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大大訪俄後記:「你有多少人民幣?我都跟你換了!」

2020-12-13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習大大訪後記 | 50部太少,100部不嫌多

  人民網1月6日電 俄羅斯又到了大雪紛飛的時節。習主席兩次去俄羅斯,也都是在冬季,人民日報「鏡鑑」微信公眾號今日關注「習大大訪俄後記」。

  2013年3月,上任後首訪,第一站,莫斯科。

  2014年2月,索契之行,可是點穴外交這個新詞的發源地呢。要知道,習大大那句「鄰居家辦喜事,我當然要來道賀」著實暖了俄民眾。

  這兩年,中俄合作突飛猛進,兩國關係高層民間都很熱。

  太多的變化,發生在習大大訪後。下面林雪丹就來為大家奉上個「雙年展」,給各位看官細數這兩年來的點點滴滴。(文末有彩蛋,只送給看到最後的你喲!)

  人民日報歐亞中心分社記者 林雪丹

  「中國夢」替換掉了「臉盆、暖瓶……」

  習大大首次訪俄,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進行演講,現場座無虛席。 林雪丹 攝

  2013年,俄羅斯的初春,乍暖還寒。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報告廳裡,濟濟一堂,座無虛席。有不少沒佔到位子的同學匆忙跑回教室搬凳子,為的就是能一睹中國新一任主席習近平的風採。

  伴著雷鳴般的掌聲,習大大走上演講臺,首次在國外的校園裡,向外國友人闡釋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中國發展壯大,帶給世界的是更多機遇而不是什麼威脅。」

  ……

  話語鏗鏘有力,盡顯大國胸襟。這次演講讓「中國夢」深深地印刻在俄羅斯人民的腦海中,以至於當筆者跟同住一個小區的老奶奶說起習主席時,她都能脫口而出「記得他的講話提到『中國夢』!」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習大大演講現場。見習大大走上講臺,同學們紛紛站起來拿出手機拍照。 林雪丹 攝

  習大大對俄羅斯的首訪,讓「中國夢」在全俄範圍內廣為流傳。從遠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到西部的加裡寧格勒,從靠近北極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到黑海之濱索契,筆者走過很多地方,每一個俄羅斯朋友,都會努力用漢語說出「中國夢」三個字。

  用俄羅斯的「百度」——「Yandex」搜「中國夢」,搜索結果超過200萬條(考慮到俄羅斯的人口數量,這個數字可是相當可觀),而且最近一個月的被搜索頻率竟然超過了「俄羅斯夢」。

  過去俄羅斯民眾,一提中國,總是將「臉盆、暖瓶、自行車,成龍、李小龍……」跟中國畫上等號。但「中國夢」出現後,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一提中國,就是「中國夢」。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國夢」,俄羅斯搞中國研究的專家們,自習大大訪後馬不停蹄地著手解析「中國夢」,將十八大以來大大的所有講話內容認真研習了一番。筆者前去拜訪時,每個人都在讚嘆「中國夢」的博大精深。想到這些,不由得讓我們這些中華兒女很是興奮呢。

  你有多少人民幣?我都跟你換了!

  去年底俄羅斯盧布遭遇「滑鐵盧」,想必國內的小夥伴們在網絡上沒少看段子。在西方制裁和油價下跌的雙重壓力下,俄羅斯經濟正遭受著巨大的挑戰。但這卻不足以擊垮戰鬥民族的鬥志,因為他們還有中國這個好夥伴。

  記得習大大首訪俄羅斯,雙方就籤訂了32項合作文件,數額大,期限長,被稱為「世紀合同」。2014年5月普京訪華,兩國在上海又籤下了長達30年,總額為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大單,為天然氣合作談判十年長跑畫上了句號。

  為了便利雙邊貿易和直接投資,中俄兩國央行10月份籤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人民幣跨境業務在俄發展,幫助雙方規避了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弊端。俄羅斯政商兩界對人民幣的實力和其成為國際貨幣的潛力十分看好。特別是企業家們,因為這幫他們規避了不少風險。

  此外,在國際支付系統維薩和萬事達縮減在俄業務的同時,銀聯卡大舉進軍俄羅斯,2014年在俄又發展了近30個合作夥伴,計劃未來在俄發行200萬張銀行卡。不斷深入的務實合作,讓身處困境的俄羅斯朋友們真真看到了經濟發展的希望。

  在俄羅斯各大商場隨處可見銀聯標誌。 林雪丹 攝

  盧布匯率下挫的那會,筆者有次去換匯。走到換匯點門口就震驚了!

