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建21家診所,年營收2億,卓正醫療正在籌建第一家醫院

2021-01-22 騰訊網

人對健康的追求沒有止境,單靠公立醫院滿足不了,這正是中高端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空間所在。

從2012年底步履蹣跚開下第一家200多平方米的診所,到2019年3月第21家近3000平方米的診所開業,深圳卓正醫療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正醫療」)用7年的時間摸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中高端多專科民營診所運營模式。

卓正醫療2012年起家於深圳。七年來已進行了3輪融資,實際到帳的融資金額約為6000萬美元。目前診所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10個核心城市,擁有130位全職醫生。

卓正醫療CEO王志遠告訴八點健聞,公司在2017年就已實現了收支平衡,「還保持了不錯的現金儲備。」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億元人民幣左右,同比增長大約為50%;月均就診數約為27000人次,人均就診費用在500—1000元之間,來自藥品的收入佔診費的20%以下。

卓正醫療總裁周方在接受八點健聞採訪時介紹,卓正醫療的診所平均在2-3年內就可以實現盈虧平衡。當診所版圖擴大到第21家、且在持續擴張之時,卓正醫療也順勢開啟了籌建第一家醫院的計劃。

當下中國迎來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辦醫大浪潮,以卓正醫療為代表的中高端連鎖診所正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然而,如何獲客、如何盈利的問題卻讓大部分民營診所運營者頭疼不已。卓正醫療的經驗或可為行業人士所參考。

理想:提供全生命周期醫療服務

創業初期,CEO王志遠計劃將卓正醫療打造成為一個針對社區提供全科服務的醫療機構,讓社區醫療機構像7-11一樣觸手可及。然而,市場的反應,讓王志遠吃了創業後的第一個虧。

王志遠發現,社區居民對社區醫療機構的信任度仍然非常有限。「中國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是沒問題的,如果患者不是非要找一些很難掛的號,基本都可以到就近的醫院去找信任的醫生看病」。他說,實際上大部分居民仍然選擇到上一級醫院、大醫院看病。

與此同時,王志遠發現,社區全科醫療對醫保支付的需求比較剛性。不接入醫保就很難吸引和留住患者;接入醫保則意味著服務價格的制定等方面會受到很多限制。

意識到做社區全科醫療服務這條路走不通後,王志遠帶領團隊開始布局中高端多專科連鎖診所。

2012年11月,卓正醫療第一家診所在深圳開業,只有兒科和內科兩個科室。

2019年初,卓正廣州珠江公園診所落成,這家面積達3000平米的診所擁有目前卓正醫療最全的業務,涉及內科、婦產科、兒科、兒保、齒科、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疫苗、超聲科、麻醉科、營養科、物理治療、心理諮詢、日間手術、醫學美容、體檢、陸地及航空醫療轉運、AHA急救培訓等二十餘項專科服務。其中,兒科診療人次佔總診療人次比例近40%。齒科、內科、婦產科的需求亦較為旺盛。

開什麼科室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王志遠告訴八點健聞,很多患兒家長在卓正體驗過兒科服務後,會諮詢診所有沒有更多成人專科的服務。比如有一些患兒的媽媽即將步入中年,他們是有醫美的改善型需求的,於是卓正就在診所中開設了醫美中心,為用戶提供輕醫美服務。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王志遠表示,僅僅做診所很難完成這樣的目標,建醫院可以說是順勢而為。

在卓正醫療的規劃中,正在籌建的醫院將會提供更多科室的、更加全面的醫療服務,比如一些大型的手術等。同時,籌劃中的醫院也會考慮接入醫保,以方便更多患者持醫保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目前,卓正醫療旗下尚且沒有一家診所接入醫保支付。周方告訴八點健聞,一方面,接入醫保會使診所的定價等方面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會有不小的行政管理成本,但是卓正感覺近幾年醫保的制度在創新和改變,所以卓正也開始關注和研究醫保政策與自身結合的可行性。

卓正醫療希望醫保支付政策能夠向上海等城市學習,「允許患者在醫保標準支付的基礎上再自付或商保,而不是二者只能選其一,這樣既可以減輕患者負擔,又能夠支持私立優質醫療服務機構的發展,起到分級診療的作用。」

