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後賠償別國20多億,為何中國一分錢都沒拿到?

2020-12-25 騰訊網

日本投降後為什麼我們一毛錢賠償都沒拿到?

日本,是一個讓中國人一提起就心緒不平的國家,這個不安份的鄰居,在近現代歷史上對中國傷害最深,割走了臺灣島,從中國掠奪了大量財富,侵華戰爭又給中國造成了6500億美元(1945年幣值)的損失。

▲北洋政府在太和殿前閱兵,慶祝一戰勝利

在中國人的歷史記憶中,近代中國幾乎每戰必敗,割地賠款,簡直把家底都要賠光了。那麼,有沒有中國獲得了戰爭賠款的反例呢?

答案是有的——中國以一戰戰勝國的身份從德奧獲得了總計約8400萬元的賠款,加上繳獲的德奧船隻以及免去的庚子賠款,總收益達2.5億元(以北洋政府貨幣計)。

▲梅津美治郎在降書上簽字,無條件投降

那麼,到了犧牲大得多的二戰,中國有沒有從日本那裡到賠償呢?

第一,中國得到了賠償,但沒有得到賠款。

第二,中國得到的賠償很少。

第三,大國基本都放棄了賠款。

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後發出了「以德報怨」的號召,似乎要放過日本,而實際上蔣介石只是強調了「不可對無辜人民加以汙辱」,並沒有不要賠償的意思。

從歷史記載看,在戰爭結束之初,中國和美國對日本的態度還是比較嚴厲的。

▲波茨坦會議決定了戰後秩序的基本框架

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中,明確了日本的賠償原則——

「日本為支持其平時經濟及交付公正之實物賠償,得維持必要工業,但不得維持能使日本再武裝之工業。」

也就是說,除了用來維持日本經濟運轉所必需的工業以外,其餘的全部用來賠償。

▲鮑萊傾向於嚴懲日本

日本投降後不久,杜魯門就派特使鮑萊(Edwin W. Pauley)率團考察,鮑萊隨後發表了一份報告,認為「過去的日本工業的發展,帶有極其濃厚的擴充軍備的色彩」,主張拆除工業設備,把日本的工業限制在1926-1930年的水平上。

▲美國單獨控制了日本

在對日政策上擁有極大的自由度

美國隨即制訂了《日本賠償即時實施計劃》,主要內容是拆除所有軍工廠和大部分生產鋁、硫酸、軸承等產品的設備用於賠償,總額約30 億美元,該計劃被盟國組織的「遠東委員會」所接受。

▲日本被炸得差不多了,

還真沒多少能拿來賠償的東西

1946年10月,蔣介石召集各部商討索賠方案,確定了《關於索取賠償與歸還劫物之基本原則及進行辦法》,大致內容是以實物賠償為主、中國應得賠償總額的一半、沒收日本在華財產抵做賠償等。

戰後初期的美國,其亞洲戰略以中國為中心。在美國的影響下,遠東委員會於1947年對中國的索賠予以了兩次支持,這是中國獲得賠償最有利的時機。

▲大名鼎鼎的雪風號就是賠給中國的軍艦之一

第一次是分配日本殘餘艦艇,中國分到了34艘,其中驅逐艦7艘,但噸位不足5萬噸。

第二次是美國提出《日本賠償先期交付案》,在先期拆除的工業設備中拔出30%,優選賠償受日本直接侵略的國家,中國分得15%。

從1947年底到1950年,中國共拆運日本機械設備53946臺,特種測量器械3198 臺,約合2207萬美元,只算是象徵性的賠償。

此時中國局勢驟變,國民黨政府在內戰中一敗塗地,美國對蔣介石非常失望,轉而把日本作為亞洲戰略的核心。

從經濟上講,美國繼續要日本賠償也不划算。日本被打成一片廢墟,全靠美國維持。到1950 年,美國已經付出了20 多億美元——日本賠了幾百萬,美國倒貼幾十億,美國輿論質疑,這是誰向誰賠款啊?

