關鍵難題。」中融信託董事長劉洋在近期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

劉洋稱,培養良性健康的投資文化,不應當是由投訴、「爆雷」等負面事件推動,由外而內的一種倒逼行為,而是由金融機構主導,從理念到產品再到投資者,一場由內而外的自我變革。

首先,轉變經營理念,解決定位不清的問題,通過完善內部控制抑制投機衝動,真正做到回歸信託本源;其次,培養受託人文化,解決文化偏離的問題。當前,在利益安排上,對於融資人與信託公司的利益博弈關注過多,對於環境和社會利益、投資者利益關注不足。

另外,在專業能力上,人才儲備和資源整合能力滯後,支持業務轉型的力量較為薄弱。再次,目前信託公司能提供的服務還過於單一,產品線也不夠豐富,信託公司要逐步具備為投資者提供一攬子、一站式綜合服務的能力。

「在監管導向之下,規模不能無休止擴張,需將重點放在『提質』上,信託公司此時可將投資目光更多的放在疫情之後的經濟提升領域,例如消費金融類項目,落實並且促進國家『雙循環』發展戰略;亦或發掘優質的政信合作,積極參與基礎建設項目。」普益標準研究員張迪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張迪稱,由於信託行業的爆雷現象和打破剛兌的趨勢,投資者對信託產品多少持觀望態度。其實,打破剛兌並不意味著投資虧損,對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前了解項目資金運用領域和風險預判情況,在投資過程中隨時跟進信託公司披露的產品信息,不可輕信「小投入大回報」的虛假宣傳。