客源:近80%用戶來自口碑

在中國醫療市場,民營中高端診所的影響力還比較有限。有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的中高端價值型門診部和診所佔整體門診部與診所數量的不足1% ,服務量也只佔整個板塊的0.7%。在這樣的市場格局裡,如何爭取更多的用戶是診所運營者共同的難題。

周方告訴八點健聞,卓正醫療在創業初期,走得也並不輕鬆。

他記得,當時卓正最早的一位兒科醫生陳英(目前是公司副總裁),她在公立醫院也算是技術過硬、客戶量多、口碑很好的醫生了,「剛來卓正出診的時候,經歷了好多天一個客戶都沒有的情況,心理上經歷了巨大的反差,有沮喪、有懷疑、有困惑……」但是大家很快調整好心態,當終於有第一位客戶來到診所的時候,醫生、護士、客服助理每一個環節都用心地為客戶做好服務,讓客戶切身感受到與公立醫院或者其他醫療機構不一樣的就診體驗。「好的產品會說話」,周方說,就這樣靠「接診一個客戶,服務好一個客戶」的理念,客戶一個一個積累起來了,走出了創業最初的啟動期。

「經過第三方機構的調查,目前卓正醫療每在一個新城市開診所,前500-1000個用戶中,有70-80%來自於口碑。」王志遠告訴八點健聞,還有一些客戶是先接觸到卓正醫療的公眾號,通過線上分享認識卓正醫療的。

此外,卓正醫療首席商業運營官施翼告訴八點健聞,目前有國內外50多家商業保險公司的保險項目,支持其產品的購買者到卓正醫療就診。因此有部分客戶是通過商保渠道找到卓正醫療的。

施翼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卓正醫療旗下診所的用戶有20%左右使用商業保險支付,80%為純自費。

理念:以「患者」而非以「疾病」為中心

在周方的眼中,人們對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止境,而這個需求單靠公立醫院滿足不了,這就是中高端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空間所在。

運營中,他表示卓正遵循「回歸醫療本原」的核心理念:一,用心對待患者,處處體現「以患者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為中心」,重視患者的感受與就醫體驗;二,以「循證醫學」為指引,提供規範化和高品質的醫療,與國際標準的醫療服務看齊。

卓正醫療首席商業運營官施翼說,卓正醫療的客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醫療科普的認知能力比較強,這也對診所的運營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商業保險的用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挑剔」,他們會對很多醫療服務提出要求,比如診療方案要有循證依據、儘量使用優質進口藥物耗材等。在施翼看來,這樣的「挑剔」是好事,長此以往,可以幫助卓正系統性地提升服務水平。

八點健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卓正的醫生們問診時間平均為15-20分鐘,每日看診約24人,但消耗的時間和精力不比醫院裡的上百門診量少。因為對每一位患者都要充分溝通病情,並作相應的身體檢查。

「診療規範化」是卓正的一項重要醫療原則。據介紹,目前卓正醫療針對每一個治療項目都有一個審核評估機制,以判斷所有的診療方案是否有循證依據,是否安全,是否以患者利益為出發點。拿抗生素的使用來說,卓正每個月都會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統計、分析,確保合理使用、杜絕濫用。

核心資源:醫生為本

醫生是醫療服務中絕對的主體,也是決定醫療質量的關鍵。談起7年辦醫的經驗,卓正醫療的管理層極看重的一個方面,是對醫生的選聘與合作。

卓正醫療成立7年以來,醫生隊伍的擴張速度直線上升。2012年卓正醫療起步時共有5位醫生。而在2013年全年,加入卓正的全職醫生只有2位——從此可見當時市場的艱難。2015年卓正也只有30位左右的醫生,但僅在2017年上半年,就有20位醫生加入了卓正醫療。目前,卓正醫療旗下已經擁有130位全職醫生。

資料顯示,這130位醫生基本上來自北京協和、北醫、湘雅、華西、中山醫等中國殿堂級醫學院校,均有6年以上臨床執業經歷,來卓正之前已經是大型三甲醫院的中青年骨幹,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