  依照俄羅斯的規矩,但凡排隊辦事,都要問清楚哪裡是隊尾,然後默默地站過去。這種不插隊的好習慣倒是很值得學習。

  排在隊尾的是位魁梧大漢。說來也巧,那位大漢正在跟中國企業做生意。「這眼看盧布一個勁兒的跌,為了我和中國夥伴都少虧點,趁盧布還沒跌到讓我淚奔,抓緊換成美元給中國夥伴匯貨款。」聽到這裡,筆者不禁感嘆,多麼實在的俄羅斯朋友,經濟這麼困難也不忘講誠信。

  但這位朋友接下來的話更讓筆者驚訝:「還是人民幣好,多穩定!你有多少人民幣?我都跟你換了!」。

  其實,除了這些趣事,近兩年在俄羅斯能明顯感受到對中國的重視與日俱增。在駐俄使館,隔三差五就有俄聯邦主體舉辦經貿推介會。各類展會、洽談會上,聚集在中國展臺的俄羅斯客戶顯著增多。中資企業來俄設廠,俄方也給予大力支持,開出不少優惠條件。這些或大或小的變化清楚地證明,俄羅斯的「經濟之帆」渴望「中國風」吹得更猛烈些。

  烏裡揚諾夫斯克州在使館推介會上介紹當地紅色旅遊項目。 林雪丹 攝

  中俄互譯文學作品:50部太少,100部咋樣?

  說完了經濟,咱再來看看讓兩國人民「心相知」的文化圈。

  近兩年,俄羅斯迫不及待要將中國文化請進來的勢頭,正日益凸顯。正所謂,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兩國各領域合作要發展得好,還得先打通文化差異這道屏障。

  習大大首次訪俄時,曾與俄羅斯漢學家們討論兩國的人文交流。會談期間,大大對俄羅斯文學如數家珍,令在場的漢學家們十分讚賞。2014年2月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大大在接受俄羅斯名嘴布裡廖夫採訪時,對索契的歷史、人文亦是信手拈來。一國領導人對他國文化能有如此深厚的了解,令俄羅斯人越發好奇,是怎樣的中國文化孕育出這極具包容性的思想。

  文化中心舉辦的國畫講座上,俄羅斯學員臨摹畫作感受中國畫魅力。 林雪丹 攝

  帶著這種好奇心,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渴望感知中國文化。於是作為中國文化窗口的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火了。除了語言、武術、烹飪等培訓班人數不斷增加,各類文化講座、文藝演出、電影展映等活動幾乎場場爆滿,來晚的觀眾不得不站著欣賞。而文化中心的圖書館更成為俄民眾探尋中國文化的寶庫。儘管已有上千冊圖書的館藏,但還有貪心的讀者「抱怨」圖書館的藏書不夠多。

  為夯實中俄友好的社會基礎,幫助兩國民眾加強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在中國駐俄羅斯使館文化處的倡議下,俄羅斯出版和大眾傳媒署與我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籤署了《「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合作備忘錄》,商定6年內雙方互譯並出版不少於100種圖書。

  在這給大家透露個內幕,其實這備忘錄籤署的過程中還發生了個小插曲。起初中方是提出5年內翻譯50部,還擔心俄方會覺得數量有些多。可俄方聽了,非但沒有反對,而是建議:「50部?好像有點少!這樣吧,100部怎麼樣?」於是,雙方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後來,也因此有了2014年在俄亮相的20餘種中國文學名著佳作,老舍、王蒙、莫言等中國名家的名字被俄民眾所了解,《貓城記》《活動變人形》《生死疲勞》等作品為俄讀者展現了一個不為他們所熟知的中國。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書店中國作品專區,一讀者正在翻閱俄文版莫言小說。 林雪丹 攝

  談到中俄文化合作,俄羅斯文化部副部長伊夫利耶夫坦言,相較政經合作,文化領域著實有必要提升為優先發展方面。他認為,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值得俄羅斯人了解、學習、研究。俄羅斯希望中國文化走進來,讓兩個鄰居的心能夠更親近。

