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博看到劉昊然和樂高的照片,不禁感慨,原來大男孩也喜歡樂高啊。
一、為什麼很多孩子都喜歡樂高呢?
先上一組圖片:
在欣賞幾張LEGO樂高MOC大神的作品:
看完作品後,留給我的只有震撼,也許這也是樂高魅力所在,當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專心致志做某件事時,給予精神的滿足是外人體會不到的,當作品完成時,滿滿的成就感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肯定。
二、玩積木有哪些好處呢?
1、鍛鍊觀察能力
哦,這是圓的、這是方的、這個尖尖的三角可以用來當屋頂,不過我喜歡紅色的屋頂。
圖形認識、顏色認識、圖形配對,這些不正是我們要教給孩子的嗎?一套積木比起花裡胡哨的圖形配對玩具,方便又實用。
萱媽溫馨提示:寶寶小月齡,一定要買材質好,顏色正的。材質不解釋,顏色就是正紅、正綠,什麼馬卡龍系列,那是你喜歡的,對於孩子認識顏色並不能帶來有效的作用。
2、激發創造力
想拼出房子,就得先在腦海中構思,然後根據實際積木大小模塊,放在相應的位置。孩子再該階段可以設計、實踐、尋找、平衡、推翻、在重建。孩子的想像天馬行空,積木對於激發創造力,是達到這一目的最簡潔的方式之一。
3、促進空間能力
在這裡就有必要提一下磁力片了,看過一個用磁力片,拼成平面正方形的圖,拿手提起的一瞬間,變成一個立體的正方形。平面的摺疊或搭建,組合構成立體,實現了從二維到三維的轉變,話說如果我們小時候有這種玩具,怎會害怕考試中數一數大少個正方形這種題目呢。磁力片值得入手,而且寶寶2歲左右就可以考慮啦。
4、培養專注和耐心
為培養孩子耐心專門報個國際圍棋班?太小題大做了吧,如果只為這一點,積木完全就能滿足。
搭建積木是非常考專注力的事,因為要保持平衡,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也建不出自己想要的模型,而且在搭建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小麻煩,也無形中鍛鍊了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當然,孩子玩積木還有很多好處,開發智力、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別小瞧小小的方塊,也許它是開啟孩子智慧人生的第一步。
三、賦予積木靈魂,親子陪伴佔第一
偶然去鄰居家,鄰居3歲孩子在手機看動畫片,角落裡堆放的積木已經蒙上薄薄一層灰。孩子更喜歡看動畫片,因為那是被動接受,不用過多思考,只管接受信息就行,但積木卻是費腦傷神的玩具,沒有良好的親自陪伴,積木是沒有靈魂的,也就是一堆普通的木頭片子。
1、請放下手機,全身心的陪伴
你的敷衍,別以為孩子不知道,你敷衍孩子,孩子以後寫作業也敷衍你,敷衍老師,看就是這麼現實。
想讓孩子有夢想,請先為自己插上夢想的翅膀,一起按照圖紙搭建一所夢中的城堡,在城堡裡有騎白馬的王子,還有專門吃小朋友的大怪獸,將孩子一起帶入場景,當孩子跟你玩的不亦樂乎、笑的前仰後合時,何嘗不是最好的親子時光呢。有句話說,親子關係是反應家庭教育的晴雨表。你提供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就回贈給你何種關係。
2、由少到多、由簡至難
小月齡的寶寶,喜歡把你壘高高的積木推到,然後咧嘴傻笑,很生氣嗎?至少孩子是高興的啊,那就接著壘高高再推到。其實這是孩子觀察空間能力的一種表現。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兩塊壘高高、三塊壘高高,讓孩子自己壘高高,變換不同的圖形,讓孩子觀察、參與。有天你會突然發現,孩子的積木王國竟然自己搭建起來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培養興趣是關鍵。
萱媽偷偷告訴你,在壘積木過程中,順手加入進來的小玩偶、小汽車,能增添不少樂趣哦。
最後:
克萊爾勒納曾將說過:「給孩子們過多的玩具或不適當的玩具會損害他們的認知能力,因為他們會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感到無所適從,無法集中精力玩一件玩具,並且從中學到新知識」。
英國心理學會會刊《心理學家》雜誌刊登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對於創造力來說,無聊的環境比有趣的環境更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所以,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也不要讓孩子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讓孩子靜一靜,給孩子適度的無聊,孩子才會拾起無聊的積木,搭建屬於自己的帝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關注@萱萱媽xxm,讓我們和孩子共成長。
↓↓↓點擊「藍字」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