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後,日本一家五口逃進中國原始森林,40年後悲劇了

2020-12-18 騰訊網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了周朝,並分封了大量的諸侯王,那些諸侯王所受封地名稱,大部分都演變為了我們如今的姓氏,如:虞、宋、魯、燕、齊、管、蔡等等,可以說中國姓氏的大興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

不過,在古代一般普通民眾是沒有姓氏的,特別是在先秦時期,平民百姓基本上沒有資格擁有姓名。公元645年,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模仿中國唐朝的方方面面,將自己從一個奴隸制國家,變成了封建制國家,來自中國的姓氏文化和等級制度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在古代日本,等級較低、生活貧苦的普通民眾也大多沒有姓名。

公元1868年1月3日,日本進行了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逐漸成為了東方國家的翹楚,並在1894年,通過甲午海戰,打敗了自己的「老師」中國,進而信心大增,企圖進一步謀劃中國。公元1931年,日本開始侵華,佔領了我國東北大片區域,並在第二年的3月1號,建立起所謂的偽滿洲國,扶持已經退位的溥儀當上了傀儡皇帝。

此後,受日軍實際控制的東北地區,遷移來了不少的日本平民,他們不是士兵,只是為了生存才來到此地的。1945年,日本開拓團又新招了不少人,豬鼻常吉也是其中一員,被分到了黑龍江吳縣,隨他而來的,還有他的妻子、兩個女兒以及一個兒子。

其實,他本沒有名字,而是開拓團在國內招人的時候,必須要按照名字登記,便給自己隨便取了這麼一個名字,之所以稱「豬鼻」,僅僅是因為他們老家那塊地方的地形與「豬鼻」的形狀有點像。當豬鼻常吉來踏上中國土地的時候,已經是抗日戰爭末期了。

當時的日本已經陷入了中國戰場的泥潭,國際反法西斯勢力也對該國進行了強有力的打擊,最為明顯的就是美國在日本本土投放的那兩顆原子彈。很快,蘇聯也動用了百萬紅軍,前往中國東北,驅逐日軍,日本士兵死的死、逃的逃,那些滯留在東北的日本普通民眾,日本政府也沒心思和能力可管了。

豬鼻常吉一家人並沒有傷害過中國人,可在當時那種特殊的社會環境之下,是很容易被人們當做戰犯給抓起來的,為了生存,他便帶著自家人進入了小興安嶺的一片原始森林裡,開始了隱居生活。原始森林的環境十分惡劣,沒幾天,豬鼻常吉和自己小女兒就因飢餓和疾病死去了,只留下了妻子高橋信子和另外兩名孩子。

他們沒有辦法,只得分頭走出森林,抱著僥倖心理前往中國農莊求救,好心的農民收留了他們。此後,高橋信子改嫁給了一名中國人,其他兩名孩子也都找到了願意收留自己的家庭。儘管這三口人活了下來,他們卻失去了彼此之間的聯繫。

1953年,中國政府允許當年因戰爭原因滯留在本土的日本民眾回國,高橋信子選擇了回到日本,但她還無時無刻不想著當年和自己走散的兩個孩子。40年後,中日關係逐漸改善,日本很多民間團體發起了前往中國尋親的活動,高橋信子已經去世了,無法參與。

但是在一場尋親活動中,當年走散的兄妹二人,卻終得以相見,分別時兩人都還只是十幾歲的少年和少女,如今已是50多歲的老人了,二人相見,可謂是老淚縱橫,也讓人感慨萬分。不得不說,戰爭裡,最受傷的永遠是無辜的民眾,這一家人的悲劇,不過是戰爭年代眾多前往中國拓荒的日本平民家庭的縮影。