於是,美國由「懲日」轉變為「扶日」。1949年5月12日,美國決定停止日本的拆遷賠償,中國也就沒有再得到實物賠償了。

退守臺灣的國民黨政府喪失了與美日交涉的資本與底氣——美國既然不把蔣介石視為頭等盟友,也就不再幫忙索賠了,而日本則是找到了躲避賠償的藉口。

這一形勢在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上被完全體現出來。

和約談判前,因為多數國家反對國民黨政府代表中國出席,甚至英國也不贊成,於是美國決定不邀請國共任何一方參加,而是讓日本自行決定與誰籤約。

▲日本代表在舊金山和約上簽字

在和會上,美國表示「日本的資源目前不足以全部賠償此種損害及痛苦」,各國除了扣留日本在本國的財產作為賠償外,只能要求日本提供勞務賠償。

會後,美、英、澳、荷等國均放棄了索賠,蘇聯拒絕籤字,但隨後也宣布放棄賠款。

日本沒有說話的份,但有美國保底,自然偷著樂——日本國會很快批准了和約,首相吉田茂很興奮:「日本現在有選擇媾和對手之權,對於如何行使此權,應考慮客觀環境,考慮中國情形以及其與日本將來之關係,不擬輕予決定。」

▲國民黨政府與美國籤訂協定

沒有美國支持,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在賠償問題上一讓再讓。

1951年9 月12 日,「外長」葉公超表示,願以舊金山和約為藍本與日本籤訂和約。這一方面是因為國民黨政府只能跟著美國走,另一方面是為了保住「正統」地位——萬一日本選擇與新中國籤約,豈不是喪失了代表中國的資格?

於是,日本反而在談判中佔儘先機,以「我國現在若與貴國訂約,勢將引起大陸中國國民對我之仇視」等說辭來延宕,吉田茂放出風聲:「如果中共在今後3 年內提議與日本締結和約,日本……絲毫不會提出反對。」

1952年3月22日,在《舊金山和約》生效的壓力下,在害怕「正統」落到大陸的憂懼下,國民黨政府步步退讓,最後完全放棄賠償,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前7小時與日本籤下了《臺北和約》——國民黨政府對日索賠就此告終。

▲1955年10月17日,日本國會議員訪華團訪問中國

新中國的基本態度是從大局出發,放棄賠款。1955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中共中央對日政策和對日活動的方針和計劃》,確立了對日交涉的基本框架——

「聲明取消戰爭狀態和宣布日本免付賠款的時間不宜過早,要表示中日關係正常化以前不能正式解決,但我方願意解決該問題。」

這既是為了爭取日本,也是因為蘇聯放棄了賠款,中國要與老大哥保持一致。

當中蘇關係破裂後,新中國非常孤立,東有美日,西有印度,南有臺灣,北有蘇聯,周邊全是敵對勢力。在此情況下,為了對付最大的敵人蘇聯,有必要與美日緩和。

在美國拋開日本搞了「越頂外交」後,大吃一驚的日本連忙跟上,於1972年恢復了中日邦交,在1978年籤訂了《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籤約過程中,中國最為強調的並不是賠款,而是「共同反對霸權主義」——與美日緩和,全力對付蘇聯,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如果當時堅持要賠償,會怎麼樣呢?

一個可以預料的後果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將會推遲。日本對賠償問題做了預估,如果給付賠償,這筆巨款將是對日本經濟的沉重打擊,所以寧願推遲恢復邦交,田中角榮訪華前就已打定主意,「如果要求賠償就立即回國」。

▲日本的「中正神社」、「蔣公頌德碑」

「以德報怨之碑」

另一個後果,則是會助長日本親臺勢力的氣焰。蔣介石放棄賠款是形勢所迫,但在日本國內,卻被許多人視為「德政」,因此而有親臺傾向的人,不在少數。如果堅持要賠款,親臺勢力將會大做文章——看,「蔣公」對我們多好!大陸的共產黨不能接近!

如果中日邦交不能恢復,中國的外部環境將依然險惡。

基於以上考慮和歷史上的一貫表態,中國最終放棄了賠款要求。

▲相比賠款,世人更看重德國的態度

在中日建交公報中,放棄賠款是為了中日友好,而真實的原因一是為了順利建交,擺脫困境;二是因為有蔣介石政府放棄賠款在前,大陸不得不予以事實上的追認;三是從國際主流來看,免除戰敗國的賠償是主流。

第三個原因可能有些出人意料,德國不是一直在賠嗎?

