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副總裁馬斌:談談「網際網路+」時代,我眼中的世界

2020-12-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這幾年的「網際網路+」的確帶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和機遇,特別是思考的過程,很有意義。「網際網路+」到底帶給我們每個人什麼?我們該如何做?我們該如何將它運用到產業中?

我是2004年加入騰訊,到18年已經14年了,一直在通訊信息行業領域工作,因此見證並經歷了整個中國的信息化進程。而在這個進程當中,從通信網絡固話到語音再到數據、從網際網路再到移動網際網路,信息行業有了多層次的演進路徑。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我們都在找轉型、發展的路徑。今天就從我的視角和大家分享一些故事。

一、從大背景來看:這個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其實,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革。這次變革為什麼跟以往不太一樣?

因為以往的每一次變革我們都是接受者,這次我們不僅僅是接受者,還是所有科技進步演進的見證者,甚至可能成為創造者,如蝴蝶效應一般。如果今天每一個人,在網際網路上有一個創新的idea,如微信、微博,都可能會引起全球的蝴蝶效應。任何一個創新有可能在人類歷史上創造出巨大的影響。

這個重要的節點,原來所構建的所有秩序和規則都會發生變化。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社會變革的力量,進而推動社會進步。

這個秩序和規則的變革是因為創新而啟動的,在這一時間點上,我們正好趕上了歷史的窗口期,所以每個人最大的感受都是兩個字——焦慮。為什麼?因為信息來得太快了,我們每天被大量的信息淹沒。

在這個人類歷史最重要的節點上,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呢?

商界傳奇Bill Gross(全球債券市場主要操盤手)投了200多個公司,最終找出了「如何做好一個公司」的商業化規律:

時機佔42%,團隊佔32%,創意佔28%,商業模式佔24%,最後才是資本的力量佔14%。

這些規律告訴我們一件事:天時地利人和很重要。

歷史給了每個人最好的機會,關鍵是大家能否抓住這個窗口期。雷軍說:

「當風來的時候,豬也會飛。」

除了抓住這個窗口期,其它要素都要有,如果沒有,那就一定不能創業。我們研究一個企業如何成功,同時也要研究一個企業如何失敗的。這段時間有很多關於失敗的案例,其中的教訓大家都要注意,因為這些失敗案例是由真實資本砸出來的,這就叫血淚。

因此,當這些規律成為每個人的認知時,我們手裡就有非常多的教義,幫助我們成長。

從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歷程看一下:中國三大門戶一開始就是把線下拉到線上。

  • 阿里巴巴重新定義了售貨方式,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都消失了,所有售貨的人都可以24小時隨時隨地在網上交易;
  • 騰訊讓面對面的溝通限制消失了,變成了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溝通的形式;
  • 百度的信息檢索,是把今天所有的信息做了排序,進而完成信息搜索;
  • 小米就是用硬體再加上線上融合,硬體+軟體+服務;
  • 京東是線上統銷統購併一天四送,加服務。

從三大門戶到BAT再到小米、京東,都是把所有線下的內容搬到線上,抓住了窗口期。但也有一家公司,在網際網路3.0時代到來之前就做了開始的所有事情,卻失敗了。在那個階段,它做早了,就成為先烈了。因此,時機非常重要。

二、中國最大的機會來自於人口和改革的紅利

很多公司正在成長起來,但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中國最大的機會來自於人口和改革的紅利,在這個過程當中,誰把線下搬到線上,就抓住了這個窗口期,抓住了這個機會。

現在這個階段,線上和線下的系統已經完全數位化了,並且誰先數位化誰就先強大,誰先數位化誰就先生存下來。我們這個社會已經全部數位化了,就像線下的360行,有3600個職業,未來會一一映射到虛擬空間,並且一一映射到線上。

可以說數字星球的時代已經到來,數位化時代到來的標誌就是線上線下的全部融合。

歷史給了我們一個數字的力量:20年前市值排名前15的網際網路公司,如今只有蘋果一家,未來還會有很多公司,可能再過10年蘋果就會消失了。因為歷史上,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國家,都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規律:生命周期的規律。每一家公司,每一個行業,都有一個生命周期規律。

