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光:建立全球性海洋保護聯盟 保護海洋生態

2020-12-18 中國網

中國網1月22日訊(記者 孫潔)NGO在全球範圍的興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人口、貧困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發現僅僅依靠傳統的政府和市場兩級還無法解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作為一種回應,NGO迅速成長並構成社會新的一級。在中國沿海地區,一個以保護海洋環境、弘揚海洋文化為宗旨的公益組織——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已成立五周年,這五年的成長曆程,讓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這樣一群「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志願者們。近日,記者就海洋環保的相關問題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前國際合作司司長、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顧問李景光。以下為專訪實錄:

中國網:據我了解,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是以海洋環境保護為主旨的民間公益社會團體,藍絲帶協會致力於海洋環境保護事業,既是海洋環境保護者的民間活動平臺,又是聯繫海洋環境保護者的橋梁和紐帶。給我們廣大網友介紹一下藍絲帶海洋協會的整體概況,藍絲帶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李景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組織穩步發展,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目前,全國各類民間組織已發展到 20多萬個,在推動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社會進步以及對外交往等各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實踐證明,民間組織已經成為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成為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就是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中活躍在海洋戰線上的一員。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歷史並不長。面對海洋環境的日益破壞,為了拯救人類共同的藍色家園,2007 年 3 月 20 日,以舉辦第三屆中國三亞 「龍抬頭節」暨南海祭祀典禮為重要契機,以海南三亞旅遊業最早的建設者之一、時任三亞南山大小洞天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冬為首的一批熱愛海洋的公益人士啟動了藍絲帶海洋保護計劃;2007 年 6月 1 日,民間公益性海洋保護組織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正式成立。

中國網:作為一個民間的公益組織,與其他公益組織有何不同之處?或者說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有哪些獨特氣質和亮點?

李景光:藍絲帶是一個真正的草根民間組織,迄今仍是我國海洋保護領域唯一有作為的民間組織,它沒有任何政府背景,這是最大的特點和亮點。

在我國,這種草根民間組織太少了。由於是草根民間組織,它沒有任何政府的財政資助,經費主要來自協會會費收入和社會捐贈,專職人員也很少,許多工作依靠志願者。他們孜孜不倦地為保護海洋而奔波,做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實實在在的工作。這些人令人敬佩,值得謳歌。

在國外,政府和大公司對民間組織支持力度很大,可惜我國不具備這種環境。應該儘快扭轉這一局面,制定有關政策,支持真正的草根民間組織的發展。媒體應大力呼籲。

中國網:目前中國海岸線的汙染情況如何?據我了解,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建立「海洋衛士」來以實際行動關注中國海岸線,保護海岸線。那麼這個項目目前進展如何?

李景光:海洋環境的汙染問題,不僅是海岸線的問題,也包括近海和遠海的問題,還包括公海的問題,當然海岸與近海問題最嚴重。國際組織對海洋的汙染狀況有許多介紹。

我國的海岸與近海汙染問題嚴重,一是公眾整體環境意識淡薄,去三亞的海灘看一看,垃圾遍地,三亞靠近市區的海灘上,幾乎都變成汙泥了,近海水域有些地方已不適合遊泳。第二是管理不力,陸源汙染治理問題很大,許多汙水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排汙口到處可見。坐火車從北到南,看到許多河流流的都是黑水,這些水最終流入海洋。

