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餃子的朋友,看公眾號名字應該就知道,這是我博客的延續。換個陣地,繼續跟大家分享我的生活點滴、胡思亂想。吃飽了沒事幹的同學,可以點上面「餃子茶話館」關注我。
開這個公眾號好幾天了,一直沒想好第一篇文章寫些什麼。正好今天保險代理人的崗前培訓結束,就來寫寫保險吧。
餃子8年前棄廣投深,進的就是一家日資財產保險公司。當時給我介紹工作的唐姐姐說,保險是朝陽產業,又是金融界,高大上。我想既然決定了繼續做銷售,那麼從賣有形產品到賣無形產品,也算一個新的嘗試,就去了。
那時候,保險特別是人壽保險在中國的名聲是相當狼藉,我不敢挺起胸膛對別人說自己在做保險,往往美其名曰做金融,如果非要說保險,也得加上一個限定:財產保險。
其實在我內心深處,也相信人壽保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但總覺得國內的人壽保險被做爛了,加上從小到大一直沒什麼病痛意外,家人也都平安健康,所以儘管保險從業近6年,竟從未給自己買過一份商業保險。直到前幾天,為了參加深圳百公裡徒步,才在磨房上買了一年的意外險。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跟我情況差不多吧。
做財產保險那幾年,每天都在跟客戶說,風險無處不在,必須未雨綢繆。但卻從未認真審視過自己身上隱藏的風險。
其實,這幾年耳聞目睹了不少身邊朋友或其家人,突發疾病或遭逢意外,導致原本幸福安樂的家庭,被高昂的治療費壓垮,或失去了頂梁柱而風雨飄搖。儘管親朋好友都不吝伸出援手,甚至陌生人也願意捐款相助,但往往是杯水車薪。就算能一時渡過難關,後續的治療和生活質量,幾乎不可能得到保障。
但長期形成的偏見,很難改變。當做獵頭的阿維同學推薦我去太平保險時,我內心還是有點抗拒的。直到我坐在星巴克的小圓桌前,面對太平人壽的經理,和我同為80後的Penny時,我還在想,喝完這杯咖啡,就拜拜吧。因為前不久我剛向杭州的一家動漫公司投了簡歷,應聘日語商務助理。投身中國動漫業,也曾是我深埋心底的一個夢想,這幾年喜見國產動漫崛起,頗有旭日東升之勢,自然蠢蠢欲動。
而結果是,兩個小時的咖啡喝完後,我已經決定加入太平人壽,做個保險代理人了。
看到這裡,我猜你可能會說:哈哈,恭喜你,被洗腦了!
沒錯,我覺得自己確實被洗腦了。把之前對人壽保險的似是而非的偏見,都給洗掉了,真正接觸到了保險那高冷的表情後面隱藏的柔軟內心。
一周後,我就開始參加太平的5天崗前培訓,直到今天結束。
人壽保險,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種互助救濟制度,把許多人的小錢湊起來,匯成一個資金池,用於隨時幫助發生意外或疾病的人,或照顧身故者留下的家人。
每年投入一筆小錢,就能防範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你不知道風險何時會來,但你很確定的知道,當未來風險突降時,有一筆足夠的錢能幫你抵禦風險,你可以用它來治病買藥動手術,還能維持你後續的營養費用和失去勞動能力期間的生活品質。萬一你不幸撒手而去,你留給家人的不是累累的負債,而是一筆實實在在的財富。
在同學群裡發動過幾次愛心捐款的我,每次都深感愛心慈善的力量微薄。這幾天我總是忍不住會想,如果那時候的當事人都擁有一份人壽保險,那結局一定會大不一樣。
太平的培訓課上說,保險是愛和責任,我感同身受。
我想現在可以回答本文標題的疑問了:明明可以做日語同傳,我為什麼偏要去賣保險?雖然有點標題黨,但我相信身邊有不少朋友會覺得我應該去做更專業的工作,比如日語同聲傳譯之類,幹嘛要去賣保險呢?
因為保險是真正幫助他人,成就自己的一份事業。
兩年前我離開財產保險公司,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日資企業的不景氣直接導致日資保險市場的萎縮,每天工作機械重複,我感覺已經看到了自己50歲時的樣子。這兩年瞎折騰,搞日語網絡培訓、寫日語學習微信公眾號、做日貨代購微商,更多是在圓自己多年前的一個夢,其實依然沒有摸準自己前進的方向。
而現在,我可以大聲對自己說,我終於找到值得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了。因為在太平做保險,除了銷售保險之外,同時也能組建自己的團隊,而且不像某些保險公司是通過層層盤剝來獲得更高收入的。多勞多得,待遇上不封頂,錢嘛,總是不嫌多的。
在星巴克被Penny「洗腦」後的第二天,我跟佐拉女王說起這事,看上去特浪漫主義的一90後妹子,也深表同感:「沒有經濟基礎,談什麼實現夢想!」
看來我應該多跟90後混。這幾天的崗前培訓班,也幾乎是90後的天下,年輕10歲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