在卓正,一個醫生正式入職之前要經過至少4輪面試。王志遠表示,「卓正在醫生的準入上把控非常嚴格,既要有過硬的醫學技術,資深的行業經驗,又要有相同的價值觀,能夠尊重醫療倫理。」

如此慎重招到的醫生,自然要想辦法留住。「我們的醫生主動離職率非常非常低,2018年為零。」提起醫生的離職率,王志遠很是自豪。

可觀且透明的薪酬是留住醫生的第一步。卓正醫療副總裁朱巖醫生告訴八點健聞,綜合考慮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融洽的醫患關係、有尊嚴的執業環境等維度,卓正醫生的薪酬相比公立醫院而言還是挺有競爭力的。

薪資是一方面,對人才的尊重是更重要的方面。在卓正,醫生們只要有好的想法和項目,只要符合循證醫學和醫學倫理,就會得到公司的大力支持可以去嘗試。

鍾樂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兒科學博士,入職卓正前,曾在湘雅醫院兒科工作10年。在她看來,發育行為兒科是一門以「話聊」為主的學科,因為特殊性,所以在綜合性公立醫院,無論是個人還是這門專業都很難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如此的一籌莫展、碌碌無為也使其自身難以實現價值。四年前,鍾樂主動向卓正HR發去了簡歷,並詳細地介紹了自己兒保的經歷、美國兒保體系的優勢特點等,表達了自己對能夠在兒保領域發揮所長的期待。果然,入職卓正後,她的很多開創性的想法,只要符合審核標準,都得到了管理層的支持。

比如說兒保業務,當2013年全國還在普遍使用國外已經淘汰的DDST(丹佛發展篩查測驗,已過時淘汰的篩查量表)時,剛剛加入卓正的兒科醫生鍾樂就已經向王志遠推薦使用美國的ASQ-3表(年齡與發育進程問卷第三版——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發育篩查量表),彼時,ASQ-3才引入中國不久。因為循證醫學,這一主張得到了卓正管理層的支持。據了解,從申報ASQ-3,到實施僅用了不到一周時間。兒保門診需要的資料排版、印刷,到全體兒保工作人員完成培訓、實施新流程等支持性工序,也在一周左右完成了。

隨著醫院正式開始籌建,卓正醫療招聘醫生、培訓醫生的任務也在不斷加重。王志遠表示,即便如此,卓正依舊會堅持招聘原則,「醫療的核心是醫生,優秀的醫生才有可能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們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醫生加入。」

名詞解釋:

【循證醫學】不同於傳統醫學,其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應在現有最好的臨床研究依據基礎上作出,同時重視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和尊重患者價值。「循證醫學」的施行可幫助醫生持續更新知識結構,在醫療決策中減少差錯。

