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23起事故 昆石高速「死亡隧道」痛點如何降服

2020-12-20 閩南網

­  一輛大車駛入正在施工的陽宗隧道

­  7月24日,昆石高速公路陽宗隧道一天之內發生23起交通事故。

­  之後,一條「陽宗隧道發生24車連環追尾重大交通事故,已造成陽宗地區最慘烈交通事故,導致76人死亡,38人重傷的悲劇」的造謠微博,讓陽宗隧道成為關注焦點。

­  7月31日,陽宗隧道內再次發生2人死亡5人受傷的交通事故。

­  於是,一些媒體將陽宗隧道形容成「死亡隧道」「奪命隧道」。社會輿論對這條隧道的不滿逐漸發酵……

­  根據交警部門最近3年的統計,陽宗隧道路段發生車禍1281起,傷亡90餘人。這個數據不可迴避地證實:陽宗隧道近年來確實成為昆石高速上事故率最高的路段之一。

­  陽宗隧道,如同昆石高速公路上的一個「痛點」,令人望而生怯!

­  痛之所以痛,作為每一個交通參與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晚報推出這組「陽宗隧道之痛」報導,就是希望用我們的調查,給相關部門和交通參與者們一些建議,找出目前可以改進的地方,讓這條似乎有些黑暗的隧道光明起來。

­  》》》事故統計

­  2014年

­  交通事故458起,2人死亡,15人受傷,經濟損失280餘萬元。

­  2015年

­  交通事故589起,55人受傷,經濟損失340餘萬元。

­  2016年

­  交通事故234起,3人死亡,21人受傷,經濟損失150餘萬元(截至8月4日)。

­  痛記憶

­  車禍留陰影

­  永不走昆石

­  8月2日上午11時左右,昆石高速陽宗服務區,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司機。說起陽宗隧道,大家的反應如出一轍:「車一進隧道,就有恐懼感……」

­  「隧道內光線昏暗,而且很多車不按規定行駛。我曾經在隧道裡被堵過,昏暗、缺氧、煩躁的感受永遠忘不了。」司機李先生說,這種恐懼感,來源於事故多發造成的心理陰影,也來自於隧道本身光照不足。

­  徐先生也有同感:「因為燈光不夠亮,進入隧道就如同進了地宮,感覺陰森。隧道內超車的追尾事故非常多,懷疑就是因光線不夠、車速過快導致距離判斷失誤造成的。」

­  一位開遠司機曾在陽宗隧道內發生過車禍,折騰了很長時間,留下了陰影。如今,這位司機從昆明回開遠寧願繞道玉溪、建水,也不願意再進陽宗隧道。

­  記者驅車進入隧道,雖然隧道內車道為實線,但行駛過程中就有4輛小車隨意變道,其中一輛微型車甚至連轉彎燈也沒打就突然從左側車道併入,把記者嚇了一跳。

­  石林往昆明方向的隧道內,因為照明改造施工,從隧道口前方150米處就佔用了外側車道,隧道內限速臨時調整為每小時40公裡,隧道內廣播反覆播放安全提示。

­  記者看到,對於限速的調整,大多數駕駛員視而不見。隧道口速度監測顯示,很多車輛都是以80餘公裡的時速駛入隧道。執勤交警說,駕駛員不僅不按限速提示行駛,而且跟車也非常近,一旦前車急剎,後車根本來不及停住,很容易造成追尾。

­  痛數據

­  2014年至今

­  1200餘事故

­  早在幾年前,對於陽宗隧道的壞印象,就從不斷出現的堵車中開始醞釀。每次昆石高速一堵車,很多老駕的第一印象都是:「陽宗隧道又出車禍了!」

­  積壓已久的情緒,似乎在今年集中爆發。

­  7月24日下午,昆石高速公路因交通事故排起長隊。此時有人發微博稱「昆石公路陽宗隧道發生24車連環追尾重大交通事故,已造成陽宗地區最慘烈的交通事故,導致76人死亡,38人重傷的悲劇」,微博配圖是一張隧道內的堵車圖片。

­  消息一出立即引來網友和媒體的密切關注,隨後此事被證實為謠言。

­  7月24日晚,雲南平安高速官方微博通報:7月24日下午4時許,昆石高速陽宗隧道內車流量巨大,先後發生23起交通事故,共涉及44輛機動車。其中有人員受傷的事故2起,造成3人受傷。

