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轉站!從太空巖石中開採水可能為星際旅行「提供燃料」

2020-12-22 騰訊網

據透露,小行星專家越來越相信,富含水的太空巖石可以開發出下一代火箭燃料。未來的水勘探者也許有一天會認為近地小行星比月球更適合開採。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星球附近大約有1000個富含水的小行星可能比月球表面更容易接近。雖然大多數小行星直徑只有幾英尺,但其中超過25顆足夠大,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據估計,這些小行星上的水足以填滿大約32萬個奧運會標準大小的遊泳池。

富含礦物質的太空巖石可能會促進未來的太空探索。

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研究表明,這遠遠超過了月球兩極的冰凍水量,小行星體積小意味著它們的引力比行星要小,這使得它們更容易到達和離開目的地。一旦工程師們知道如何從這些小行星中提取水,他們就可以為下一代星際旅行提供充足的燃料。並且開採這些太空巖石將促進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因為它們將大大降低從地球發射火箭的費用。

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近地天體被歸類為Ch類太空巖石。

對於想要開採小行星的人來說,目前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困在水合礦物中的水從這些太空巖石中釋放出來。在近地人口中,大部分含水物質都包含在少數含水物質中。新研究估計,近地小行星可能比月球兩極更容易獲得水,據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稱,在軌道上的5200個人造物體中,大部分是太空垃圾。

Ch小行星有氧化鐵的含量。

這些衛星在燃料耗盡後立即變得過時,而這些宇宙碎片會給工作中的衛星帶來巨大的問題。但是,太空中的衛星可能會徹底改變太空現狀,生產出壽命長的、生產能力強的軌道飛行器。把燃料從小行星帶到地球同步軌道比從地球表面更容易,如果能建立這樣一條供應線,小行星採礦將非常有利可圖。

地球附近可能有1000顆富含水的小行星。

從地球表面尋找太空水是一項挑戰,因為地球的大氣層阻擋了可以觀測到水的光的波長,小行星在靠近太陽時變暖也會使測量變得複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Ch類小行星,雖然這些太空巖石沒有直接顯示出含水的特徵,但它們具有隻有在富含水的礦物質的小行星上才能看到的氧化鐵的信號,這讓作者有信心假設所有的Ch小行星都攜帶著這些巖石水。

25顆小行星足夠大,可以提供大量的水。

利用隕石數據,之前的一項研究估計,Ch小行星構成近地天體(NEOs)的近10%。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確定有26到80個這樣的水合物體,它們的寬度大於0.62英裡(1公裡)。目前,只有三個近地天體被歸類為Ch類太空巖石,儘管在小行星帶中也發現了其他的近地天體。

開採這些太空巖石將促進人類對太空的探索。

儘管Ch小行星肯定含有富含水分的礦物質,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永遠是太空採礦的最佳選擇。歸根結底,這是一個風險問題:一個小行星採礦公司是願意去拜訪一個水量適中的小行星,還是願意去拜訪一個水量較大、但有可能帶來更大收益、但也有可能幹涸的小行星呢?確定像Ch小行星這樣沒有誤報的事情是否更重要,還是在了解到一些小行星將是無用的情況下,更大範圍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這是礦商必須做出的決定。