鄭琪|撰稿

周瓊|責編

相關焦點

  • 線上問診率近4成,「卓正醫療」如何打造民營網際網路醫院樣板?
    根據國家衛健委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已建成9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所有地級市2.4萬餘家醫療機構,55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可以提供線上服務。定位於中高端多專科民營連鎖醫療機構的卓正醫療便是這其中一家。
  • 詳解卓正醫療:價值10億的連鎖診所是如何誕生的?
    最近,卓正醫療向外界透露,已經完成4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根據公開資料信息,本輪融資完成後,資本方共持股24.2%。照此推算,本輪融資完成,卓正醫療估值接近10億人民幣,是內地連鎖診所當之無愧的No.1。 相比眾多吹起來的泡泡和不著四六的概念,卓正醫療已經有了5年多的發展歷程,90位醫生,近20家連鎖醫療機構。從這個意義上講,卓正醫療如何崛起頗值得仔細研究。
  • 卓正診所規模升級 稱不存在資金壓力
    蛇口醫療中心面積約1000平方米,合併原卓正灣廈診所,提供兒科、內科、婦產科、兒童齒科、B超檢查等服務,具備中、英、韓、日四種語言的服務能力。蛇口醫療中心的投入、面積、設備配置、服務項目等方面,都優於卓正醫療目前下屬的海岸城診所、會展中心診所。從規模較小的診所,轉到創建提供綜合服務的醫療中心,致力做高端連鎖型診所的卓正醫療謀求升級之道。
  • 和睦家盤仲瑩獲醫院管理亞洲峰會年度中國醫院院長金獎
    中新網7月19日電 7月18日,醫院管理亞洲峰會2018在無錫隆重召開中國區峰會,其中令人矚目的環節便是包括年度中國醫院院長、最佳社區參與項目、最佳臨床服務項目、最佳科技創新項目、護理卓越獎和最佳患者安全項目等系列獎項的頒布。
  • 愛爾眼科陷醫療事故風波:近600家醫院(泉州7家),子公司違規經營頻現
    當時有媒體到蘭州市第一醫院探訪,發現門診樓2樓租給愛爾醫療的科室早就被封,但玻璃門上「國內知名眼科專家主刀,準分子雷射、超聲乳化治療近視、散光、白內障」等字跡清晰可見。  3000億市值如何煉成?  如今,陳邦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 每天新開50家 診所正在從醫療行業底部快速崛起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數據顯示,非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從2010年的440,782家減少至2017年的427,777家,下降幅度約為3%。而這八年間,非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的診所數量,則從173,434家逐年增加至211,572家,增幅約為22%。門診部數量從8,291家逐年增加至17,649家,增加了約113%。診所和門診部在非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量中的比重由41%上升至54%。
  • 多部門支持處方藥網售,網際網路醫療萬億市場加速擴展
    網際網路醫療助行業發展提速 「現在晚上磨牙還嚴重嗎?最近飲食方面有沒有保證?」在卓正醫療望京診所兒童齒科醫生、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博士凌龍正在線上接待他的第4位小患者。 凌龍表示,疫情到來後很多患者有點「談醫色變」,很多人都不敢進醫院看病,線上問診患者不斷增加。
  • ...近600家診所緊急轉讓|診所|疫情|緊急|醫療|門診部|機構|數量|...
    可能是2020年各行各業的心聲,醫療服務行業尤其如此。持續的疫情、停診的政令,給民營醫療帶來了巨大衝擊,作為醫療服務最小單元的診所,也在本次疫情遭受重創。月至4月10日,公開發布診所(此處包括門診部、衛生室/所、社區衛生服務站等診所類醫療機構)轉讓信息的醫療機構有578家,在疫情高峰期後的3月有317家診所類機構尋求轉讓,是2月診所轉讓數量的6倍。
  • 診鎖晚報:本周4家新診所開業
    據企查查顯示,北京永民康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第一診所成立於2016年,批准經營範圍為內科。其母公司旗下有29家醫藥零售公司存續,僅此一家提供醫療服務的診所。(診鎖界)該項目工程計劃於年內開工,建設周期16個月。(福州晚報)易觀發布報告: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6月23日,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年度分析2020》預計,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市場增長達46.7%,達2015年以來最高增速。
  • 最高營收超210億!邁瑞、美敦力、強生...12家械企三季業|醫療器械|...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包括美敦力、強生、邁瑞在內的多家知名械企陸續公布財報信息。其中,強生營收超210億,淨利暴增102.7%.