­  7天後,陽宗隧道發生死亡2人受傷5人的交通事故。這一天昆石高速上發生多起交通事故導致路面癱瘓,救護車花了7個小時才將傷員送到醫院。

­  至此,輿論對這條隧道事故高發的不滿情緒達到高潮,一些媒體和自媒體發布的文章中,列出「僅8天就27事故」等數據,將陽宗隧道形容成「死亡隧道」「奪命隧道」。

­  飽受折磨的司機們熱情轉發,一時間「死亡隧道」成了陽宗隧道的代名詞。

­  這給交警部門帶來了很大壓力,此後不論接受採訪還是發布文章,都強調並沒有「死亡隧道」,並且提供了陽宗隧道近年來發生的事故情況統計,2014年至今隧道內共發生1200餘起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91人受傷。

­  痛決定

­  全省掛牌督辦

­  11月整改完成

­  昆明理工大學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胡立偉長期研究道路交通安全,他說,儘管陽宗隧道不應該被稱為「死亡隧道」,但這一隧道事故高發,被稱為事故黑點並不為過。因此,陽宗隧道在2015年11月被列為全省29項安全生產重大隱患進行掛牌督辦,要求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

­  按照省政府掛牌督辦第16號汕昆(昆石)高速公路隱患改造工程要求,今年7月18日起,雲南公投昆明東管理處對陽宗隧道內的照明設施進行改造,預計8月16日完成。針對暑期車流量大幅增多的情況,交警要求施工單位周末停止佔道施工。

­  昆石交巡警大隊副大隊長周立海介紹,去年3月,昆石大隊在陽宗坡頂設置固定管控點,在隧道口兩端及長下坡路段的坡頂、坡腳安排警力值守,並在陽宗服務區設置臨時交通事故快處點。遇節假日等集中通行時段或因事故中斷交通,都會及時在各個節點路段進行臨時交通管制,分流車輛。

­  2015年以來,有關部門完善了陽宗隧道的應急廣播系統40臺,安裝電話報警系統23臺,在出入口安裝車速檢測提示牌4套,在隧道內安裝禁止超速標誌8塊,安裝反光路標1887個,路面車道標線3392平方米。

­  從去年開始,昆石交警大隊將隧道內原為虛線的車道改為實線,在長下坡處施劃震蕩減速帶,並對陽宗隧道內進行限速。

­  今年6月起,交警在隧道內抓拍車輛實線並道。設備啟用至今,共發出針對此項交通違法行為的違法處理通知書5111份。機動車違反禁止標線指示的違法行為將被處以罰款200元並記3分的處罰。

­  今年8月1日起,昆石大隊在陽宗隧道設定點執勤點並與沿線施救部門達成共識,將施救、清障車輛前移至路面,聯動協作保證交通事故現場的快處快撤。

­  7月24日,昆石高速多處發生車禍,交通幾近癱瘓。

­  不管陽宗隧道是不是真正的「死亡隧道」,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裡已經成為司機和管理部門共同的痛點。因為是最直接的行車安全管理者,交警總被推到輿論風口浪尖。交警有苦難言,他們一直在努力整治,但事故卻總處於高發態勢。那麼,對於陽宗隧道的治理,是否進入了「事故高發——交通整治——事故高發」的死循環?事故持續高發的癥結又在哪裡?

­  易發哪些事故

­  1.車輛在隧道口撞固定物

­  昆石高速交巡警大隊分析,從高速公路路面進入隧道,由於存在視線差,駕駛員在車速較快的情況下若反應不及時,就會引發交通事故,從而易在陽宗隧道出入口200米處撞上固定物。

­  2.隧道內易發撞行人事故

­  陽宗隧道附近村莊居民常為了圖方便而借道通行高速公路,加之隧道內是全封閉式結構,一旦發生險情,無處逃生。

­  3.隧道內易引發次生事故

­  陽宗隧道雙向均沒有應急車道。加上隧道內視線較差,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後方來車極易因避讓不及而引發次生事故。

­  4.隨意變更車道引發刮擦

­  部分駕駛員安全文明駕駛意識差,隧道內隨意變更車道、不按規定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等交通違法行為屢見不鮮,極易引發事故。