  終於有機會秀秀「不咋地」的中文了

  習主席曾說,「中俄世代友好、永不為敵,是兩國人民共同心願」,「要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這傳承兩國世代友好的重任也就肩負在了兩國青年人的身上。

  繼成功舉辦「國家年」、「語言年」、「文化年」、「旅遊年」後,中俄兩國再度攜手舉辦「青年友好交流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期間組織論壇、音樂會、學術研討會等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吸引兩國青年參與,為青年人們提供廣闊的交流平臺。雙方還商定,到2020年兩國留學人員總數要達到10萬人。培養中俄友誼接班人,從青年人抓起。

  中國農民在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種植的農產品深受當地民眾歡迎。圖為當地政府官員為中國黃瓜點讚。 林雪丹 攝

  去年6月,筆者曾與兩國青年一起在「青年友好交流年」框架下舉辦的俄中青年論壇度過了難忘的美好時光。記得在現場採訪時,好多俄羅斯學生都希望自己能被選中,成為去中國交流的幸運兒。

  有個叫阿爾喬姆的俄羅斯小夥兒,是學經濟的,專攻中國經濟方向。他告訴筆者,因為平時很少有機會跟中國學生面對面長時間交流,參加論壇能跟中國朋友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也讓他終於有機會秀一秀「不咋地」的中文,向中國朋友討教一番。

  切磋中,他還學到了很多新詞,比如「給力」、「點讚」什麼的,還有「不咋地」。阿爾喬姆說,他希望自己能入選參加明年在中國舉辦的青年論壇,去親身感受一下中國的風土人情。「我的理想是畢業後能去中國工作,我覺得中國有著無限的潛力,期待將來我可以成為推動俄中貿易發展的一份子。」

  2014年6月,俄中青年論壇在俄薩馬拉州舉行。圖為兩國青年在論壇小組討論中愉快交流。 林雪丹 攝

  有次筆者乘電梯時,一位父親牽著自家寶貝進來,小男孩兒也就四五歲的樣子。看到筆者手裡有熊貓圖片的袋子,他高興地指著說:「panda!panda!」(俄語熊貓的發音類似英語。)

  筆者問他知道Panda從哪來嗎,他脫口而出「中國」。他的父親說,小男孩兒特別喜歡家裡的熊貓玩具,在電視裡一見到熊貓就特激動,總念叨著想要只熊貓。後來大人告訴他熊貓生在中國,他就嚷嚷著要去中國。聽到我們的交流,男孩高聲地說:「Da」(俄語「是」的意思)。

  俄羅斯小朋友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學習扎染。 林雪丹 攝

  為了配合民間如此強烈的對華友好意願,俄羅斯政府決心大力推廣漢語教學。從2015年起,俄教育部門計劃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試點,面向九年級學生(中學畢業生)進行漢語考試,未來還打算將漢語列為高考外語考試科目。俄羅斯網民紛紛表示擁護,有網友留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當前俄中關係發展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加強漢語學習有助於進一步推動兩國的往來。」

  嘮了這麼久,發現兩國友好的點點滴滴真是數也數不完。想知道更多的精彩故事,期待鏡鑑的更新吧!

  以為這就結束了嗎?還有說好的彩蛋呢!↓↓↓↓

  彩蛋來啦!

  習大大和普大叔向友好鄰邦贈予珍貴的第一次。

  上文提到習大大作為國家主席的首次出訪地是?對!沒錯!就是俄羅斯!再看「點穴外交」一詞的誕生地?沒錯!還是俄羅斯!「中國夢」的首次海外亮相是在?哈哈,還是俄羅斯!習大大把這麼多珍貴的第一次給了俄羅斯,普大叔是如何回應的呢?

