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百合子夫婦1942年被日本政府作為開拓團民遷移到中國黑龍江省依蘭縣天田村,丈夫在1945年6月被日本徵兵入伍。1945年秋天日本宣布戰敗後,水野百合子領著一個四歲的女兒和一個兩歲的兒子與附近開拓團的團民一共幾百人從依蘭爬山越嶺經方正逃向哈爾濱,下面是水野百合子的敘述:

過了大羅勒密(地名),我們才上了公路,又累又餓,我一步都走不動了。因為我的孩子多,拖累了大夥趕路團長讓我把孩子扔了。天哪!那是我的親骨肉我怎麼忍心呢?我們活要活在一塊兒,死要死在一起,死也不能扔孩子。這時,團長說:「你扔了,中國人會撿去把他養大帶上,影響大家趕路,上不了船,我們都得死了。」實在沒有辦法了,我只好巴4歲的女兒放在路邊。可我一起身,女兒便伸著兩隻小手,拼命地喊著媽媽我走了幾步,心像刀絞似的難受,心疼得我又跑了回去把她抱起來。團長說什麼也不許,我怕他再讓我把兒子也扔了,就順從了團長。我一邊流著淚一邊對女兒說:「孩子,別怪媽媽無情啊,我這是給你留一條活路,要不咱就都得死了。」就這樣,我失去了一個心愛的女兒。
水野百合子的兒子最終餓死在逃難的路上,而她本人在餓昏後,被方正縣一個善良的中國男子救下,她於1953年返回本。而她失去的女兒始終也沒有找到。
日本戰爭遺孤遍及東北
方正縣公安局的歷史檔案發現嫁給當地男子的日本婦女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1953年有一部分回到
了日本,水野百合子正是其中之一。而有記載的日本遺孤,根據方正縣的粗略統計,從1972年中日建交以來到1990年共198人從1945年到1972年間的日本遺孤情況沒有統計,據方正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的工作人員介紹,方正縣的日本遺孤準確的數字很難確定,因為中日1972年建交前的日本遺孤因為各種原因沒法記載,而1990年以後到現在一直都有自稱是日本遺孤申請到日本尋親的人報名。
根據日本厚生省中國殘留孤兒護援基金統計,日本方面記錄在冊的日本遺孤有1600人。據日本厚生省的1983年的統計,1945年日本戰敗後,共有2700名孤兒被遺留在中國。而據著名民俗學家曹寶明先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收養日本遺孤紀實》中統計,日本遺孤流落在中國民間的有5000人左右。而專門研究滿洲歷史的著名歷史學家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曲曉蹈先生講:日本遺孤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東北三省,共3000人左右,其中黑龍江省有1500人左右,吉林省有1000人左右,遼寧省有500人左。曲先生是查閱了黑吉遼三省大量的歷史檔案資料,並且走訪了東北三省各市的民政部門得出了這個結論的。曲先生還講,日本遺孤90%以上都是日本最普通最下層的開拓團民在逃難中遺棄的,而且大部分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