­  為何事故頻發

­  1.三坡三隧路況複雜

­  昆石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隊民警介紹,我省的高速公路多為山嶺重丘高速公路,彎道、隧道、橋梁、長下坡等路段錯綜複雜,汕昆(昆石)高速公路就是比較典型的一條。

­  昆石高速公路沿途橋梁多、隧道多、長下坡路段集中,且部分點段經常出現強風、團霧、積水、結冰等惡劣天氣現象。其中陽宗長下坡路段、清水溝長下坡路段、木喳箐長下坡路段、小團山隧道、陽宗隧道、清水溝1、2號隧道路段易發生因跟車距離過近、隧道內變更車道等引發的交通事故,而在車流量較大的情況下,車輛一旦發生故障或事故,也極易引發路面擁堵或二次事故。

­  2.外省司機和新手較多

­  7月24日下午4時許,陽宗隧道內先後發生23起交通事故,共涉及44輛車,其中有11起交通事故涉及外省車輛,7輛肇事車輛的駕駛員尚在實習期。這也反映出不熟悉複雜路況的新手和外省司機在這一路段更易出事。有關部門認為,許多途經此路段的司機不遵守交通法規也使交通安全隱患大大增加。

­  3.車流量遠超承載能力

­  據統計,今年7月昆石高速車流量為248萬輛次,較上月增長31萬輛次,增幅為14.46%,平均每天車流量為8萬輛次,遠超5萬輛的設計流量。有一種說法認為,以目前昆石高速的基礎狀況,已無法承受繁重的車流。

­  追問

­  事故原因的分析有了,事故高發的類型也總結出來了,但為何在相關部門不斷治理下,事故高發的局面似乎並沒有多少緩解?或許還有一些問題,值得追問。

­  1.隧道燈光是否太暗?

­  眾多司機均反映隧道內燈光較為昏暗,導致判斷不清跟車距離,應進行整改。

­  對此,交警部門認為,長期以來隧道內都是使用黃光源高壓鈉燈,設計之初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雲南公投昆明東管理處相關人員也表示:高速公路從立項、審批、施工、驗收都有一整套嚴格程序,高速公路的設計並沒有問題,隧道內的照明也是符合要求的。但交警部門也表示,雖然初期能滿足要求,但車流量早已突破設計流量,光線昏暗的問題就逐漸顯現出來。

­  昆明理工大學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胡立偉認為,在車流量巨增的情況下,頻繁出現車輛追尾的問題就能反映出隧道內的燈光存在問題。由於隧道光線較暗、車流量又大,容易導致駕駛員對安全距離產生誤判,同時該隧道內還有一個大轉彎,昏暗光線同樣容易導致駕駛員對彎道的半徑產生誤判。另外,由於照明不足,在隧道內上下坡以及轉彎時會對駕駛員的心理產生壓力,進而導致反應遲鈍。如果在駕駛員疲勞駕駛時,昏暗的光線更容易讓人產生昏睡感,因此增加燈光亮度是必須的。

­  2.道路維護是否到位?

­  交警介紹,陽宗隧道受到關注並非只是近幾年的事,2003年昆石高速通車後,由於當時隧道內為水泥路面,雨季路面溼滑導致事故不斷,這條隧道便已開始受到關注。此後交警部門向雲南公投昆明東管理處昆石管理分處發函建議改為瀝青路面,得到積極響應。

­  對此,胡立偉認為,目前國內高速公路建、管、養方面的規章制度需要與時俱進。很多高速公路在投入使用初期,各項標準都符合國家標準,但隨著車流量和使用時間的增加,就會面臨原有設施是否夠用、公路超過預期承載能力後如何整改的問題。這些完善、整改的問題,在國家法律法規方面並無明確要求。

­  胡立偉說,對於一些檢測高速公路安全性的項目,對於道路管理者來說是「非必要選項」。例如對於高速公路的安全保障機制技術研究,就會對道路設施安全進行審計,對事故多發點進行辨識、分析並給出預防措施,從而提升高速公路駕駛容錯率。但是否採用這些安全檢測項目則要視公路管理方的經濟條件來決定。

­  3.部門協調是否暢通?

