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術反擊第二階段作戰

2020-12-11 騰訊網

第一階段戰術反擊於1952年10月6日,隨後,按照部署,志司開始繼續第二階段反擊作戰。由於第一階段反擊作戰後我方已經佔據了部分有利的攻擊陣地,同時敵方也已經開始警覺,為最大限度調動和打擊敵方,我軍第二階段戰術反擊於10月6日在戰線上的多個方向統一展開。

第一階段戰術反擊確實震動了整個「聯合國軍」,對方的新聞報導中提到:「G軍差不多在整個前線展開積極的進攻,這是值得注意的,部分人士甚至謠傳可能展開全面攻勢,G軍的戰力已經顯著增加,這是一個明顯的事實,特別是火力的加強非常顯著」

9月24日,聯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飛抵前線視察,將作為預備隊的美45師和南朝鮮1師前調進入戰場。

10月3日,志司向一線各軍下達了統一開始第二階段反擊的命令,要求前線各軍同時於6日發起攻擊,攻擊的規模和範圍視情況而定,即使準備不足也要進行佯攻,策應友鄰部隊發起的反擊。

據此.志願軍第一線各軍在原準備的基礎上,於10月6日晚,在西起臨津江口,東至北漢江以東文登裡,180公裡的正面戰線上全線動作、遍地開花,開始第二階段的反擊作戰。

志願軍第一線7個軍,共組織了1個團另13個連又23個排,35個班的兵力(按使用的建制單位計算),在760門火炮的支援下,同時向「聯合國軍」防守的23個陣地發起攻擊。

第39軍對高陽岱(朔寧東南9公裡)北山、東北山、東山3個點,198.6高地(朔寧東南5.5公早),上浦防南山南無名高地,共5個陣地進行了攻擊,均攻克陣地,全殲守敵。其中,攻克高陽岱北山、東北山、東山後,控制北山和東北山,從10月7日至10日,擊退南朝鮮第1師1個排至1個連的21次反撲,鞏固地佔領了陣地;攻克上浦防南山南無名高地後,7日起控制陣地,10月11日至22日,南朝鮮第1師以1至2個排兵力,進行幾次反撲,均被擊退,也鞏固地佔領了陣地。

簡短點評一下,高陽岱高地群本來是一個連貫而嚴密的防禦整體,39軍在攻擊發起之前,就做了大量細緻的偵查工作,慎重選擇了攻擊順序和火力序列,從第一階段反擊到第二階段反擊,39軍的攻擊一環扣一環,一招接一招,互相掩護,互為犄角,天衣無縫,這一仗實在是精彩!真希望能夠有更多這樣動腦子打仗的部隊。

第12軍對慄洞東山(編號611),690.1東北1.5公裡無名高地、座首洞南700米無名高地、官岱裡西1.5公裡無名高地共4個陣地進行了攻擊,全部攻克陣地,全殲守敵。其中,攻克慄洞東山後,經過3晝夜的打敵反撲,鞏固地佔領了陣地。

第68軍對1089.6北200米3個小高地,883.7東山、西北山,938.2東北無名高地共4個陣地進行了攻擊,均按計劃反擊成功,並鞏固地佔領了1089.6北高地。

此外,第15軍對上佳山西北山、381東北無名高地、399.8高地,第38軍對394.8高地和281.2高地,第40軍對松隅村北山、項洞裡西山、坪村南山、201西北山,第65軍對86.9高地等共10個陣地進行了攻擊,其中鞏固地佔領了上佳山西北山、松隅村北山、項洞裡西山和86.9高地4個陣地。

在10月6日晚統一開始的第二階段戰術反擊作戰中,規模最大、爭奪最激烈的,是第38軍反擊394.8高地和281.2高地,也就是白馬山的戰鬥,在這裡必須說,儘管39軍和38軍都是王牌,但是,38軍在這一階段的表現確實不如39軍出色,白馬山最終沒有打下來,對比39軍的反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問題。

舉報 2016-12-26 07:50:00 15樓(3122)

就394.8高地的戰鬥乃至整個38軍的兩階段反擊,我們可以總結下列經驗和教訓:

一、過於自信,對攻擊目標選擇較少,對比第一階段39軍選擇了四個攻擊目標,先後展開攻擊,全部得手,並鞏固佔領了其中兩個,另兩個在堅守數日,給反撲敵軍造成重大傷亡後才撤離。反觀38軍,只攻擊了一個石硯洞北山(美軍稱豬排山),儘管得手,但沒有加以防守,僅打退美軍兩次反撲後就撤離了陣地。,試想如果38軍能夠守住石硯洞北山後以它為攻擊跳板再向前進攻,選擇餘地無疑會大很多。