  習大大首訪攜彭麻麻一起,普大叔親自到機場迎接並為彭麻麻獻花,這待遇可是其他國家元首夫人沒享受過的呀。習大大拜訪克裡姆林宮,俄羅斯馬隊儀仗隊在克宮列隊歡迎外國元首。這麼高規格可是頭一遭。除此之外,還有破天荒的禮遇。俄羅斯國防部及聯邦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首度打開大門,迎接習大大。

  普京曾不止一次表示,他和習大大的私交很好。相信如此親近的兩位領導人還會創造更多的「第一次」,推動兩國關係立下新的裡程碑。

相關焦點

  • 習大大訪英 外媒怎麼看(雙語)
    縱觀上周的新聞事件,無論是重要度、話題度、關注度,習大大訪英毫無疑問都是No. 1。習大大訪英期間,國際社會及媒體高度關注、全面報導,多家外媒第一時間對習近平訪英進行跟蹤報導。從英國超規格的王室禮遇,中國領導人首次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講,到中英籤下總價值400億英鎊的大單,再到習卡泡吧行,外媒又一次被習大大花式刷屏。Wall Street Journal
  • 習大大稱呼怎麼來的?外媒怎麼翻譯「習大大」?
    習大大——這一來自中國民間飽含愛戴的稱呼,如今外媒也不再陌生。那麼,「習大大」稱呼是怎麼來的?外媒都是怎麼稱呼「習大大」的?  「習大大」稱呼的由來  習主席是陝西人,在陝西很多人稱呼自己父親的同輩男性時,用「大大」來稱呼,即「叔叔」、「伯父」的意思。  據新華網報導,「習大大」這個詞的由來可追溯到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到北京師範大學和全國教師代表座談時,來自遵義的教師劉軼問道:「我叫您習大大可以嗎?」習近平總書記爽快的肯定道:「Yes!」
  • 習大大訪後記——印尼颳起新「中國風」
    原標題:習大大訪後記 | 印尼颳起新「中國風」 人民網1月8日電 人民日報「鏡鑑」微信公眾號今日關注習近平訪問印度尼西亞之後,該國颳起的新「中國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兩國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漢代,中國的飲食、文藝、風俗甚至方言都給印尼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 「習大大」 你知道怎麼翻譯?外媒怎麼用?
    2015行至末尾,回看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出訪頻繁、足跡踏遍六大洲,「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遍世界,對這一來自中國民間、盡顯親暱的稱呼,外媒也不再陌生。天南海北的各國人民及媒體,都如何稱呼「習大大」呢?一起來看看。一、習大大訪越南,年輕人喊他「伯伯」
  • 2015熱詞「習大大」 你知道怎麼翻譯?外媒怎麼用?
    2015行至末尾,回看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出訪頻繁、足跡踏遍六大洲,「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遍世界,對這一來自中國民間、盡顯親暱的稱呼,外媒也不再陌生。天南海北的各國人民及媒體,都如何稱呼「習大大」呢?一起來看看。
  • 外媒翻譯「習大大」:越媒稱「伯伯」韓媒稱「習大叔」
    2015行至末尾,回看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出訪頻繁、足跡踏遍六大洲,「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遍世界,對這一來自中國民間、盡顯親暱的稱呼,外媒也不再陌生。天南海北的各國人民及媒體,都如何稱呼「習大大」呢?一起來看看。
  • 英國文化:習大大訪英 英式「酒吧外交」你造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文化:習大大訪英 英式「酒吧外交」你造嗎?苦啤酒味道中有強烈的苦澀,它的苦味來自較高的啤酒花含量,它也保證了啤酒濃度,延長了在潮溼陰鬱氣候中的保質期。濃鬱的苦澀曾經是英國飯桌上的主流風味,今天的苦啤已經形成了一種飲酒風格。   English fish and chips: 魚和油炸土豆條是英國民族傳統的快餐食品。它是在19世紀60年代流行起來的。那時,鐵路開始把新鮮的魚一夜間直接從東海岸運到倫敦。
  • 【熱點】習大大出訪美國,為啥去了林肯中學
    近日,習大大出訪美國,他選擇去了美國的林肯中學,林肯中學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學校?習大大和林肯中學有哪些淵源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大大還在出訪過程中訪問過哪些學校呢?美國學校那麼多,為啥習大大要去這所?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這所很牛的學校-林肯中學。
  • 習大大落地倫敦,朋友圈「威風習來」:Here Comes Uncle Xi!
    近兩天,荔枝新聞小編周小七的朋友圈已經被習主席訪英一事刷屏啦。    (海外的華人小夥伴在五星紅旗上寫下了「習大大,歡迎你!」的字樣。)    (見到主席來了,兩位習大大超級粉絲已為「帥翻天」的習主席而激動得「手抖」)
