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8月5日訊(記者柴荊)疫情已經平穩,大學生返校計劃提上日程。如何防範校園詐騙,是大學生們進校要上的第一課。2016年至今,僅有數據可查的校園詐騙案的受騙人群約為3679例。為幫助廣大學子提高警惕,防範各類校園詐騙,針對大家關心的幾個問題,民生銀行武漢分行理財專家汪楠為大家一一解答。
校園詐騙案例的常見類型有哪些?
近幾年校園中的金融詐騙案例主要是一些非法的校園貸及虛假投資理財最為常見,一些不良網貸平臺利用欺詐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侵害學生合法權益。而虛假投資理財則利用學生對金融知識的不了解,拋出高額收益為誘餌,設下金融陷阱與圈套。 大學生作為對新鮮事物接受快、心理單純,熟練使用網絡支付工具等特點,比較容易中招。
大學生該如何識別校園詐騙手段?
一方面需要學生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增強理性理財的意識,提高在校學生的金融素質。例如學習基本的金融常識,了解風險和收益是硬幣的兩面,不可能存在無風險但收益非常高的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對於校園貸款而言,首先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與價值觀,不盲目攀比、炫耀,這也能有效減少非法校園貸的潛在市場。儘量避免在不正規渠道了解、接觸貸款,如果的確有貸款需求,可以申請銀行的助學貸款,或者創業貸款等等。
大學生該如何防範校園詐騙?
高校大學生剛剛脫離較為單一的高中生活,比較容易產生衝動消費等行為。我們建議每位大學生,甚至可以說每一個人,當做出每一筆投資或貸款之前,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被衝動衝昏頭腦。很多詐騙案事後分析,都會覺得其實行騙過程非常簡單,冷靜的想一想完全可以識破。其次,提高自身的金融素質也尤為重要,擁有一些基本的金融常識,可以很容易幫你識別出生活中的一些金融陷阱。舉個例子,當有人告訴我現在有一筆短期內無風險,但年化收益可以達到20個點的理財產品,我們很快就能反應出這屬於反常現象。因為根據投資中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你很自然的就可以識別出來,這種產品幾乎不可能存在。因為高流動性、高收益和低風險在同一個產品中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如果不小心上當受騙了應當怎麼辦?
作為大學生,如果真的不小心上當受騙,第一反應一定要先報警,千萬不能因為不好意思或者一些其他原因,自己承受,對外隱瞞。只要報警及時,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挽回損失的。其次,如果你意識到洩露了自己的銀行卡密碼或涉及銀行卡的任何隱私,一定要第一時間通過電話掛失,因為根據銀行的規定,在掛失狀態下的銀行卡,其資金是無法轉出的,這樣可以很好的保證您現有的資產不再受到進一步的侵害。
對想創業和即將創業的大學生幾點建議:
1、在校期間,可以通過銀行或其他正規金融渠道,學習一些理財手段,如基金定投就是一種比較適合大學生的投資方式,一來可以養成強制儲蓄的習慣,二來也可以培養財商,甚至攢下創業的第一桶金。
2、對於已畢業的同學,在創業初期一般都會碰到啟動資金不足等問題,可能會去找一些投資人投資或者創業貸款,在這裡建議大家還是要繃緊一根弦,不要因貸款條件寬鬆等所謂的「優惠」,去找一些非正規機構的借貸。有需求的同學,完全可以提供相應的資料找銀行貸款,手續也不會太繁複,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被騙、資金無法到位等問題。為各位同學的創業夢想,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