第二階段來說,38軍的攻擊是主要方向,但38軍只選擇了394.8和281.2高地兩個目標,沒有考慮萬一陣地不好打該怎麼辦。最後雖然奪下了主峰也消滅了很多敵人,但還是因為敵我傷亡比不利和炮彈耗盡等原因撤出了戰鬥,如果能在白馬山受阻後及時更換攻擊方向,效果應該會好很多。

二、谷中蛟投敵導致我方攻擊意圖暴露,白馬山守敵南朝鮮9師立刻增強了防禦力量。

下列敘述摘自《38軍在朝鮮》一書,作者是時任軍長江擁輝,當時前任軍長梁興初升任志願軍西海岸守備部隊司令,副軍長江擁輝接任了軍長。

在一切準備就緒,炮兵和坦克已進入陣地,即將發起攻擊的前4天(10月2日),突擊部隊340團7連文化教員谷中蛟,乘部隊幹部往來查看地形道路之機,從我前沿陣地叛逃,並將我作戰意圖洩告於敵。在此情況下,我們軍要不要按計劃進行反擊?問題十分尖銳地擺在面前。當時,我正是第38軍軍長,對這次戰鬥負有全責,不能不慎重考慮。趁谷中蛟剛叛逃,敵人還未掌握他或者還無充分準備之際,如我們能提前進行反擊,也可能打它個措手不及。但就在谷中蛟叛逃的第二天(10月3日),「聯司」首長下達的作戰命令中,明確規定第二階段戰術的反擊作戰統一於6日開始。看來提前和推遲都不符合全線統一反擊的部署。那只有打和不打的選擇了。對此,「志司」首長讓我們自己考慮作出決定。我考慮部隊作戰情緒很高,又有那麼多的火炮、坦克配合作戰,一切都已準備就緒,覺得還是有把握打下來的,加上「兵團」首長也同意我們打,最後還是下定決心按期行動。於10月6日黃昏,我們同兄弟部隊一道,對當面之敵發起了戰術反擊。

舉報 2016-12-26 08:00:00 16樓(3123)

這次進攻戰鬥,雖然攻下來了主峰和其他制高點,敵我爭奪十分激烈,由於我參戰部隊英勇頑強,前僕後繼,以及參戰炮火的有力配合,完成了兵團要求殲敵5000人以上的任務,使偽軍第9師已不能繼續作戰,換上了美第3師防守394.8高地。這次戰鬥雖然未獲全勝,而且消耗較大,但卻使我軍經歷了諸兵種聯合作戰的鍛鍊和考驗。在戰鬥中步炮協同較好,炮火的作用是明顯的,但坦克參戰還處在剛剛起步,有的剛開出陣地就「誤車」了,而且我們還不善於使用坦克配合作戰,因此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次戰鬥對我最重要的一個教訓,就是對文化教員谷中蛟投敵的危害,未能引起思想上的足夠重視,只想到一個文化教員了解情況有限,叛逃投敵即使引起敵軍對我反擊有所準備,也不致影響大局,沒想到,敵人了解我行動計劃以後應變迅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原來我們對敵人的情況是了解的,而敵人對我們不甚了解,但在谷中蛟投敵後,敵人則知我了,並改變了部署;而我卻不知敵了,敵人變了,而我未變,這就難免失利了。《韓國戰爭史》提到:「白馬高地(指394.8高地)戰鬥之所以能夠預有準備,全在於有效的情報工作。」顯然情報來自谷中蛟。

據《韓國戰爭史》記載:當時偽第9師正舉行全師運動會,谷中蛟投敵後,該師師長命令運動會立即停止,召開指揮員緊急會,研究谷中蛟的口供。谷供稱我軍將於10月4日24時至6日1時之間確定攻擊394.8高地,並準備打開蓬萊湖水庫……敵人立即著手加強了防務,調偽第30團第3營開進955高地,支援其1營修補前哨陣地,於10月4日4時20分,徹夜完成掩體150個,設置障礙等應急陣地工事,並以山頭為單位,配屬一個連的兵力,倉促編成環形防禦,加固掩蓋壕溝工事,將交通溝加修到一人多深;將營、連、排之間的電話全部埋入地下,將陣地前的鐵線網由3層增加到7層,同時大量設防步兵地雷、反坦克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彈雷……據偽第9師師長金鐘五聲稱,由於他們採取了一系列防範措施,我們的第一次炮火猛擊,只有2至3人受傷,埋入地下的電話線未受影響。