  • 4家上市 16家完成融資 醫療服務產業還有多少想像空間
    從收入規模上,記者了解到,美容、康復、眼科以及口腔專科醫院年複合增長率均超過20%,收入規模增長較快,正是看中良好的營收情況,這幾個領域的新型診所也較多。不得不提的是,受出生率持續下降影響,婦產科醫院收入規模增速較前幾年顯著下降,因此一些兒科診所也普遍在服務人群和項目拓展上,開展一些新的增項,嫁接新的服務資源。
  • 卓正醫療CEO:目前對上市計劃「比較排斥」
    2019年3月29日,深圳卓正醫療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下稱:卓正醫療)CEO王志遠,在媒體溝通會上,做這番表述。成立於2012年的卓正醫療,起家於深圳,目前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10個城市,擁有21家私人診所(醫療中心),130位全職醫生,是中國內地知名的中高端私立醫療機構。
  • 臺灣醫改會公布21家「血汗醫院」 多家大醫院上榜
    臺灣醫改會公布21家「血汗醫院」 多家大醫院上榜   中新網10月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醫改會30日公布2012、2013年被稽查發現違反勞基法醫院名單,痛批21家「血汗醫院」中不但包含臺大、長庚等龍頭醫院,連臺灣「衛生福利部」的3家醫院都名列榜上。
  • 梅奧診所改名妙佑醫療!
    但無論取什麼名字,都不會影響梅奧診所在全世界醫療機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向來被譽為「全世界最好的醫院」,在今年美國《新聞周刊》與全球數據公司Statista評選出「2020年世界最佳醫院」中,梅奧診所位列第一,同樣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的2020-2021美國最佳醫院榜單中,梅奧診所也依然排名第一,且有6個專科排名第一。
  • 淡馬錫2.5億美元投資Columbia太平洋集團中國業務
    中國將獲得淡馬錫約2.5億美金的注資。Columbia中國擁有一家220張床位的骨科醫院、兩家綜合及專科診所和三家養老機構,分別分布在上海和北京。Columbia中國目前正在無錫、嘉興和常州籌建三家分別擁有300到500張床位的綜合醫院,以及在寧波籌建一家300張床位的養老機構,其他多個新項目的籌建工作也正在中國全面展開。 此次與淡馬錫的合作將助力Columbia中國通過收購以及新項目的開發進一步拓展其在中國的業務。
  • 18.7億元喜提30家醫院,知名眼科企業大手筆全國「掃貨」
    計劃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30家眼科醫院,標的作價18.7億元。現金支付對價為2.17億元。為了完成上述交易,愛爾眼科擬向不超過5名特定投資者以發行股份方式募資,募資總額預計不超過7.1億元。ISEC是東南亞位居前列的知名連鎖眼科醫療服務機構,新加坡凱利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40T),共經營 11 家眼科及全科診所。10億眼病人群背後的千億生意愛爾眼科作為專業眼科連鎖機構,主要從事各類眼科疾病診療、手術服務與醫學驗光配鏡 。
  • 民營醫療機構「尋路」:兒童診所受疫情影響大,醫美一枝獨秀超預期
    與此同時,醫美卻成為了民營醫療機構中的「異類」,在複診後業務量迅速回升,遠超去年同期。在疫情影響下,各類的民營醫療機構,正在竭盡全力去探尋一條向上的路。兒科診所承壓如果沒有疫情,專注於兒科診療的民營醫療機構知貝醫療,將立足華南,籌建第七家連鎖兒科診所。
  • 西安2家醫療美容機構被評為「嚴重失信」!
    近日,西安市衛健委公示了2018-2019年度城六區醫療機構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在最終確定參評的152家醫療機構中,信用評價結果為嚴重失信(一星)2家、一般失信(二星)7家,大多為醫療美容機構。
  • 西安2家醫療美容機構被評為「嚴重失信」
    近日,西安市衛健委公示了2018-2019年度城六區醫療機構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在最終確定參評的152家醫療機構中,信用評價結果為嚴重失信(一星)2家、一般失信(二星)7家,大多為醫療美容機構。依據《西安市醫療機構信用評價評級標準》,最終確定參評的152家醫療機構信用評價結果為:嚴重失信(一星)2家、一般失信(二星)7家、一般誠信(三星)119家、信用良好(四星)22家、信用優秀(五星)2家,醫療機構信用等級評價有效期為兩年。
  • 成都潤禾皮膚病專科醫院等多家醫院、診所被衛計委處罰
    四川在線消息 9月5日,從成都衛生監督信息網獲悉,成都衛計委近日對金堂悅康醫院、成都武侯西南醫院、四川東方世紀影業有限公司、武侯區福光家富富橋保健按摩中心、陳氏康華診所、成都潤禾皮膚病專科醫院、南光醫院龍舟路診所、深圳市彩生活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錦繡東方項目、彭州同一醫院、四川壽星堂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開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