其實,德國的國家賠償在50年代就基本被免除了,德國積極履行的,是對民間受害者的賠償。中國放棄的同樣是國家賠償,但民間追償的權力是保留的,這一點與各受害國的態度一致。

▲「慰安婦」中韓兩國少女雕像

例如「慰安婦」等民間受害者的賠償問題,中國韓國從來沒有放棄這項權利,一直在要求日本對其進行賠償。在民間賠償這個問題上中韓兩國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日本必須賠償!

那為什麼國家層面的賠償要免除呢?從現實角度看,戰敗國受損嚴重,搜括式的賠償只會讓戰敗國成為戰勝國長期的負擔;從歷史教訓看,洩憤式的高額索賠無疑是在醞釀下一場戰爭。例如德國發動二戰的起因離不開一戰戰敗後的高額賠償。

出於這兩個考慮,世界主要戰勝國均沒有在賠償問題上過多糾纏,一方面清算法西斯餘毒(日本不徹底),一方面扶持戰敗國經濟,使之能重回國際社會,保證長久和平。從實際效果看,這個目的基本上達到了。

戰後日本對其他各國的賠款如下——

印尼: 8億美元

菲律賓: 8億美元

緬甸: 2億美元

越南: 3900萬美元

寮國: 278萬美元

柬埔寨:417萬美元

韓國: 3億美元

新加坡: 2500萬新元

馬來西亞: 2500萬馬元

泰國: 150億日元

瑞士: 11億日元

西班牙:20億日元

瑞典: 5億日元

丹麥: 7億日元

蒙古:50億日元無償經濟援助。

共計22.3億美元,以黃金折算,這筆錢大約相當於5個《辛丑條約》的數額。

中國放棄賠償,但日本不能不有所表示。

1980年,日本開始提供無附加條件的優惠貸款,用來回應中國的善意,包括三筆日元貸款,三筆能源貸款和15個項目的無償援助,總計約34900億日元(合當時158億美元),2001年達到了2144億日元(142億人民幣),主要用在鐵路、水電站、電力、鋼鐵等領域的基礎建設上。

來自日本的貸款起了一定作用

亞洲小國之所以能拿到賠款,主要是因為日本有市場開發的需求,日本在談判中附加了條件,表面上賠款,實際上賺了——日本愈加發達,而小國依然窮困。

中國人對未獲日本賠款心有不甘,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受害太深,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悔罪態度不佳,後者可能更加重要——中國人真的只是在乎這筆錢嗎?不是的,中國人更看重的是態度,德國態度好,國家賠償取消了,也沒人有意見。

▲這才是中國人真正在意和痛恨的

其實,包括任何國家,並不能指望靠外國的賠款來達到富強的目的。當初得不到賠款,就是因為中國不夠強大,無法左右局勢,要麼毫無資本,要麼為了大局退讓……歷史已經過去,歷史無法更改,今天的我們,除了要支持民間對日索賠外,還要儘自己的努力,保持中華民族的強盛和團結,莫要讓悲劇和遺憾重演——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相關焦點