­  針對隧道的燈光問題,交警部門表示,他們此前已就隧道燈管問題發函給昆明東管理處,建議更換光源,但遲遲未見更換。直到省政府作出掛牌督辦的要求後,該處才對陽宗隧道內的照明設施進行改造。

­  昆明東管理處相關人員介紹:儘管交警此前曾發函提出建議,但對於企業來說,也要再進行調研、論證,同時籌集資金也需要一定時間。至於目前對陽宗隧道內的照明設施進行改造,將高壓鈉燈更換為LED燈的舉措,是順應國家節能環保的趨勢並結合隧道實際使用效果來決定的。

­  而對於隧道的道路情況,交警部門曾向雲南公投昆明東管理處發函建議將隧道內由水泥路升級成的瀝青路面改為防滑性能更好的瀝青混凝土路面,但未能得到及時回應。「一開始,管理處只在隧道出入口處鋪設防滑材料,約兩年後才在全隧道鋪設新型防滑材料。」

­  雲南公投昆明東管理處相關人員表示,隧道內一開始鋪設水泥路面是符合國家標準的,管理處一直依據道路實際情況對路面設施進行改造,例如將水泥路面改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新修避險車道、在隧道內部增設稜角標、增加標識標牌、安裝語音提示器材、在隧道口增設警示標線等。

­  據悉,目前交警、路政和昆明東管理處3家單位已形成聯動機制,共享消息,緊密合作,及時應對發生在高速公路上的各類事件。

­  2015年3月22日,9輛大貨車先後衝進陽宗長下坡路段自救匝道。隨後的10天裡,26輛大貨車先後衝進自救匝道。

­  昆石高速上的「痛點」並非只有陽宗隧道。之前令人聞風喪膽的「死亡路段」木喳箐、讓人「下坡發毛」的陽宗大坡、小團山隧道以及清水溝隧道,都讓不少司機膽寒。這些「痛點」當中,曾經令人談之色變的木喳箐下坡路段,已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它是如何被「降服」的?在陽宗隧道的整治中,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找到可借鑑的經驗。

­  借 鑑

­  難題:S型大坡 破解:強制加水

­  昆石高速木喳箐長下坡路段,全長9公裡,最大坡度-5%,連續彎道長下坡形成了標誌性的「大S型」。曾經,這裡是「死亡路段」,2008年之前,木喳箐段每年都會發生1~2次連環車禍,10多輛甚至20多輛車接連相撞的事故屢屢發生。

­  這兩年,木喳箐這個名字似乎慢慢淡出人們視線。

­  2008年開始,昆石高速69公裡處,即木喳箐事故多發地段(68公裡到61公裡)坡頂,一個交通安全檢查點和強制加水站的立項施工開始,昆東管理處在此徵地數畝,修建了五六個加水站點。幾乎每一輛準備下長坡的大車,都會被強制要求到執勤點接受安全檢查,檢查剎車、強制加滿剎車淋水……

­  如今,木喳箐的「大S型」彎道依然讓老駕們心存敬畏,但以往時而發生的連環車禍,已鮮有聽聞。

­  難題:二次事故 破解:全天值守

­  昆明往石林方向的「陽宗坡」(昆石高速K26-K33),連續8公裡長下坡彎急坡陡,最大坡度達-5%。2003年11月開通至今造成51人死亡。在2010年省政府掛牌督辦的事故多發路段中,這裡榜上有名。2015年3月22日,這裡曾發生9輛大貨車剎車失靈、同一天先後衝進陽宗長下坡路段自救匝道的情況。隨後的10天裡,26輛大貨車先後衝進自救匝道。

­  陽宗坡的坡度和木喳箐長下坡不相上下。大車司機們都知道,大坡的中段最容易出事,而許多大貨車司機對陽宗長下坡時剎車熱衰減的預防措施估計不足,特別是外省司機,很多都沒有在進入長下坡路段前檢查剎車淋水的習慣。

­  為了降低大貨車剎車熱衰減的機率,昆石交巡警在小團山服務區設置管控點,讓經過的大型車輛在進入陽宗長下坡路段前加滿剎車淋水,提醒控制車速,並幫大貨車司機們擦乾牌照、車燈、車位反光標識上的泥灰,提高遠距離辨識效果。

­  在陽宗長下坡路段坡頭,昆石高速交巡警把一個貨櫃執勤點搬到了這裡,3名交巡警和協警24小時值守。「一旦長下坡路段發生交通事故,坡頭的執勤點就馬上對後續車輛進行臨時管制,禁止大貨車再駛入長下坡路段,避免二次事故發生。」