你進入這個行業能否把握規律、能不能佔領制高點、能不能找到創新點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備其中的關鍵要素,你才會成功,但成功不一定是永恆的,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最終的成功是能否安全的退出,即在生命周期中能夠成功退出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時代的規律。

中國網際網路雖然發展起來了,但我們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華為15年移終端崛起,是因為它在晶片以及供應鏈上做了很多工作,它贏在了供應鏈以及核心能力上。

因此隨著數字時代線上線下融合過程中,更多領域如能源技術、材料技術必須要不斷創新,才能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才能推動社會進步。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網際網路+」實際上已經做了規劃,如15年政府推出了行動指南進而連接生態。在這個過程當中,誰能夠重新定義規則,誰就是贏家。在多次和政府部門做溝通的時候,我多次強調:最終打敗我們的不是某一家公司,某一個產品,而是這個時代的趨勢。

有一些產品我們可以不做,但是國外的企業不會不做,像微信等產品如果我們中國人沒做出來,海外用戶都將用whats app和line 的產品(備註:在國內外諸多社交產品中,中國的微信(wechat)、美國的whats app、日本的line就是典型代表,它們已經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移動端社交的三極)。

損失的還是我們自己,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抓住這個時代的趨勢。每一個行業都需要進行數位化融合,當線上和線下要進行全部融合的時候,如果這個階段你不進化,那一定會被更高效率的公司所替代。

我們做線上線下融合的核心邏輯就是提升效率,為什麼要提升效率?

因為網際網路就是把我們的信息透明化,所有信息的背後全都是數據。如果你的效率不夠高,就一定會被更高效率的企業替代。

為什麼網際網路會強大?因為效率的提升。傳統行業沒有這個工具,沒有這些方法,更重要的是沒有想到,網際網路最核心的邏輯,最本質的內容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透明化,形成了最終的數據和效率。

我們看到網際網路這幾個現象:

第一,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人口紅利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所沒有的,正是因為人口紅利,我們才能感受到中國網際網路創新的蓬勃發展。

第二,將會有超萬億的傳感器。

手機上使用最高頻率的幾款軟體,第一個微信,每個人平均每天花了4、5個小時在上面,微信、微博佔用了我們太多的時間了,甚至在洗手間的時候都會用到。這些過程意味著我們日常當中的時間碎片化。手機應用端移動化,手機成為每個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出行的時候,汽車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在任何一個環境下,所有的硬體都有可能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華為在未來2020年的報告中表示:在地球70億人口中,將會有一千億臺智能設備,它們都可能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第三,將會有十萬億的數據。

所有的內容都會數位化,我們進入了數位化生存時代。在這個過程中,正是因為這些應用,讓大家感受到網際網路對現實世界的衝擊,最終結果就是誰的效率高,誰能在這個時代下生存下來。

第四,年輕代表未來,要了解他們的行為才可以更好地了解需求。

在機場經常看到粉絲對明星的追捧,這種粉絲經濟的誕生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比如李易峰、吳亦凡等等,這些是這個時代孩子們的偶像。

他們的狀態是什麼?

我們進行了調研,發現這些孩子對生活的狀態、對文化的理解、對明星的追求和我們的理解完全不同。很多人認為微信用戶增長了,QQ用戶會下降,但事實不是如此。為什麼?因為很多孩子不願意和父母用同一款軟體,這就是他們生活的狀態,他們自己本身的生活跟我們想像的完全不同。

關注年輕人的變化成長,進而了解數位化生存背後的本質,可以更好地刻畫用戶行為畫像。

三、網際網路的本質沒有變化,主體是人和物,本質是連接

線下和線上進行連接,信息把人和物連接,當物體和所有內容通過傳感器全部連接在一起以後,整個社會全部數位化、數據化,而隨著信息的透明、信息的背後是數據,數據又刻畫了我們每個人的行為,一切的數據資產也就都可能成為金融資產。

我們可以看到:在線下可以區分為金融行業、通訊行業、製造行業;而線上世界當中卻沒有行業劃分,誰有需求,誰滿足了需求,這個市場就是誰的。

在虛擬空間裡,誰能夠最有效率地提升,滿足用戶的需求,才是最有價值的,這才是這個過程當中的本質。

企業和用戶最終一定是有關係的,不是強關係就是弱關係,但很多傳統行業跟用戶體驗沒關係,這是最大的問題,這個要解決。

網際網路本質的規律:

  • 首先是連接,線下連接線上。
  • 其次一定是規模。如果沒有規模就談不上網際網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會看到,「收費—免費—補貼」,發展路徑都是儘快要規模,尤其網際網路發展,是需要很大規模的,因為網際網路的規模經濟能夠帶來邊際成本為零的效用,傳統行業做不到。
  • 最後是速度。

網際網路加入了傳感器,最終形成了物聯網,物聯網進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心聯網。最終把物質的連接完了以後,連接的就是人的情感,連接的就是人的心靈。之前Alpha Go與人類的圍棋大戰,就是人工智慧和人類智能的比拼。你會發現人工智慧因為沒有情感的輸入所以還無法替代人類的智能,只能是功能性替代。

因此,網際網路從最簡單的工具開始,最終發展到渠道,進而完成網際網路信息的生態,線上和線下十萬億的數據連接。從「行動網路—硬體終端—作業系統—應用服務」,我們看到了更多的發展,也能夠看到整個社會效率的提升。

我們的時代進入到了快時代、扁平時代、娛樂時代、感性時代,我們的時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這個變化當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還是關注人性的本質。所以數據化需求是人性需求的具體體現。

其實人性的剖析就是人需求的剖析,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人性不同階段的需求,我們把馬斯洛的需求重新對應到三個部分:基礎的都是物質需求,也就是荷爾蒙的需求;然後是心理需求,也就是多巴胺的需求;最後才是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這一點全世界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人有這方面的認知和需求。

每個層面的需求都不同,在這裡,所有的內容都是人性的誘惑和滿足,同動物一樣的需求就是荷爾蒙和多巴胺驅動,而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而正是因為荷爾蒙和多巴胺的驅動,人性的認知包括傲慢、貪婪、懶惰、窺視、虛榮等等最終在虛擬的網際網路世界中重新刻畫,也就帶來網際網路發展的驅動力。

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也就是看重物質的社會,伴隨著社會進步才能有更高的發展要求。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從沒關係到有關係再到有強關係和弱關係之分,正是因為有關係,我們才進入了社群經濟時代。

網際網路經濟又表現出另外一個現象:所有商業形態都是流量的導入、沉澱、變現,這就是核心的閉環。

做什麼樣的內容才能提高這個鏈條當中的效率?其實一切產業都是媒體,一切關係都是渠道,一切環節都是體驗,所有內容與其它的產品有沒有差異化就成為關鍵。在這之後很多創新都源自於誰能夠更高效率地提高我們服務,可以滿足客戶更多的需求,一切標準都要以用戶需求為準。

任何創新都是漸進式創新和破壞式創新兩種。大公司存在效率與創新之間的矛盾問題,但是小公司的創新卻非常多,我們怎麼去做融合?這就是生態體系的對待方式。任何的創業都在漸進式和破壞式創新中,但決定性的是後者,不這樣做肯定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趨勢實際上是最重要的。

以騰訊的產品為例,我們做產品、做功能,顏值一定要高。張小龍在做微信「搖一搖」的時候,就是簡單到無法超越,如同公理。

所有體驗的最高境界就是舒服。

如果我們做的產品,顏值高,產品的設計功能又好、又簡潔,這樣的話就一定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

另外,所有的產品都在解決用戶的痛點,再找到尖叫點,進而找到引爆產品的爆點。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會看到:我們在做的產品,最終都是在做人格化、擬人化。

產品要佔領用戶的心智,產品+技術+服務:要懂人(認知人),要擬人(模仿人),最終代替人(超越人)。

所以騰訊人的精品產品觀是:

  • 打造超用戶預期的產品;
  • 像追求心上人一樣,死嗑自己,愉悅對方;
  • 打造一個100分的產品,比幾個60分的更打動人;
  • 敢於鄭重地在產品上簽名;
  • 打造充滿人文和科技的產品。

這個時代一定要以人文和科技為基礎,因為任何一個產品,都離不開它的兩面性。

從網際網路到「網際網路+」最終融合的要素:

  1. 產業演進趨勢
  2. 技術路線圖
  3. 關鍵要素分析
  4. 客戶價值與關係價值評估
  5. 資源能力審計
  6. 關鍵路徑
  7. 微生態構建
  8. 跨界協同融合
  9. 動態調適
  10. 持續迭代
  11. 自我顛覆

有了這11個要素,再到市場、品牌、產品、技術、服務、渠道、供應鏈、資金、團隊以及商業模式的閉環,這些環節的每個要素都不能缺。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長,這些關鍵要素上都做對了,這種企業才能夠成功,但只要有一個要素錯了,企業就會倒下。

做轉型也一樣,如果你的大腦裡沒有這個基因,就一定要讓有這個基因的人進來。如果你做的所有內容,照貓畫虎,那一定會倒閉,因為你的效益沒有更高效率的體驗,你就一定會被取代。這些是規律,我們一定要找到關鍵問題。

四、關於人和企業的追求

人和企業一樣,最終的結果還是用戶價值的創造,進而完成價格實現,沒有第一條,所有價格實現都是暫時的。

怎麼找到用戶價值?

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價值,是所有企業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在這個線路當中,有一部分是漸進式創新,有一部分是破壞式創新。

在這個進化當中,人不僅僅是完成自己的價格實現,更重要的是價值創造。否則,更高效率的內容來了或者更高效率的價值創造來了,你就會被這個時代替換掉。我們從人的角度來講,長壽、富貴、康寧、好德,最重要的還是善終。我們每個人都思考一下墓志銘其實就是自己的願景和目標,以終為始才能最好地完成人的生命周期。

每個企業的願景都是基業長青,當我們以終為始的時候,就可以非常清晰地定位:

這些路徑和關鍵要素找出來之後,就可以看到我們的路徑是什麼,我們的定位就很清晰。

其實騰訊就是在做連接,因為微信和QQ完成了人與人的連接,現在連接的是生態。構建好之後,我們就推送給我們的合作夥伴,在上面做內容的連接,和合作夥伴一起成長,所以說半條命留給自己,半條命留給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網際網路生態圈。

在這之後的大數據模型,是所有行為背後的態度,包括人性、動機、心理,所以要打上標籤,讓行為數據化,最終結果才能夠找到用戶的核心需求,完成價值創造。

數字時代更要注重的是安全。15年一年,黑色產業鏈條已經達到了300億,如果落到個體身上,很有可能家破人亡,所以對於我們來講,我們要共同還擊。

在這個過程中,騰訊依託17年的大數據安全能力在雲、管、端布局並和合作夥伴一起構建了一個安全的生態圈,同時也通過眾創空間,把我們的基礎能力、平臺的能力開放給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使用,一起成長,一起肩負責任。

最後我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企業家,在移動化時代到來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迎接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

謝謝大家!

 

作者:馬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曾服務於松下、西門子通信,2004年加入騰訊,副總裁、市場銷售通道分會會長。來源: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

