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萍
核心提示┃進入二孩時代,今年過年,怎麼給二孩家庭包壓歲錢,難住了不少人。
「親戚朋友家不少都添了二孩,這壓歲錢給得少不好看,給得多又確實吃不消!」提起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讀者李先生一肚子苦水,吐槽說過年回趟老家,光發壓歲錢發了自己近一個月的工資。
吐槽1
二孩增多,壓歲錢開銷翻番
李先生在鄭州一家金融公司上班,月工資5000元左右。春節前媽媽就打電話叮囑他:「今年你表姐和堂哥家都各添了一個娃,都是二寶,壓歲錢你得多備著點兒。」
回家過年,除了孝敬爸媽的錢之外,李先生特意多揣了一個月的工資回去,想著發壓歲錢怎麼也夠了,還能留個路費,「沒想到竟然差點不夠發」。李先生說,除了表姐、堂哥家各添了二寶,還有幾個老同學、老朋友家也添了二孩。過年聚會拜年,一圈下來,一個月工資已經清零。
「就這壓歲錢我還沒敢發得『一視同仁』,有200元、300元、500元的,要是都發500元,一個月工資肯定不夠。」李先生大致算了一下,過年回家,壓歲錢發給了10多個孩子。
和李先生有同樣感受的還有讀者王女士。「家裡的親戚、朋友都添了二孩,壓歲錢整個比往年翻了一倍,看來以後要更加努力多掙錢了!」她說。
吐槽2
添了二孩,娃的壓歲錢「縮水」
二孩多了,發壓歲錢的人吃不消,收壓歲錢的人也有不滿。
「去年親戚給我家娃發500元紅包,今年家裡添了二寶,紅包反而『縮水』了,變成一個300元了。」說起這件事,家長劉女士很是無奈。
原來,大年初三,李女士家裡來了兩家親戚,每家都帶著一個孩子。其中一位親戚給孩子們發的紅包有些不一樣,「給我家兩個孩子是每人300元,給另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卻是500元」,李女士說,最尷尬的是,不懂事的孩子們當場把壓歲錢從紅包裡抽了出來,本來是想開心地秀一下各自的壓歲錢,沒成想卻秀出了差別。「孩子當時就問,媽媽,為什麼我的壓歲錢少一些?」
事後,親戚私下對李女士說,之所以這樣發壓歲錢,是為了平衡,想著讓各家孩子收到的壓歲錢總數差不多。對於壓歲錢「縮水」,李女士表示理解,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解釋。
吐槽3
「人家給500元,我們還1000元」
同樣關於壓歲錢,二孩媽媽馮女士也有著自己的煩惱。
去年10月,馮女士迎來第二個寶寶的出生,家裡人十分高興,過年親戚朋友來更是給包了不少壓歲錢。「可這都是人情呀,我們家倆孩子,人家家裡就一個孩子,咱不能讓別人吃虧不是。」馮女士說,為了還親戚朋友人情,別人給她家孩子一人發500元壓歲錢,她和老公就給別人家孩子發1000元壓歲錢;別人給她家娃一人發1000元,他們就還2000元……「以此類推,反正就是要翻一倍」。
為此,今年這個春節,馮女士不僅承受著經濟上的壓力,更覺得心累。「發來發去,換來換去,也真的是覺得沒啥意思。」馮女士說。
調查
二孩時代,六成人表示壓歲錢壓力大
壓歲錢是春節人們表達美好祝福的一種方式,然而調查顯示,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則感受到的是壓歲錢帶來的壓力。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0.7%的受訪者認為壓歲錢傳承著中國春節的傳統民俗,但57.9%的受訪者坦言壓歲錢給自己帶來的負擔重,56.1%的受訪者認為人情往來要重視心意,讓壓歲錢回歸原本含義。
另一項關注「春節壓歲錢你支出多少」的調查也顯示,隨著二孩增多,不少人在壓歲錢支出上有了比以前更大的壓力。超六成被訪者表示,有了壓力,支出也多了。
如何給二孩家庭包壓歲錢?根據該調查,超五成人表示「還是保持原先給老大壓歲包的水平,親戚關係要維護,壓力還是自己扛了,相當於增加了一倍」;還有不少受訪者表示,要麼「總額不變,但老大、老二的壓歲包厚度減少了約一半」,要麼「在壓歲包總額上加點,但老大的壓歲包肯定得變薄」。
聲音
「壓歲」是年俗,保持「初心」更有意義
「壓歲錢是一種年俗,寓意闢邪驅鬼,保佑平安,大家應該回歸初心,少些攀比。」鄭州某小學從事語文教學的王老師說。
據王老師介紹,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是一種寓意,一份祝福,不應該成為一種負擔,要讓孩子們從『壓歲』中學會重視親情,懂得感恩,這樣才更有意義。」
建議
壓歲書、壓歲言,試試別樣「壓歲」祝福
「我家也有二孩,不過今年我們沒有遇上壓歲錢的煩惱,因為我們有秘笈。」家長吳先生告訴大河報記者,他的秘笈就是「壓歲書」。
原來,吳先生和弟弟家去年都添了二寶,但大姐家仍是一個孩子,為了避免如何給二孩發壓歲錢的尷尬,春節前吳先生在家庭微信群中倡議,今年過年給孩子們改發「壓歲書」,得到認可。「這樣還能讓孩子增加閱讀的興趣,更省去發壓歲錢的負擔,一舉多得呀!」
吳先生給孩子們發的「壓歲書」不僅聽取孩子們的意見,還聽老師、家長的建議,孩子們很高興。
家長張女士則將給孩子的壓歲錢改成了「壓歲言」。「新的一年,我把對孩子想說的話寫了下來,封進紅包發給孩子,沒想到孩子第二天給我寫了回信,看得我心頭暖暖的。」張女士說,沒想到自己給孩子發的「壓歲言」密切了親子關。
將壓歲錢改為郵票、紀念幣、金銀幣、購書卡等,效果一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