敵除加固陣地外,還將師預備隊調至前面(參戰部隊有偽第9師的第28、29、30團及配屬部隊第51團,並在鐵原南幾公裡處集結了美第3師),準備拼死反擊。師屬炮兵群及支援炮火完成了對白馬山(394.8高地)北側前哨陣地前方的彈幕和對我預想集結地的火力計劃,集中了9個炮兵營和第53坦克連,美第73坦克營(連的裝備計有15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榴彈炮50門,4.2英寸重迫擊炮7門,坦克22輛)現從鐵原附近開來。10月3日22時30分,美第5航空隊各種戰鬥轟炸機對我後方火炮陣地實施集中轟炸。在支援「白馬山戰鬥」中,一個編隊的空軍誤炸了偽軍兩個連。從9日開始,美第5航空隊各型戰鬥轟炸機,從日出開始,每隔30分鐘或50分鐘出擊一次,對其地面部隊提供空中火力支援,並實施遮斷轟炸。美軍顧問官考慮到彈藥消耗量曾限制過炮兵的炮擊,偽第9師師長立即向軍團長提出,沒有炮彈無法作戰,軍團長立即撤銷了該顧問官,另派一名上校指揮官,還派來了彈藥運輸連。從此取消了炮彈限制;滿足了需求量。由於連日激戰,兵力損失巨大,偽陸軍總部採取一切措施,從訓練所緊急空運新兵進行補充……敵人如果不採取這些措施,它根本不可能重奪394.8高地。