相關焦點

  • 星際旅行狂想曲:飛出外太空 我們該怎樣做?
    科學家們指出,宇宙飛船推進器的重量和推動力是目前星際旅行遇到的最大難題:今天的太空飛行器靠火箭推動,要想達到一個足夠快的速度,使我們可以在長短合理的時間內到達任何想要去的太空目的地,那麼火箭就需要充足的燃料,得到足夠大的推動力。但這樣的話,火箭攜帶的燃料重量就太大了,大得足以阻止它獲得足夠的速度。
  • 未來誰有權利開採月球?為啥可控核聚變一定要用月球上的氦-3?
    雖然月球上確實蘊藏著許多有價值的物質,但這些稀有的礦藏還不至於讓人類去月球上開採。但有兩種物質卻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那就是水和氦。用水作為火箭燃料,或者可作為月球基地的水資源太空旅行是非常昂貴和需要大量資源的項目。
  • 也許,星際旅行的成本太高了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它假設星際太空旅行對於先進的外星文明來說是可行的,甚至是實用的。但這反過來又歸結為這樣一個假設:技術進步將為星際旅行這一最大挑戰提供解決方案。簡而言之,宇宙飛船從一顆恆星旅行到另一顆恆星所需要的能量大得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在有載人的大型宇宙飛船上。
  • 連線狂人馬斯克的「老師」,明天我們來聊聊:星際移民靠譜嗎?|鈦...
    他的科普著作《趕往火星·紅色星球定居計劃》(The Case For Mars——The Plan to Settle the Red Planet and Why We Must)中,關於原位燃料製造的建議深遠的影響了目前NASA和SpaceX的計劃,甚至被稱為埃隆·馬斯克的「老師」。
  • 月球--太空探測的中轉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鄒永廖    在太空探索中,月球作為我們的近鄰,因其特殊的位置,豐富的資源而又重新受到關注。    太空探測的中轉站由於月球具有幾乎沒有大氣層,沒有磁場,弱重力場和穩定的地質    構造等特徵,所以從月球上發射深空探測器比在地球上要容易得多。
  • 太空旅行,真的和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一樣嗎?
    提問:人們對太空旅行有什麼誤解的呢?回答:不知道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聽我解釋,但科幻小說已經向人們宣傳無數個錯誤的概念了。圖解:電影《火星救援》的場景星際旅行將不會在我們的生命期限內發生,甚至可能永遠不會發生。我們還不知道有任何技術可以允許星際旅行的發生。「曲速引擎」是一個違背物理學的幻想。無燃料引擎只是一個非常無力的推進器——如果它真的有作用的話。
  • 地球上最貴的物質,每克價值62萬億美元,人類想星際旅行要靠它
    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研究者提出,人類想要一直延續自己的文明,在宇宙中永遠存在下去,需要做的就是離開地球,去其它星球延續自己的文明。說白了,人類只要像科幻片中演的那樣,從地球出發,向整個宇宙擴張,那麼,無論未來人類的數量增加多少,都是完全可以解決的,這項宏偉的計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星際旅行」,那麼,人類真的可以實現嗎?
  • 親愛的星際旅行家們,歡迎來到九號宇宙!
    親愛的星際旅行家們歡迎來到九號宇宙——1月29日晚,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調研九號宇宙集沉浸遊覽、娛樂互動、科學實踐教育為一體,使學生在參觀、體驗、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宇宙星際的深邃、太空世界的神奇、中國航天的自豪。充分激活青少年對宇宙太空的無限好奇,啟發主動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能力。
  • 星際訪客「奧陌陌」或是一團宇宙「塵兔」
    2017年,「奧陌陌」(Oumuamua)成為首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在天文學界引發一陣喧譁與騷動。對於其身份,科學家眾說紛紜,包括外星人的飛船、小行星等,迄今仍未有定論。據美國太空網9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奧陌陌」可能是一團宇宙「塵兔」,給其「身世之謎」再添疑雲。
  • 太空人史努比邀你太空漫遊探索宇宙奧秘