­  此後,陽宗長下坡大型車輛事故率明顯下降。

­  難題:長坡彎道 破解:設減速帶

­  小團山隧道和陽宗隧道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相似,全長2320米的分離式雙向隧道,路況好、車流較大、車速也較快。小團山隧道回昆方向是一個帶彎道的長下坡,一些駕駛員在出口會不經意間放任車速過快,而在出口突然面對內外光線變化時,在帶有彎道的路段下意識剎車減速,往往會導致車輛打滑引發危險。

­  去年3月,昆石高速交巡警就在科技園、小團山服務區、陽宗坡、草甸、K68等5個管控點,啟動了高速公路車輛安全管控機制,引進紅色瀝青路面減速帶。這種紅色減速帶視覺衝擊更強,而且與路面融為一體,帶有震動減速效果,能讓駕駛員在長下坡道路減速行駛。同時,對此路段限速進行了調整,小車車速由120公裡/小時調整為110公裡/小時,大車車速由80公裡/小時調整為70公裡/小時。多項措施讓事故率明顯下降。

­  建 言

­  道路養護

­  應出臺標準

­  要破解事故黑點的「魔咒」,或許必須採用綜合性的治理方式。這種「綜合性」不僅在於警方執法、路政管理、設施完善,地方政策或立法都應該納入其中。昆明理工大學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胡立偉長期研究道路交通安全,他提出,應出臺地方標準以保證安全!

­  「當公路坡度大於6%時,交通事故發生率會顯著增加。但我國國土廣闊,所以公路設計標準相對寬泛,尤其像雲南這樣高原多山地形更為複雜,我認為按照相對寬泛的國標來修路,事故率會比平原高。」胡立偉說。

­  「有和優的效果完全不同!」胡立偉舉例,陽宗隧道內的標誌標線和燈光雖然有,但是否經常清洗、照度是否達到要求?「我建議在隧道內建立燈光緩衝區,讓隧道內的照明成梯度變化。同時應定期進行嚴格、細緻的安全維護,對安全隱患及時整改,提升隧道的容錯率。」

­  胡立偉說,道路本身應該增加一些容錯機制,這樣可以減少因駕駛員犯錯而造成的損失。如果能制定出結合本地方的維護保養標準,勢必能進一步減少事故率。同時應該加大問責力度,對多次整治不見效的路段,應該核查。如果未執行到位,應啟動問責程序。

­  「雲南乃至全國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公路修好後,後期服務跟不上,歸根到底還是錢的因素。」胡立偉認為,「例如按照我此前提出的要求改造陽宗隧道的燈光系統,至少需要600萬元,但昆石高速公路不只有這一處隧道,改造費用對於公路管理方來說是不小的開支。」

­  此外,高速公路坡度的降低勢必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現階段每修1公裡高速公路約需1.7億元。對此,胡立偉表示,在地方性標準出臺之前,設計、修建高速公路的企業更多會以國家標準中較為寬泛的標準來設計、施工,以降低成本。建設出臺更為嚴格的地方標準,從根本上減少事故發生。