相關焦點

  • 中青旅實業子公司5億信託貸款違約 中信信託、平安信託踩雷
    摘要 【中青旅實業子公司5億信託貸款違約 中信信託、平安信託踩雷】近日,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中青旅實業)旗下子公司北京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稱北京黃金)5億元信託貸款構成違約。
  • 中青旅實業子公司5億信託貸款違約,中信信託、平安信託踩雷
    去年5月首次募集A類信託本金5億元,以現金形式認購;去年6月募集B類信託本金4500萬元,以現金形式認購。鑑於借款人違約,中信信託發出通知函宣布,信託貸款剩餘未發放部分不再進行發放,其中,5億元已於2017年5月4日到期並構成違約,剩餘0.45億元亦被中信信託要求提前到期。平安信託在這次信託計劃中為投資諮詢顧問。
  • 中信信託2019年資產減值損失195億元 超公司淨利潤5倍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截止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從未來一年信託到期情況看,預2019年4季度末,未來一年的信託到期規模為5.40萬億,與2018年末基本持平,其中,未來一年到期的集合信託規模為2.7萬億,比2018年末減少2662億。從到期項目數量來看,2019年4季度末預計未來一年到期項目為1.48萬個,比2018年末增加800個左右,數量大體相當。
  • 100億「信託大亨」被刑拘!中國600億信託巨頭,徹底崩塌
    值得一提的是,安信信託是上交所唯一一家上市的信託公司,最新總市值高達109億元。而其巔峰時刻是在2017年,以36.68億的淨利潤躋身中國信託行業第2位,安信信託的總市值一度超過600億元。
  • 地產信託違約頻發 五礦信託兌付糾紛等判決
    而對於未來如何選擇合作夥伴,五礦方面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我們現在更傾向於做國企、優質房企。像榮騰置業那樣的小房企不會再做」。「定時炸彈」隨時引爆事實上,2013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信託違約案例頻頻爆出。
  • 中信信託又「踩雷」,北京黃金5億貸款信託違約
    中信信託最近有些不太平。上周剛收到天房集團應償還的貸款本息,本周又被曝出由其發起的另一款向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旅實業」)子公司北京黃金發放的5億貸款信託產品出現違約。據悉,這款名為「中信長天2號北京黃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長天2號」) 是由中信信託擔任發行人、平安信託擔任投資諮詢顧問。該信託計劃發行於2017年5月4日,由於2018年5月4日借款人北京黃金未能歸還本金及利息,已經構成了違約。今日,平安信託向藍鯨財經證實了其在「長天2號」中擔任投資顧問的角色。
  • 信託「黑名單」:信託違約機構及產品全梳理
    3. 怎麼挑選產品才能避雷?掃碼獲取6W+字報告尊享信託違約專場直播摘要搶先看破剛兌:2014年爆發違約潮2014年之前只零星幾個項目被爆出違約,直到2014年信託開始爆發違約潮。圖:信託違約數統計圖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如是金融研究院難倖免:僅2家機構無公開違約信託除紫金信託和天津信託2家國企系外,剩餘66家信託公司均有違約項目,合計414隻信託違約或延期,包括36隻事物管理類信託,
  • 11月集合信託規模逆勢攀升 融資類業務萬億壓降難過年關
    用益信託網12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信託行業共計成立集合信託產品1751款,成立規模1685.36億元,與上月相比環比增長均近三成,扭轉前期下行的局面;發行規模同比增長10.27%,成立規模同比增長7.69%。集合信託產品更是以融資類產品為主。
  • 中國信登:信託存量規模繼續下降,服務信託初始募集規模超4萬億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靜)1月8日,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披露2020年信託產品登記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全行業信託產品存量規模為20.13萬億元,較上年末繼續下降1.6%。其中,服務信託累計存續的初始募集規模已超過4萬億元。
  • 北京黃金5億信託貸款違約 中信信託半個月「踩了倆雷」
    華夏時報網華夏時報記者吳敏 馮櫻子 金微 北京報導近日,一份中信信託臨時披露的報告令北京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黃金」)5億信託貸款違約事件迅速發酵。報告顯示,借款人北京黃金2018年5月4日未能按信託貸款相關交易文件約定償還相應到期本金5億元,到期應付利息1050.94萬元。據交易文件的相關約定,借款人已構成實質違約。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2020年6月24日,四川信託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開信,承認了其TOT項目停發一事。四川信託總裁劉景峰稱「TOT總計存續規模為252.57億元,自2020年5月29日第一筆延期項目出現後,2020年底前涉及的129.90億元到期產品規模大部分可能會延期,此外2021年與2022年還將分別到期103.45億元和19.22億元」。(1)可以預見的是,四川信託的流動性風險已經在不斷發酵。
  • 2019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截至2019年3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餘額為22.00萬億元,較2季度末下降5376.90億元,環比下降2.39%,與2季度降幅0.02%相比,下降幅度較大。3季度同比增速為-4.94%,與2018年3季度末-5.19%降幅趨同,信託資產規模繼續保持穩步下降。
  • 中國信登:2020年末服務信託初始募集規模超4萬億元
    1月8日,記者從中國信登處獲悉,2020年度,信託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近半數信託資金直接投向實體經濟,為促進疫後經濟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20年末,全行業服務信託累計存續的初始募集規模已超過4萬億元,其中資產證券化產品在所有以服務信託為主要內涵的特色業務產品規模中的佔比到年末已漲至近五成,由此充分體現出信託機制在帳戶管理、財產獨立、風險隔離等方面的制度優勢和蓬勃生命力。
  • 安信信託25個產品未能如期兌付 涉及金額超100億
    半島記者 張欣健近日,安信信託公告回復了此前上交所的問詢函,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5月20日,本公司到期未能如期兌付的信託項目共計25個,涉及金額約117.6億。其中單一資金信託計劃13個,涉及金額59.42億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12 個,涉及金額 58.17 億元。
  • 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圖2 2015Q1-2019Q4信託資產按資金來源分類的規模及其佔比(億元)2019年4季度末,集合資金信託規模9.9萬億,佔比為45.93%,較2019年3季度小幅增加了800億左右,佔比上升1.19個百分點,較2018年末增加8000億,佔比上升5.81個百分點。
  • 中信信託再遇違約 信託業兌付壓力大增
    這份臨時信披報告顯示,中信信託在2017年5月4日發起設立的「中信長天2號北京黃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長天2號」),向北京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黃金」)發放5.45億元信託貸款。原定2018年5月4日還本付息,但到期後,本金和1000萬元的利息均未兌付,已構成實質違約。時代周報記者此問題向中信信託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 信託日報(12月9日)
    1. 11月集合信託產品規模大漲,業內人士卻稱很難延續,原因是……2. 信託服務實體經濟「加碼」 業內:需發揮好獨特優勢3.「監管持續趨嚴,信託行業收縮的大趨勢並沒有改變。」該人士表示,特別是歲末將至,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的壓降情況已成為監管考量的關鍵指標。2.
  • 信託還值得投資嗎?不買信託還有更好的投資途徑?
    從納入資管新規的資金信託的情況來看,截止2019年末,資金信託規模為17.94萬億元,較 2018 年末下降 1.01 萬億,同比增速-5.35%。  根據用益信託網不完全數據顯示,2019年,已公布的集合理財類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8.16%,與2018年相比平均收益率上行22個bp;其平均信託年限為1.86年,與2018年持平。
  • 2020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2020年3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託資金總額為5.42萬億元,比上年末減少662.4億元,這主要是壓降融資類和通道類業務導致資金信託的規模整體下降所致。3季度,在中央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的基礎上,信託業繼續積極配合國家在房地產調控方面的各項金融政策,持續壓縮債權融資類房地產信託業務的規模,調整優化業務結構,升級業務模式。  截至2020年3季度末,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38萬億,較上年末下降3262.01億元,降幅達12.06%;較2020年2季度末下降1234.42億元,環比降4.94%。
  • 九個方面解讀信託的安全性
    目的說:確保信託公司固有資產充足並保持必要的流動性,以滿足抵禦各項業務不可預期損失的需要。這可以看做銀監會對集合信託監管上的暗示。集合信託融資類業務計提比例2-3%。《淨資本管理辦法》的核心要求是:1)信託公司淨資本不得低於人民幣2億元;2)淨資本不得低於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3)淨資本不得低於淨資產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