    1969年,史努比在《花生漫畫》中首次登月,他不僅是航天事業的守護犬,更有著豐富的太空旅行經驗!11月史努比將搭乘巨大的宇宙飛船空降魔都小巨蛋,邀請大家化身太空人一起前往太空漫遊。此次漫遊任務配備了各類黑科技設施,所有太空人必須像史努比一樣自信、鎮定、有原則並且充滿想像力,才能面對各類體能智能挑戰,模擬火星移民生活,飛躍神秘土星,踏上充滿未知的探索地外文明之旅,揭開宇宙的奧秘,感受太空旅行的奇妙。
  • 宇宙中存在比地球上大得多的海洋!充滿水的宇宙為何還沒有發現其他...
    事後看來,可能外星海洋的存在並不應該讓人如此驚訝。氫佔宇宙中普通物質的74%;氧是存在的第三大最常見元素。把兩者結合起來,就得到H2O,即水。天文學家已經在月球上,甚至在最接近太陽的水星的環形山上發現了水冰的痕跡。這種現象在星際雲和初生行星系統的塵埃盤中也很常見;它已經在一些巨型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被發現。
  • 脈衝星導航、旅行者2號及星際旅行的趣知識
    一,脈衝星,又稱波霎,是一種高速自轉的脈衝星,會周期性發射電磁脈衝信號,直徑大多為20千米左右。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具有極其穩定額周期性,其穩定度優於10,因此,脈衝星能夠成為人類在宇宙中航行的"燈塔",為近地軌道、深空和星際空間飛行的太空飛行器提供自主導航信息服務。
  • 白房子の仲夏夜之夢,帶孩子一起星際旅行
    ,調整好坐姿,我們要來一場星際旅行。發射,啟程~用餐-蒸籠宴到達星際補給站-木星補給站,太空人補充能量,飛船補給燃料。指揮官教學正確使用太空望遠鏡,觀察星圖坐標,繪製星際旅行航線。戶外觀察 觀察星空、走稻田、看昆蟲、看關於星空的紀錄片,了解星星。
  • 就飛向太空吧——2019最後的太空科幻《星際探索》
    2019太空科幻收官《星際探索》 終於趕在年底上映了,有點壓軸科幻的意思。畢竟,對於中國觀眾來說,2019年是,所謂的,我們的,「科幻元年」。《星際探索》片名的翻譯,乍一看感覺跟《星際穿越》《星際迷航》像三兄弟。憑藉它的製作水準和影像風格,其實可以「獨立」命名的。
  • 熱知識:恆星際旅行可能的未來方式
    作為追尋星辰大海中生命火種的重大使命之任務載體,星際航行這種技術既是人類空間爭霸的阿喀琉斯之踵,同時也是打通宇宙帝國河西走廊的任督二脈,說它如何重要都不為過,我在這裡為大家大致梳理一下旅行者號的時間線:早在2013年的9月,NASA就宣布了旅行者1號飛出了太陽系,成為現時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也是第一個進入星際空間的太空飛行器,而在40000年後,它將會飛過其路線上距離鹿豹座的恆星格利澤
  • 在九號宇宙化身太空人 遨遊浩瀚無垠的太空
    、天外來客體驗;③參觀項目——觀看項目火箭發射、講解員講解太空衣;④互動項目——月球探測,互動拍攝,航空基地搭建;⑤太空體驗——乘坐太空梭,帶上3D眼鏡,來一場特殊意義的星際旅行;⑥課程體驗——對話少年星課程、我是飛行員課程、科學實驗秀課程。
  • 宇宙中一些超級酷的事實,太空旅行前你應該掌握這些冷知識
    太空,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隨著馬斯克可重複使用火箭的成功,太空即將從令人神往,變成未來人人說走就走的目的地。每次旅行前,我們都會做好詳細的攻略,那麼,在去太空旅行前,還有哪些神奇有趣的冷知識是我們需要準備的呢?
  • 宇宙中有全是水的星球嗎?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據說已經發現了幾乎全部由碳元素構成的系外行星,而且,它的碳元素竟然全部億鑽石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呈現為地球上最為常見的石墨狀態,或者其它的諸如石墨烯、碳纖維等等。不過,這就足夠了,全都是鑽石啊!
  • 展望未來,我們將如何「太空製造」
    現如今,已經有公司將3D印表機送上太空用以生產替換用的工具。在此之後,我們將有可能看到有處在太空軌道上的工廠生產在地面銷售的產品,或者自動化機器人建造足球場大小的人造衛星。再之後,我們就有可能在其他星球上利用當地的天然資源建立居住地,或者開採小行星以補充地球日益減少的金屬原料。
  • 飛出地球,微生物如何在太空點石成金?
    它們不僅可以從各種各樣的電子垃圾中回收金屬元素,甚至有可能可以從其他星球的巖石中提取特殊金屬元素。 今天,我們共同關注生物冶煉,看看微生物是如何變廢為寶、點石成金的。 BRAIN 公司最先進的生物開採產品,以模塊化、海運貨櫃的形式存在,叫做生物萃取器(BioXtractor)。該裝置包含貴金屬生物濾化所需的所有組件,為工業公司從各種廢物流中提取金屬提供靈活的解決方案。 在長達 48 個小時的反應過程中,細碎的垃圾和生物冶金微生物一起被孵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