本文由 @筆記俠 授權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騰訊馬斌:產業數位化升級雲原生安全勢在必行
    在11月29日上午舉行的「灣區創見·2020網絡安全大會」主論壇上,騰訊副總裁馬斌分析了安全在數位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重點推進原生於雲的安全能力。馬斌表示,疫情為正在變革升級中的產業再次按下「加速鍵」,站在這一特殊時間節點,面對從數位化到智能化轉變的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必須要把安全作為穩固新基建的地盤。對此,騰訊提出共建「未來經濟共同體」的倡議,在這個體系中,新基建、數據要素、產業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和未來城市等產業變革趨勢相互融合,通過「生態聯動」,最終描繪出數字優先、雲智一體的未來圖景。
  • 鑄造網絡安全國之重器 騰訊安全聯合知道創宇舉辦網絡空間態勢感知...
    騰訊副總裁馬斌對此深表認可,並提出希望集中行業智慧,充分利用大數據安全技術,打造更加完善的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體系,為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提供安全助力。此外,騰訊智慧安全產品總監張鵬飛帶來了「騰訊安全威脅情報系統」的主題分享,詳細講解了騰訊安全為企業及機構用戶提供安全解決方案的技術原理和架構體系。
  • EMBA課程丨聚焦產業網際網路趨勢 攜手數位化轉型升級
    數位化轉型成就人生主講人:馬斌騰訊公司副總裁新冠疫情的到來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們需要重新認知世界,而當我們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節點,又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騰訊公司副總裁馬斌從數字時代智慧城市發展路徑為切入點,指出數字時代的降臨將顛覆人們的生活、工作、思考方式,推動企業重新思考商業模式。中國未來的發展正逐漸從人口紅利轉向數據紅利、連結紅利、科技紅利、創新紅利。通過科技、媒介、人文的驅動社會不斷進步,從而推動數位化、網絡化、內容化的構建,建立信用化社會。
  • 騰訊營銷學院發布會:在這裡讀懂營銷ME時代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等數字營銷技術的發展,營銷早已悄然進入了全新的ME時代。  以"營銷進化·由我而起"為主題的騰訊營銷學院發布會由騰訊廣點通發起,聯合科特勒諮詢集團、北京大學、騰訊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各路營銷大咖將於5月27日在北京大學齊聚,共同探討營銷ME時代,在這裡讀懂營銷的未來。  營銷進化ME成主角--湯道生
  • 騰訊螞蟻金服等出席中國新技術發展與應用論壇 新湃資本發表主題演講
    參與本次論壇的演講嘉賓還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圖靈獎得主、西爾維奧·米卡利(SilvoMicali),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主任、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騰訊集團副總裁馬斌,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
  • 騰訊公司副總裁江波:網際網路法院為網際網路行業提供裁判引導和規則保障
    9月23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網際網路法院工作座談會,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騰訊公司副總裁江波在座談會上發言,對網際網路法院建設提出了意見建議。江波說,網際網路法院的改革探索成果讓網際網路企業受益頗多。
  • 騰訊影業助力青蔥計劃 以「網際網路+」方式孵化人才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導演馮小剛,合一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鏗出席青蔥計劃頒獎活動  近日,一支由「青蔥計劃」十強選手製作的短片混剪在網絡上曝光,引起了熱議。  導演馮小剛和「青蔥計劃」的幕後推手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合一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鏗親自公布獲獎名單,他們分別是:白冰、黃璜、申瑜、周侯衡、程浩,另外進入10強名單的青年導演還有巢琳、陳聰聰、沈嫿、王強、肖瀟。
  • 騰訊副總裁丁珂:發展與安全並舉,助力產業數位化重構
    12月18日,2020 T-EDGE全球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辦,現場匯聚全球5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1100位科技與商業領袖,共探世界新格局下的發展與共識。在"新基建和產業重構"產業峰會上,騰訊副總裁丁珂以"產業網際網路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在產業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國民經濟動脈。積極擁抱數位化的企業,將會迎來新的時代紅利。
  • 騰訊副總裁王巨宏:衡陽可考慮和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共建智慧校園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的「大數據如何賦能產業創新」分論壇上,騰訊副總裁王巨宏為衡陽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我之前曾來衡陽的衡山旅行過,但是有人問我下次還會去嗎,我說不會了,因為去過了。」王巨宏說道。她講述了自己曾來衡陽旅行的經歷,並表示衡陽在旅遊業、商業及其他產業都可以進行改進和突破。「比如衡陽的杉杉奧特萊斯,我想知道它所有的銷售額都是本地人創造的嗎?有沒有辦法吸引遊客?如果想要吸引遊客,那能不能告訴我,它和北京的奧特萊斯,和上海的奧特萊斯有何不同?