藍絲帶保護海岸線的行動很有意義,但在目前情況下,他們的能力有限,不發動全體公民,政府不加大投入,不給民間組織優惠政策,光靠藍絲帶是難以扭轉局面的。

相關焦點

  • 世界海洋日: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通過對天然紅樹林的嚴格保護和大規模的人工造林,我國紅樹林面積由2000年的2.2萬公頃,增加到現在的約2.9萬公頃,新增7000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的國家之一。6月7日,廣東世界海洋日宣傳活動舉行,近100人參加現場活動,共同呼籲保護海洋生態資源,保護紅樹林。目前,廣東現有紅樹林總面積近萬公頃,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全國紅樹林分布的主要省份之一。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舉辦世界海洋日...
    根據自然資源部通知要求,結合江蘇省疫情防控要求和實際情況,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組織江蘇省海塗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南京海底世界等單位共同舉辦了面向社會公眾的海洋日主題線上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以達到呼籲社會大眾採取切實措施保護海洋環境,維護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提升公眾海洋意識的目的。今年的海洋日系列活動以「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
  • 世界海洋日——熱愛藍色海洋,保護海洋生態
    海洋作為人類交往的重要載體和人們生活生產資源的重要提供者,與人類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永遠值得人類去珍惜和保護。海洋生態與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態包括海洋生物之間及海洋生物與其海洋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海洋生物之間、海洋生物與海洋環境之間彼此關聯、相互作用形成的複合體系,構成海洋的生物多樣性。
  • 世界海洋日丨「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讓我們一起守護地球的...
    馬裡亞納海溝——地球海洋的最深處最大深度達到11,035米在這裡,光照無法到達只有少數單細胞生物和微生物能夠生存但卻發現了人類遺棄的塑膠袋保護海洋生態刻不容緩聯合國於第63屆聯合國大會上將每年的今年的主題是「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紅樹林(Mangrove)具有「消浪先鋒」、「海岸衛士」稱號它與海洋又有什麼關係呢?紅樹林(Mangrove)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 世界海洋日:立法保護紅樹林 修復典型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匯集萬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據了解,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紅樹林資源保護修復力度,全面恢復提升紅樹林溼地生態功能,20年來紅樹林面積增加7000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 中國海洋學會分論壇 呼籲保護海洋生態呵護藍色家園
    呼籲保護海洋生態呵護藍色家園分論壇現場中國網9月6日訊 2013年9月2-3日,「保護海洋生態,呵護藍色家園」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後順利召開,會議吸引來自國家海洋局局屬各單位研討會由國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偕同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環境科學分會、遼寧省海洋學會和大連市海洋學會在上海聯合舉辦。
  • 走進深藍|2020年海洋日主題確定——「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日前下發關於開展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的通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引領海洋綠色發展—記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
    這群種珊瑚的人來自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研究站進行熱帶海灣生態系統保護的其中一部分。扭轉珊瑚礁退化趨勢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站,始建於1979年,前身是中國科學院海南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
  • 發布品牌新形象,「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旨在構建全球化海洋保護...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是一家以「保護海洋生態,人海和諧共生」為使命、以海洋保護為主旨的中國民間公益社會團體,是海南省成立的第一家海洋保護公益機構。多年來持續在海南省以及全國各地開展海洋生態資源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汙染監測與治理、海洋生態科普、海洋保護網絡建設等海洋保護工作,樹立起海岸線監督治理品牌、海洋衛士品牌、紅樹林宣傳保護品牌、社區精準環保品牌等多個品牌項目。同時,更積極助力海南生態自貿港建設,全力推進「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生態文明建設,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價值理念。
  • 構建全球化海洋保護生態文明公益平臺「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發布...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發布品牌新形象。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供圖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9日消息(記者 譚琦)近日,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推出全新品牌形象。新形象創意源於「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品牌名稱與「無窮大」符號,是二者的生態創新性相結合,不僅融入了新時代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使命與戰略,也為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品牌建設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戰略。據了解,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是一家以「保護海洋生態,人海和諧共生」為使命、以海洋保護為主旨的中國民間公益社會團體,系海南省成立的第一家海洋保護公益機構。
  • 海洋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新視角
    截至2017年1月,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報告,全球已建有1.5萬個海洋保護區,面積超過1850萬平方公裡,佔到全球海洋面積的5.1%、各國領海面積的12.7%。  我國海洋保護區的建設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在渤海劃定蛇島自然保護區。
  • 海洋生態保護警鐘長鳴:全球海洋治理中國在行動
    《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5-2020年)》提出在全國建立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將重要、敏感、脆弱海洋生態系統納入海洋生態紅線區管控範圍並實施強制保護和嚴格管控。  2013年12月,山東下發省政府令,率先實施「海洋生態紅線」制度。
  • 海洋保護民間公益力量亟需專業化
    近些年,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海洋汙染嚴重,海洋生態遭到破壞 今年的6月8日是第十個世界海洋日,在海洋日到來之際,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2018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的通知 近些年來,海洋保護已經成為我們所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我們亟需要對這個美麗星球存在的蔚藍色海洋進行保護,而這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責任與義務,更是我們每一個人所不容推脫的。 保護海洋,我們能做什麼呢?
  • 保護海洋紀錄片《海龜奇援》發布
    近日,中國海龜保護聯盟、野生救援、優酷在上海聯合發布保護海洋系列紀錄片《海龜奇援》。該片是一部以海龜保護為主題的系列科普紀錄片,旨在幫助公眾了解海龜,提升海洋保護意識。海龜被稱為「海洋活化石」,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
  • 保護海洋原色 彰顯青春底色
    為踐行今年海洋日主題「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的理念,營造全社會認識海洋、關注海洋、保護海洋的良好氛圍,6月10日,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團委攜手惠州市國土空間規劃協會共同舉辦了「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2020海洋生態行」暨世界海洋日主題宣傳活動。
  • 北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北海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堅持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並舉,合理布局,保障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堅持海洋生態優化與區域經濟同步發展,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確保海洋經濟發展規模和速度與資源和環境承載力相適應;通過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協調社會、經濟和環境保護關係,努力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的統一,為構築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良的環境條件。
  • 「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範區(長島)」項目通過驗收
    12月2日,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組織來自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中國標準化協會、中科院建築設計研究院標準化研究所、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的5位專家,對長島綜合試驗區承擔的「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範區(長島)」項目進行了評估驗收。
  • 羅西尼藍計劃:聯合世界最大潛水訓練機構PADI,保護海洋生態
    羅西尼藍計劃:聯合世界最大潛水訓練機構PADI,保護海洋生態你以為海底是什麼樣子?是像海王、海底總動員中那樣五彩斑斕,生機勃勃?還是深邃幽暗,恐怖森森?每年大量的垃圾侵入海洋,海洋動物深受其害。很多海洋生物則容易把一些塑料製品誤當食物吞下導致死亡,而海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廢棄的魚網,在洋流的作用下,這些魚網每年都會纏住和淹死數千隻海豹、海獅和海豚等。海洋是我們生命的源泉,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PADI是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潛水訓練機構。
  • 《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2020)在滬發布
    10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和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共同發布了我國海洋保護領域首份《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2020),報告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構建了有機融合的海洋保護行業生態圈
  • 北部灣海洋生態系統將得到重點保護與修復
    記者從8月24日下午在廣西北海市舉行的「紅樹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的保護、監測與生態修復」國家級高級研修班開班儀式上獲悉:廣西北部灣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今年6月已列入《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將得到國家層面的重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