  • 中國反腐沒有「紙牌屋」,習大大在美國是這樣談反腐的
    習大大說,中國反腐沒有「紙牌屋」   國內時間今天凌晨,習大大已乘專機抵達此次訪美的首站西雅圖。
  • 關注 習大大的「老友記」
    習大大的朋友可以說是「遍天下」。
  • 2015熱詞「習大大」:外媒怎麼翻譯怎麼用
    2015行至末尾,回看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出訪頻繁、足跡踏遍六大洲,「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遍世界,對這一來自中國民間、盡顯親暱的稱呼,外媒也不再陌生。天南海北的各國人民及媒體,都如何稱呼「習大大」呢?一起來看看。
  • 習大大訪美晚宴都吃啥?菜名兒Baby怎麼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習大大訪美晚宴都吃啥?菜名兒Baby怎麼翻?   小夥伴們快來瞅一瞅,不看中文,你認識幾道菜?   漲知識了吧,這裡的baby指的是「幼嫩」。   宴會餐單選擇大有講究,也是一場精心布置的外交美食秀。那麼,我們也來看看中國國宴上的菜餚吧。這是2014年5月20日晚,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為出席亞信第四次峰會的貴賓舉行歡迎晚宴的菜單。
  • 如何給習大大彭媽媽寫信才能邀請到他們來做客?
    原標題:跟習大大出訪:如何請到習大大彭媽媽來做客     人民網11月19日電(杜小杜)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帳號今日關注「怎樣讓習大大彭麻麻聯名回信」。全文如下:   很多人都給習大大寫過信,但怎樣寫才能讓大大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2015熱詞「習大大」英文翻譯是什麼?盤點外媒翻譯
    2015行至末尾,回看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出訪頻繁、足跡踏遍六大洲,「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遍世界,對這一來自中國民間、盡顯親暱的稱呼,外媒也不再陌生。天南海北的各國人民及媒體,都如何稱呼「習大大」呢?一起來看看。一、習大大訪越南,年輕人喊他「伯伯」
  • 「習大大」一詞英文如何翻譯
    窺斑見報,卻足以讓你看到文化的差異、外交的博弈,以及中國走向世界的堅實足跡。  世界毫不吝惜對中國、對習大大的點讚。且看他們把火遍中國的「習大大」一詞翻成了啥?  1、習大大  Xi Dada / Uncle Xi  這個詞兒的「官方認證」可以追溯到2014年9月9日上午。
  • 習近平出訪英國:習大大訪英行程單(雙語)
    >>習大大訪英宣傳片:這些文化梗你知道嗎?(視頻) 小編導讀: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們的國家主席習大大於19日開始他的訪英之旅,23日結束。在此期間,他將前往倫敦和曼徹斯特進行參觀訪問。
  • 讓我們一起為蠻拼的習大大點個讚
    眾所周知,十八大以來,我國政治經濟、內政外交、科技文化、軍事國防等各個領域都呈現出一系列新常態,取得一系列新業績,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尤其正在喚醒中國睡獅的習大大,更是獲得上上下下的交口稱讚和內內外外的高度認可。 夙夜在公。記得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總書記的習大大,在會見中外記者時就提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 寧波諾丁漢大學交換生 白金漢宮前迎接習大大
    ,請點擊浙江新聞客戶端「開創黃金時代 聚焦習近平主席對英國事訪問」專題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邵巧宏  10月19日,習大大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邀請,開始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因為,就在幾個小時前,她在倫敦白金漢宮附近見到習大大和彭媽媽了!小孫告訴記者,這可不是一次偶爾,她早就知道習大大要訪英,這次是專門從諾丁漢坐了3個多小時的車趕到倫敦去迎接習大大和彭媽媽的。「這次,我們一共去了200多人,大家都是諾丁漢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小孫告訴記者,為了趕上迎接,學生們早上5點就從諾丁漢出發了,後來又在白金漢宮附近等了2個多小時。
  • 「習大大」用英文怎麼說?
    習大大、APEC 藍等熱詞不僅在國內頻現,國際上也現熱捧風潮,這些詞用英語怎麼表示,你知道嗎?  「拿中國當頭條,鐵定賣得火」,這句媒體大亨的名言,隨著中國越來越走到世界舞臺中央,也越來越受到外媒的推崇。梳理2014年境外媒體、外國政要學者對中國的關注熱詞,也正是世界讀中國的一扇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