  •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企業應以「數字優先」作為戰略思考起點
    在數字經濟時代,網際網路企業優勢明顯。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企業開始發力,在各自的優勢領域賦能各個傳統行業,尤其在疫情期間,迫切的數位化需求倒逼大小企業擁抱數字經濟,將轉型提上日程。7月23日,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在2020中國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上提出,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在面對未來發展時,應該將數位化放在優先位置,以「數字優先」作為戰略思考的起點。同時在騰訊看來,未來經濟將會以新基建為「路」,數據作為「石油」,產業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是「車」,「路-油-車」三者協同高效運轉,為新經濟提供新動能。
  •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騰訊未來重點關注這幾個趨勢
    【TechWeb】11月1日消息,2018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今日在南京召開,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在大會上表示,未來20年網際網路的發展將會越來越來自2B的領域,由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升級。湯道生指出,騰訊未來將重點關注這幾個趨勢:一是,內容消費升級帶來的內容精品化,一方面要以新的文創方式打造新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內容版權的保護,微信一直在做反謠言處理。二是,用新的技術推動文創內容門檻降低,AI、短視頻等技術進步讓更多人加入到文創中來。
  • 青年網民佔比超過4成,騰訊郭凱天:網際網路公司要做「梯子」、「磁鐵...
    11月23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開幕。11月24日上午,在「青年與數字未來」大會論壇上,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圍繞「數位化時代的青年問題」主題發表主旨演講。當代青年作為「數字原住民」,生於網絡、長於網絡,現在他們已經成為數位化時代的中流砥柱。在這些數字原住民成長的過程中,網際網路是其進入數字世界的主要入口,它為年輕人提供了連接一切、改造未來的可能性。數位化時代的加速到來,郭凱天說,騰訊也在思考,如何讓網際網路在新環境下更好地成為青年建設數位化未來的連接器。
  • 佳都科技副總裁顧友良:我眼中的安防未來
    佳都科技董事、副總裁顧友良「安防並沒有衰落,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成長,而且是野蠻生長。」顧友良開門見山地闡述了他對於近兩年稍顯「動蕩」的安防行業的看法。現任佳都科技董事、副總裁的顧友良在安防行業已經打拼了近20年。
  • 騰訊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做年輕人的梯子、磁鐵和窗口
    在網際網路發展論壇「青年與數字未來」分論壇上,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郭凱天發表主題演講。郭凱天說:「騰訊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我們在2018年時提出來關注用戶、科技向善。我們提出『科技向善』理念做了非常深刻的思考,是基於對於未來數字社會、數字世界的發展,我們也看到網際網路在中國作為一個產業發展20年的時候,人們對未來既充滿期待,又充滿憂慮。可以說對數字未來的發展是既有愛又有恨,非常多的焦慮。
  •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閉幕,AI時代承載少兒編程教育走向未來
    11月9日中午12點,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正式閉幕。我們正在經歷網際網路時代向人工智慧時代的轉變,網際網路是前菜,人工智慧是主菜」。在我看來大佬說的確實如此,未來生活方方面面都將有AI技術的存在。目前智慧型手機、社交網絡、雲計算等現金已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人工智慧將在未來扮演重要的角色。人工智慧將會給醫療健康、交通運輸等領域帶來很大的突破。
  • 騰訊醫典舉辦網際網路醫學科普論壇 以醫生共建和內容開放助力知識普惠
    12月19日-20日,騰訊醫典網際網路醫學科普論壇在深圳舉辦。圍繞後疫情期用戶日益增長的健康資訊訴求,論壇匯聚醫生、醫院及搜索入口、移動應用等網際網路平臺代表,共同探討醫學與網際網路科技如何深度融合,實現科普從專業生產到精準觸達的閉環,普惠大眾。
  • 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崔曉春:藝術背後的技術不可或缺
    騰訊作為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及遊戲企業,又是如何實現將技術與遊戲藝術實現融合的?12月16日,在由中國音數協、36氪與創夢天地共同承辦的《2020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遊戲變革「十」代》分論壇上,騰訊互娛副總裁崔曉春對此做出了解答。
  • 首屆灣區創見網絡安全大會舉行,騰訊聚焦雲原生安全實踐
    騰訊作為本次大會的協辦方,主導承辦了公有雲安全專場,並在大會上正式發布了騰訊政務安全大腦解決方案。同時,為建立更加穩固的雲上安全防線,騰訊安全雲鼎實驗室攜手深圳市商用密碼行業協會成立了「鼎雲密碼應用聯合實驗室」,為應對產業數字升級過程中的雲上安全挑戰提供了新思路。
  • 講幾個故事,談談網際網路的前世今生
    而兩人相談甚歡,於是第二次見面的時候這位「香港金山副總裁」邀請雷軍加入金山。1994年4月20日 一條64K全功能國際專線使中國接入了國際網際網路,中國成為了第77個加入網際網路的國家。1995年,離開華爾街回國創業的李彥宏和朋友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間房,8個人一起建立了百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