敵情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由於我們對現代化條件下作戰的快速反映了解得太少,按以往常規來考慮問題,必然是要失策的了。事後看來,在谷中蛟投敵後,一是可立即進行進攻,不等6日,使敵措手不及;二是可以推遲時間,待敵麻痺後再攻,或者不打,配合全線反擊實行佯攻,也可消耗和牽制敵人,但我們還是堅持打了。結果,在敵人對我之作戰意圖了解,很快預有準備的情況下,我們就難於達到預期作戰目的了。就反擊394.8高地中的經驗教訓,我親自向志願軍首長作了匯報。我認為,參戰部隊的幹部戰士英勇頑強,前僕後繼,表現了很強的攻擊力;諸兵種協同作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經驗,攻擊部隊敵前潛伏,是總攻前一個成功的戰術。指揮上的主要教訓,就是對敵人掌握我軍情報後的快速反應估計不足,以致敵人的兵力部署改變了,而我仍按原來的部署作戰,在敵人集中遠程炮火,大量飛機和不斷增加兵力的情勢下,仍然與敵人反覆爭奪,勢必拼消耗,而對戰鬥不利。我匯報的各點志願軍首長都很贊同,回來後,又召開了全軍團以上幹部會議,總結了這次作戰經驗教訓,我對反擊281.2高地的失利,對反擊394.8高地的消耗承擔了責任,並要求部隊一定要從中學習到現代化條件下作戰有價值的東西;一定要表彰在戰鬥中作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英雄人物,以利再戰。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第二階段
    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戰爭結束,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5月13日至6月15日,志願軍先後發動1953年夏季反攻戰役第一、第二階段作戰,有力地促進了談判。6月8日,談判雙方達成戰俘遣返的協議。至此,關於停戰的全部議案均已達成協議。
  • ...回顧抗美援朝戰爭18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開國上將名單一覽表
    1.鄧華上將: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協助彭司令員指揮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組織指揮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及1953年夏季反擊戰。 2.洪學智上將: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爭(332)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的志願軍如何保密
    抗美援朝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志願軍將士英勇頑強、靈活機動的作戰功不可沒,而出色的軍事保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隱蔽入朝參戰,出敵不意發起戰役反擊 出敵不意是重要的戰爭制勝法則。《孫子兵法》有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 小米加步槍趕走了日本人,我們用什麼戰術打敗了美國兵?
    抗美援朝戰爭的突出特點是敵我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優劣極為懸殊, 這給志願軍作戰造成了嚴重困難。中國人民志願軍組織進行的戰役和戰役規模的作戰行動共有9次, 包括運動戰階段的第一至第五次戰役, 陣地戰階段的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 (戰役規模的作戰) 、上甘嶺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 (包括金城戰役)。
  • 在非對稱作戰中如何奪取主動權——談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
    抗美援朝戰爭,我軍精心部署,巧妙籌劃,在戰略、戰役、戰術多個層面造成敵人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取得重大戰果。  在戰略戰役層面,戰爭初期,雙方實力的對比令美國人有恃無恐、驕橫異常,美國政府最初根本不相信新中國會有同美軍較量的膽識和氣魄。
  • 馬祖守軍反擊作戰演習,與其說反擊不如說保命
    環球網12月13日報導,由於解放軍連續數月在黃海、東海以及南海北部地區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臺「馬祖防衛指揮部北高守備大隊」在北竿塘歧村進行夜間裝甲車機動演訓,模擬在解放軍對馬祖展開登陸作戰的情況下,多輛CM21裝甲車搭載臺灣軍隊躲進坑道伺機對我軍展開反擊作戰。
  • 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永遠的制勝之道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利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毛澤東對革命軍人提出的三條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每次談到戰略戰術,要害總是「靈活機動」。他說:「指導一切戰爭,都應當依據敵我情況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而在敵強我弱的戰略防禦和戰略相持階段對日作戰,更要有高度的靈活性、機動性,才能有效地打擊敵人、消耗敵人。」
  • 針對李奇微「磁性戰術」,志願軍也有高招,零敲碎打讓敵防不勝防
    特別是在砥平裡戰鬥中,李奇微意識到志願軍因缺乏重武器導致攻堅能力薄弱,也因此李奇微下令在反攻階段,各個部隊採取相互靠攏,穩紮穩打的戰略戰術,同時利用自己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實現對志願軍的反包圍,1950年4月發起的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傷亡慘重,特別是志願軍第180師更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8部老電影講述的抗美援朝歷史
    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人民志願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遊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其特點是: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空軍第二師師長...
    一生經歷了大小無數次戰鬥,指揮果敢,作戰勇敢,屢建戰功,多次獲得模範英雄稱號,其傳奇故事在家鄉廣為傳頌。 1938年4月,張慶和參加冀豫抗日遊擊支隊。11月,進入河北抗戰學院學習。河北抗戰學院是當時冀中抗日革命根據地創辦的一所革命學府。學院的招生,很注意政治質量,一般是由地方推薦保送,也有一些是自己由敵佔區跑來的,無論是從哪裡來的,一律要經過考試才能錄取。
  • 專家詳解現代防禦作戰中的戰術空降作戰特點
    通過下列主要階段考慮現代防禦作戰中戰術空降著陸問題是權宜之計:空運投送和作戰行動的準備階段,空降投送行動階段,分派於敵人後方的縱深任務的執行階段。從整體來看,戰術空降著陸的成功運用很大程度上依靠第一階段任務相關問題的良好解決,也就是依靠於空降投送和作戰行動的良好準備。
  • 讓世界傾聽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國聲音:寫在《抗美援朝戰爭史》英文版...
    《抗美援朝戰爭史》是經中央軍委常務會議批准編寫的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戰爭歷史的鴻篇巨製。該書出版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成為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參考著作,並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外文出版社與軍事科學出版社聯合推出三卷本《抗美援朝戰爭史》英文版,適逢其時。
  • 【跟緊點】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心得體會5篇!!
    之一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拍攝了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範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永遠是中國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2020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要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 銘刻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銘記光榮歷史,傳承偉大精神,致敬「最可愛的人」。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各個鎮街參展的成果吧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敗退500公裡,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打擊最為嚴厲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打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 從I950年11月6日誘敵深入開始,到l2月24日戰役結束,前後作戰49天,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
  • 評點金城戰役: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最後一次進攻戰役
    於是在1953年5月和6月接連發起了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一、第二階段作戰。經過這兩次作戰,美國於5月25日提出了新方案,基本接受中朝方面於5月7日提出的方案,並於6月8日就俘虜問題達成了協議。眼看停戰協定籤字在即,但韓國總統李承晚卻不願意接受停戰,不但組織了大規模的反停戰運動,而且於6月18日並「就地釋放」 約2.7萬朝鮮人民軍戰俘(實為強行扣押),阻礙停戰談判進行。
  • 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
    毛健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成立剛剛站立起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強大的美國互為主要對手進行的一場涉及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的較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性局部戰爭,是中國人民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
  • 回顧那段風雲歲月,軍隊廣大黨員:把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血脈
    回顧那段風雲歲月,軍隊廣大黨員:把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血脈來源:解放軍報作者:溫小波 孫溢玄 張 雷 等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10-26 09:46
  • 共青團石家莊市委開展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任學光)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0月30日,共青團石家莊市委、市少工委開展「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主題團、隊日活動,帶領青少年在「沉浸式」的宣傳氛圍中,接受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薰陶。
  •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致敬偉大勝利 匯聚新時代奮鬥...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今天(10月22日)舉行中央國家機關專場參觀活動。通過觀看展覽,大家表示向偉大勝利致敬,也為新時代繼續奮鬥汲取力量。