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填報志願期間,不少考生和家長都會遇到一個經典問題:是去西部上一個985大學,還是到北京、上海讀一個普通211?
在現實情況下,分數能達到985大學投檔線的考生,那是非常出色的,這類考生的數量並不多,所以有「去西部上985還是北京讀211」困擾的考生,實際上是不多的。但這個問題之所以被稱為報志願「經典問題」,因為這個案例的背後是「報考志願該選擇學校還是選擇城市」的抉擇難題。
「魚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除分數頂尖的情況外,絕大多數的考生報志願實質上都是在「妥協」。
在分數既能去西部985,又能去發達城市211的情況下,那該如何妥協呢?這沒有「標準答案」,筆者提供兩個思考角度。
一,家庭條件一般,想大學畢業後就參加工作,並且是希望獲得穩定工作的,建議去西部985大學。面對層出不窮的就業歧視,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學校的名頭在很多時候,真的很重要。
比如,去年某著名網際網路企業在招聘中拒絕了一位上海交大的博士,原因就是因為其本科畢業於雙非高校。在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時代,學校層次成了很多單位在招聘中的第一道門檻。如果沒有這個身份,那就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
比如很多地方的事業單位招考和許多央企的校招,都直接將報考者分為「三六九等」,一流大學的可以免筆試直接面談,而其他的就得老老實實的考試。
比如很多地方的人才引進和選調生招錄,競爭機會只給一流大學層次的,其他的連報名都沒有資格。
就連許多地方招個高中老師,條件裡都怎麼說?一流大學的本科生,不管什麼專業、哪裡戶籍、有沒有教師資格證,都可以報考。到了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就成了碩士生不管什麼專業、哪裡戶籍、有沒有教師資格證,都可以報考。而剩下的,就得是師範畢業、有教師資格證還得是本地戶籍的,才可報名。
看出來了吧,有個一流大學的畢業證,找工作的範圍和機會,都大大增加了,這對一般家庭的孩子,真的很實用。
這個多說一句,現在大學裡換專業已經不是很難的事情了,所以想要去更高層次的學校時,可以捨棄專業上的考慮,即使去不了想去的專業,只要不是特別討厭的,完全可以填報該校志願,然後入學後再轉專業。
二,如果家庭條件較好,想著讀研讀博,對未來發展有更高要求的,可以考慮發達城市的211。對這部分考生來說,一時半會也不著急找工作,加上對未來發展有較高要求,也更需要開拓眼界和積累人脈資源。
中國目前東西部差距較大,這不僅是基礎設施方面的問題,更深層次的是意識、文化、機會等方面的問題。
到大城市去讀書,首先能見世面,對自己的認知、發展定位都會有所幫助。其次是機會更多,東部大城市的高校,相比其他地區的高校,質量更高,學生能接觸到更多的大咖,享受到更多的資源,這對未來讀研讀博,做研究、經商等,都更有幫助。
當然,肯定不是隨便找個發達城市的211就填報,最起碼要上這個211大學的較好專業,否則還不如去西部讀985了。
此外,這個211學校的某個專業很不錯,又剛好符合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規劃,那也可以直接考慮讀東部211而不是西部985。
其他層次的「城市優先還是學校優先」,也是同理。只要搞清楚「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報考志願後就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