相關焦點

  • 日本投降後,一個日本五口之家逃進中國原始森林,40年後怎麼樣?
    導語:日本投降後,一個日本五口之家逃進中國原始森林,40年後怎麼樣?抗日戰爭是我們必須要銘記的戰爭,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就意味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在以後的日子當中,不僅是中國人們深受其害,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還有普通的日本民眾,也被迫成為了日本政府的工具。在1936年,日本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制定了20年內移民100萬戶500萬人的計劃,也就是說讓日本人移民到到中國來居住。來自日本的豬鼻一家,在日本戰敗之前的幾個月,也就是1945年,來到了中國黑龍江省吳縣開拓團,豬鼻一家是日本最後的一批移民團。
  • 日本投降,一戶5口的日本人逃入我國原始森林,42年後變成這樣
    一九三六年,日本當局定下「二十年內往大陸移民五百萬人口,一百萬戶」的遠大規劃時,必定會讓許許多多日本農人、滿洲平民百姓命運改寫。豬鼻常吉有一個5口之家,當年的大移民潮扭轉了他們一家人的命途。「豬鼻」是日本很少見的姓氏,明治維新,日本天皇在徵兵時下令:每一個人都要有姓氏。
  • 歷史老照片:圖四是戰敗後日本人的嘴臉!圖五是日本侵華後失去雙親...
    圖四是戰敗後日本人的嘴臉,圖五是日本侵華後失去雙親的孩子們! 圖3:1918年,天津。手拿扇子,目露兇光的日本武士 宮本。
  • 日本戰敗後,一個日本兵拒不投降繼續作戰,29年後下場如何?
    日本戰敗後,一個日本兵拒不投降繼續作戰,29年後下場如何?二戰是一段極其悲壯的歲月,中國以死傷3500萬人的巨大代價,才得以換來戰爭的勝利。作為一個在西方侵略中成長起來的國家,日本的確吸取了西方先進的科技和生產力。
  • 日本戰敗後,對巴西日本移民社會的衝擊與影響:同室操戈
    但在地球的另一側,二十餘萬居住在巴西的日本移民,卻因為「日本戰敗」消息的傳來,點燃了鬥爭的火焰。只不過這次的敵人不再是「冥頑不靈、抗日容共、東亞和平之敵的中國人」,也不是「重利輕義、卑劣暴虐、狼子野心之輩的西洋人」,而是自己身邊的同胞。
  • 日本戰敗後,在中國留下了近十萬日本女人,這群女人的結局是什麼
    導語:日本戰敗後,在中國留下了近十萬日本女人,這群女人的結局是什麼哈嘍大家好,今天繼續由小編為大家講歷史。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能有如此安定幸福的生活,都離不開解放軍人的辛苦奮戰,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曾被日本侵略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大小小經歷了很多戰爭,其中就有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等等。經歷了那麼多劫難,中國還是取得了勝利,當年日本在戰敗後,曾在中國東北留下了將近十萬的日本女人,那麼這群女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都去哪裡了?
  • 日本戰敗後,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都獲得了賠款,為啥中國卻沒有?
    即便是這樣清朝直到滅亡之後,也沒有還清這些賠款,其中甲午戰爭後賠付日本的賠款,一直到抗戰爆發後,南京國民政府還在向日本支付。 抗日戰爭中日本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因此在日本戰敗之後,中國向日本索要賠款也是有理有據的。
  • 日本戰敗後賠償別國20多億,為何中國一分錢都沒拿到?
    到1950 年,美國已經付出了20 多億美元——日本賠了幾百萬,美國倒貼幾十億,美國輿論質疑,這是誰向誰賠款啊? 於是,美國由「懲日」轉變為「扶日」。1949年5月12日,美國決定停止日本的拆遷賠償,中國也就沒有再得到實物賠償了。
  • 俄西伯利亞一對兄弟為躲債 逃進原始森林當「野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新社10月10日報導,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葉尼塞斯克市警方當日發布消息稱,該區一對兄弟為躲避巨額債務,逃進原始森林的一個洞穴中過起「隱居生活」。該消息稱,葉尼塞斯克市警方在距離該市數公裡的森林內發現了這對兄弟,兩人都背負著巨額債務,其中一人拖欠一雙兒女超過60萬盧布(約合人民幣6.21萬元)的贍養費,另一人則拖欠銀行150多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5.54萬元)的債務。
  • 老照片:日本戰敗後的孩子 享受著九年義務教育和免費營養午餐
    與大人戰敗後感到悲傷茫然的大人不同,日本的兒童很快便適應了戰敗後的生活。戰爭時期便聽說過的棒球,逐漸走進了日本孩子們的世界。1947年日本便開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即小學六年,中學三年的六三制。1947年1月20日,日本東京都便開始了學校午餐計劃,照片中的是永田町國民學校,孩子們吃的是用鮭魚罐頭、通心粉和牛奶一起煮熟後的餐食。美國戰後組織「亞洲救濟聯盟」從1946年到1952年每年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服裝。在日本約有1500萬人因此受惠。1945年11月,東京品川區的立會國民小學校舍在戰爭中被燒毀。