  • 領國一狂人,找日本要80億賠款,不給賠款就殺日本戰犯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日本不僅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而且也給亞洲各國帶去無盡的災難。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同盟國向日本提出了54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讓許多人想不到的是,由於中、蘇、美、英等國放棄了向日本索要戰爭賠款當時出於各方面的考慮中國最後放棄了要求日本賠償,但並不是所有亞洲國家都如此。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那麼客氣。所以日本最終支付的賠款還不足540億美金的零頭,實際僅支付了22.3億美金。日本支付的這22.3億美金中,其中有8億是支付給了中國的一個領國—菲律賓。
  • 日本戰敗後,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都獲得了賠款,為啥中國卻沒有?
    即便是這樣清朝直到滅亡之後,也沒有還清這些賠款,其中甲午戰爭後賠付日本的賠款,一直到抗戰爆發後,南京國民政府還在向日本支付。 按照這個規定亞洲的幾個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都應該得到賠款,比如說印度尼西亞得到了2.23億美元,菲律賓得到了5.5億美元,而緬甸則得到了1.4億美元,寮國、柬埔寨等國多多少少也都獲得了一部分賠款
  • 當年日本投降時,需向中國賠償巨額戰爭賠款,為何我國主動放棄了
    中國在歷史上的發展相當不易,我們國家曾遭受第2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巨大打擊。二戰中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華行動,這一次的戰爭使中國損失慘重,不過第2次世界大戰最終以日本失敗告終,日本的戰敗也讓我們國家緩了一口氣。
  •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本可以找其賠償,為何蘇聯和我國都放棄了?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本可以找其賠償,為何蘇聯和我國都放棄了?日本戰敗後,為何中蘇兩國放棄要求日本賠款?原來這才是真相!歷史終究是歷史,永遠無法抹去。對於人們傷害最大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了,波及範圍最廣,即便是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它留下的影響也依然存在,就比如我國和日本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日本不僅在二戰時給我國帶來了巨大傷害,更令人氣憤的是日本對於二戰的態度。對此,很多人就想問為什麼蘇聯和中國都放棄了日本的二戰賠償?是因為對日本的同情麼?
  • 《酸酸甜甜就是我》廣告回收約20億,張含韻自曝唱這歌一分錢沒拿
    不過作為廣告推廣曲,這首歌帶來的最終收益才是品牌方關注的重點,其實早在《酸酸甜甜就是我》席捲了當時的各大音樂榜單時,網傳張含韻這首歌為品牌帶來的廣告收益就約20億。品牌方回收20億,身為大功臣的張含韻分到了多少,這也成了網友們最好奇的事情。對於網友們長久以來的好奇,張含韻也在最新的採訪中做了回應。5月29日,有媒體曬出了一段張含韻的最新採訪視頻。
  • 日本戰敗,蔣介石做了啥?如今,日本有個神社,裡面供奉著蔣介石
    01第一件事:反對分區佔領日本。 今天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為什麼日本人在戰敗後沒有像德國一樣被分區佔領?其實這個想法不是沒有。 琉球群島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呈東北西南向,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大島諸島、大東諸島和先島諸島,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 。歷史上,琉球群島曾長期屬於中國的勢力範圍。距中國沿海的上海、寧波、溫州約700多公裡。
  • 日本戰敗後,在中國留下了近十萬日本女人,這群女人的結局是什麼
    導語:日本戰敗後,在中國留下了近十萬日本女人,這群女人的結局是什麼哈嘍大家好,今天繼續由小編為大家講歷史。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能有如此安定幸福的生活,都離不開解放軍人的辛苦奮戰,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曾被日本侵略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大小小經歷了很多戰爭,其中就有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等等。經歷了那麼多劫難,中國還是取得了勝利,當年日本在戰敗後,曾在中國東北留下了將近十萬的日本女人,那麼這群女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都去哪裡了?
  • 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善待日本戰俘,為何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人?
    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抗日戰爭開闢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犧牲最大的一個戰場。那麼中國做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日本為何瞧不起中國呢?