­  提 醒

­  隧道行車

­  注意事項

­  1打開近光燈。

­  2切勿超速。

­  3關閉車窗。

­  5切忌跟車過近。

­  6切忌隨意變道。

­  7不能隨意停車。

­  春城晚報 記者 程權 呂世成 通訊員 李林育 攝影 高偉

相關焦點

  • 【便民服務】秋冬季節高速隧道安全行車提示
    高速公路隧道一直是事故易發頻發路段,尤其是秋冬季節,隧道行駛更是危險重重。今天,吉林高速公安與大家共同了解那些真實發生的隧道事故案例,以及隧道行駛的注意事項。發生在隧道的事故案例: 1、在雲南昆明至石林的昆石高速公路境內,有一條陽宗隧道,在7個月發生了251起事故,幾乎平均每天都有,當地人更習慣稱它為「奪命隧道」。原因在於近年來的車流量劇增,人們安全行車的意識並未提升,違規變換車道的車輛越來越多、隧道內燈光又較暗,影響了駕駛員對安全距離錯判。
  • 【張家界市】張桑高速開展隧道事故應急演練
    11月2日,在張桑高速公路黃香灣隧道處,展開了一場高速公路隧道事故應急演練。  上午9點,張桑高速黃香灣隧道北往南方向K53+750處發生一起運載25人的客車追尾貨車事故,造成2人死亡、10人受傷,且可能阻斷交通約4個小時。
  • 「十一」假期首日,這些高速比較擁堵……
    「十一」假期的第一天 昆明出昆各條高速路況如何呢? 答案是比較擁堵 3.昆安高速出城方向汽修一廠至碧雞關隧道、崑曲高速出城方向天怡峰景至清水河立交、昆磨高速出城方向杜家營立交至呈貢服務區路段、京昆高速出城方向小屯立交至烏龜山立交、南繞城高速東向西方向河尾村收費站至高嶢立交、東繞城高速南向北方向建工新城至科技園立交路段車流量大。
  • 端午夜 事故車失火貓狸嶺隧道 高速人18分鐘撲滅
    圖為浙江交通集團甬臺溫管理處員工事故現場奮力救火6月25日端午節午夜,甬臺溫高速溫州方向貓狸嶺隧道內發生一起運載牲畜皮革的半掛車撞隧道壁引起的車輛起火事故,事故造成一名駕駛員死亡,隧道內部分設備受損。23點42分,浙江交通集團甬臺溫管理處台州運行管理分中心監控員同往常一樣,掃視著不斷切換中的道路視頻,突然聽到隧道火災報警聲響起,其馬上通過監控視頻查找事件,發現溫州方向貓狸嶺隧道K1607公裡+860米處附近有車輛著火。火情就是命令!分中心立即啟動隧道火災應急預案並上報上級相關部門和人員。
  • 河北張石高速爆燃事故原因初步認定:運輸氯酸鈉車輛爆炸導致
    ­  據@中國之聲 5月24日消息,今天13時,保定市政府召開5.23張石高速重大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介紹最新的事故處置進展情況。保定市政府「5.23張石高速重大交通事故」處置領導小組綜合組組長王保輝首先介紹了當前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情況。5月23日6時20分,張石高速淶源段浮圖峪5號隧道距出口30米處,發生重大爆炸燃燒事故。
  • 連霍高速陝州段連發多起交通事故 5名司乘人員墜橋死亡
    新京報快訊 據河南省三門峽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隊官方微博消息,2019年12月15日19時許,因雨雪道路溼滑凝凍致連霍高速K795北半幅前麥王溝大橋小車道(約1.5公裡範圍內)連續發生多起交通事故,造成3人受傷。
  • 罐車隧道內發生事故,常德高速展開「生死救援」
    12月15日15時,G55 13長張高速常德段 K225處關口埡隧道東往西方向,一輛滿載25噸石腦油的罐車突發起火停車,後方一輛旅遊包車和一輛小汽車避閃不及,與其發生連環追尾事故。▲事故現場。由於碰撞擠壓,罐車內石腦油隨時可能發生洩漏;小汽車駕駛員被卡,需要破拆救援;現場濃煙四起,有爆燃、毒害等隱患;事故佔用隧道東往西方向兩條車道,後方車輛無法通行,情況危急。乍一聽,這場事故是不是非常驚險?別慌,這場「生死救援」其實是常德分公司在G55 13 高速公常德 段 K225 公裡關口埡隧道開展的一場多車追尾起火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 丹阜高速陡嶺隧道發生追尾事故,交警推車1公裡迅速清障
    2020年10月1日11時許,在丹阜高速陡嶺隧道發生一起追尾事故,丹東交警迅速取證。因清障車輛還未趕到,為了儘快將事故現場撤除,恢復交通,防止發生次生二次事故,丹東交警高速二大隊民警將事故車輛人工推行1公裡後迅速恢復交通!(二三裡編輯 張建堂)
  • 黃馬高速行車體驗:從兩面寺到呈貢(北)僅14分鐘
    7月16日零點,當昆玉高速鳴泉收費站正式搬遷到位於馬金鋪的昆明南收費站之時,一條通往呈貢的重要道路——全長24.576公裡的黃馬高速同時開通,並開始收取通行費。黃馬高速?這個名字對很多車主、老駕都很陌生,它到底是一條什麼樣的路?起止點是哪?