  • 中國8歲男孩被日軍俘虜,帶到日本生活40年,身價千萬後回國尋親
    由於當時的中國實力並沒有那麼強,因此抗日戰爭也是在全國人民共同付出巨大努力之下,才取得了勝利。在兩軍對峙之際,我國的很多戰俘都被日本軍方無情迫害。 但是在山西有一個小男孩,他在戰俘營中僥倖活了下來,不僅沒有被日本人殘忍殺害,更是將其帶回了日本細心撫養。在四十年後,這個小男孩已經成為了身家千萬的企業家,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都非常成功。
  • 直擊戰敗後的日本社會:「甜蜜攻勢」下,成為美國大兵的歡樂天堂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三天後,美軍又向日本長崎投放了一顆原子彈。兩顆原子彈的爆炸,加速了日本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
  • 日本戰敗後,七名甲級戰犯中第一個被執行絞刑的人是誰?
    土肥原賢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16期步兵科,他與岡村寧次、孫傳芳以及閻錫山等都是同學,並且私下關係不錯,也因為這層關係,為他日後成為「中國通」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土肥原賢二大學畢業後成為了日本駐中國武官坂西利八郎的副官,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常年住在中國,熟悉中國的風土人情,在日本被稱為「中國通」。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中國近代以來,爆發過讓所有中國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戰爭那就是抗日戰爭。至今為止依舊有很多影視劇再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為背景拍攝故事。可見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的影響。不過,好在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最終我們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不僅標誌著中國戰勝了日本,更是代表中國華民崛起的開端。但大家要知道,這樣的成果都是無數中華兒女用生命換來的。
  • 日本戰敗後,留在東北的10萬日本女子去哪了?怪不得日本閉口不談
    日本一直亡我之心不死,日俄戰爭後,也就是發生在1904年到1905年這個期間的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這兩個國家戰鬥的目的是為了爭奪我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
  • 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兵 戰後孤島遊擊近30年 得知戰敗後說出六個字
    1974年3月10日,一名身穿破舊的二戰日軍軍服的日本老兵走向了菲律賓盧邦島警察局。只見他面色凝重,向在場人們深鞠一躬後說了一句:「我是少尉小野田寬郎,我奉上級的命令向你們投降。」而這一天距日本投降已經過了整整29年,同時也是小野田寬郎在菲律賓叢林裡戰鬥的第三十年。
  • 日本戰敗後,咋讓人口快速增長的?做法令人不齒,不把女性當人看
    因為戰爭並不在日本本土發生,所以日本平民傷亡人數很少,在我國境內的日軍數量最多時達到了近200萬,在侵華戰爭中總共損失約44萬。相比於中國,日本的損失算是很小了,但是之於日本這個原本就不大的彈丸小國來說,這樣的人口損失,特別是主要是青壯年男性的損失,足以讓男女比例達到失衡狀態。
  • 日本戰敗後有多慘?三分之一的人無家可歸,糧食減產30%,瘟疫肆虐全國
    二戰戰敗對日本這個民族的打擊和摧毀幾乎是全方面的,不論是對日本國民的肉體還是心靈,都產生了巨大的毀滅性打擊。 先從戰敗後日本官方給出的數據來看看,經常被引用的軍隊死亡人數,截至投降時大約是174萬之多,這一數字可能相對準確。
  • 最下面四張的照片,看戰敗後的日本天皇,是怎樣被趕下神壇的
    事件發生在日本戰敗後,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上舉行,美國的五星上將,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宣講的卻是一篇充滿激情和寬容,呼喚和平和正義的演講,而不失宣洩仇恨和報復的。一戰後的德國就是最顯著的例子,麥克阿瑟想到了徹底摧毀日本人的價值觀,用美國的觀念改造日本,讓日本為美國服務,無疑控制了日本天皇就是最好的手段。1900年在中國《辛丑條約》我們對美國的賠償,美國採取了其他幾個國家想也想不到的辦法,讓清王朝用這筆賠款送中國留學生到美國留學。美國希望中國的留學生到美國讀書,回來後在當領導做官,對美國友好。
  • 日本人怎樣取名字:戰敗後對漢字的使用大加限制
    單名一個「花」字,近年頗流行,若是在過去,男「太郎」、女「花子」是典型的日本人名字。某日本學者說,中國人一聽「花子」就想到叫花子,這說法未免牽強,實際上讀音不一樣。雖然全球化,日本人起名也無須顧忌中國人感覺。對於日本人的名字,生於豬年叫「豚年」,或者女孩叫「泡姬」,望文生義,我們會忍俊不禁,但更多的是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