  • 賠款超多的國家,兩次世界大戰惡果:時至今日依然在繼續賠償
    當年清政府賠款最多的時候也就是幾千萬,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結清,這還比較好。最起碼比德國好多了。一戰結束後,德國作為同盟國集團領導向各國賠償2000多億馬克。二戰結束後,德國作為軸心國集團領導需要繼續履行賠償。根據了解,德國前前後後賠償各國加起來達到了一萬億馬克,這個數目是非常大的,直到現在還在賠著。如果換算成清朝的白銀,一萬億馬克相當於三億兩白銀。
  • 日本戰敗後,對巴西日本移民社會的衝擊與影響:同室操戈
    但在地球的另一側,二十餘萬居住在巴西的日本移民,卻因為「日本戰敗」消息的傳來,點燃了鬥爭的火焰。只不過這次的敵人不再是「冥頑不靈、抗日容共、東亞和平之敵的中國人」,也不是「重利輕義、卑劣暴虐、狼子野心之輩的西洋人」,而是自己身邊的同胞。
  • 日本戰敗後,中國那麼多漢奸去哪了,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抗日戰爭是改變中國命運的一戰,抗日戰爭的勝利讓中國國內的外敵紛紛退走,很多曾經被列強佔領的領土都收了回來。在國際上,中國軍隊也打出了自己的聲譽,讓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的力量。生活在和平社會的我們是體會不到抗日戰爭的艱辛了,很多人只知道當時日軍人多、裝備先進。
  • 中國有俄羅斯族,朝鮮族,為何卻沒有「大和族」,道理其實很簡單
    我們中國是一個具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家。我們不僅有著如此幅員遼闊的土地,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在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曾經出現了很多的少數民族。在經過長時間的民族大一統和融合之下,形成了今天中國56個民族融合而成的大中華。
  • 印度又酸了:中國掏17億免費幫別國修機場,卻不願意給我們修高鐵
    一直以來,印度自視甚高,不敢於落後中國,極為渴望反超中國。不管是中國的航天工程突飛猛進的時候,還是中國基建再創輝煌的時候,印度都表示自己早就完成了,更是揚言中國至少需要20年才能超越我們,不得不說,印度的迷之自信真讓人佩服啊。這不印度又開始算了:中國掏17億免費幫別國修機場,卻不願意給我們修高鐵。
  • 馬關條約賠償的2億白銀放在今天能值多少錢?
    說到晚清,估計廣大網友心裡都不是滋味,因為閉關鎖國導致晚清國力逐漸下降,這才給了眾多列強入侵的機會,而在列強入侵我國的時候,因為晚清政府無能被迫籤訂一些不平等條約,其中最恥辱的一個條約之一是中日《馬關條約》。
  • 中國的啟明星2號,日本出3000億購買被拒,美國:我加倍
    當年日本趁著我國實力較為落後的狀態,向我國發起侵略戰爭。從那時候開始,我國政府就意識到了自身強大的重要性,開始大力提升綜合實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就比如中國有一項特殊技術,日本出3000億購買被拒,美國更是喊下,我加倍!這裡提到的就是啟明星二號裝置,專門用來處理核廢料,並實現循環使用的功效。
  • 二戰投降後,一支日本軍隊躲中國地下,寧願吃老鼠都不敢出來
    日本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居,很長一段時期內也實行著閉關鎖國的政策,直到「佩裡叩關」事件發生後,淪為半殖民地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改革,逐漸擺脫了帝國主義控制,並一躍成為當時的亞洲頭號強國。後來在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的情況下,受軍國主義思潮影響的日本對中國發起了侵略。
  • 數年侵華戰爭,日本讓中國損失5000億美元,為何我國放棄索賠?
    從古至今,中國都非常重視與鄰居搞好關係,不願與其他國家交惡。日本作為中國的老鄰居,自唐朝開始,雙方就友好交往。日本從中國學習了很多先進的科技文化,然後結合實際,讓國家一步步強大。當日本強大了之後,野心隨之增長,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將矛頭對準了老鄰居,掠奪中國豐富的資源,甚至企圖吞併中國。
  • 日本戰敗後,很多女人都嫁給了東北男人,是什麼原因呢?
    在中日戰爭中,我們國家的同胞拼著命守護了屬於我們的領土,但是卻在戰爭中死了很多人,很多男人在成年之後便上了戰場,這一上便給家裡的人留下無盡的牽掛和擔憂,也有很多剛剛結婚之後的男子,因為國家的需要便和新婚妻子離別,奔赴戰場,一幕幕這樣的場景發生讓很多人都很心碎,尤其是在親人得知自己的孩子在戰場上死亡的消息,更是覺得生不如死,歷史留給我們的傷痛,我們代代都不會忘記,尤其是日本侵華戰爭,我們中國人為了將他們趕走
  • 「日本賠償中國勞工」是大誤解_評論頻道_騰訊網
    ;3、原告籤署和解協議後,不得再有任何索賠舉動,原告之外的人如果有這樣的舉動,原告有出面阻止的責任,不給我們造成任何負擔…[詳細] 宗旨是「沒有賠償責任,給予人道救濟」 從2000年的花岡和解起,日本公司總共和中國勞工籤署了
  • 日本戰敗後,咋讓人口快速增長的?做法令人不齒,不把女性當人看
    1945年日本投降時,國內總人口數為7199萬人,截止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1.26億。那麼日本在戰爭時期損失那麼多人,在戰敗後是咋讓人口快速增長的?事實上,這個辦法說出來讓人非常不齒,堪比禽獸,因為它讓日本的婦女幾乎淪為了生育工具,簡直不把女性當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