  • 六起建築施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公布 最多一起致29人死亡
    其中,福建泉州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為死亡最多的一起,致29人死亡,4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794萬元。  案例1  湖南華容縣華容明珠三期工程項目「1·23」較大塔式起重機坍塌事故  2019年1月23日9時15分,湖南省嶽陽市華容縣華容明珠三期在建工程項目10號樓塔式起重機在進行拆卸作業時發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580餘萬元。
  • 昆明新南站新增1條東西向道路 快速連接黃馬高速
    近日,昆明市環保局發布了關於「黃馬高速呈貢南立交聯絡線」的環評審批公示。環評報告顯示,黃馬高速呈貢南立交聯絡線為新建的城市快速路,起於黃馬高速公路呈貢南立交,路線向西直行後右轉向北,於昆明理工大學校區東側設1座互通式立交接呈貢梁王路,全長1.63公裡,總投資約6.3億元,預計今年5月開建,11月完成通車。
  • 大中型客車的事故(班線客車.旅遊客車.員工通勤車).校車事故.房車事故.景區觀光車事故
    事故現場,側翻的大客車橫躺在路面上, 車尾還騎在路中隔離欄上,半幅車道幾乎全被阻斷。交警對昆石高速石林方向從草甸立交開始實施交通管制和分流。 今天中午,雲南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隊也對這起事故發布了初期調查結果。
  • 南京長江隧道和揚子江隧道昨起免費通車
    可是元旦小長假首日,南京晨報記者在昨天上午10點左右來到長江大橋,卻出乎意料地發現,長江大橋出城方向車輛擁堵依舊,由南向北車輛排起長隊只能緩慢行駛。排隊車輛長度基本都在大橋南路高架鹽倉橋的上方。不少車主表示,他們都是趕著這個小長假探親或者出去旅遊的,早就想到大橋會堵車,兩處過江隧道都免費通行,但是沒想到還會這麼堵。
  • 雅西高速客車側翻事故一審宣判 客車司機被判6年
    該起事故造成6人死亡,30人不同程度受傷。近日,「5.16雅西高速客車側翻事故」 一審宣判。當日12時35分,胡某某駕車行駛至臨近徐店子隧道出口處時,向右方跨越白色實線變道至客貨車道,並加速超越旁邊的川TA8XXX號白色斯柯達轎車,客車在駛出隧道後遇雨天路面潮溼,因操作不當導致車輛與道路中央護欄相撞後側翻。
  • 陝西大客車撞隧道口致36死 事故真相處理結果公布
    2017年8月10日,陝西安康境內京昆高速公路秦嶺1號隧道,發生一起大客車碰撞隧道口的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533餘萬元。國務院近日批覆同意《陝西安康京昆高速「8·10」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認定該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 京禮高速隧道兩天兩起追尾,消防員連救兩名司機
    6月16日、17日兩天,北京昌平區京禮高速出京方向梯子峪隧道內,發生兩起汽車追尾事故,兩起交通事故均造成追尾車輛的駕駛室嚴重變形,司機受傷被困。陽坊消防救援站除了利用破拆工具,還動用車載液壓絞盤對變形駕駛室進行牽引,增大救援空間。兩起事故的被困司機均被成功救出。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已致38人死亡 事故路段恢復通車
    中新網7月25日電 綜合報導,新華網援引溫州市政府相關部門信息稱,截止25日13時,「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8人遇難。此前24日晚,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介紹,已確認有35人死亡,192人受傷。    新華網的報導說,據溫州市有關方面介紹,最近的3具遇難者遺體是在現場發現的。
  • 民警捨命救援,被困隧道1個多小時,尿溼衣服捂口鼻
    因濃煙迅速蔓延,雖經全力組織救援,但仍有部分在卡口前已經進入隧道的車輛無法及時撤離。截至目前,本次事故共造成36人傷亡,其中5人死亡,31人受傷(6人為搶險救援過程中受傷的高速民警和輔警),在ICU病房救治14人。
  • 2016深圳交通死亡事故十大路段
    近日,深圳市交警局通過大數據總結出2016年全市交通死亡事故十大路段,其中寶安轄區的107國道、寶安大道、松白公路、松福大道等道路上榜。其中107國道、寶安大道平均每月各有1.4人因車禍死亡。交通事故有大有小,最令人痛心的莫過於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